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3.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水產出版社
推薦瀏覽
勞工陣線
國際河網IRN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吐瓦魯「大潮慶典」直擊

【相關連結】
失望的島國──吐瓦魯

海平面 上升 吐瓦魯土地難耕種

海平面升高多處太平洋島國需「遷國」
拼外交的另一條路:環境外交
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吐瓦魯,日前(2月26日至3月1日)舉行一連四天的國王潮汐慶典(King Tides Festival),開幕典禮就在蘭儀大酒店,當地政要、台灣大使館、台灣技術團、遠從世界各國前來的媒體朋友們共襄盛舉,一邊吃著吐瓦魯當地食物:炸麵包果、生魚沙拉、椰汁料理、烤乳豬等,一邊欣賞吐瓦魯傳統舞蹈,在熱鬧的氛圍中展開了慶典。

在吐瓦魯,大潮往往讓民眾聯想到氣候變遷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居民Lise Suiola說,活動一方面慶祝吐瓦魯的存,也一方面提醒大家,全球暖化這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正在吐瓦魯發生。居民Charles Safesa表示,大潮每年都會發生,這之間應該要做更多的事,並不全然贊成舉辦慶典活動,也或要觀察今年的活動成果來決定明年是否支持。精采內文

 
  生態與經濟:市場機制的侷限與公共政策的角色


僅憑市場機能是無法瞭解大部分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現存的價格信號最多只能反映像食物、燃料和飲水這些供給服務的價值,而且這些服務的價格通常無法真實呈現。實際上,這些供給服務常繞過市場機制,透過社區共享的方式讓人們享用。

美麗的珊瑚礁是重要的海洋資產除了觀光等少數特例之外,其他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通常未能反映在市場機制上。會造成這種情況,主要與生態系統服務的性質有關。許多生態系統服務屬於公共財,或具有社會公益性質,可以讓每個人都使用,而且並沒有可與之競爭的服務提供者。此外,生態系統服務帶來的利益,會因不同的時空下不同人的感受而有所差異。會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公共或私人決策,多半只會考量像流域保護這類限於特定小範圍地理區內的利益,而常會忽略像糧食與飲水供給這類的公共利益。即使當地民眾的生計已面臨危機,這些決策仍會偏向提升私人利益,例如鼓勵商業性的森林砍伐。此外,決策者常會短視近利,只希望自然資源能持續地供應,最好能超額供應,漁業的濫捕就是很好的例證。決策者常忽視像調節氣候這種會帶來長期利益的生態系統服務。因為缺乏對生態系統進行系統性的評估,而惡化了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情形。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遏止氣候變遷,聯合國疾呼研究海洋儲碳角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在度假勝地峇里島與印尼政府一起發起「藍碳」(Blue Carbon)計畫。 聯合國敦促國際社會研究碳儲存力強的海洋,在遏止全球暖化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台灣每年參觀人次破百萬的全國最大人工濕地:高雄縣舊鐵橋濕地公園,八八水災後「浴水重生」;楊秋興表示,舊鐵橋濕地公園淨化水質功能很強,原本汙濁的社區廢水,流經全區13個生態池,幾乎到第三池就有游魚。但八八水災後,全區幾乎全部被漂流木及土石淹沒,滿目瘡痍,所幸有環署補助及舊鐵橋協會熱心志工的協助,縣府得以完成第一期復育工程,讓消失多時的鳥類、生物芳蹤漸現。

有些自然資源需要保存,有些卻必需忍痛殺生。環保團體與30多名學生到芳苑鄉普天宮旁的海岸潮間帶,拔除海茄苳幼苗。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拔除幼苗只是象徵意義,主要是提醒政府要種對林種,不要種植外來的海茄苳,破壞了彰化原有的海岸生態。彰化海岸本身擁有長達5公里以上的潮間帶,這已是最天然護堤,足以吸附抵銷冬季盛行大海浪。

中國大陸最近災害連連,重慶268萬畝農作物受旱,72萬人飲水困難。中國重慶市發佈資訊稱:因前期土壤缺墒嚴重,近期降雨未能有效增加江河來水和工程蓄水。有關部門對此應高度關注,作好打抗旱救災的持久戰和大仗、惡仗準備,避免農村、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發生重大損失。

另一則觸目驚心則是:食品官員曝光有毒大米白麵!據中國武漢晚報報導,李德壽說:「不法廠商在拋光時添加荳油,已經成了行業潛規則。」 麵粉裡摻雜工業漂白粉也已成慣例,這種漂白粉對胃腸道粘膜有刺激侵蝕作用,對人的肝臟、腎和血液系統都有影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農牧工業化 反威脅人類生存

作者:譚偉恩(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博士生)

「We are what we eat.」「吃」對現代人而言,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動詞,而是表徵觀念、身分、態度,乃至於文化的一種社會行為。受限於不同的地理條件和氣候類型,不同區域的人們在飲食來源上有所差異,也從而發展出不盡相同的飲食習慣。然而,工業革命之後,科學的進步、都會區域的形成漸漸促成人類飲食習慣的趨同,由過去農業社會時代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轉變成偏向高蛋白、高脂肪及低纖維的飲食。此種轉變致使不少工業化或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在最近40多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痛風、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個案不斷增加。

工業化生產 讓食物充滿風險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一天至少平均進食兩次,當中除了主食外,還包括了水分或其它營養物質之攝取。如果簡單地把食物來源分成兩類;那麼在肉類生產部分,集中型的動物養殖方式是對人類飲食安全與生態環境衝擊最大的主因;而在非肉類的蔬果農作物方面,基因改造則是目前對人類健康與生物多樣性最具風險性的生產技術。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314「聲援圖博 反侵略」大遊行 您一定不能缺席!

發起單位:台灣圖博之友會
圖博抗暴51周年紀念大遊行
時間: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下午一點復興SOGO廣場前集合
地點:忠孝復興路口──台北101
主辦單位:台灣圖博之友會、西藏青年議會台北分會、在台藏人福利協會 各位關心圖博自由的社團朋友:大家好!

今年的310圖博抗暴紀念日又要到了!去年是圖博淪陷,落入中國統治的50年!我們台灣關心圖博自由的朋友們,沒有缺席,去年310抗暴大遊行,出現有史以來在台灣最大規模的聲援圖博人潮,共有2、3千人參加。接著7月份的「西藏自由音樂會」也得到許多年輕朋友們的共鳴,圖友會首先向大家熱情的聲援行動致上最高敬意,也為台灣在全球聲援圖博的戰場上沒有缺席,感到驕傲。圖博的自由就是台灣的自由,今天我們為圖博自由而戰,就是為明天的台灣自由而戰!向大家致敬!精采內文

 
  .
 
吐瓦魯「國王潮汐」直擊

本報2010年3月9日吐瓦魯訊,特約記者李春嬌報導

DSC_1956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吐瓦魯,日前(2月26日至3月1日)舉行一連四天的國王潮汐慶典(King Tides Festival),開幕典禮就在蘭儀大酒店,當地政要、台灣大使館、台灣技術團、遠從世界各國前來的媒體朋友們共襄盛舉,一邊吃著吐瓦魯當地食物:炸麵包果、生魚沙拉、椰汁料理、烤乳豬等,一邊欣賞吐瓦魯傳統舞蹈,在熱鬧的氛圍中展開了慶典。

所謂「大潮」(King Tides),通俗的說就是特別高的潮汐。此次是吐瓦魯第一次舉辦慶典,活動五花八門,有騎腳踏車比賽、划獨木舟比賽、傳統舞蹈表演、傳統手工編織、影片播放等。

在吐瓦魯,大潮往往讓民眾聯想到氣候變遷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居民Lise Suiola說,活動一方面慶祝吐瓦魯的存,也一方面提醒大家,全球暖化這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正在吐瓦魯發生。居民Charles Safesa表示,大潮每年都會發生,這之間應該要做更多的事,並不全然贊成舉辦慶典活動,也或要觀察今年的活動成果來決定明年是否支持。

孩子們盡情在玩水。吐瓦魯地勢是由珊瑚礁岩組成,在2月27日午後下起滂沱大雨,吐瓦魯許多低窪地區,已分不清楚究竟是雨勢或是大潮而造成積水,隨處可見到吐瓦魯孩子在雨中嬉戲著,甚至是洗頭髮、洗澡。

在雨滴落下之處仔細觀察,會見到積水處不只有來自天上的雨水,其中還冒著許多泡泡──這些泡泡正是大潮的經典象徵,原來吐瓦魯的珊瑚礁地勢,在海水上升時,海水將孔隙中的空氣向上擠壓,就形成地面上看到的冒泡泡現象。

原來,親身見證後,才知道海水是一點一滴慢慢地從地下滲透上來,這種國土一點一滴受到大潮覆蓋、吞噬的感覺,讓初次認識的我不寒而慄。

樹都泡在水裡了,一旁是養豬戶,旁邊有小朋友在戲水。在大潮來時,筆者與Charles Safesa坐在一家民宅外,看著空地上開始滲出海水與冒泡泡,邊談論著大潮的問題,Charles Safesa說吐瓦魯人並不害怕大潮,因為這是每一年都會發生的正常、自然現象。

吐瓦魯面臨的情形,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氣候變遷研究者前來。在豔陽下,二星期前飛機緩緩抵達吐瓦魯,而當中有一位遠從荷蘭烏特列支大學來的女學生Marthe Kolman,隻身一人帶著一個大背包就前來吐瓦魯,預計停留三月以進行氣候變遷研究。

Marthe Kolman表示在進行訪談時,一般而言,吐瓦魯人對她提出的氣候變遷問題,多數吐瓦魯人很樂觀,不相信科學家說的島嶼會因海水上升而淹沒,他們相信聖經中上帝所允諾的「不會有洪水」,但還是會正視與嚴謹看待這問題。

不過,還是不少人相當關心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海水上升等議題,Charles Safesa的眼神透露出憂心,他說我們可以去哪裡?目前只有紐西蘭一年接納75個家庭移民,剩下的還是繼續留在吐瓦魯,Charles Safesa沉重的表示,相當擔心吐瓦魯孩子們的未來,旁邊的孩子或許還不知道吐瓦魯將會發生的事,正盡情地在水中打滾著、躺在吊床上睡午覺,一切彷彿時間靜止,沒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海水上升等惱人的問題,孩子們展開笑顏,享受當下的快樂。

【註】2/28當天清晨,因為南美智利發生8.8級地震,而南太平洋許多島國都發佈海嘯警報,筆者等人被通知有海嘯警報,應盡速撤離宿舍,到政府大樓避難,而後吐瓦魯農業局長Itaia Lausaveve表示當天海嘯警報與大潮同一天,確實會讓人感到緊張,但是海嘯發佈時,是潮汐的最低點,也所幸沒有因為海嘯和大潮而造成遺憾的事情發生。
 

※ 本文作者同時為國合會長期志工

Top

  生態與經濟:市場機制的侷限與公共政策的角色

編譯:范仕穎、林佳瑩;審校:林群超

僅憑市場機能是無法瞭解大部分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現存的價格信號最多只能反映像食物、燃料和飲水這些供給服務的價值,而且這些服務的價格通常無法真實呈現。實際上,這些供給服務常繞過市場機制,透過社區共享的方式讓人們享用。 

美麗的珊瑚礁是重要的海洋資產除了觀光等少數特例之外,其他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通常未能反映在市場機制上。會造成這種情況,主要與生態系統服務的性質有關。許多生態系統服務屬於公共財,或具有社會公益性質,可以讓每個人都使用,而且並沒有可與之競爭的服務提供者。此外,生態系統服務帶來的利益,會因不同的時空下不同人的感受而有所差異。會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公共或私人決策,多半只會考量像流域保護這類限於特定小範圍地理區內的利益,而常會忽略像糧食與飲水供給這類的公共利益。即使當地民眾的生計已面臨危機,這些決策仍會偏向提升私人利益,例如鼓勵商業性的森林砍伐。此外,決策者常會短視近利,只希望自然資源能持續地供應,最好能超額供應,漁業的濫捕就是很好的例證。決策者常忽視像調節氣候這種會帶來長期利益的生態系統服務。因為缺乏對生態系統進行系統性的評估,而惡化了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情形。

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應確保各種主要型態的利益都有被納入決策過程中,避免低估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並要特別重視那些依賴自然生態而活的貧民。此外,公共政策可以透過整合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試著將評估這些價值的價格,並且將這些經過價格衡量的價值放入適當的法規與財政規劃中,來使市場機制運作得更好。

珊瑚礁的困境:超額使用自然資源所付出的成本
珊瑚礁提供的自然系統服務現在被認定為具備廣泛的價值,包含控制自然災害(每年每公頃189,000美元)、觀光(每年每公頃最高1百萬美元)、基因原料與生物探勘(每年每公頃最高57,000美元)、漁獲(每年每公頃最高3,818美元)。這些利益具有因地制宜的性質,所以全球珊瑚礁的流失,會對不同的社區產生不同的影響。珊瑚礁流失對某些人的影響不大,但島嶼和海岸地區的居民來說,他們平日攝取的蛋白質有一半是來自漁產,而家戶生計與地方經濟發展則仰賴觀光產業。從這個例子就可看出自然系統服務的地區差異性。 

全球有超過20%的珊瑚礁受到嚴重的破壞,或者面臨消失的危機(2005年,千囍年生態系統評估)。人類活動是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這些活動包含海岸開發、破壞性的捕魚活動、超額捕魚和汙染。最近十年的研究顯示,全球暖化與海洋酸化可能會激素這些破壞的效果,並導致50%到100%的珊瑚礁消失。若要讓珊瑚礁能長期存活下萊,就必需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降低地方開發的壓力。(見TEEB氣候專題,2009年更新。)資料來源:所有經濟價值皆來自TEEB D0,第七章的線性估計。

紅樹林可以提供多種自然系統服務承認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做更好的決定
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若是擁有獲得生態系統服務資訊的管道,將能做出更具效率與成本效益的決定,這也會使決策過程更加透明。認定與評估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已經成為決策過程的一部份,這將使決策者可以採用即時或能達到目標的行動,來節省成本。例如,價值評估將能幫助決策者判斷,在哪邊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生態系統服務,而不是尋求人為的替代方案。例如:水質純化與水供應、碳儲存或控制水患。

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和比較保存自然資源後能留下的利益,將能在許多公共政策的脈絡中,提供有用的決策參考資訊,例如都市發展政策和全國性或地方性的保育計畫。讓價值評估變得更明確,可以改變地主、開發商與其他自然資源使用者間的平衡。能呈現價值的適當工具可以有很多種,包含付費使用生態系統服務、補貼改革、污染稅、使用資源時需收費、國家公園的入場門票費。 

價值評估現在也越來越常用在估價政策與立法產生的影響,例如歐盟水資源管理方針(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和英國即將通過的海洋法案,都因生態系統能提供利益,而劃定海洋保留區。評估工具同樣能用於估價自然資源的損害和訂出賠償機制,例如在美國、歐盟與印度,這類價值評估在法庭上是有效力的。雖然目前有些成功的例子,但使用價值評估來影響決策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而使得價值評估便的非常虛幻。對大部分的國家來說,價值評估的第一步是對認定與瞭解自然資源流失帶來的影響。 

轉變的選擇:經濟、公益與私利
全盤得審視改變土地利用所需付出的成本和能得到的利益,就能呈現出改變土地利用的經濟學意義。根據Barbier在2007年於泰國南部所作的研究,發現將紅樹林林地改用於商業性養蝦,若將補貼算在內,每年每公頃將會獲得1,220美元的淨利(蝦損耗率為10%)。但因該地區的池塘已經荒廢五年,故上述所指的淨利還未扣除復原池塘的成本,為每公頃9,318美元。根據這樣的經濟評估,自然很容易使決策者為了私利,改變土地利用的方式。但當改變經濟評估的方式時,紅樹林就能提供當地社區每公頃高達12,392美元的利益(並未包含其他像吸收碳這類的服務),這些利益包含供當地居民木材蒐集或非木材之森林產品,價值為每公頃584美元、涵養近海漁群,每公頃987美元、保護海岸免於災災侵襲,每公頃 12,392美元。因此,紅樹林能提供商業養蝦巨大的利益。只有透過適當的政策回應,(例如清楚的產權、許可制度、取消獎勵改變土地利用方式的補貼和建立賠償機制),才能避免這些失衡的權衡利益決策。

比較泰國南部每公頃土地使用的價值 

Te Papanui保育公園可以涵養水源;圖片來源:Matt Sole

估價紐西蘭水供應的利益
紐西蘭的Te Papanui保育公園免費提供Otago地區用水,這些水資源若要在其他地區取得,將需付出1.36億紐幣的成本。該公園內2.2萬公頃的野生草原提供的涵養水源和水流供應服務若能用於水力發電,將價值3.1億紐幣,用於都市用水價值9.3億、用於灌溉鄰近6萬公頃的農地則價值1.2億。這些利益的價值,相當於將現今保育公園提供的免費用水從他地運來的成本。資料來源:2006年,紐西蘭保育部。

Yamuna河視附近居民的生計來源之ㄧ ;圖片來源:gettyimages評估不改變德里洪氾區所帶來的利益
在 Yamuna河和大陸間有片約3,250公頃的洪氾區,可以提供用水、畜牧飼料和其他原料、漁捕和休閒這些利益。但這片洪氾區因產業開發的利益而面臨存在與否的威脅,即使決策者認知到洪氾區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但因缺乏對上述這些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評估,而無法獲得可供決斷的資訊。根據Kumar團隊在 2007年進行的研究,依據當年度的幣值,上述這些服務的總價值為每年每公頃834美元。若是因修築堤防而使河水乾旱,就會讓這些服務通通消失。這個生態系統帶來的利益,將會超過改變這個洪氾區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是進行土地開發得付出的2%到12%的成本。因此,保留這片洪氾區就有了正當性。德里市政府目前已經阻止Yamuna河開發計畫。資料來源: 2001年,Kumar 等人 

 使用價值評估來確定賠償的程度和引導政策 
價值評估影響政策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以1989年發生的艾克森油輪漏油事件為例。在這次事件中,價值評估有了以下的進展:
1.加速新方法的使用與發展,來估計生物多樣性與昇替系統服務的價值。
2.鼓勵將汙染者付費的原則納入政策回應當中,包含依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而訂定的賠償付款機制。
3.根據經濟分析,建立強制製造雙層船殼的法規,現在有79%的跨國油輪具有雙層船殼的設計。

艾克森油輪漏油事件對生態帶來巨大、難以彌補的傷害;圖片來源:Earth Day - Exxon Valdez spill revisited在 2006年,印度最高法院制定了將林地轉用其他用途的補償性給付機制。最高法院根據印度環境信託(Green Indian States Trust ,2006)的價值評估研究,制定了賠償的比率。這份研究對六種森林進行價值評估,評估的項目包含木材、燃材、非木材性森林產品、生態旅遊、生物探勘、森林生態服務、保護孟加拉虎與亞洲獅這類受歡迎的物種。那些獲允改變林地用途的業者,必須根據補償性給付機制付款給造林基金(Afforestation Fund),來增加全國林地的遮蔽率。在2009年,依據最高法院決定而付出的補償款每年達到1.43億歐元(相當於62.38億台幣),這些補償款多用於造林、保護野生動物與創造農村就業機會。資料來源:2006年,印度環境信託 

※本文出自2009年環保署「國際環保動態訊息蒐集及趨勢分析」專案計畫,編譯自「TEEB」2009執行報告

Top

 
遏止氣候變遷 聯合國疾呼研究海洋儲碳角色

摘錄自2010年2月25日大紀元報導

聯合國環境專家今天發出緊急呼籲,敦促國際社會研究碳儲存力強的海洋,在遏止全球暖化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天在度假勝地峇里島與印尼政府一起發起「藍碳」(Blue Carbon)計畫。 UNEP主任施泰納在氣候專家和環境部長會議空檔表示:「為了進一步了解海洋及沿岸生態系統在克服氣候變遷挑戰上所扮演的角色,有必要展開全球性科學研究。」 他說:「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海草、紅樹林和鹽沼之類的海洋和沿岸生態系統,可能在緩和氣候變遷上扮演重要角色。」他表示:「據估計,可能有相當全球一半運輸碳排量,被封存在海洋生態系統中。」

Top

 
 
高縣大樹鄉舊鐵橋濕地公園 復育啟用

摘錄自2010年3月8日聯合報高縣報導

每年參觀人次破百萬的全國最大人工濕地:高雄縣舊鐵橋濕地公園,八八水災後「浴水重生」,昨天舉行重新啟用典禮,目前已完成第一期遊客中心周邊景觀復原、舊鐵橋以北3座生態池的清淤進水,以及水生植物栽種;舊鐵橋以南的第二期復育工程,將在3月底上網招標,預訂半年內完工。 環保署除補助復育工程,並在濕地公園鄰近的竹寮溝,進行全國首座「礫間處理工程」,以礫間生態工法促進竹寮溝水淨化,預定今年6月規劃完成並施工。大樹鄉長曾英志說,大樹鄉高屏鐵橋以24個虹狀鐵拱構成,橋墩以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早年曾名列亞洲第一長橋。 楊秋興表示,舊鐵橋濕地公園淨化水質功能很強,原本汙濁的社區廢水,流經全區13個生態池,幾乎到第三池就有游魚。綠草如茵的廣大草坪,過去周末假日也都能吸引上萬人造訪。但八八水災後,全區幾乎全部被漂流木及土石淹沒,滿目瘡痍,所幸有環署補助及舊鐵橋協會熱心志工的協助,縣府得以完成第一期復育工程,讓消失多時的鳥類、生物芳蹤漸現。

Top

 
 
  憂破壞生態 學生拔海茄苳幼苗
摘錄自2010年3月8日聯合報芳苑報導
 
環保團體與30多名學生昨天到芳苑鄉普天宮旁的海岸潮間帶,拔除海茄苳幼苗,載滿一大車離去。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拔除幼苗只是象徵意義,主要是提醒政府要種對林種,不要種植外來的海茄苳,破壞了彰化原有的海岸生態。

林務局在彰化王功海岸潮間帶種植「海茄苳」,但紅樹林迅速繁殖蔓延,一眼望去,整個海岸線都是紅樹林、垃圾。彰化縣環保聯盟等環保團體,昨天與和美高中、彰化師範大學等30多名學生前往海岸堤防旁的紅樹林保育區。

警方、林務局也各自派人到場,警方勸阻不要觸法,雙方溝通十幾分鐘,環保人士與學生強調不會破壞林地,會依講好的「只拔除幼苗」,警方才未再插手。

施月英說,廣大紅樹林無限蔓延外,還會釋放酸性物質,造成海岸土壤變酸,會影響了海岸潮間帶的海岸生態,他們要求拔除海茄苳,卻遭林務局及警方警告不可以破壞保安林地。林務局最後同意這是「具教育意義的活動,但至於破壞生態說法,還待科學驗證。」

而大部分人只知道紅樹林有著綠化、護堤的功能,但是不知道紅樹林不適合彰化海岸,這是因為彰化海岸本身擁有長達5公里以上的潮間帶,這已是最天然護堤,足以吸附抵銷冬季盛行大海浪。

Top

 
 
  重慶268萬畝農作物受旱 72萬人飲水困難
摘錄自2010年3月8日重慶日報重慶報導

中國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7日發佈資訊稱,因前期土壤缺墒嚴重,近期降雨未能有效增加江河來水和工程蓄水,有關部門對此應高度關注,作好打抗旱救災的持久戰和大仗、惡仗準備,避免農村、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發生重大損失。 3月1日以來,重慶市部分區縣出現了小幅降雨。但市防辦昨天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短期小雨仍難解久渴,災區城鄉居民的飲水困難局面仍未得到改善。目前,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已達268萬畝,其中重旱68萬畝,乾枯7萬畝;有72萬人、38萬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其中近10萬人需要送水解決飲水問題。

Top

 
 
  觸目驚心:食品官員曝光有毒大米白麵

摘錄自2010年3月9日大紀元報導

據中國武漢晚報報導,湖北省隨州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廣水市糧食行業協會會長李德壽說:從隨州銷售到武漢的大米,幾乎都要經過荳油拋光工序,對人體產生危害。他說,拋光可去除米粒表層的糠粉,適當拋光能使外觀效果好,對人體無害。「但不法廠商在拋光時添加荳油,已經成了行業潛規則。」他介紹,100斤大米,通常要添加250克荳油,他在武漢看到的大米,全部都經過油料拋光。 他說,採用荳油進行拋光的劣質大米,米中的油脂很容易酸敗,對腸胃等人體器官會造成損害,對骨質亦有影響。甚至一些黑心商販會使用便宜有毒的工業用油拋光大米,輕則影響人的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重則危及生命。 李德壽說,麵粉裡摻雜工業漂白粉也已成慣例。他在隨州所見的企業,50公斤的麵粉會摻100克工業漂白粉;這種漂白粉對胃腸道粘膜有刺激侵蝕作用,對人的肝臟、腎和血液系統都有影響。 他還提到,豬飼料中加入未經科學檢驗的微量元素、激素和土黴素藥片,用霉變的油菜籽或花生搾油等現象也很普遍。

Top

 
 
  論壇:農牧工業化 反威脅人類生存
作者:譚偉恩(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博士生)
 

「We are what we eat.」「吃」對現代人而言,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動詞,而是表徵觀念、身分、態度,乃至於文化的一種社會行為。受限於不同的地理條件和氣候類型,不同區域的人們在飲食來源上有所差異,也從而發展出不盡相同的飲食習慣。然而,工業革命之後,科學的進步、都會區域的形成漸漸促成人類飲食習慣的趨同,由過去農業社會時代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轉變成偏向高蛋白、高脂肪及低纖維的飲食。此種轉變致使不少工業化或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在最近40多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痛風、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個案不斷增加。

工業化生產 讓食物充滿風險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一天至少平均進食兩次,當中除了主食外,還包括了水分或其它營養物質之攝取。如果簡單地把食物來源分成兩類;那麼在肉類生產部分,集中型的動物養殖方式是對人類飲食安全與生態環境衝擊最大的主因;而在非肉類的蔬果農作物方面,基因改造則是目前對人類健康與生物多樣性最具風險性的生產技術。

事實上,無論畜牧還是務農,均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一種基本型態,不但歷史攸久,還具有高度的文明屬性。但是被工業化之後的畜牧業與農業,卻對人類本身及其賴以維生的地球生態構成了相當程度的危害。如果要改善目前的工業化食物生產模式,需要設法讓從事畜牧與農作的參與者了解到目前的生產方式及觀念,其實對人類本身的健康非常地的不安全。

每公斤動物蛋白 需耗13公斤穀物
動物的排遺以及農藥在土壤、水或空氣中的含量一旦超過容許值,就有可能直接或間接促成我們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疾病。以食品產業高度工業化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部的居民為例,日常生活便飽受此種工業化食物生產方式的影響,與污染的環境共存,致使呼吸道與皮膚方面的病症罹患比率明顯高於其他州的居民。

另一方面,大量的生產肉類對於目前人口爆炸的地球來說無疑是一種過度揮霍自然資源的行為。學者David Pimentel的研究指出,生產一公斤的動物性蛋白質要消耗13公斤的穀物,如果從經濟效率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no sense!而種植供動物食用的飼料所需的水、還有含毒性的殺蟲劑、化學肥料也是消耗量極度地可觀。

從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注意到目前集中型的動物養殖方式非常容易在過程中滋生細菌,導致這些被飼養的動物生病。這也是為什麼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畜牧業國家,經常會以施打抗生素或荷爾蒙的方式到動物體內,以提高牛隻、豬隻或雞隻的抵抗力。進一步說,牧畜業的生產者為了增加牲口的抵抗力,經常大量地將抗生素添加在飼料,或以注射、塗抹等方式施用於牲口,這些藥劑最後會融入動物的肉和內臟中,尤其以肝臟最多。我們如果大量或長期食用這些有抗生素殘留的肉類或其相關製品,便容易引發過敏或其它的疾病。

自然農業 反能降低社會成本
去(2009)年美國陸陸續續爆發了多起有關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的食品不安全事件,便是與上述此種集中型的動物養殖方式有關。儘管科學上要建立兩者直接的因果關聯性還有若干爭議,但要完全否認食物生產的工業化對人類食品安全和地球環境的影響,已是不可能。

姑且撇開我們信仰或是健康上的一些論辯,如果我們減少工業化的食物生產方式,重新回到過去較傳統的自然農業。對我們人類自己賴以維生的地球也是有益的。或許有人認為傳統農業的供應量太小,無法滿足目前市場上的需求,但是少了農藥、化學肥料、還有不人道的動物餵養與宰殺方式,人類與自然的相容度會明顯改善,土壤的永續可耕作能力也會增加,同時空氣中的持久性有機化學污染物(PoPs)成份會降低,國家花費在其人民疾病的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也會相應地得到舒緩。

此外,學者Robert Goodland等人的研究顯示,人為的二氧化碳中有51%以上的碳排放來自於工業化的畜牧方式,而過程中所產生的甲烷也佔了人為甲烷排放的37%以上。而碳與甲烷這兩種氣體正是導致全球暖化和氣候異常變遷的主要元兇。這也恰好說明了何以近來漸漸有許多研究報告建議,「少吃肉有益環境生態」,同時也是因應地球暖化的另一種有效方式。

工廠食品 早已成主流
現在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是,怎麼提倡與推廣更多人接受「少吃肉」的觀念?如果只是單純的環保訴求,恐怕不足以喚起共鳴。我們需要更多在經濟以及健康層面上的研究,幫助人們清楚看見少吃肉或是停止工業化食物生產的好處。事實上,目前日常生活中所能購得的許多食材、食品或是飲料,都是經過加工或是滲有添加劑的工業或科學產品,我們早以深陷其中而不自覺。

只要食物製造的生產鏈越來越複雜,參與其中的產業越來越多,真正健康與純粹的食物已經不容易吃到。說得更明白些,食品安全的確保已經不再是透過政府機關篩檢或防疫就能達到,而是要靠消費者的觀念轉變和自我節制。唯有當我們不再執意追求口感和口腹之慾,工業化的食物生產才不會過度介入日常生活的飲食,和破壞我們唯一的地球。

【參考資料】
UNEP 2008 "Kick the habit: An UN Guide to Climate Neutrality"
Goodland, R. & J. Anhang, 2009 "Livestock and Climate Change" in World Watch Nov/Dec 2009 pp.10-19

【延伸閱讀】
蝦米?! 吃蝦碳排比牛高!》張楊乾 12-Feb-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美國牛進口 不光是衛生署的事》張楊乾 26-Oct-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環保素 德國正熱》廖桂賢 4-Feb-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用嘴巴抗暖化 用少吃牛肉開始》張楊乾 15-Apr-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314「聲援圖博 反侵略」大遊行 您一定不能缺席!
發起單位:台灣圖博之友會
圖博抗暴51周年紀念大遊行

時間: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下午一點復興SOGO廣場前集合
地點:忠孝復興路口──台北101
主辦單位:台灣圖博之友會、西藏青年議會台北分會、在台藏人福利協會

各位關心圖博自由的社團朋友:大家好!

今年的310圖博抗暴紀念日又要到了!去年是圖博淪陷,落入中國統治的50年!我們台灣關心圖博自由的朋友們,沒有缺席,去年310抗暴大遊行,出現有史以來在台灣最大規模的聲援圖博人潮,共有2、3千人參加。接著7月份的「西藏自由音樂會」也得到許多年輕朋友們的共鳴,圖友會首先向大家熱情的聲援行動致上最高敬意,也為台灣在全球聲援圖博的戰場上沒有缺席,感到驕傲。圖博的自由就是台灣的自由,今天我們為圖博自由而戰,就是為明天的台灣自由而戰!向大家致敬!

延續去年的熱情,今年我們更不能默不作聲,因為,中共對圖博的壓迫不僅未稍改善,反而變本加厲。去年一年,許多僧侶被抓、寺院因為軍隊進駐而關閉、信徒們為了援救被關的仁波切僧侶不斷抗議示威,而被軍事鎮壓;不只對宗教迫害,稍有圖博意識的文化創作者如歌手、作家、導演等一一被抓、判死刑。不只如此,中共有計畫地推動牧民迫遷計畫,逼迫千年來以遊牧為生的牧民到城鎮來定居,讓牧民不僅失去經濟的依靠,連生活形態都徹底改變,這是中共處心積慮要滅絕圖博人的生活方式、認同及文化。正如達賴喇嘛所說,今日的圖博對圖博人而言活像一座大監獄,中國政府正對他們進行文化大屠殺!滅絕種族!

各位去年曾共襄盛舉的社團朋友、以及去年未參加的社團朋友,台灣圖博之友會邀請您今年一定不要缺席。加入聲援圖博的行列,參與全球關心的議題,實現我們民間社團 THINK GLOBALY ACT LOCALLY 的理想,我們邀請 貴團體共同來擔任這次大遊行的發起團體,展現台灣民間關心普世價值的精神。

如果您願意,請您上圖友會部落格報名
http://blog.yam.com/taiwanfortibet
我們會將您列在發起社團名單中,並請您至少參加籌備會一次。謝謝。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