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變遷]俄羅斯採取行動 停產破壞臭氧層物質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14-02.asp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危及海洋生態系統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14-06.asp ◆[生態保育]保護海洋哺乳動物 美國保育團體告上法院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14-07.asp ◆[土地及水文]百年來致命洪水侵襲中歐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14-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14-09.asp
環境資訊協會 李家淳 莫聞 摘錄 ■[環境的未來-全球變遷]沙塵暴又一噩耗──中國大陸沙塵暴惡化警訊 (上) --﹥ 作者:萊斯特‧布朗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總署實驗室的科學家在上個月(1999年4月)指出,來自中國大陸北方的沙塵暴已經抵達美國,從加拿大到亞利桑那州都蒙上了一層灰土。他們還表示,沿著落磯山脈一路綿延的山,都已經被中國大陸來的塵土吹的一片霧濛濛。 這場沙塵暴來的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在三月初,中國的人民日報就曾報導,本季最早的沙塵暴已經抵達北京 (自有年度紀錄以來,這是最早侵襲北京的沙塵暴之一)。去年和今年所發生的沙塵暴肆虐的情形,是記憶中最嚴重的,由此,我們知道廣大的中國西北牧地和耕地,已發出土壤嚴重流失的警訊。 中國最近發生的沙塵暴,另人聯想到曾發生在美國的沙塵暴。(照片提供:美國農業部) 巨大的沙塵暴定時地會從數百哩遠以外的地方,來到包括北京這些中國東北的人口集中地,遮蔽了陽光,降低能見度,減緩交通流速,並導致機場關閉。根據報告指出,這些東部地區的居民就像美國在1930年代經歷沙塵暴時一樣,他們用舊布塞住窗戶的縫隙來防止沙塵進到屋子裡。 由西向東吹進的風,常常夾帶著中國西北方的泥沙向北韓、南韓以及日本一路東進。這些國家常抱怨阻隔陽光、又遮蔽了萬事萬物的大量沙塵。帶著來自選民的壓力,由15位日本立委和8位南韓立委所組成的三國三邊協議會,正和中國大陸的官員們討論著該如何來抵禦塵暴。 一般新聞報導都將沙塵暴歸因於過去三年的乾旱。但事實上,乾旱只是將這快速惡化的情形突顯出來。中國西北地區的人口壓力早已超過土地的負荷力。過多的人口、牲畜和農耕地,是造成土地過度負荷的主因。但是要供養美國五倍多的13億人口確實不容易。 沙塵暴的複雜身世 除了西北當地對環境自然資源的需求壓力外,北京當局於1994年決議,那些被用於建設的農地可以由開墾其他地區的土地作為農地來補償, 加速了今日的生態浩劫。在「土地利用政策」一文當中,中國地理學家楊洪(音譯)和李秀彬(音譯)指出上述的補償政策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廣東、山東、浙江和江蘇等快速發展的沿海省份,因為都市成長以及工業化的需求而失去了大量的農耕地。他們因此付錢給其他省份,開發新的耕地來彌補他們所失去的農地。這樣的做法使得西北地區省份在政策開始的初期呈現快速的經濟成長,例如內蒙古 (耕地擴增了22%)、甘肅、青海、寧夏以及新疆等等地。 蒙古的畜牧羊群。照片版權歸屬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照片提供:網路影像資料庫) 當西北各省已經嚐到過度開墾和放牧的苦果時,他們卻開墾更多的邊緣地帶,土壤侵蝕的情況因而加劇。如今,中國人民因為土壤沙漠化而棄守家園,紛紛向東邊移民,這與當年美國發生沙塵暴時,居民從南部大平原往西移至加州的情形並無不同。 相較於將地上物清除的開發耕地方式,牲畜量的增加則是把地表植被淨空,兩者一樣導致土表的裸露。緊接著1978年的經濟改革和廢除牲畜的總量管制,牲口數量從此急速上升。今日大陸共有1億2千7百萬頭牛,和2億7千9百萬頭羊,而美國則只有9,800萬頭牛和900萬頭羊。 在青海省東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當地的草原本可以負荷370萬頭羊,但根據1998年底的估算,當地的羊隻已達550萬頭之多,遠遠超過土地的承載量,這導致當地草原地的快速消失和沙漠化,並導致沙丘的形成。 在蒙古地區,沙漠的面積不斷擴大。(照片提供:美國地質調查局) 艾瑞克‧艾克荷姆(Erik Eckholm)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指出,漸漸堆高的沙丘是新沙漠在青康藏高原東部成形的跡象。根據史料記載,高原當地曾是「草比馬兒高」的草原,是傳說中藏族牧羊人的家。根據官方報導,每年約有900平方英哩的土地變成了沙漠。比這大數倍的土地,同時面臨著產量降低與超限利用的問題。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www.gristmagazine.com/maindish/brown052901.stm ▲[動物開麥拉-動物勉強學堂]吾家有『鼠』初長成 (下) --﹥ 作者:張東君
不過,由於我室友把它放在樓梯的正下面,在鼠籠的開口和樓梯板底層之間,沒有留半寸讓老鼠爬進去的空間,所以根本就是白搭。 看著室友以無大腦方式表現出來的強烈滅鼠意願,我也只好出馬接手,找西薇借捕鼠器。 西薇研究的是小型哺乳類防治,手邊有各式各樣的鼠籠、鼠夾,對她來說,只要是屬於會吃農作物的動物,都是該殺無赦的。 明白我的來意,她立刻帶我去道具小屋,準備借我幾個能夠當場把老鼠砸個稀巴爛的鼠夾,但是因為我對清理血肉橫飛的『刑場』既不感興趣,又想在抓到老鼠以後養他們玩幾天,所以只拿了四個活捉用的活門陷阱鼠籠。我也順便問了泡老鼠標本用的酒精和福馬林濃度,以便在玩膩了老鼠之後,可以將她們製成標本。 從前在野外抓老鼠時,是在甘薯上面塗花生醬做成香甜的誘餌,香味濃到連設陷阱的我們都想咬一口。不過在家捕鼠不比在野外,若是沒抓到老鼠,卻引來螞蟻雄兵的話,反而得不償失,所以找只好用西瓜子和南瓜子等──我的私房零食來拐騙老鼠。 沒想到陷阱才設了兩天,四個鼠籠就有兩個各抓到一隻不同尺寸、看起來像是屬於不同世代的小老鼠。 我看見牠們明亮的眼睛、光滑的皮毛、靈巧的身體後,幾年沒養寵物的『飢渴』再度升起,也不顧室友的阻止,便養起老鼠。 我不僅替他們拍照片、測量身高體重,還查了書,知道了他們的祖先是船上的偷渡客,為了要到新大陸開拓新生活,能夠忍受長久不喝水之苦。為了減少水分的釋放,尿液非常的濃縮,只要一丁點尿就會讓整間房子臭得不得了。 我才養了兩天,房子聞起來就像是住滿了老鼠一樣,只好放棄繼續飼養的念頭,把牠們全部製成標本,送給台灣的學長學姊當禮物。 學姊學長起初很高興,因為有了日本的鄉下老鼠樣品,就能夠取得DNA,用來和台北的城市老鼠或台灣的鄉下老鼠們進行比較,因此稱讚我的住處對動物研究貢獻良多。但是在不停地收到標本之後,他們終於忍不住對我說:『我們需要的是不同採集地點的老鼠標本,不是同一地點的許多樣品。妳要不就到別處去抓,不然甭寄了吧!』 在那以後,我家的老鼠就只有被『付諸流水』一途了。 【文章連載】▲吾家有『鼠』初長成 (上) (下) 作者:賴芬蘭 (綠黨中執委) 反核團體進退維谷
新政府雖然對外宣佈反核的心意未變,但是因為在立法院內是少數,寄望在年底大選能夠變成多數,才能達到反核的目的。 新政府做了讓步,但也在立法院內達成了「非核家園」的共識,在行政院也成立了一個「非核家園宣導委員會」,希望藉由這個非核家園委員會的宣導,達成國民對非核的共識。同時有反核的人士也希望藉由公民投票,達成廢核的目的。 不過,由於在核四停建的爭議期間府院的衝突過分激烈,新政府不願再次承受來自於在野聯盟﹝國民黨、親民黨及新黨,其實這三個黨都是源自於國民黨﹞的攻擊,於是在2001年七月宣布不舉行公投。 民間團體仍把年底的選舉當成重要的事,希望年底核四可以變成選舉的重要議題,也希望年底可以選出更多的反核立委。由這樣反核的經過,可以解釋,為什麼反核政治的影響力,比亞洲各國都強的原因,-反核與民主化和本土化運動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也是其他國家所不及的。 不過,也由於反核和政治牽扯太深,也就沒有對核電的實質問題作深入了解,即使是執政黨本身,也是因為政治而反核,在受到了在野聯盟的壓力,也就沒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自圓其說。 媒體也是用政治的角度來看待核四問題,由於和國民黨的關係太深,因此國民黨擁核,媒體也是擁核的。 核能問題之所以變成一個政治角力的原因,那是因為電力是國營壟斷的,因此核電預算必須通過立法,因此核電廠與政治也是不可分的。民進黨執政一年多來,接收及運用國家資源時,自然也就接收了原來的能源政策,不太願意更動。 因此,各大政黨在2001年底的選舉都將絕口不談核四的問題。所以年底的選舉當中,綠黨是唯一繼續談核四停建的政黨,結果是慘遭滑鐵盧。 【文章連載】▲台灣能源政策之回顧 (一) (二) ●[讀者投書]這不僅僅是拓寬一條鄉間道路的問題而已-回應台九甲案,兼談台灣全島的水泥沙漠化 (上) --﹥ 作者:瀚元 綠色執政後,許多保育人士紛紛淡出火線。有人以為革命既已成功,同志當可放心。然而隨著局勢演變,更多的人漸漸體認到:整個國家機器根本是頭瘡腳膿,病入膏肓,要指望小媳婦般的執政黨作出實質的改革成績,還不如祈禱地震旱災少來一點吧。自從核四預算復辟翻案後,保育人士根本是由「放心」轉為「灰心」,數年來的努力,竟然就在一個月不到莫名其妙的爭吵聲中葬送了。 山明水秀的宜蘭以環保立縣,並且向以島內綠色思想的大本營自居。不過遇到了勾結財團的舊有官僚勢力,不免還是力有未逮,手不從心。境內的幾條道路拓寬工程案接連失守,對於標榜保育的宜蘭人來說,紮實是一大諷刺。 寫這些並不是要潑大家冷水,而是希望綠色陣營的夥伴們能以更務實的態度和更深入更寬廣的視界,來看待今天台灣所面對的保育問題。坦白說,我並不看好台九甲線的陳情案,因為我深知幾位福山的老朋友雖然充滿熱情,但純樸的他們豈是眾多黑暗勢力的對手。我對此地雖也懷抱著情感,但早在研究所時期,眼睜睜的看見員山鄉山下的綠色隧道毫無理由的被拓寬成四線道,我的心早就死了一半。 其實道路的拓寬當然有原因,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台灣哪個地方的民意代表不包工程?誠如林先生所言,小小一條台九甲問題實在只是冰山的一小角,多少年來有多少相同的戲碼在台灣全島的每個角落不斷的上演?而且時時重播、續集不斷。 更噁心的是,這樣對人民福祉毫無助益的事,泰半會先包裝成「經濟發展」、「繁榮地方」或「國土安全」…等姿態,以「基礎建設」為名,大張旗鼓。保育人士的抗議往往被引導成形同挑戰百姓權益,叫人欲哭無淚。 從工業園區的劃設、山地道路大量開闢、海岸消波塊氾濫、各地鄉間及都會市區無意義的挖填工程、道路拓寬、路面刨鋪、河道「整治」、人工綠化…,到最後,連鄉野阡陌間的土堤田埂,都徹底的水泥化了。斬斷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還有什麼能比將農夫每天腳底下所踩的路面都給改變,還要更有效的? 過去的藍色政體時代,在龐大的體制結構有意無意的齊心努力下,他們已經成功的將寶島改造為一個水泥、混凝土橫行的世界。而且水泥與混凝土是「進步」的象徵,是「建設」的代名詞。再說像造橋鋪路蓋醫院這樣的「善舉」,一直以來就存在於國民小學的課本當中,作為道德義行的模範呢。每個人都相信鋼筋水泥是好東西,至少它很堅固。而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國度裡,堅固就是好的。有誰會在乎生態環境的破壞?有誰會考慮自然景觀變醜了?有誰會去求證:河川溪流「整治」了以後,到底幫助在哪裡? 而且,麻煩的是,利益結構也隨著變堅固了。他們跟著水泥流向山林河海,流向每個自然地區。消波塊、攔砂壩、水庫、水利工程、路基、駁坎、停車場、公廁、遊客中心…,每件工程背後,都是一堵堅固的高牆。高牆的背後,則是金主和官員正把酒言歡,是山地農礦產業政策失當,是政商掛勾利益輸送,是行政體系漫無效率,是年底部門消化預算,是農會廉價傾銷水泥,是民意代表包攬工程,是地方政客表現政績…。 【相關文章】 ●[演講]專題演講-國際海鳥研究與保育策略 --﹥ 時 間:8月20日(二) 晚上6:30-9:00 講者介紹 2. Mr. Leon Viljeon ●[營隊]黑皮衫大專青年自然生態體驗營開始招生 --﹥ 時 間:9月3-5日,共3天 哈囉~各位親愛的新鮮人:首先,恭喜您終於熬出頭啦!埋首苦讀的一千多個日子終於可以擺脫啦… 下了課不用再趕火車或趕六點的補習班;放假日也不用再天人交戰到底要不要出去玩。這一刻的您,是否有一股高興地想一飛沖天的衝動呢?榜單揭曉的那一刻,意味著您將開啟人生的另一階段。 有大部分的您,可能從此要離開溫暖的家到異地求學。然而,在您離開屏東以前對於故鄉的一切有充分的瞭解嗎?不妨趁著最後的放假日跟我們出來走走吧!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