|
|
作者:黎振東
小刺山柑的一個花序分成七、八節,每節有5、6個花苞。每天清晨,整個花序會有3、4節各開一朵花。也看風看天氣,有時只其中的一節,開一朵花。同一時候,一棵小刺山柑只會掛一、兩個花序,不像其他樹種,花滿枝頭,一齊開放。所以一棵大大的小刺山柑,開起花來很小氣。也因此,它的花期很長,一棵樹2個月還有花開!
只是,不知道是口味不合,還是氣派不足,山柑小花的生意一向不好。除了一、兩隻蟻兒,過來看賣捨膏藥外,門可羅雀。
兩天兩夜下來,還是不知山柑小花最後是否做成生意,因為事後總不見結「果」。或許山柑小花責任心重,業績拼到忘了「本」。犧牲色相,卻沒露子房(柱頭),縱使生意上門,也無從授粉。怪不得好色的昆蟲不上門!(2002.5.14.) 註1: 註2: 註3: 本文原刊載【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柴山報馬仔〉19期】 ◆[環境政策]歐盟考慮全面禁採鯊魚鰭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6-01.asp ◆[環境政策]義大利立法縮小廢棄物定義 無異使環保犯罪就地合法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6-02.asp ◆[生活環境]有機氯化合物與乳癌並無相關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06 (ENS)- 一項在美國長島進行長達7年的乳癌研究顯示,這種疾病的發生與幾種通稱為「有機氯化合物」的化學物質暴露並無相關存在。但另一項不同的研究結果發現,高度暴露在「多環烴化合物」這種污染物之下,與乳癌發生率升高之間有些許關聯存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6-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江嘉萍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6-09.asp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6-19.asp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台灣環境十年系列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與管理的南北對話 --﹥ 作者:陳弼仁 北部缺水,南部水災,在一個小小的台灣島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缺水,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水從那裡來?水災則令人醒思水土保持的重要。在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主辦的座談會裡,以台灣水資源保育與管理的南北對話為題,深入探討近年來台灣在水資源上面的努力與現況。 時報文教基金會呂理德談到,過去水資源的管理偏重在水源的開發,尤其是大型水庫的興建,或是藉由攔河堰、集水道…等設施,將水匯集後使用。至於節約用水的宣導則流於政令宣導,成效十分有限。由於台灣能夠使用的水源有限,能夠蓋水庫的地方,也越來越少。未來,除了新的水源開發,例如海水淡化等技術的發展外,改以循環用水的觀念,例如要求工業用水回收70%的比例,等於新增70%的水源,同時也能減少直接排放於水體裡的污染物,未來,勢必成為最重要的策略。 水利署保育事業組謝政道則從水價的角度來剖析,根據所提供的資料顯示,世界各國的民生用水的水價普遍低於工業或商業用水的價格。但是,台灣政府卻透過廉價的水,變相的補貼高耗水的產業,也間接造成了產業界對於水資源的浪費,以及水污染處理的漠視,因為,只要用大量的水稀釋,就可以達到排放標準而逃避。過去,水庫的興建等成本,都由政府出資,因此,水費並未包含水源開發等相關成本。未來,在使用者付費的趨勢之下,水費的調漲,將成為熱門的話題。 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陳義平談到政府首次以流域為單位,突破傳統縣市區域的界限,成立流域管理委員會幾年來的成果。會中談到管理委員會為嘗試性的單位,由中央及流域範圍的地方縣市支援所成立,但也因此需要各單位的配合才能行事,相對地,能夠做的事情也十分有限,多著重在事務協調方面。比較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編制了3個稽查大隊的人力,直接進行流域內主要溪流的巡守工作,尤其是盜採砂石及水污染的部份,雖達到了嚇阻的效果。但仍因流域面積過大,再加上黑道猖獗,無法全面顧及。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長涂志宏在回憶南部水資源爭戰的歷史中,提及前屏東縣長蘇貞昌切斷里港抽水站供應大高雄地區的用水,首度喚起屏東縣居民的主體意識,在那次事件之後,屏東縣居民才體認到自己與居住環境之間的連結。尤其是口蹄疫事件造成養豬數量大幅下降,水質變得比過去乾淨,兩相對比下,更讓高高屏地區的民眾,為自己身為二等公民而感到憤怒。尤其是水公司為了乾淨的水源,不思河川的保育,而不斷的將其他地區水源地乾淨的水引到高雄地區,更讓在地的居民難以接受。 涂理事長也特別呼籲水資源的利用,應該兼顧生態需水量,要顧及到溪流原本的魚蝦等生物之所需,不能一昧截取所有的水來滿足人類所需。此外,涂理事長感嘆的談到,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長年來推動社區參與的工作,但是,往往在一遇到地方選舉,由於居民可能支持不同的候選人或政黨,而造成居民之間的感情分裂,甚至因此而不相往來。這往往是許多當初投入社區工作人士所沒想到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綜觀整場座談會的內容,水資源政策從水源開發轉型為循環保育的發展方向,調整水價來以價制量,以流域為管理而非交由縣市各自負責,同時提昇民眾的民主素養,將是未來努力的重點。 ▲[南非地球高峰會]從參與地球高峰會談台灣NGOs與政府關係 (下) --﹥ 作者:楊長鎮 (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常務理事)
同時,在政黨輪替之後,如果NGOs和政府關係因為權力結構的更替,產生更大結構性的變化,造成NGOs和政府的關係向光譜上方移動的現象,代表的是新政權正逐漸吸收採用NGOs所主張的政策主張,這毋寧是民主制度運作下的正常現象,否則,民主政治與政黨輪替將不具任何實質意義,這才真正需要憂心。 如果從財政行為來看,對民間補助已是民主政府執行民選議會通過的政策的方法之一,甚至在外益效益較明確情況下,對企業的政策補貼或直接的金錢補助也是常見的;例如補助購置生產自動化設備或以賦稅減免鼓勵創新投資。NGOs的活動較企業當然更具有公益性,而以其運作的彈性和參與者的志願性,往往可以較官僚體系更具備效率。因此,某些施政如果委由NGOs執行更為適當,並可以避免政府不當的直接涉入;如藝文、文化事務的推動,就很適合以政府補助民間方式為之。這樣的補貼逐漸成為政府法定義務,並具有國家體質轉型的積極意義,以擴大民間自主的公共部門,來取代政府一部份的功能或地位。 我們應該主張和鼓勵民主監督下制度性的補貼擴大化,使第三部門在國家總體資源中佔有較高的比率;也就是說,調整國家的再分配模式,使自主性的民間公共部門更為擴大而健全,擔負更廣泛的公共功能。 更何況,在全球環境運動上,台灣受到中國惡意排擠,這是如此明顯的強國欺壓弱國之暴力行為,這同時造成了台灣政府無法參與跨國合作、制衡的全球環境治理,也很可能造成台灣成為規避環境監督的污染產業的天堂,這對台灣的環境運動者來說,當然是運動目標上的傷害。 因此,台灣的環境運動NGOs在參與約堡地球峰會議題上和政府達成共識、進行合作,我們認為是符合社會公益與正義的;同時我們也不認為這樣的合作就會喪失NGOs的主體性,相反的,我們認為,由於NGOs在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事務上擁有比政府單位更大的彈性空間,而透過NGOs的國際連結方式,可以對台灣政府的公共政策決策過程產生關鍵的影響力,或甚至透過NGOs的國際連結,扭轉強國與弱國之間的不對等國際地位所可能造成的環境與社會不正義。 因此,台灣NGOs的主體性的展現,就在於我們足夠敏銳的在不同時空脈落與事件議題上,選擇我們的合作對象,確定我們的工作目標,以實踐社會運動工作者實踐和平公義之價值與其社會關切之目標。 【文章連載】▲從參與地球高峰會談台灣NGOs與政府關係 (上) (下)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六) --﹥ 作者:王俊秀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聯合國與黃熱病(1992/6/6) 巴西里約的溫度正逐漸昇高,地球高峰會議的各種活動也熱鬧非凡。首先,「生物多樣性公約」由巴西總統率先簽定,預定開放簽至1993年;國會議員高峰會議也已曲終人散,最主要的成績單是正式成立「國際綠十字」組織;全球論壇則圍繞著經費短缺200萬美金的話題。 在此現場的觀察中,我們發現所謂的「黃熱病現象」,即一方面樂見國內來的立法院長及環保署長能有機會參與國會議員高峰會議,並且也會有機會參加甫成立的綠十字組織;另一方面卻感到能沾到聯合國一點邊也舉國騰歡的「黃熱病現象」感到憂心,因媒體爭奪戰而造成的單視野現象表示同情,但把甘霖變成洪水就大可不必了。 我們已進入一個管道社會,台灣必須採取游擊隊而非正規軍的方式來加入國際社會,政治的甜點不可能造就環保大餐,更何況就本次會議性質而言,地球高峰會議是一個結束一經過數年的磋商決定要不要簽約,國會議員高峰會議是一個插曲,而全球論壇是一個開始一一磋商締結民間公約及產生環保社會力。體會到此種力量的消長,參與國際社會並不等於加入聯合國,此時此刻,加入聯合國的機會是微乎其微,更何況須要問一個問題?為何要加入聯合國,聯合國的表現似乎已無法保障受侵國家的安全,且台灣在退出聯合國以後反而應證了「驚濤駭浪出好水手」,也許我們需要的是「經濟的聯合國」、「環保的聯合國」而非「政治的聯合國」。 在患了「聯合國黃熱病」之餘,也許我們此次環保串聯中忽略了一些重點:日本未來的官方及NGO中日愈重要的角色、中共環保政策的取向、台灣如何結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台灣政府代表由於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代表,也畏NGO)創造更多的環保管道,例如全球論壇短缺200萬美金,台灣是否評估一下「雪中送炭」的行動,會不會被接受都對我方有利。 對整個地球高峰會議最好的詮釋就是它其實是環保教有的化身,由於難得一次,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稍微發燒,但不應該得到黃熱病。 【文章連載】▲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時 間:8月15日(四) 晚上7:30 在人們印象中,蜘蛛是一種不吉利、討厭、會撒尿引起嘴角潰爛的動物,雖大部分蜘蛛有毒,但其毒對人體而言是無害的。 況且對人類而言,牠會幫人們吃掉家裡的蟑螂、蚊子,捕食危害作物的昆蟲,是一種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防制。 蜘蛛種類繁多,全世界已命名的已有3萬8000多種,而台灣已記錄超過300種,帶您認識蜘蛛的多樣世界。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kingnet.com.tw ●[課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習班 --﹥ 時 間:8月24日-11月01日,共10週 二十一世紀生物科技大放異彩,全人類都無法置身事外! 生物科技的發展對你我生活以及產業發展將帶來深遠的影響之外,伴隨而來無限商機,還有即將引發的各種法律爭議.本課程集13位名師之大成,深入淺出探討「生物科技與法律」的最新應用方向以及趨勢,透過網路效率學習,一窺生技與法律未來發展全貌。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learn.com.tw/ntu/ntu.htm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