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延長水庫的使用年限,就要減少泥沙流入水庫。國內的防沙工程一直以防沙壩為主,但台灣各集水區排出的泥沙量始終居高不下。防沙壩的效果畢竟有限。近年北水局已開放民間業者於石門水庫阿姆坪一帶採取砂石。若能有效管理開採範圍及開採量,亦不失為降低水庫淤積量的好方法。
一般而言,泥沙也是一種資源,因此水庫清淤牽涉到泥沙再利用的可能性與搬運的成本等兩個層面。這些泥沙,不宜以工程手法留置在邊坡,如果能有效利用,把這些災害轉成資源,是十分值得嘗試的方向。但由於泥沙的顆粒大小與岩性,都會影響到利用的方式與成本,因此,如何將這些泥沙供作土壤、骨材或其他工業、農業使用,都仍有待進一步的努力。精采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