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8-12 (全文版)

 
  本日主題: 歐盟考慮全面禁採鯊魚鰭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小刺山柑的花招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歐盟考慮全面禁採鯊魚鰭
[環境政策]義大利立法縮小廢棄物定義 無異使環保犯罪就地合法
[生活環境]有機氯化合物與乳癌並無相關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1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1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6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6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台灣環境十年系列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與管理的南北對話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從參與地球高峰會談台灣NGOs與政府關係 (下)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六)
活動訊息 [演講] [課程]
本會訊息 [捐款/財務]感謝 瑞昶科技(股)公司 8.8捐款$20,000元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植物簡介]小刺山柑的花招 --﹥

作者:黎振東
攝影:黎振東

山芙蓉的花,清晨是白色的(黎振東 攝影)  亞熱帶森林裡,樹木層層密布,從大喬木到小灌叢,再加上藤蔓纏繞,造成森林底層通風不良。因此,生長在林下的灌木,多為蟲媒花,各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吸引昆蟲。柴山上的小刺山柑,則以改變花朵顏色,與山芙蓉的「一日三醉」 互別苗頭。(註 1)

  小刺山柑的一個花序分成七、八節,每節有5、6個花苞。每天清晨,整個花序會有3、4節各開一朵花。也看風看天氣,有時只其中的一節,開一朵花。同一時候,一棵小刺山柑只會掛一、兩個花序,不像其他樹種,花滿枝頭,一齊開放。所以一棵大大的小刺山柑,開起花來很小氣。也因此,它的花期很長,一棵樹2個月還有花開! 

小刺山柑的黃花與紅花(黎振東 攝影)  一棵樹一次只有一兩朵,小花的任務,就顯得格外重大。因此,她們都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昆蟲。看著飛來飛去的蜜蜂、蝴蝶都長著一對翅膀,她們也把自己變成展翅欲飛的樣子。(註 2)

  只是,不知道是口味不合,還是氣派不足,山柑小花的生意一向不好。除了一、兩隻蟻兒,過來看賣捨膏藥外,門可羅雀。

小刺山柑的樹幹與新枝(黎振東 攝影)  山柑小花只好再出招,大概是跟檳榔小妹學的,穿了一天的黃衣裳,到了傍晚竟然偷偷退去,晚上做不一樣的生意。隔天又改了裝扮,穿上大紅彩衣,白嫩兩腿全露。

  兩天兩夜下來,還是不知山柑小花最後是否做成生意,因為事後總不見結「果」。或許山柑小花責任心重,業績拼到忘了「本」。犧牲色相,卻沒露子房(柱頭),縱使生意上門,也無從授粉。怪不得好色的昆蟲不上門!(2002.5.14.)

註1:
山芙蓉生於林緣、山坡向陽地,花朵顏色一日三變,清晨白色,中午粉紅,傍晚桃紅。

註2:
小刺山柑的每朵小花,有4個花瓣,二平伸二上舉,如人四肢。平伸者雪白,上舉者第一天黃色,第二天變紅色。花常不見雌蕊,結果率低。

註3:
從龍皇寺登山口到中心休息區,約每隔 50~100公尺有一棵小刺山柑。龍泉寺正後方,不銹鋼扶桿處即有一棵。花期從元月到五月,每次稀疏一、兩朵,不容易發覺。

[環境政策]歐盟考慮全面禁採鯊魚鰭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8-06 (ENS)- 歐盟執委會今天宣布將禁止採收鯊魚鰭的行為,亦即僅割下鯊魚鰭並將其餘部分丟回海中的作法。歐盟執委會這項禁割鯊魚鰭的提案,不僅適用於歐盟境內所有海域,亦涵蓋所有的歐盟籍船隻──不論他們是否在歐盟領海外捕魚。

[環境政策]義大利立法縮小廢棄物定義 無異使環保犯罪就地合法 --﹥

  義大利,羅馬,2002-08-06 (ENS)- 義大利國會順利通過一項縮小廢棄物法律定義的政府法令,四大環保團體阻擋該案通過的努力最終仍告失敗。國會在上週五(8/2)距夏季休會期僅數小時以前,以包裹表決方式順利挾帶此案通過,這項表決等於是對政府的一次信任投票。

[生活環境]有機氯化合物與乳癌並無相關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06 (ENS)- 一項在美國長島進行長達7年的乳癌研究顯示,這種疾病的發生與幾種通稱為「有機氯化合物」的化學物質暴露並無相關存在。但另一項不同的研究結果發現,高度暴露在「多環烴化合物」這種污染物之下,與乳癌發生率升高之間有些許關聯存在。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12 --﹥

  • [生活環境]萬丹廢棄物場周圍居民健檢出爐。被列為甲級廢棄物場址的萬丹大鼎有害廢棄物場,環保署最近委託衛生局針對附近1,300多人健康檢查,結果有79人的尿中銅或尿中鉛偏高,是否與廢棄物場汙染有關還需進一步確定。目前,針對大鼎有害廢棄物場的整治計畫,環保局已委託工研院展開第一階段的開挖,並於8日開始進場整地。衛生署高高屏澎東職業病輔導召集人何啟功說,依據現有偏高數值來看,對人體應無太大影響 (屏東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焚化附近居民將檢驗戴奧辛。環保署及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合作,首度在高雄市環保局中區、南區資源回收廠附近,調查居民血液中戴奧辛濃度,結果將作為焚化爐規劃、設計及操作相關建議。環保署8日向小港區里長說明這項計畫,預計將採自願方式,在一個月內由里長蒐集100名資料 (高雄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工業污水直接排入台中港 每天三、四千噸。台中港務局環保組8日深夜接獲民眾檢舉,指關連工業區內的污水處理廠發生機械故障,各工廠仍照常運作。環保署9日派員前往會勘後,廠商表示已積極派員修護 (台中港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台北市出現今年第一例本土性登革熱病例。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桃園縣環評會8日同意,廣輝電子擴廠環評有條件通過。去年間總統陳水扁前往該廠參觀時,董事長林百里當面反映設廠受到環評刁難,引起陳總統嚴重關切並表示不惜下跪為企業請命 (桃園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搶救埔里生態 桃米溪即起封溪。桃米溪是埔里鎮桃米里主要河流,孕育豐富魚類、鳥類等動植物資源。據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調查,桃米里有白頷樹蛙等19種蛙類,佔台灣29種蛙類的2/3;蜻蜓種類有金黃等45種,佔台灣蜻蜓種類數量3成左右,鳥類有紅鳩等43種。南投縣府與地方決定,自9日起至明年底,從澀水到愛蘭橋約10公里河段封溪,違法者可依漁業法處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併科15萬元罰金 (南投 聯合報)

  • [生態保育]柴山管理問題未完備,綠協以缺席抗議。高市綠色協會對於近期準備成立的柴山公園警察隊,認為並未確實提出解決辦法。因此8日由建設局所召開的「壽山自然公園管理會議」,綠協以缺席方式表達抗議 (高市 東森新聞)

  • [生態保育]苗栗縣後龍溪外來生物橫行,南美洲琵琶鼠威脅本土魚類。 (苗栗 聯合報)

  • [能源議題]條件說清楚,達仁鄉南田村有人贊成設核廢場。曾經主動送件參加台電公司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評選的台東縣達仁鄉,最近又有人提出支持意見。達仁鄉民眾服務站理事長許誠議表示,低放射性的核廢料是死的東西,根本沒什麼可怕,可怕的是目前正在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 (台東 中央社)

  • [其他]嘉義市水源地水表室名列歷史建築名單,整修後可望重現風華。 (嘉義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12 --﹥

  • [生活環境]寧夏石嘴山治污,77家污染企業限期治理。今年年初,寧夏石嘴山市環保局經過調查發現,大武口市區內共有108家小型污染企業,因此分批進行治理。首先對市區內無工商營業執照、租用土地、擅自改變土地使用用途,以及未辦理環境影響報告審批手續的小型污染企業,下達限期治理通知書,依法對其進行清理取諦。自2月27日起先後向77家小型污染企業下達通知,要求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治理任務。 (銀川 人民網)

  • [生態保育]東北亞鶴類網路成立,中國獲頒網路證書。目前世界上已知鶴類15種,在中國的鶴類有8種,其中丹頂鶴、黑頸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屬於瀕危鶴類。國際鶴類學術研討會對中國建立的鶴類網路國際保護形式給予肯定,為鄱陽湖、崇明島、興凱湖等10個國家自然保護區頒發東北鶴類網路證書。建立鶴類網路,就是把鶴類的繁殖地、遷徙地等建立一個完整保護網路,通過國際濕地等方式有效地保護起來。 (北京 東方網)

  • [環境政策]中國呼倫貝爾地方林業局,讓昔日伐木工轉為護林人。呼倫貝爾市免渡河、烏奴耳、巴林、南木、柴河、紅花爾基6個地方林業局被納入天保工程實施序列後,3,339名昔日伐樹者成為護林人,森林資源管護面積達161.5萬公頃。 (內蒙古 北方新報)

  • [土地與水文]湖南郴州市四清水庫大壩滑坡,目前險情已緩解但未排除。8月8日淩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境內的四清水庫大壩突然出現大面積滑坡。四清水庫是60年代修建的中型水庫。由於連日來暴雨襲擊,壩體承受不了巨大壓力導致滑坡。如不及時搶險加固,一旦潰決,將危及107國道、京廣複線、京珠高速公路,以及下游30餘萬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經過軍警民極力搶救後,目前已築起一道長200米、寬6米、高3米的石沙袋護堤,險情初步得到緩解。 (郴州 中國青年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6 --﹥

  • [環境政策]國務卿聲稱:永續發展課題對國際穩定情勢極為重要

  • [生活環境]殼牌石油公司同意付出2,800萬美元 整治遭MTBE(甲基第三丁基醚)污染的水井

  • [生活環境]海龜保育人士警告:含汞旗魚有害健康

  • [生態保育]猴子與鳥類族群消長有關 顯示生態體系異常複雜

  • [能源議題]能源部長亞伯拉罕在國際會議中極力擁護核能發電

  • [能源議題]降低柴油引擎污染 南加州推廣燃料電池

  • [全球變遷]羅德島當局擬縮減溫室氣體排放

  • [土地及水文]賓州水災損害居全美之冠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6 --﹥

  • [環境政策]國際:「2002赤道獎」決選名單出爐(編按:為鼓勵赤道地區透過保育與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方案消弭貧窮,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特設赤道獎以表揚成功創新案例)

  • [環境政策]智利:環境律師呼籲 政府環境施政亟須國際監督

  • [生活環境]伊拉克:170萬人民將可獲得飲水與衛生設施

  • [生活環境]加拿大:森林火災產生的煙霧漂流極遠

  • [生態保育]日本: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張復育諫早灣(位於九州有明海)

  • [生態保育]英格蘭:保護倫敦自然地區 市長提出新計畫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台灣環境十年系列論壇-台灣水資源保育與管理的南北對話 --﹥

作者:陳弼仁

  北部缺水,南部水災,在一個小小的台灣島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缺水,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水從那裡來?水災則令人醒思水土保持的重要。在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主辦的座談會裡,以台灣水資源保育與管理的南北對話為題,深入探討近年來台灣在水資源上面的努力與現況。

  時報文教基金會呂理德談到,過去水資源的管理偏重在水源的開發,尤其是大型水庫的興建,或是藉由攔河堰、集水道…等設施,將水匯集後使用。至於節約用水的宣導則流於政令宣導,成效十分有限。由於台灣能夠使用的水源有限,能夠蓋水庫的地方,也越來越少。未來,除了新的水源開發,例如海水淡化等技術的發展外,改以循環用水的觀念,例如要求工業用水回收70%的比例,等於新增70%的水源,同時也能減少直接排放於水體裡的污染物,未來,勢必成為最重要的策略。

  水利署保育事業組謝政道則從水價的角度來剖析,根據所提供的資料顯示,世界各國的民生用水的水價普遍低於工業或商業用水的價格。但是,台灣政府卻透過廉價的水,變相的補貼高耗水的產業,也間接造成了產業界對於水資源的浪費,以及水污染處理的漠視,因為,只要用大量的水稀釋,就可以達到排放標準而逃避。過去,水庫的興建等成本,都由政府出資,因此,水費並未包含水源開發等相關成本。未來,在使用者付費的趨勢之下,水費的調漲,將成為熱門的話題。

  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陳義平談到政府首次以流域為單位,突破傳統縣市區域的界限,成立流域管理委員會幾年來的成果。會中談到管理委員會為嘗試性的單位,由中央及流域範圍的地方縣市支援所成立,但也因此需要各單位的配合才能行事,相對地,能夠做的事情也十分有限,多著重在事務協調方面。比較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編制了3個稽查大隊的人力,直接進行流域內主要溪流的巡守工作,尤其是盜採砂石及水污染的部份,雖達到了嚇阻的效果。但仍因流域面積過大,再加上黑道猖獗,無法全面顧及。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長涂志宏在回憶南部水資源爭戰的歷史中,提及前屏東縣長蘇貞昌切斷里港抽水站供應大高雄地區的用水,首度喚起屏東縣居民的主體意識,在那次事件之後,屏東縣居民才體認到自己與居住環境之間的連結。尤其是口蹄疫事件造成養豬數量大幅下降,水質變得比過去乾淨,兩相對比下,更讓高高屏地區的民眾,為自己身為二等公民而感到憤怒。尤其是水公司為了乾淨的水源,不思河川的保育,而不斷的將其他地區水源地乾淨的水引到高雄地區,更讓在地的居民難以接受。

  涂理事長也特別呼籲水資源的利用,應該兼顧生態需水量,要顧及到溪流原本的魚蝦等生物之所需,不能一昧截取所有的水來滿足人類所需。此外,涂理事長感嘆的談到,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長年來推動社區參與的工作,但是,往往在一遇到地方選舉,由於居民可能支持不同的候選人或政黨,而造成居民之間的感情分裂,甚至因此而不相往來。這往往是許多當初投入社區工作人士所沒想到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綜觀整場座談會的內容,水資源政策從水源開發轉型為循環保育的發展方向,調整水價來以價制量,以流域為管理而非交由縣市各自負責,同時提昇民眾的民主素養,將是未來努力的重點。

[南非地球高峰會]從參與地球高峰會談台灣NGOs與政府關係 (下) --﹥

作者:楊長鎮 (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常務理事)
   張淑玫 (康乃爾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博士候選人)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然而,在一個愈為民主開放的政府體系下,NGOs和政府的一般關係就愈接近這個光譜上端,反之則向下移動,兩者之間可能錯綜複雜、動態交織著多重的關係樣態,而NGOs的主體性就在於察覺這些關係的情境與意義,採取準確的作戰位置,而不必然和政府採取全然對抗的二分對立。

  同時,在政黨輪替之後,如果NGOs和政府關係因為權力結構的更替,產生更大結構性的變化,造成NGOs和政府的關係向光譜上方移動的現象,代表的是新政權正逐漸吸收採用NGOs所主張的政策主張,這毋寧是民主制度運作下的正常現象,否則,民主政治與政黨輪替將不具任何實質意義,這才真正需要憂心。

  如果從財政行為來看,對民間補助已是民主政府執行民選議會通過的政策的方法之一,甚至在外益效益較明確情況下,對企業的政策補貼或直接的金錢補助也是常見的;例如補助購置生產自動化設備或以賦稅減免鼓勵創新投資。NGOs的活動較企業當然更具有公益性,而以其運作的彈性和參與者的志願性,往往可以較官僚體系更具備效率。因此,某些施政如果委由NGOs執行更為適當,並可以避免政府不當的直接涉入;如藝文、文化事務的推動,就很適合以政府補助民間方式為之。這樣的補貼逐漸成為政府法定義務,並具有國家體質轉型的積極意義,以擴大民間自主的公共部門,來取代政府一部份的功能或地位。

  我們應該主張和鼓勵民主監督下制度性的補貼擴大化,使第三部門在國家總體資源中佔有較高的比率;也就是說,調整國家的再分配模式,使自主性的民間公共部門更為擴大而健全,擔負更廣泛的公共功能。

  更何況,在全球環境運動上,台灣受到中國惡意排擠,這是如此明顯的強國欺壓弱國之暴力行為,這同時造成了台灣政府無法參與跨國合作、制衡的全球環境治理,也很可能造成台灣成為規避環境監督的污染產業的天堂,這對台灣的環境運動者來說,當然是運動目標上的傷害。

  因此,台灣的環境運動NGOs在參與約堡地球峰會議題上和政府達成共識、進行合作,我們認為是符合社會公益與正義的;同時我們也不認為這樣的合作就會喪失NGOs的主體性,相反的,我們認為,由於NGOs在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事務上擁有比政府單位更大的彈性空間,而透過NGOs的國際連結方式,可以對台灣政府的公共政策決策過程產生關鍵的影響力,或甚至透過NGOs的國際連結,扭轉強國與弱國之間的不對等國際地位所可能造成的環境與社會不正義。

  因此,台灣NGOs的主體性的展現,就在於我們足夠敏銳的在不同時空脈落與事件議題上,選擇我們的合作對象,確定我們的工作目標,以實踐社會運動工作者實踐和平公義之價值與其社會關切之目標。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六) --﹥

作者:王俊秀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聯合國與黃熱病(1992/6/6)

  巴西里約的溫度正逐漸昇高,地球高峰會議的各種活動也熱鬧非凡。首先,「生物多樣性公約」由巴西總統率先簽定,預定開放簽至1993年;國會議員高峰會議也已曲終人散,最主要的成績單是正式成立「國際綠十字」組織;全球論壇則圍繞著經費短缺200萬美金的話題。

  在此現場的觀察中,我們發現所謂的「黃熱病現象」,即一方面樂見國內來的立法院長及環保署長能有機會參與國會議員高峰會議,並且也會有機會參加甫成立的綠十字組織;另一方面卻感到能沾到聯合國一點邊也舉國騰歡的「黃熱病現象」感到憂心,因媒體爭奪戰而造成的單視野現象表示同情,但把甘霖變成洪水就大可不必了。

  我們已進入一個管道社會,台灣必須採取游擊隊而非正規軍的方式來加入國際社會,政治的甜點不可能造就環保大餐,更何況就本次會議性質而言,地球高峰會議是一個結束一經過數年的磋商決定要不要簽約,國會議員高峰會議是一個插曲,而全球論壇是一個開始一一磋商締結民間公約及產生環保社會力。體會到此種力量的消長,參與國際社會並不等於加入聯合國,此時此刻,加入聯合國的機會是微乎其微,更何況須要問一個問題?為何要加入聯合國,聯合國的表現似乎已無法保障受侵國家的安全,且台灣在退出聯合國以後反而應證了「驚濤駭浪出好水手」,也許我們需要的是「經濟的聯合國」、「環保的聯合國」而非「政治的聯合國」。

  在患了「聯合國黃熱病」之餘,也許我們此次環保串聯中忽略了一些重點:日本未來的官方及NGO中日愈重要的角色、中共環保政策的取向、台灣如何結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台灣政府代表由於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代表,也畏NGO)創造更多的環保管道,例如全球論壇短缺200萬美金,台灣是否評估一下「雪中送炭」的行動,會不會被接受都對我方有利。

  對整個地球高峰會議最好的詮釋就是它其實是環保教有的化身,由於難得一次,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稍微發燒,但不應該得到黃熱病。

[演講]多樣性的蜘蛛 --﹥

  時 間:8月15日(四) 晚上7:30
  地 點: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2巷25號
  講 者:李文貴
  主 辦: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聯絡人:林柏昌 電話: 02-28814006

  在人們印象中,蜘蛛是一種不吉利、討厭、會撒尿引起嘴角潰爛的動物,雖大部分蜘蛛有毒,但其毒對人體而言是無害的。

  況且對人類而言,牠會幫人們吃掉家裡的蟑螂、蚊子,捕食危害作物的昆蟲,是一種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防制。

  蜘蛛種類繁多,全世界已命名的已有3萬8000多種,而台灣已記錄超過300種,帶您認識蜘蛛的多樣世界。

[課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習班 --﹥

  時 間:8月24日-11月01日,共10週
  地 點:網路 (即網路教學)
  對 象:對生物科技及法律有興趣的人士,限30名
  學 費:$15,000元
  報 名:即日起至8/16止 (線上報名)
  主 辦:台大進修推廣部、旭聯Learnbank技術服務
  聯絡人:張小姐 電話: 02-25010303轉214

  二十一世紀生物科技大放異彩,全人類都無法置身事外!

  生物科技的發展對你我生活以及產業發展將帶來深遠的影響之外,伴隨而來無限商機,還有即將引發的各種法律爭議.本課程集13位名師之大成,深入淺出探討「生物科技與法律」的最新應用方向以及趨勢,透過網路效率學習,一窺生技與法律未來發展全貌。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