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8-23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尚比亞最終拒絕基因改造糧食援助
知性專題 [自然生態]一起去烏來夜探吧! (上)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布希將不出席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環境政策]美國法院下令:航空總署應維持大峽谷空域安寧
[全球變遷]太平洋島國領袖關切氣候變遷與輻射問題
[生物科技]尚比亞最終拒絕基因改造糧食援助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19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台灣能源政策之回顧 (四)
[黑潮觀點]吃魚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敬告打壓「大同鄉民反馬告」的朋友們!
活動訊息 [演講]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自然生態]一起去烏來夜探吧! (上) --﹥

作者:李育豪 (台大自然保育社)

  一直記得大一有一次坐阮呂的機車去桶後,剛上了新烏路一陣子,阮呂回過頭來帶著微微的笑容對我說:「我最喜歡烏來夜裡的空氣了,應該是因為常來吧!所以每次聞到都是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那天夜裡的新烏路上的燈光,映在深黑色的南勢溪上,真是美即了!這兩年來夜探的次數真的是多了很多,有時候甚至會認為自己好像夜探的比賞鳥還勤了,賞了十幾年的鳥,卻「不務正業」的天天都在夜探?

  這應該是這學期第一次來到桶後吧!跟一年級時的那種一星期跑2、3次的日子比起來,大三的我實在是太少來了,其實仍然是一直有那種想跑野外的慾望,但是總是會因為一些以前從不是問題的理由而作罷,似乎這一年來跑桶後的理由大多數都是為了帶學弟妹比較多,帶他們認青蛙、蛇、還有討厭的夜裡植辨。 

  好快!還記得一個星期二下午,走進社辦問不怎麼熟、正在吃飯的泰華,要不要去烏來?向他的朋友借了一台小小90cc的機車,就一路騎進了當時沿路坑坑洞洞的桶後,在那裡我們遇見了不怕人的綠畫眉還有紅山椒,並且兩個人都是第一次的在野外抓起了一隻蛇來觀察(斯文豪氏游蛇),為了怕天黑,在澄黃色的夕陽中以時速70的飄出了桶後,這是我跟泰華第一次拜訪桶後。(那台小90被刮了無數次底盤,並且後照鏡還掉了下來…) 

  還有大一下學期為了保育營淡水河組植物大惡補,而跟著醫法保育社的學長們到了桶後,剛下過雨的夜裡,看著他們把一隻隻長得一模一樣的青蛙拿在手裡,然後一一的唸出「白頷樹蛙」、「澤蛙」、「褐樹蛙」、「拉度希氏赤蛙」、「腹斑蛙」一大堆對我來說相當新奇的名字,天啊! 青蛙還有分那麼多種喔! 

  於是,為了興趣,也為了能在保育營時擔任稱職的小隊輔,我開始從圖書館還有社辦借了一大堆什麼台南縣的兩棲爬蟲類、杉林溪的兩棲爬蟲類的書回家去K。

  保育營淡水河組在桶後保線所過夜的那個晚上,颱風來臨前的細細小雨下了一個晚上,在桶後保線所一片由於停電只有神桌上的蠟燭光照明之下愉快的用完了晚餐,終於,夜探的時間到來了。

  冒險帶著學員一一走過濕滑的吊橋,來到我們現在都暱稱它腹斑池的地方,這時,一旁的草叢中忽然傳出聲音低低卻很宏亮的「及…及…及…」 站在一旁提著一隻粉紅色小雨傘的小飛,想了想說:「這是中國樹蟾的叫聲吧。」

  「中…國…樹…蟾!!!」這不就是我在圖鑑裡看過好多好多次,那隻帶著怪怪面罩沒有鼻子的蛙蛙嗎!

  顧不得一切,在一圈提著雨傘的學員面前,跳進了腹斑池,當天的泥巴及膝,努力的將左右腳一隻一隻拔起放下,到了池子另一旁的象草邊,此時,叫聲霎時停止了!

  空氣中只剩下細雨灑在水池上的聲音,還有我切盼心跳聲。過了不知道多久「及…及…及…」先是一隻,然後其他的都跟進一起賣力的鳴唱,在震耳欲聾的叫聲下,我站了起來,忍耐著興奮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撥開檔在面前的象草,眼前、站在一片細長的葉子上,我生平第一隻中國樹蟾正鼓著黃色的鳴囊叫著。

  那一刻的感動,我至今每次又在一個不經意的角落瞥見一隻中國樹蟾時,都又會在我的心中浮出。 

[環境政策]布希將不出席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19 (ENS)- 本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美國代表團將由國務卿鮑爾率隊參加。布希在今天稍早之前公布了這項決定,但並未給予任何解釋,為何他不參加這項將有106個國家領袖出席的高峰盛會。

[環境政策]美國法院下令:航空總署應維持大峽谷空域安寧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19 (ENS)-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已下令聯邦航空總署(FAA)草擬新法案,以恢復大峽谷國家公園空域的安寧。這項裁定支持了一支環保聯盟的主張,他們認為,航空總署對於亞利桑那州公園上空的觀光飛航噪音管制標準,訂定得過於寬鬆。

[全球變遷]太平洋島國領袖關切氣候變遷與輻射問題 --﹥

  斐濟,蘇瓦,2002-08-19 (ENS)- 在蘇瓦(斐濟首都)舉行的第33屆「太平洋島嶼論壇」於週六(8/17)閉幕, 與會的16個太平洋島國政府領袖對於氣候變遷、氣候變動以及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反面衝擊表達了「深沉的關切」。這些地處低海拔的小型島嶼國家,多數正面臨到極端艱難的處境。

[生物科技]尚比亞最終拒絕基因改造糧食援助 --﹥

記者 Singy Hanyona 報導

  尚比亞,路沙卡,2002-08-19 (ENS)- 在舉國經歷一段長時間的糧食安全爭論之後,尚比亞政府決定拒絕美國提供的基因改造玉米糧食援助。新聞部長紐斯泰德•辛巴在上週五(8/16)透過國家電視台表示,儘管國內目前處於糧食短缺與飢餓的處境,尚比亞將不會允許基因改造玉米輸入。(相關新聞參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2901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3 --﹥

  • [生活環境]登革熱疫情發燒環保局提醒民眾注意用藥安全。登革熱疫情發燒,民眾可自行購買殺蟲劑觸殺可能帶病源的成蚊。不過,殺蟲劑使用不當極易危害健康,甚至污染環境。 (台南市 中華日報)

  • [生態保育]嘉縣警方查獲大學生非法持有保育烏龜。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小組,在嘉義地區查獲一名大學生,非法持有3隻保育類的蘇卡達龜以及1隻星龜。警方表示,蘇卡達龜可能傳染人畜共通的〔星水症〕,並不適合當寵物,希望民眾不要飼養,以免惹禍上身。 (嘉義 台視新聞)

  • [生態保育]封溪範圍擴大 南庄代會通過。南庄鄉蓬萊溪實施封溪護魚工作1年8個月,對生態保育與地方觀光產業帶來良好效益。鄉公所擬擴大封溪範圍,將東河溪中興橋上游及其支流納入保育帶,鄉代會昨天審議通過,公所將即規劃呈報縣府核可。 (苗栗 聯合報)

  • [其他]中研院報告抨擊農委會。根據經建會的委託中研院的報告指出,我國農業就業人數在八年後將急速減少這份報告對農委會提出猛烈抨擊,指摘農委會沒有掌握WTO對農業的長期衝擊,政府應及早研擬對策,避免農家與非農家所得擴大。同時,中研院預估,至2020年,至少有25萬公頃的剩餘農地釋出,政府應在效率、公平、永續的考慮下,重新分配農地資源。 (台北 中國時報)

  • [其他]台灣NGO明啟程赴南非推廣生態環保外交。台灣非政府組織行動聯盟(NGO)明天將以蝴蝶代表台灣,前往南非參加聯合國主辦的地球高峰會議,對外宣傳台灣近十年來為生態環保所做的努力。 (台北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3 --﹥

  • [生活環境]福州:醫用污水不再帶病菌 新設備日處理污水700噸。福州研制成功的中國首個醫院污水處理紫外線滅菌系統,將徹底擰住醫用污水的水龍頭。第一套醫用污水處理紫外線滅菌系統在市第一醫院運行半年效果良好。 (福州 新華網)

  • [環境政策]北京決定批准京都議定書協議。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張軍21日說,中國即將批准全球暖化京都議定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將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聯合國地球高峰會上宣布這項消息。中國決定批准京都議定書可能對去年宣布退出這項協議的美國構成壓力,美國此舉遭到其他國家的批判。 (外電 中華日報)

  • [生態保育]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晉升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日前,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賽罕烏拉生物圈保護區”的證書及牌匾,成為中國第21個加入該網路的自然保護區。 (呼和浩特 新華網)

  • [生態保育]泥河灣地質遺跡成為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研究遠古人類的百科全書”之稱的河北泥河灣地質遺跡,日前經國務院批准成為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泥河灣地質遺跡分布於河北張家口陽原、蔚縣一帶,距北京100多公里。這裡埋藏著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大量舊石器時代考古遺跡,是東亞早期人類考察的重點地區。 (石家庄 新華網)

  • [生態保育]武警官兵開道交通管制 千只藏羚羊安全回家。日前,1000多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帶著新生的小藏羚羊,在武警交通部隊官兵的護送下,穿過建設中的青藏公路楚瑪爾河地段,返回棲息地。每年夏季,分布在各地保護區的藏羚羊都要長途跋涉,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陽湖等地產崽,一個多月後再帶著新生的小藏羚羊返回棲息地,青藏公路是它們的必經之地。 (格爾木 新華社)

  • [土地及水文]人工濕地帶來環保新革命。科研人員利用深圳市區內洪湖公園的一塊人工濕地,成功探索出一條低成本治理水污染的新途徑。人工濕地選栽的植物和填料,可對污水產生化學、物理、生物等作用,污染物被削減,水質得到改善。 (深圳 新快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19 --﹥

  • [生態保育]馬里蘭州著手消滅亞洲鱧魚

  • [生態保育]康乃狄克州指定七處重要棲地

  • [生態保育]木材公司將加強斑點梟棲地保育

  • [生活環境]愛達荷國家工程暨環境實驗室(INEEL)地下儲油槽發生柴油滲漏

  • [能源議題]能源節約獎優勝者出爐

  • [土地及水文]維吉尼亞州學子榮獲「斯德哥爾摩青年水資源獎」

  • [土地及水文]亞利桑那州鹽河公司(SRP)恐將減少供水量(編按:SRP為全美第三大公共電力及全州最大水源供應者)

  • [其他]森林大火朝羅斯摩爾山逼近(羅斯摩爾山即美國4位總統巨大雕像所在)

[南非地球高峰會]台灣能源政策之回顧 (四) --﹥

作者:賴芬蘭 (綠黨中執委)

節約能源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早在1990年,台灣環保聯盟就已經對行政院提出「節約能源、告別核電」的訴求,只是台電雖是國營,本身又是一個營利單位,並未積極,中技社「節能發展中心」是主要的技術研究單位,台電引用了小部分,做了一些宣示性但是省能成效極差的宣導,例如隨手關燈,因此影響微乎其微。

  有一個值得介紹但沒有成功的例子,那就是反核元老,後來一度任環保署長的林俊義,在短暫的任內為了鼓勵人民參與積極節約能源,開始推動「以虛擬電廠概念推動節約用電」的觀念,達成減少發電需求,減少火力發電廠空氣污染排放量,目標是若全國減少20%用電,相對目前台電火力(燃煤、油)發電廠,每年約可減少硫氧化物31,000公噸及氮氧化物17,000公噸,各約佔列管固定污染源排放量12%及10%。

  這個計劃原來預計在2001年自6月起優先以台北市及高雄市所推薦的一個行政區作試辦區,對節約用電的用電戶,包括一般住戶、社區、機關、學校及醫院等,予以獎勵,以作為推動節約用電的示範。

  據統計,目前全國一年用電量約為1,317億2,000萬度,其中住宅用電約328億度,商業用電量約120億8,000萬度、工業用電約868億4,000萬度。一年減少20%用電,約減少263億度電需求,相當於再建造一座台中電廠7.5部550MW機組一年的發電量(相當於另建1.5座核四發電量)。以平均每度電價約2.1元計算,一年電費約2,766億元,若能夠減少20%用電,一年可省下554億元。因節約用電所省下的用電量,即相當一座「虛擬電廠」,省電愈多,就愈可減少電廠興建,節約用電與多蓋電廠的效果相同,這就是「以虛擬電廠概念推動節約用電」的基本理念。

  這個計畫係一行動計畫,本來要採漸進方式逐步推廣至全國, 如果試辦區內的用電戶願意配合環保署節約能源試辦計畫,可向環保署申請,實施獎勵期間節約用電電費與前一年同期比較所節省的電費,該署將相對以「獎勵金」方式給參與本計畫的用電戶。

  可惜新政府為了平息政爭,藉著阿馬斯號漏油案,犧牲了他,由擁核的郝龍斌接任署長,郝龍斌一上任,就停止了這個計畫。

提升效率

  例如王榮德教授在核四再評估時提的另一個替代方案,那就是更換機組、提高火力發電之效率,就可超過核四之發電量了。核四預定發電量是270萬千瓦,根據(表一)所顯示的,台電目前現有的傳統火力發電機組,總共至少有27個機組,分佈總發電量是1,190萬千瓦,這些傳統電廠的發電效率只有30-34%;換句話說,每100卡的熱能只有30-34卡轉換成電力。台電如果能夠將這些發電機組逐一全部改換成發電效率為42-50%以上的複循環式或高效率之汽電共生發電,便可提高發電效率30-40%。

  換句話說,在不增加任何污染、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情況之下,其發電量便可增加357-476萬千瓦,這已經比核四的發電量多了。

  目前台電的備載容量是15%,如果逐步更換,從最舊的機器,使用最久、效率最差的先汰換,根本也不會有缺電的問題。不過從台電在1995年新興建的台中第5-8個機組上看,是捨棄效率高的複循環機組不用,而仍然採用效率差的單循環機組,就顯示台電根本不想提高發電效率,只一味地要蓋核電廠。再舉一例,當經濟部開放民間可以設電廠時,台塑在麥寮要建七個發電機組,其總發電量是420萬千瓦,也比一座核能電廠的發電量高得多。

[黑潮觀點]吃魚 --﹥

作者:廖鴻基

  我們很會吃魚也很會捕魚?

  台灣無論漁產採捕量或消費量均超高標準(相對食魚量:漁業大國日本75kg/每人每年,韓國40kg/每人每年,台灣35kg/每人每年),(漁獲相對量:日本55.6kg/每人每年,韓國66.5kg/每人每年,台灣59.2kg/每人每年,世界平均值20.5kg/每人每年)。

  但是,我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魚新不新鮮怎麼看?

  我真的不會講,當我們吃魚已經吃了這麼多以後,我覺得這個問題好像是問--一顆楊桃、一粒蓮霧、一顆芭樂、一個芒果新不新鮮怎麼看?--這幾種常吃的水果怎麼判別新不新鮮我想大多數人一眼便能分辨,大多數人會認為這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吃得多,看得多,判別新不新鮮的能耐已經變成一種本能,一種直覺。同樣的,如果我們看多了活蹦亂跳的魚,吃過了許多新鮮的魚,認識許多魚以後,魚到底新不新鮮應該不是問題。

  可是,這的確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尤其當我們吃了這麼多魚以後,我們通常還不懂得如何辨識魚的鮮度。

  這之間出了點問題,我很懷疑我們真的很會吃魚嗎?

  一個最簡單的測驗,動筷子之前問問自己,盤子裡這條魚是底棲或洄游性魚類?或者,當我們逛漁市,逛漁港時考考自己,這條魚是用什麼方法抓的?或者,這艘漁船用什麼漁法捕撈?的確,我們沒有幾個人曉得。對於魚類,或者說對於海洋,我們一直停留在「吃」這最低層次的觀點與利用。台灣吃魚勿仔魚吃了一百多年,已經吃掉了我們沿海的海洋生機。我們吃豆腐鯊,一年吃兩百條,全世界只剩下我們在吃豆腐鯊。我們吃魚翅吃到已經為我們贏得野蠻國家的惡名。若我們知道後果而繼續吃下去,那叫自作孽不可活,我們必需承擔這些惡果和惡名。但是,大多數的我們是不知不覺的,是糊里糊塗的吃魚吃成如此境界。

  那怎麼吃才算會吃魚?

  認識魚,也就是認識海洋--雖然認識盤子裡的食物並不會讓食物增添美味,但經由認識,我們比較能夠吃得好又吃得健康。吃得好又吃得健康有兩層意義,身體的健康及海洋環境生態的健康。舉例來說,生物的本能之一為「迴避反應」--越是能寬廣移動的魚類,哪裡有污染牠們便會避開--沿岸因河口排放是比較受污染海域,所以吃洄游魚類比吃底棲魚類健康,吃離岸魚類比吃沿海魚類健康。又因為生物濃縮現象--微量的脂溶性有毒物質(有機氯、重金屬等),經由食物鍊累積,食物鍊越高的掠食性動物體內累積的毒物越多。美國科學家檢測同一水域之DDT有機氯含量,浮游生物體內比水中含量多八百倍,以浮游生物為食的蝦子體內毒物含量為海水的三千兩百倍,以蝦子為食的海鷗體內毒物含量為海水的一百五十萬倍--所以,懂得吃生態(食物鍊)位階低的魚類會比吃位階高的魚類健康等等。

  當然,為了海洋生態的健康,我們也得有「吃魚三不政策」──已經數量匱乏的不吃,吃了影響海洋生態的不吃,採捕方法嚴重危害海洋生態的不吃--如此才能確保我們擁有永續繁榮的海洋資源。

  看來我們吃魚好像吃錯了方向,我們認為高貴的魚有不少是珊瑚礁底棲魚類;數量比較不虞匱乏、生態位階較低、毒性累積較少的大海洄游魚類,如鰹、鯖、硬尾魚等,反而是我們普遍認為的「粗俗」魚類。

  對一個漁獲或食魚量都超高標準的海洋國家,如此不懂得吃魚是荒謬而且不合理的現象。

  漁攤子上漁產的鮮度也許表面可以造假(將魚鰓噴紅,灑硼砂水讓魚體看起來比較鮮亮等等),但絕對騙不過一個認識魚、認識海洋及常常看鮮魚的消費者。

  和民主政治一樣,這是一個社會大眾能夠決定自己方向的年代,我們怎麼吃魚?我們懂不懂得吃魚?我們認不認識海洋?這些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健康,關係到採捕者的方向,也密切關係到我們將擁有怎麼樣的海洋。

本文原刊載於台灣日報副刊<非台北觀點>

[讀者投書]敬告打壓「大同鄉民反馬告」的朋友們!  --﹥

作者:李玉蕙 (大同鄉前鄉長)

  ∼請不要堵住耳朵!掩蓋靈魂之窗!睜眼說瞎話!你們祇做選擇性的民意取向…

  沒有官方的開會通知,祇憑藉著部落關懷、部落自救的使命,就有三、四百人主動且熱烈參加『反馬告』大同鄉說明會,當然,現場來了許多地方士紳,當他們看到原住民誓死保衛家園的情感,到底有沒有了解?有沒有感動?其實,這已經無所謂!無意義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否清楚地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反對?」「我們到底要什麼?」。

  大同鄉用了二年的時間,在體制內發出我們的怒吼!我們的心聲!和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內政部前張博雅部長及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等,遞呈「反對設置國家公園聯合聲明」、部落怒吼「四大呼籲」、「生態保育與國家公園」部落座談及立法院的公聽會……等,有報章媒體、錄影帶作證,怎麼會說是大同鄉支持國家公園云云!

  主事當局請不要堵住耳朵!掩蓋靈魂之窗!睜眼說瞎話!你們祇做選擇性的民意取向,就如同馬告國家公園「諮詢委員會」下鄉召開說明會時,邀集的大多是支持者,也就是反對者的聲音在諮詢委員會下鄉說明時,是不被接納及採信的!這樣的民意徵詢也未免太過偏頗了吧!主事當局若能出席在8月19日的『反馬告』大同鄉說明會上,想必就能體會原住民愛鄉愛土的那份情懷,祇不過,您會訝異於原本風平浪靜的大同鄉,怎會突然傾巢而出的反對起來?很失望吧!是「內政部的公告範圍」令原住民不平與忿恨,也是「內政部的公告範圍」讓原住民團結起來,撼衛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領域;我呼籲主事當局不要拿「共管機制」冠冕堂皇的字眼來混淆、矇騙原住民,我們要的共管機制是有「原住民優先權」的實際內涵、精神與意義,絕不是片面的人事共管!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領域是原住民的公共財!是原住民文化的生活圈!不是你們所指的那一套僅僅滿足幾個工作機會就作罷了。

  回憶起環保團體在催生檜木國家公園當初的情景,很清楚地看到攻擊火力是對準「林務局」、「退輔會」,要將他們趕出檜木林區,以保全千年檜木林的生命;事隔不到兩年的時間,「林務局」、「退輔會」最後還是被劃定在國家公園區域內,共同擔負起經營、管理馬告國家公園的權益,社會正義何在?環境正義何在?環保團體催生的結果,反而使馬告國家公園成為複雜的利益分贓體,一下子是「保護千年檜木林」,一下子又是「發展部落產業」,可以談「生態旅遊」,又可以大談「2008年的觀光客倍增計畫」,甚至,於91年2月8日內政部余部長巡視營建署業務時也特別指示:棲蘭(馬告)檜木國家公園之設置,是陳總統選舉政見之一,而後又於今(91)年8月2日新接任的營建署長柯鄉黨,交接典禮上也指示:積極籌設成立馬告國家公園;原住民看馬告國家公園成立的動機是『霧煞煞』?真的是利益分贓的『共管』機制。

  當主事者有意忽略來自山裡的吶喊聲時,我要告訴我的族人:我們要勇敢的走出去!走到都市、走入他們的核心社會!很清楚且嚴正地告訴愛原住民的台灣政府,我們不要沒有保障的國家公園!我們也不要不懂得尊重原住民人權、土地、文化的觀光客的國家公園!請政府許給我們一個法制的保障空間。

[演講]「自然就是美」生態講座 --﹥

  時 間:8月24日(六) 下午2:30-4:00
  地 點:關渡自然公園 (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
  講 者:鄭永祥
  主 辦:關渡自然公園、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姑婆芋果實  「紅」花配「綠」葉,只是為了好看的嗎?是否「左右對稱」才算漂亮呢?試想一下,我們的「眼睛」如果長在「耳朵」的位置,會是什麼結果呢?然而卻有很多動物,如某些鳥類、魚類、馬、羊…等等的眼睛是長在兩側呢?為什麼成熟的果實總是令人垂涎三尺呢?好奇妙喔!

  這一切的謎底將在「自然就是美」生態講座中一一由鄭永祥老師揭曉,這場「自然就是美」講座可不是美容公司的廣告詞,而是要教授民眾接近自然五部曲-喜歡她、接近她、認識她、愛護她以及了解她。

黃頭鷺夏  另外,鄭永祥老師還要告訴民眾大自然雖然是一本無字天書,但她卻是一本最豐富的百科全書、她更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最完美的設計師、有時更是人們最佳的武術指導呢!所以,喜愛大自然的朋友可千萬別錯過這場精采的生態講座。

[徵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招募250位定期定額捐款人 --﹥

  時 間:5月28日至12月31日
  主 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E-mail: service@e-info.org.tw

  二年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日發行的環境資訊電子報為國內最活躍且最具規模的全球環境資訊媒體,環境資訊中心(e-info.org.tw)累積了超過二萬筆的環境資訊與圖文照片。為了在過去所累積的成果上再繼續發展營運,期待您能成為本會的捐助人,讓協會繼續維護網站系統以及供品質更好的電子報服務,並有餘力進行更進一步的環境資訊服務與環境教育工作,並朝向成為專為生態發聲的專業網路環境媒體而努力。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綠色能源、永續未來 --﹥

  播出時間:8月24日(六) 上午8:00-8:30 首播
              下午2:30-3:00 重播
       8月25日(日) 凌晨1:00-1:30 重播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頻道54)

  溫室效應是目前造成全球氣候暖化、冰山融解、海平面上昇等現象的主要原因。由於人們大量的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石化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氣候變遷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因此替代能源的開發,是改善地球環境的首要目標。

  太陽、風力、地熱、海洋、廢棄物,都能成為可供利用的再生能源。台灣地處亞熱帶,陽光充足,又位於季風地區,擁有豐富的風力,發展太陽能光電系統及風力發電,是最適合不過的。此外,利用垃圾掩埋場所產生的沼氣,讓這些原本散播在空氣中的惡臭,轉化成能源來發電,也是再生能源的一種。

  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帶您到台灣的澎湖中屯及雲林麥寮的風力發電廠,了解如何運用風力來再生能源,並為大家介紹應用太陽能及沼氣發電的方法,希望藉由再生能源的積極推廣,讓地球能夠更環保、更美麗。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