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負2度C》的災難景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環資會的總編陳瑞賓在臉書上提了一個
如何減緩暖化? 解決之道,總歸有二個取向:一是科技產業派;二是改變生
科技減碳風險太大,問題歸根究底,仍是過度消耗資源的問題。如何減少污染與溫氣排放? 去抗議設廠? 這很好,可以增加污染與溫氣排放者的成本與困難,也可能令其知難而退。但只要人類的需求還在,這個退不會真退,只會轉移陣地,從甲地轉到乙地,從富國轉到窮國。就全球的角度而言,最終的傷害並沒有變小。
問題歸根究底,仍是過度消耗資源的問題,所以食衣住行育樂都要檢討。一個直接衝擊到大多數人生活
依德國經濟生態研究所,肉乳飲食者的碳排是植物性飲食者的7倍,是有機植物性飲食者的16倍,差距極為驚人,(詳見另文,原刊看守台灣季刊,2009)看守世界研究中心 (Worldwatch) 的旗鑑年度出版品《2008世界現況》更特闢專章,討論
依世銀估計,若人類不調整飲食,到2050年肉乳需求量將倍增,那預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有人可以想像一個沒有雨林的地球,一個為了搶水為了搶糧
以下FAO,2006 的年度報告(Livestock Long Shadow)的數據正點出這一殘酷的事實:
- 畜牧生產用地佔所有農業用地的70%,且是全球陸地的3
0%; - 原始亞馬遜流域的70%林地已被充作牧場,而剩餘林地的
絕大部分被用於種植飼料作物; - 20%的牧場在過度、密集放牧和侵蝕之下退化。
若要說有什麼最有效的地球危機解決方式,我認為一定要從個人減少資源浪費做起,其中又以每日三餐(可改為二餐,不必吃那麼多,留點給後代人吃)為要,大量減少肉乳或完全不碰是最重要的,選擇有機也是重要的,但環保團體何不乾脆全力來推動全國禁賣農葯與化肥,將台灣改成有機島呢? 全世界第一個有機國,還怕沒觀光客嗎? 吸引來的全是優質忠實的生態觀光客,比瑞士還瑞士,那我麼還需要依賴石化去賺污染錢嗎?
想大一點想高一點! 但要從每個人的小處做起。
這意思並不是說政府沒責任,如何創造友善氣候的環境──
從今天不吃肉做起,下次一定需要買衣時,先考慮有機棉....然後想像一下,全世界第一個有機國度...
再回到全球暖化的議題,《畜牧業長遠陰影》(UN/FAO,2006)何以低估了動物養殖業的溫排效應,18%如何變成51%?(詳細可見Worldwatch 專文Livestock and Climate Change )
要言之:
- 二氣化碳在大氣中存留時間超過100年,暖化教父韓森甚至說上千年,而近年來科學家已發現甲烷等主要由畜牧業排放的溫氣,其大氣中存留半衰期只8~12年,故若以二十年期計算,甲烷的暖化衝擊的二氣化碳當量不是原先計算式的23倍,而是72倍,這是其一。換句話,減少暖化,若要在短期內收效,也必須
由甲烷等短滯留氣體的減量做起; - FAO未計入雨林遭伐的溫室氣體吸收的減碳效益;
- FAO的養殖動物隻數估計錯誤,53億隻與五百億之差(按:此數值FAO已在2009/
11月之前上修,超過500億隻,Livestock and Climate Change仍依500億隻計算) - FAO未計入超過每年五百億隻養殖動物之二氣化碳排放量
; - FAO只計算畜養場的溫氣排放,後續屠宰加工冷凍調理等未計入;
- FAO未計入大量轉作動物飼料之漁獲的溫排;
- 其他諸項。
此研究係Robert Goodland and Jeff Anhang合筆,前者為世銀的首席環境顧問(剛退休),Jeff也是世銀環境顧問,筆者曾與該刊編輯確認過,51%之值未包含漁業捕撈,這也可解釋為何世銀的最新估計是:人類的動物性飲食所佔
每一種環保的努力都是必要的,即使連隨意棄丟一個塑膠袋也不應該。不知您是否看過一些
一位年輕朋友在臉書上的留言說得真好:「人類所謂的『文明』都是用成堆的屍體累積起來的(戰爭
人類大魚大肉的所謂飲食文明,難道不是用成堆的屍體累積
面對點的污染,我們可以把石化工廠從甲地趕到乙地,也可
地球要我們做的,真的不多,不必等待大科學家大預算的什
再者,去種點菜什麼的,假期去有機農場幫忙,好過去國外
這當然不只是個人的責任,政府、媒體、環保團體更要負起
高爾之前,暖化是許多人不願面對的真象;高爾之後,畜牧
註:高爾即使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一直不願面對畜牧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