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回顧:愛知萬國博覽會 頌讚大自然的睿智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5回顧:愛知萬國博覽會 頌讚大自然的睿智

2005年12月30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得票率:36%(票數:405)

在日本愛知縣舉辦的「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主題為「自然的睿智」(Nature's Wisdom),再加上「人生的藝術與智慧」(Art of life)、「宇宙.生命與資訊」(Nature's Matrix)、「循環再生型社會」(Development for Eco-Communities)等三個副標題。包含主辦國日本在內,共計有全球121個國家參加,分別在長久手和瀨戶兩個會場展出,總面積達173公頃,是「世界博覽會」舉辦150年以來最盛大的一次,也是頭一次以環境生態主題為訴求的博覽會,吸引2,000多萬人次的遊客前來參觀。

由於這次主題為「自然的睿智」,所以目前地球遭遇的環境危機,諸如地球暖化、能源不足的問題,探究人類該如何和大自然互動就成了本屆博覽會的焦點話題。各國除展現科技成就外,也加入了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技巧。主辦國日本打造會場的每一處工程,也都竭盡心力地符合此一目標。會場的原址是「愛知青少年公園」,會場充分利用公園用地,同時落實「3R」制度,也就是再利用(reuse)、減少(reduce)、循環(recycle)的概念,以及新開發能源等先進的科技建造,儘量配合原始地形,同時以不砍樹為原則。

會場中央的綠草地,有片長達150公尺的「生命之牆」,是世界上最大的垂直綠化壁,上方則有兩個被稱為「鎮守天空的森林」25公尺高的巨大植物塔,概念是以鮮花和綠葉覆蓋成的巨大綠色長城,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供給人類氧氣,減緩地球溫室效應。

另外如「德國館」中展出德國人從自然界中獲得的啟發,譬如從鳥飛翔落地時,翅膀張開收起的角度,研究出飛機降低噪音的祕訣;從水滴在蓮葉上的滾動,發明不會髒污的塗料;BMW摩托車輪圈的支架形狀,竟然是從樹幹得到的靈感,充份體認來自「自然的睿智」。由日本和俄國合作的「全球之家」,展出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古代長毛象的冷凍標本,隨著溫室效應的日趨嚴重,一直被埋藏在永久凍土之中的古代長毛象顯露出來,如果凍土層繼續融解,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前遺留下來的許多珍貴資產都將蕩然無存。

在會場內連結六個重要展區的「全球環路」,除步行外只允許「全球環路路面電車」和「人力計程車」上路,前者採用電池推進,後者採用人力,都沒有污染之虞。豐田集團首度發表一種未型的運輸工具「IMTS」(Intelligent Multi-Mode Transit System),採用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不必擔心廢氣排放……。 種種環境與生態的教育知識,透過博覽會的形式,向兩千多萬人次做了一次最好的宣傳。而舉辦此類大型活動必然對週遭環境帶來相當的壓力,此次活動也示範了諸多友善環境的因應措施。

談及愛知博覽會,隨即令人聯想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正與中國當局合作,讓本京奧運變得更環保、「綠色」;屆時,兩者也將被拿來互相比較,成為中日較勁的另一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