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5.12.30
本日焦點: 2005年十大環境新聞回顧(五)
天地不仁,還是效法自然吧!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灣]13億補償中石化污染受害者
[台灣]海棠颱風侵台 嘉南平原大淹水

[國際]巴基斯坦史上最強地震 數萬人罹難
[國際]2005年萬國博覽會 頌讚大自然的睿智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漂流之島

外傘頂洲的水上人家 採訪.撰稿:于立平(公共電視記者)
攝影.剪輯: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目前外傘頂洲,是雲林嘉義一帶的熱門旅遊景點,從觀光竹筏上滿載的遊客,就可知道許多人對於這座沙洲,充滿了好奇。 但過去25年間,外傘頂洲往南漂移了10公里,從雲林縣的西側,漂移到嘉義的外海,外傘頂洲不只是一個會移動的沙洲,還是一個不斷縮小的沙洲,老漁民回憶起以前的外傘頂洲,不免嘆息...

本會快訊:

網站改版志工召募

智慧女神的貓頭鷹召喚著你 編輯部 啟
新版網站上線後,本會將需要志工協助我們將舊網站文章 轉存成新網站的資料庫內容。因此,如果您:1.會上網;2.對文字版面格式要求超龜毛,不排版乾淨決不干休 ...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專欄

綠色學習課表

本會快訊

熱門內容
全台反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
楊秋興:越域引水工程應再評估
熱門關鍵字
土地水文 國家公園
訂閱•贊助
請您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本日焦點:2005年十大環境新聞回顧(五)

13億補償中石化污染受害者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得票率:41%(票數:469)

懸宕多年的中石化安順廠毒物污染案,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於2005年7月11日通過台南市政府編列的5年13億預算,用於安順廠周遭水產禁養區之收購、受污染水產之補償、清除污染底泥等相關費用之支出,以及附近居民生活照顧費用、健康檢查費用、乃至營養午餐費之補助等等。惟補償費雖是撥了,環境正義卻不見得獲得實現,至今還沒有一個造成污染的「事主」出面負責,有關單位拖延多年未處理的責任也尚未被追究;但,至少已起個頭了。

位於台南地區的安順廠,於1942年由日本鐘淵曹達株式會社強租民地所興建,生產燒鹼、鹽酸和液氯,亦是日本海軍製造毒氣的工廠,抗日戰爭期間曾遭盟軍轟炸致局部毀損,台灣光復後於1946年經政府派員修復,更名為台灣製鹼公司台南廠,於當年12月25日開工生產,1951年更名為台灣鹼業公司安順廠,1982年6月因經濟因素關廠,在1983年與中石化公司合併。從1942到1982年共40年間,先後生產燒鹼、鹽酸、液氯和五氯酚,對鄰近地區土壤、水質、水產造成汞與戴奧辛等有毒物質的重度污染。

1982年間,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發函予台鹼公司,告知廠內貯水池所捕獲之魚類,檢驗結果含汞量遠超過可食用標準,請台鹼公司妥善處理。惟台鹼公司及其後合併該公司之中石化公司並未做任何後續處理,政府亦未善盡相關之監督責任,以致污染持續擴大迄今,造成當地環境生態重大浩劫,鄰近魚塭水產均受汞與戴奧辛污染,而當地居民亦因食用遭污染之水產,致使罹癌比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數字。

民間環保團體指出,政府快速通過5年13億的補償,並承諾追究政府相關失職人員,似乎已經解決了這個案子,然而這筆13億金額所包含的,僅是政府基於國家保護人民之義務所應作的最起碼的善後措施,而且只是齊頭式地發放等同的金額,並未詳查個別居民實際所受之損失,也未進一步提出損害賠償與生存照顧的具體方案。為讓真正受害者能受到應有的照顧,避免這13億經費淪為部分有心人士的不當利得,所有補助原則與開支明細均應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檢驗。

而之後的重點,除了當地居民的健康照護、補償,以及污染清除繼續落實外,有關單位隱匿事實致使規模擴大的責任,以及污染源的求償,是否將進行下去,是否隨著補償費的撥出而不了了之,值得觀察。

【相關新聞、文章】

 

海棠颱風侵台 嘉南平原大淹水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得票率:40 %(票數:455)

2005年,這是1965年後,首次發生1年內有3個強颱登陸台灣的現象。海棠颱風來襲,全國注目的焦點似乎都集中在楓港斷橋事件,而號稱總統故鄉的台南,繼612水災之後,又再次造成國道淹水而封閉的情形。台南縣沿海地區淹水特別嚴重,其中麻豆鎮遭受50年來最嚴重水災,連過去鮮少淹水的佳里、西港及將軍鄉都全部「淪陷」,若加上嘉義、高雄縣鄰近鄉鎮的水患,可說嘉南平原歷年之最。

多次的水患,各界檢討原因不出以下4點:區域排水工程未獲重視、治水事權分散缺乏整合、地下水長年超抽地盤下陷、排水渠道不完善且維護不力。

政府提出以8年800億的經費希望能澈底解決長年的水患,然800億預算對於陳痾已重的台灣水文生態是否足夠?所謂水文生態包含自然、社會、經濟三大子系統,是十分複雜的人類活動。諸如水科學研究,水知識教育,水問題立法,水糾紛處理,水資源評價、規劃、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水工程勘測與設計,水利建設與管理,水災害預測與防治,水動態監測與預報,水問題決策等一系列與水有關的活動。今天台灣的水患之所以日趨嚴重,除大自然的天候變遷外,主要是因為我們在上述每個環節都出了問題。面對這樣一個龐大且盤根錯節的難題,800億恐怕還是只能治標。

台灣每年都有天然災害,而地盤下陷、土壤鹽化,是台灣土地的沉?;氣候變遷、降雨異常,防災工作更加困難。洪氾之災,古已有之,亦非於今為烈,但總不能一再重複發生。至於如何改變現行防洪策略,使水災的發生減至最低,應是全民關心與思考的重點。「滯洪池」、「遷村」都是可以考慮的方案,但從環境資源與土地利用管理層面而言,前者無異將土地沼澤化、後者則有居民就業、就學及安養等問題需要解決,對台灣地區不容有太多的幻想。面對幾乎年年有的水患,縱然真有800億的投入,結果仍難分曉。

【相關新聞、文章】

 

 

巴基斯坦史上最強地震 數萬人罹難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得票率:39%(票數:438)

今年10月8日清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北北東方向90公里處,發生苪氏規模7.6級的強震,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造成嚴重災情。此次被喻為百年來最嚴重的強震,印度及阿富汗地區均可感受到強震的威力。冬季即將來臨的北部山區,上百萬的民眾急需生活的援助,250萬人無家可歸,總計約400萬人受到地震的波及。

此次地震大部分的罹難者都集中在巴基斯坦所管轄的喀什米爾地區。曾經有四萬人居住的喀什米爾城鎮巴拉庫特幾乎被夷為平地,聯外道路也受到因強震而崩落的土石被切斷。巴基斯坦內政部長在記者會上宣佈,估計這次強震的死亡人數約為2萬3千人到4萬人。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表示,巴基斯坦無法獨立應付10月8日大地震所造成的嚴重破壞及損失,他呼籲國際社會給予巴基斯坦緊急援助。

然而,各國救援團隊抵達巴基斯坦後,救援工作仍遲遲無法順利進行。許多災民在地震發生10多天之後,還沒有或獲得救援。多數災區的醫院、學校、道路及供水系統全毀,而地勢崎嶇是導致救援難以送達的主因。此外,龐大的傷亡人數,已讓當地的醫療資源負荷過重;聯合國10月19日警告,若國際救濟無法及時送到巴基斯坦地震偏遠災區,12萬以上飽受飢餓、疾病、嚴寒之苦的兒童,未來幾週將出現第二波死亡潮,預估有1萬人以上死亡。另外,「全球綠色和平」(Global Green Peace)組織指出,地震可能造成印尼及巴基斯坦兩國軍隊以前在邊界埋設的大量地雷移位,進而危及地震災民。

儘管救援工作困難重重,各個單位仍不敢有任何鬆懈。如世界衛生組織(WHO)投入疾病監測及預警系統,以確保一旦傳染病爆發時能被迅速確認並及時反應。UNICEF並提出幾項優先處理的緊急事項,例如增加直昇機輸送救援物資的人手、增加附近機場的後勤支援、提供乾淨飲水以免爆發不可收拾的疫情等,抗生素也是治療另一重大疾病-肺炎的必需藥品。另外,肺結核的醫療作為也必須持續下去,以避免此一疾病擴大感染。

【相關新聞】

 

2005年萬國博覽會 頌讚大自然的睿智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得票率:36%(票數:405)

在日本愛知縣舉辦的「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主題為「自然的睿智」(Nature's Wisdom),再加上「人生的藝術與智慧」(Art of life)、「宇宙.生命與資訊」(Nature's Matrix)、「循環再生型社會」(Development for Eco-Communities)等三個副標題。包含主辦國日本在內,共計有全球121個國家參加,分別在長久手和瀨戶兩個會場展出,總面積達173公頃,是「世界博覽會」舉辦150年以來最盛大的一次,也是頭一次以環境生態主題為訴求的博覽會,吸引2,000多萬人次的遊客前來參觀。

由於這次主題為「自然的睿智」,所以目前地球遭遇的環境危機,諸如地球暖化、能源不足的問題,探究人類該如何和大自然互動就成了本屆博覽會的焦點話題。各國除展現科技成就外,也加入了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技巧。主辦國日本打造會場的每一處工程,也都竭盡心力地符合此一目標。會場的原址是「愛知青少年公園」,會場充分利用公園用地,同時落實「3R」制度,也就是再利用(reuse)、減少(reduce)、循環(recycle)的概念,以及新開發能源等先進的科技建造,儘量配合原始地形,同時以不砍樹為原則。

會場中央的綠草地,有片長達150公尺的「生命之牆」,是世界上最大的垂直綠化壁,上方則有兩個被稱為「鎮守天空的森林」25公尺高的巨大植物塔,概念是以鮮花和綠葉覆蓋成的巨大綠色長城,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供給人類氧氣,減緩地球溫室效應。

另外如「德國館」中展出德國人從自然界中獲得的啟發,譬如從鳥飛翔落地時,翅膀張開收起的角度,研究出飛機降低噪音的祕訣;從水滴在蓮葉上的滾動,發明不會髒污的塗料;BMW摩托車輪圈的支架形狀,竟然是從樹幹得到的靈感,充份體認來自「自然的睿智」。由日本和俄國合作的「全球之家」,展出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古代長毛象的冷凍標本,隨著溫室效應的日趨嚴重,一直被埋藏在永久凍土之中的古代長毛象顯露出來,如果凍土層繼續融解,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前遺留下來的許多珍貴資產都將蕩然無存。

在會場內連結六個重要展區的「全球環路」,除步行外只允許「全球環路路面電車」和「人力計程車」上路,前者採用電池推進,後者採用人力,都沒有污染之虞。豐田集團首度發表一種未型的運輸工具「IMTS」(Intelligent Multi-Mode Transit System),採用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不必擔心廢氣排放……。 種種環境與生態的教育知識,透過博覽會的形式,向兩千多萬人次做了一次最好的宣傳。而舉辦此類大型活動必然對週遭環境帶來相當的壓力,此次活動也示範了諸多友善環境的因應措施。

談及愛知博覽會,隨即令人聯想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正與中國當局合作,讓本京奧運變得更環保、「綠色」;屆時,兩者也將被拿來互相比較,成為中日較勁的另一個戰場。

【相關新聞】

 
台灣新聞  --﹥

中南部水庫淤積嚴重 須防石門事件重演

摘錄自12月29日民生報台北報導
石門水庫易因颱風豪雨造成原水濁度飆高而停止供水,國科會調查發現,中部大甲溪、南部高屏溪也出現類似現象,直接衝擊自來水廠取水,未來須密切防範石門水庫事件在全台重演。國科會表示,國內已無興建水庫的場址和本錢,現有水庫淤積情況嚴重,要加速清淤,才能確保供水安全。水利署表示,白河、烏山頭及石門水庫積淤較嚴重,是未來清淤主要目標。

 

採黑金 中部最猖獗

摘錄自12月29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據砂石業者透露,目前全台灣的砂石品質,以台中大甲溪一帶最佳,當地的河流,也成為黑道及盜採業者眼中的肥羊。90年的大安溪超挖弊案,就是因為兩派黑道利益擺不平,雙方火併才引起檢警重視,繼而揭發整起弊案。1輛卡車載運的砂石量,以原料價計算大概是5000元,一個大型的盜採集團一晚可出車百趟,等於50萬元入袋。

 

暫停焚耕 讓彩蝶山谷避冬

摘錄自12月29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屏東縣春日、獅子鄉山區是蝴蝶避寒處所,紫斑蝶、黃蝶滿山遍野,常吸引民眾上山賞蝶,對蝴蝶有研究的客家公益會理事長李貴文發現,山區農民燒雜木焚耕,濃煙常會把蝴蝶燻跑,呼籲農民停止燒柴,讓蝴蝶留在山谷避冬。

 

沙崙油槽漏油 汙染稻田

摘錄自12月29日中國時報桃園報導
中油桃園煉油廠設立迄今已超過30年,民眾反映附近排水系統常發生原油洩漏,希望中油能善盡管理之責,以免油料隨水汙染稻田。中油表示沙崙油庫定期舉辦防災演練,油槽管休每周固定工作;民眾反映原油外洩應是清洗槽體不慎流出,不致於會汙染灌溉水源。

 

環保多項新制95年元旦上路

摘錄自12月29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95年元旦起未實施排氣定期檢驗的車輛,除了2000元罰鍰外,並將禁止換發行車執照,以提高機車定期檢驗率。另外,元旦起加油站業者必須裝設油氣回收設施,以降低加油站附近的苯及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維護作業人員健康,否則依法可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95年7月起水污染防治費也將開徵,首批針對事業及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進行徵收,每半年繳費1次。

 

全台垃圾強制分類 95年元旦上路

摘錄自12月29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95年元旦全國各縣市將全面實施「垃圾強制分類」政策,民眾丟棄垃圾時,須將垃圾區分為「資源垃圾」、「一般垃圾」及「廚餘」3類,否則4月1日起宣導期結束後,即依規定處1200至6000元罰鍰。

 

軍方油管沿山漏 油染南榮河

摘錄自12月29日中國時報基隆報導
基隆市南榮路黃昏市場旁的山壁,27日晚間發生國軍聯勤總部的輸油管滲漏,約100加崙柴油自山壁上滲漏出來,流到市場旁的水溝,再流入南榮河,28日國軍相關單位緊急搶修,清理水溝,同時在南榮河上放置攔油索,以免汙染擴大。

 

北縣汙水道接管率 僅7.2%

摘錄自12月29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台北縣汙水下水道工程除了蘆洲市外,其他鄉鎮市都還在起步階段,全縣平均接管率只有7.2%,且在經費嚴重不足情形下,民國97年不可能達到營建署要求26.9%的目標;至於淡水、三鶯及瑞芳3個區採BOT案,也都還未動工。

 
國際新聞  --﹥

養不養大象 全美動物園頭疼

摘錄自12月29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目前全美國各動物園正面臨要不要繼續豢養大象的敏感問題,大象保育團體指責把象圈養在狹小的動物園水泥區塊,不啻虐待象隻;但動物園主事人員則反駁,因為人們到動物園等地看過大象,才會捐錢從事象群的保育。

創建於1874年、全美歷史最悠久的費城動物園今年有隻大象用牙戳傷同伴,引發愛象人士組成「費城大象之友」團體抗議,要求市民參與連署,把大象送到田納西州的「動物保護地」。費城動物園決定暫緩擴大新建大象棲息地;園方理事會另決定撥出2000萬美元建設大貓類的棲息展場和大鳥籠,並翻新兒童愛去的可愛動物區。此舉讓「費城大象之友」視為重大勝利。

 

美環保團體 領政府1億告35次

摘錄自12月29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美國環保團體常為環境汙染或人類健康等議題痛批政府辦事不力,不過令人玩味的是,他們同時又向政府領取高額補助,過去10年來就有2000多個環保團體向政府「拿錢」。最有名的例子是「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過去2年來一共控告環保署35次,但是領取的補助金卻高達330萬美元(約台幣1億元)。NRDC利用這些錢進行水汙染研究,並研發節省能源技術。

 

德國氣候暖化趨勢明顯

摘錄自12月29日中央社柏林報導
根據德國氣象局統計,德國氣溫從1988年以來年呈上升趨勢,造成開花提早和水果早熟。2005年德國氣溫比過去的年平均還要高0.8度,這種氣候暖化的趨勢未來還會持續。2005年夏德國南部豪雨或11月底大雪,究竟與氣候暖化有沒有關係,專家至今仍無法證明。德國氣象局說,降雨多寡變化各地差別很大,不像氣候暖化一樣趨勢明顯。

 
中國新聞   --﹥

環境污染問題伴隨中國經濟崛起

摘錄自12月29日中央社華盛頓特區報導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公佈2006年世界概況表示,中國經濟崛起令全球羨慕,但伴隨而來的是無法彌補的環境污染損失。目前全球20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16個在中國;在中國7大川所設的412處監測站,239個站測出水質不適合人類飲用。
中國經濟崛起帶動驚人消費力。2005年,中國消耗了全球26%的粗鋼,32%的稻米,37%的棉花,及47%的水泥。但「奇蹟」的背後,其實付出無比沈重的環保代價。在水資源方面,幾乎全國北半部已呈現乾旱狀態,中國的人口佔全球的22%,但中國的水量只佔全球的8%。全中國約有200個城市的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衛生標準。酸雨、酸土已嚴重影響農作生產。目前已有45個城市人口超過100萬人。煤炭污染就已經讓許多城市烏煙瘴氣,城市汽車廢氣排放無量增加,後果不敢想像。

 

6萬尾中華鱘放流長江

摘錄自12月29日新華網湖北報導
29日上午,長江邊上的湖北省宜昌市和平公園舉行「2005年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此次放流活動由中華鱘研究所實施,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湖北省水產辦、葛洲壩集團公司等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以及關注中華鱘保護工作的熱心市民代表參加了放流活動。中華鱘研究所總工程師肖慧說,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1項重要內容,中華鱘研究所將一如既往,繼續做好中華鱘等長江珍稀水生動物的養護,保護長江生態環境。

 

4大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嚴重 2004年流失16.22億噸

摘錄自12月29日人民日報北京報導
水利部日前發布的《2004年中國水土保持公報》顯示,2004年中國土壤侵蝕量達16.22億噸,相當於從1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層土壤。其中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東北黑土區、青海三江源頭區和長江上游這四大區域水土流失狀況非常嚴重,極須加快防治步伐。

 

中國糧食單位及總生產量大幅升高

摘錄自12月29日中央社北京報導
中國農業部長杜青林日前表示,中國糧食生產出現轉機,200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9600億斤以上,比上年增產291億斤。單位產量方面,2005年中國糧食每畝產量為619斤,再創歷史新高。單位產量提高成為總產增加的主要因素。這代表糧食增產由過去主要依靠擴大面積,轉向穩定面積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的軌道。

 

2010年底中國所有城市將禁止使用黏土磚

摘錄自12月29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指出,到2010年底,中國所有城市城區禁止使用毀田耗能的實心黏土磚,全國實心黏土磚產量控制在4000億塊以下。中國每年因生產黏土磚毀田50萬畝,同時消耗7000多萬噸標准煤,而黏土磚在使用中因保溫隔熱性能差致使建築能耗總量很大。中國已有170個城市基本實現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

 

木樁植被護岸 河湖生機重現

摘錄自12月29日人民日報上海報導
上海市閔行區環保局在河流湖泊的治理過程中,著力於恢復河湖的生態系統。無論是原有的河道還是新修的湖泊,他們力求保持河湖的自然形狀,用木樁代替水泥護岸,在河湖岸邊、水中栽植美人蕉、水蔥、菖蒲等水生植物,既防止了河岸塌陷,又加快了河流生態的恢復,還美化了城市景觀。原來許多發黑發臭、魚蝦絕跡的河流,經過生態治理後,如今水草豐茂、魚蝦悠遊,重現昔日生機。

 

保護華南虎 我們該做什麼

摘錄自12月29日中國青年報北京報導
鳳凰衛視近期報導了在北京舉辦的華南虎野化放歸研討會。報導肯定的「野化放歸工作」,只顯示了會議組織方單方面的意願,一點不提其他專家的反對意見。而這種「野化放歸」的報導會誤導野生動物保護,造成國家經費和人力的浪費。關鍵問題是家養華南虎野化放歸是否可行。如果我們能夠將用於華南虎的資金和人力用到保護那些殘存的老虎及其棲息地上,有效地制止偷獵行為,禁止對虎骨產品的利用,中國野生虎保護的成效將大得多。

 
綠色學習課表  --﹥

我們的島─漂流之島

開始時間: 2006/01/02 - 10:00pm
結束時間: 2006/01/02 - 11:00pm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漂流之島
冬天,一個不太適合出海的季節,我們卻刻意選擇這個時候前往外傘頂洲。再次拜訪外傘頂洲,除了想紀錄這片沙洲的變遷,也想親身感受東北季風的狂野,體會漁民在沙洲上真正的生活樣貌。

【看守台灣】綠色革命
人性往往不斷地在追逐更新更美的東西,追求流行的結果,造成廢棄物的數量不斷地累積,回收趕不上消費的速度,按照這樣下去總有一天廢棄物會堆滿整個地球。所以何不換個方向想,難道不能從設計端,一開始就選擇一個對地球友善的生產方式嗎?基於這樣的理念,許多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設計便應運而生。

 

胚幹細胞與靈長類生物實驗」生命倫理專題討論會

開始時間: 2006/01/06 - 9:30am
結束時間: 2006/01/06 - 12:00pm
地點:玄奘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聖印廳(新竹市玄奘路48號)
主講:游正博教授(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主辦: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12月31日截止
聯絡人: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助理釋堅意
電話:0982-215945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最近在胚胎幹細胞研究方面,有了最新的突破,該項研究計畫的主持人游正博所長,已接受專題演講的邀約,將與倫理學界的教授學者,討論全球有關幹細胞研究規範的倫理問題,以及研究團隊在「避免摧壞胚胎」的前提下的努力,和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靈長類生物由於與人類的基因序列最為接近,成為動物實驗所不可或缺的對象,但正因此一物種與人類最為近似,所以利用牠們作動物實驗,也最引起倫理學界與動物保護人士的非議。難得的是,游所長打破了與動保界長期對立的科研堡壘,願意開誠佈公,將其主持「設立全國性靈長類生物實驗中心」之構思與企劃,公諸倫理學界與動保、保育人士,期望盡可能地照顧靈長類動物的福祉。

詳情請見 http://www.awker.com/ethics/index.html

 

徵【企劃部副主任】/荒野保護協會 台北總會

開始時間: 2005/12/28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6/01/31 - 12:00am
地點:116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1段113號
電話:02-29303193  
傳真:02-29346318
Email:sow@sow.org.tw

詳情請見 http://www.sow.org.tw

 

新竹泰雅竹林部落賞櫻親子營

開始時間: 2006/01/22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6/01/23 - 12:00am
主辦:五二三登山會及花園國小竹林分校合辦
梯次:2006/1/22-23(六-日)、2/10-11(五-六)
費用:會員及學生2700,非會員2900
對象:國小一年級以上
報名截止日期: 2006/01/12(四)
電話:(02)2555-7523

竹林部落,位於新竹縣五峰鄉,這裡的人們流著泰雅「勇士」的血液,這裡的人們有著純樸樂天與堅毅不畏的性格。竹林分校,隸屬於花園國小,是一所小小學,是一所以「登山活動」送給學生當作珍貴畢業禮物的特色小學,培養學生愛山、愛水、愛這大自然。櫻花道,一條綿延三公里的遊龍,是屬於緋寒櫻大放光彩的舞台,走在這片花林中,想是東坡也會同意,何妨吟嘯且徐行?

詳情請見 http://www.523.org.tw/act/95/P&C/0601-02_index.htm

 

專欄:漂流之島  --﹥

採訪.撰稿:于立平(公共電視記者)
攝影.剪輯: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冬天,一個不太適合出海的季節,我們卻刻意選擇這個時候前往外傘頂洲。再次拜訪外傘頂洲,除了想紀錄這片沙洲的變遷,也想親身感受東北季風的狂野,體會漁民在沙洲上真正的生活樣貌。

目前外傘頂洲,是雲林嘉義一帶的熱門旅遊景點,從觀光竹筏上滿載的遊客,就可知道許多人對於這座沙洲,充滿了好奇。

外傘頂洲只剩下秀愛阿嬤一戶人家   涉水紀錄沙洲的變遷   外傘頂洲是雲嘉一帶熱門的旅遊景點

回想起兩年前,我們第一次拜訪外傘頂洲,當時吳先生才剛從台北返鄉,他的父親吳金成,憑藉著50年的討海經驗,協助他經營起外傘頂洲的觀光事業,如今吳先生不只獨立單飛,還多添購了一艘竹筏,帶領了10幾位員工一起打拼,海上觀光愈來愈熱絡,即使到了冬天,還是擋不住外傘頂洲的魅力。

南北距離長達20公里的外傘頂洲,是西海岸最大的一片沙洲,它的形成可說是風、沙與海流的美妙結晶,來自濁水溪的一粒粒小沙,經由波浪的推移、海風的牽引,一點一滴往大海的地盤擴展,經由時間的累積,最後才慢慢堆疊出一座沙洲。

每天隨著海水的漲落,外傘頂洲會忽隱忽現,當退潮之後,廣闊的沙洲終於露出水面,這時也是遊客探訪外傘頂洲的最佳時機,在大海的阻隔之下,這裡保留住純淨自然的原始風貌。

在過去25年間,外傘頂洲往南漂移了10公里,讓隸屬於雲林縣口湖鄉的外傘頂洲,已經從雲林縣的西側,漂移到嘉義的外海,外傘頂洲不只是一個會移動的沙洲,還是一個不斷縮小的沙洲,老漁民回憶起以前的外傘頂洲,不免嘆息。

獨特的地貌吸引絡繹不絕的觀光客源   風沙推疊出外傘頂洲的風貌   隨著海水漲落沙洲忽隱忽現

為什麼外傘頂洲會步上消失的命運,濁水溪的大量開採砂石是主要元兇,而濁水溪的下游還有一座台塑六輕廠,六輕計畫在興建之時,曾大規模抽取海砂,興建之後,突出海岸的堤防又攔截了沙源,外加濁水溪的上游有一座集集攔河堰,層層關卡的阻隔,加速了外傘頂洲的消失。

目前估計外傘頂洲,每年輸砂量的損失有1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1,000輛10噸重的砂石車,近年來沙洲侵蝕與漂移現象持續加劇,平均每年約向東南偏轉0.2度,並漂移70公尺,根據資料顯示,在1984年外傘頂洲的面積,大約有2.05平方公里,20年後卻只剩下不到1/4。

25年來外傘頂洲已經往南漂移了10公里   砂石開採是造成漂移的主兇   六輕在興建時曾大規模抽取海砂

外傘頂洲的變遷,從島上最明顯的地標──燈塔,就可感受到消失的速度,從日本人在1914年設置第1座燈塔至今,近百年來這座國際燈塔,為航行的船隻指引明亮的方向,不過2年前我們在退潮時登上外傘頂洲,當時第3座燈塔的基座, 幾乎已經快被掏空,果真2年後再次上島,舊燈塔早已倒了,新燈塔的重建工程即將完工。

在工地裡,我們遇到了已經退休的燈塔看守員,現年69歲的謝福裕,面對有人問起燈塔的事情,他總會開玩笑的回答,自己顧倒了3座燈塔。

從29?來到這裡,福裕伯40年來,就眼睜睜的看著外傘頂洲的沙子,一點一滴地流失,在風沙中外傘頂洲繁華年代,也跟著消逝,如今的外傘頂洲,宛如夕陽一般,當眾人注意到它的美麗,卻已經是遲暮之年。

外傘頂洲的侵蝕與漂移現象不斷加劇   燈塔見證著外傘頂洲的變遷   40年來福裕伯守著燈塔

另外,在外傘頂洲與雲嘉海岸之間,形成了1、2萬公頃的淺海坪,這片平靜的海域,自然成為台灣沿海最優良的牡蠣養殖基地,放眼望去滿海的蚵架,許多雲嘉一帶的漁民,世世代代都倚靠著這片海域養家活口。

早期也有許多漁民以沙洲為田,在外傘頂洲上養殖文蛤,如今只留下一戶人家仍守著自己的海田,於是我們拜訪了沙洲上唯一的一戶居民。

我們來到魚寮時,秀愛阿嬤剛結束文蛤的收成工作,她坐在魚寮的門口,熟練地挑選出好的文蛤當作自己的午餐,近幾年因為氣候不穩定以及水質變化的影響,讓外傘頂洲的文蛤收成欠佳。

早年為了就近照顧放養的文蛤,秀愛阿嬤夫婦倆,就跟村子裡的鄰居,一同在外傘頂洲蓋起了魚寮,從年輕到現在,30多年的歲月大部分都在簡單的魚寮度過,這裡沒有水、沒有電,每天隨著海水的漲落生活,如今鄰居們一戶一戶地搬走,只剩下秀愛阿嬤夫婦,依舊守著這個海上屋。

雲嘉一帶的漁民世代都以這片海域維生   早期居民都在外傘頂洲養殖文蛤   秀愛阿嬤夫婦,每天隨著潮水起落生活

雖然魚寮是蓋在會移動的沙洲,但是雲林縣政府還專程在老舊的門框上,釘上了門牌號碼,讓這座雲林嘉義之間漂移的沙洲,多了幾分宣示主權的政治味。

離開阿嬤的魚寮時,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海水正漸漸地漲潮,四周的沙灘已被潮水淹沒,回頭望去,魚寮矗立在蒼茫的大海,宛如漂流的水上人家,在變動的沙洲上,這對夫婦以不變的生活哲學,一同與海律動。

百年來,外傘頂洲像一把護衛西海岸的大傘,抵禦巨浪與季風,讓雲嘉沿海居民免於浪潮的侵襲,而今繁華過盡,漂流之島免不了走入消失的命運。

雲林縣政府專程在外傘頂洲上標記門牌   漂流的水上人家自有一套與海共存的生活哲學   百年來外傘頂洲護衛著西海岸,抵禦巨浪和季風

或許未來我們該以更謙卑、更寬廣的態度,來面對大海,因為沙子的生命是流動的,我們無法干預,它最後將在何處停泊。

 

本會快訊:網站改版志工召募  --﹥

新版網站上線後,本會將需要志工協助我們將舊網站文章轉存成新網站的資料庫內容。因此,如果您:1.會上網(這是一定要的啦);2.對文字版面格式要求超龜毛,不排版乾淨決不干休;3.對html編碼只知道一點皮毛又想多了解一點;4.想知道資料庫運作的背後秘辛;5.對處理環境議題資料超有興趣;6.3個月內每週有8小時以上空閒時間。那麼,趕緊來報名,您就是當然人選了。

誠摯邀請您和我們一同走過協會新舊交替的時光,意者請下載簡歷表,來函請寄:pon@e-info.org.tw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167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吳斐竣、張文樺•網編:吳斐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