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9.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美濃愛鄉協進會
苦勞網
濕地保護聯盟
洪雅書房
 
  台、美地球日推手相見歡 台灣地球日成果深獲肯定
【相關連結】
2009台灣地球日 台北高雄活動熱烈登場
響應地球日 非美澳社區在地實踐
第40屆地球日 國際在地串聯實踐
響應地球日 國內外聯合「為天空請願」 遏止全球暖化

地球日(earthday)發軔於自1970年4月22日的美國,40年來已號召170個多國家與10億人以上投入此環境倡議運動,為全球最大規模環保運動之一。

美國東岸時間4日下午,本報編採團隊特地至美國華府地球日總部拜會,分享台灣倡議經驗。地球日網絡(Earthday Network)副總裁Susan Bass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環境問題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感謝台灣民間團體在環境教育上的投入,在地球日將屆滿40週年的全球串聯行動中,希望也能與台灣的夥伴一起為地球發聲!」

詳細內文

   
 
  【921十週年專題】十年回首 清水溝
圖片來源:munch
【相關連結】
防震學校
再會吧!九二一
走過921 中國NGO看見台灣社區重建故事
寶島曼波 透過重建看見官僚

5日位於南投縣鹿谷鄉清水村的「老人食堂」舉行開板典禮。921屆滿十周年前夕,清水溝工作站所經營的老人送餐服務也已持續8年,8年來風雨無阻的為瑞田、清水、秀峰三村,大約50名老人提供送餐服務。去年由於舊場地租約到期,因此必須另覓新居。最後由當地人賴明憲將家裡土地出借給清水溝工作站,目前新建築主體結構已完成,等待新居落成後,老人食堂將能迎接下一個新的十年。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讓許多有志於社會工作的人紛紛進入災區貢獻一己之力,當中包括了清水溝工作站的最初成員們。大災難的發生造成某種程度上的無政府狀態,這同時也是社會運動的好時機,清水溝工作站理事長冷尚書表示,剛開始還不知道要做些什麼,一直到第二年當時還就讀東吳社工碩士班的方昱加入後,清水溝的具體走向才逐漸確定。

詳細內文

   
  我們的島:走出下陷區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慶鍾

屏東特產黑珍珠蓮霧,遠近馳名,說來諷刺,它是土地沉淪後而興盛的產業,屏東沿海地層下陷嚴重,導致海水入侵、土壤鹽化,鹽分是黑珍珠美味鮮紅的關鍵。這次颱風重創林邊鄉和佳冬鄉的蓮霧園,而更靠海的石班魚養殖區,甚至全毀。地層下陷區是淹水的高風險區,如何才能走出下陷的陰影,遠離水患?

詳細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中南大羚在16年前被人類發現,威脅中南大羚生存的主要原因為在於,棲地遭受破壞和人類入侵行爲。為了避免這種極度罕見的動物免於瀕臨滅絕的危機,保護生物學家在寮國召開緊急會議。

為了改變人類開發行為造成的動物棲地破壞,新加坡政府近日決定將建造專門讓動物通行的「生態天橋」,以連接被武吉知馬高速公路一分為二的自然保護區。同時為保護環境,中國國家林業局已同意在西藏拉薩市尼木縣設立「西藏尼木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6192公頃,涵蓋吞巴、普松、尼木、澤南等4個景區,森林覆蓋率達70.69%

另外在八八水災災後安置方面,原住民對於遷村安置有許多自己的想法,「政府如果要遷村,請先問我們要什麼?是我們要用土地,主角是我們。」希望政府能傾聽原住民部落的意見。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台南縣南化鄉羌黃坑部落土石流災民的身上,對於台南縣政府的安置規劃災民表示長年在山區耕種,不必花多少錢就能生活,一旦遷到平地,少了耕作土地,生活起居樣樣花錢,很難生存,政府要想辦法幫助災民自食其力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豪賭下的大騙局──中科二林園區審查的觀察分析(上)

作者:黃怡婷、施月英(台灣生態學會志工)

台灣農村在政府長期忽視下,發展緩慢,導致人口外流問題嚴重。偏偏政府從未對症下藥,而是以引入工業區的方式,作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仙丹。對於地方的人來說,在長期生活困苦、希望地方發展與子弟回流故鄉的期盼下,往往選擇相信政府的能力,可以保護好環境,也可以帶領他們往發展的路上前進。對於傳統農村,轉變為科學園區的發展型態,就像是一場賭局,一場以生活型態、農村文化、當地的原始環境以及居民的健康,做為賭注的豪賭。

高科技產業造成許多社會經濟問題,包括香山綠牡蠣禁養事件、霄裡溪用水汙染事件,甚至是中科七星農場(中部科學園區第三期)環境影響評估評審查於行政訴訟一審敗訴等,但在此情況下,依舊受到各方的歡迎。

詳細內文

 
  行動參與:就在今天,明天過後──八八災變省思

發起團體:地球公民協會

八八災變重創南台灣與東台灣,人民與土地哀鴻遍野,創傷難以撫平,災後復建更是困難重重,台灣到底該何去何從?

台灣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人物──陳玉峰教授,將與陳月霞老師在八八災變後,首度公開演講。

陳教授將以費時近15年完成之台灣植被誌十餘巨冊為基礎,加上山林保育運動、文化觀察之經驗,整體解析250萬年台灣自然史、山林水土災變乃至草根文化、土地倫理,與大家共同探討台灣如何走出未來,開展民間草根行動!

詳細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呂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