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3.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破報
台灣立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推薦瀏覽
環境信託網站
林木健康服務網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大安、大甲溪越域引水風險高 環委不背書

取自「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環評報告書

【相關連結】
小林滅村無關越域引水?引發各界質疑

莫拉克滅村 公部門照推越域引水

拆壩──非 無可挑戰之神話
令人膽戰心驚的大安大甲溪聯合輸水工程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致災調查真相未明,水利署仍持續規劃新案。計劃貫穿大安溪與大甲溪、以隧道串接鯉魚潭水庫跟石岡壩的「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 程」,其隧道總長約4.8公里,引水隧道口,在石岡 壩上游200公尺,鄰近多處土石流危險溪流中的潛勢溪流及高達十個斷層與破碎帶,並以鑽炸方式開挖隧道。計畫經費約需60億元,預定2013年完工。

昨(16)日本案進行環評專案小組第5次初審程序。中區水資源局針對前次會議決議,模擬類似八八水災水勢衝擊結果,認為安全無虞。現場環團代表則認為資 料不完整,對石岡壩存廢與沿帶碎裂地質安全存疑。環委討論後決議「退回再審」。精采內文

 
 
  綠眼睛看地球:環島公路的珍貴缺口


作者:莊詠婷

你知道台灣的環島公路網有一段缺口嗎?這是一個不圓滿的遺憾嗎?不方便、不徹底? 我覺得反而應該是一件令人覺得安慰的事。代表這個小島還沒有全部被水泥包起來,恰是這個缺口成全保有了美滿,路的盡頭還有路,只是得下車了,和無數的先民一樣,聽山和海的話走吧。阿朗壹古道,從台東南田到屏東旭海(台26線省道安朔─旭海段),長12.87公里。連通後山和恆春往西南平原,無數族群與旅人經過這兒踩出自己的歷史,魯凱、排灣、卑南、阿美、平埔、閩、客、日軍,遷徙、經貿、聯姻、打架、逃難。而我來到這兒,只是想走。被許多人稱為「最後的海岸」的地方,這名字歌詠樂土反面卻透露不幸。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北半球,時序已經進入春天,但是世界各地依然不斷有冰災傳出。中國渤海、黃海北部出現的海冰災害,為30年來歷史同期最嚴重的一次。進入2010年新年後,海冰不斷擴大。嚴重時渤海約一半被海冰覆蓋。氣象專家表示,此次海冰災害的成因主要是曠日持久的低溫導致海水溫度偏低結冰,不斷加重並很難融化。氣候變遷的真偽,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天災的發生,讓人們對於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件,更為關注。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17日提出警告萬一台北發生莫拉克颱風的豪雨,就不只是台北盆地淹水的問題,而是石門水庫整個潰壩,北台灣將無可避免毀滅。

每年的地球日活動,已經是全世界盛行以久的綠色活動。台灣不落人後,台中市政府響應地球一小時的國際性環保活動,呼籲參與27日晚上8點30分至9點30分熄滅大樓外牆及樓頂裝飾或廣告用照明等非必要性燈光。愛地球,可以從很多方面著手。孕育豐富生命的海洋,人類利用資源更該被規範,才能永續發展。受到華盛頓公約影響,農委會今年新規定要求所有捕撈黑鮪魚的船隻,出海前應事前報備,並且在捕獲的黑鮪魚上綁標籤、丈量體重、體長,為國際保育黑鮪魚預做準備。

生命的延續,需要有健康的下一代,中國卻傳出這樣一則消息,2 月24日湖南嘉禾縣250名兒童血鉛超標。 引發中毒事件的煉鉛企業騰達公司,曾被環保局幾度叫停,但仍繼續生產。人類為了私利的不法行為,令人撻伐。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中科三期環評無效案】何來「可接受之風險」?

作者:杜文苓(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報載國科會主委在回答立委質詢中指出,中科三期健康風險評估的致癌率是千萬分之二,比美國標準值百萬分之一還低,因而判斷沒有立即的健康影響,並針對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一事,表示會提出補充資料。

無獨有偶地,環保署也在前幾日發佈反駁法律學者們的新聞稿指出:「中科管理局依原審查結論之要求,委託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院詹長權及吳焜裕博士之團隊進行中科七星農場健康風險評估,...依其評估,其致癌風險為2.13×10-7...屬於可接受之風險。」也表示,只要請開發單位補充資料即可,因為法院判決顯示不是「環評審查不應通過,而係判斷原環評審查過程中有關健康風險資訊蒐集涉有不完全之瑕疵。」精采內文

  論壇:中科三期健康風險評估的侷限性

作者:吳焜裕(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

因一設施或工廠的興建營運所排放的汙染物可能會對其鄰近民眾的健康造成威脅,這種潛在對民眾健康造成危害的機率一般稱為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又稱為環境健康風險評估。

環境健康風險本身常常代表著一種環境不正義(environmental injustice),其鄰近居民懷璧其罪,例如在政治相對弱勢的地區可能比較容易被選來蓋焚化爐,或是經濟比較弱勢的地區,常被政府藉著促進地方繁榮與創造就業機會的理由,常被規劃為工業區蓋工廠。但是股東們常常並不會居住在工廠的附近,萬一工廠排放出有害(或有毒)的化學物質,只有住在工廠附近的民眾健康可能會受到傷害。如果工廠賺錢股東可以分紅利,工廠附近的居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工廠股東們分紅。這種承受環境健康風險者與享受利潤者完全不同的人,而當地居民是毫無選擇的被迫承受健康風險,是最典型的環境不正義。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327Earth Hour 募集關燈影片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活動:強力募集關燈活動影片, 無論你是自導自演還是耗資千萬拍攝, 只要你發揮天馬行空想像力,拍下趣味關燈影片並上傳到網路, 將影片連結分享至http://www.earthhour.tw/join/index.php,就有機會獲得美體小舖贊助的贈品!
 
 
大安、大甲溪越域引水風險高 環委不背書

本報2010年3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致災調查真相未明,水利署仍持續規劃新案。計劃貫穿大安溪與大甲溪、以隧道串接鯉魚潭水庫跟石岡壩的「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昨(16)日進行環評專案小組第5次初審程序。中區水資源局針對前次會議決議,模擬類似八八水災水勢衝擊結果,認為安全無虞。現場環團代表則認為資料不完整,對石岡壩存廢與沿帶碎裂地質安全存疑。環委討論後決議「退回再審」。

中水局:工程可通過八八水災情境考驗

取自「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環評報告書此案乃計劃貫穿大安溪與大甲溪,以隧道串接鯉魚潭水庫跟石岡壩的越域引水工程,目的是因應大台中地區供水。其中隧道總長約4.8公里,引水隧道口,在石岡壩上游200公尺,鄰近多處土石流危險溪流中的潛勢溪流及高達十個斷層與破碎帶,並以鑽炸方式開挖隧道。計畫經費約需60億元,預定2013年完工。

依據第四次初審會決議,開發單位需針對工程施工的不安全性與不確定性提出檢討報告,特別是以八八水災為模擬情境,研判同樣水勢再度發生時可能的衝擊。中水局在報告中,根據莫拉克颱風最大降雨洪水情境,評估24、48小時的受災狀況,認為洪水可安全通過鯉魚潭水庫及石岡壩,對工程不會造成嚴重災害。

石岡壩存廢未決 計畫基礎何在?

台中生態學會秘書長劉國信發言時指出,石岡壩經過斷層,存廢有待評估;此外尚有越域引水是否安全以及圖利中科三期等疑義。他質疑,中科三期環評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無效後,仍未停工,為此計畫供水是否符合環境正義?

堰塞潰決效應未模擬 如何認定安全無虞?

台中市新環境促進協會理事張豐年強調應召開專家會議。他認為模擬資料需再增加淤積情形、河床掏空以及氣候變遷的因素,以及補充災情最嚴重的72小時的衝擊反應。此外,八八水災乃導因於荖濃溪、旗山溪堰塞潰決,一路衝擊的連動效應。大甲溪畔壩體星繁,也應模擬堰塞潰決之衝擊,特別是下游人口眾多,有無預防對策。

環委表示此計畫中,較優先的是考量公共工程安全,是否應由公共工程委員會評估建議;而土石流災害點標示中下游甚少,擔心開發單位掌握的資料不足;此外,應將地質安全資料補充進來,生態資料也需更新;並應詳細紀錄泥沙量,以及石岡壩經921斷層帶其安全問題。

中水局回應時表示,討論應聚焦,以上次意見為主,認為這只是一項「簡單」的工程,能解決大台中的用水卻推延這麼久。報告人並表示,在極端水勢下沒有一座水壩能說安全無虞,而石岡壩921地震之後已經專家評估安全堪用,且屬地壩,類似921地震或八八水災這種災害雖然會有衝擊,但短期可修復。施工方式不爆破,可透過機械施工;隧道和管路「非常單純」。對於堰塞問題,則表示只能維持現況,不會更嚴重,越域引水也未影響小林村。

環委劉益昌表示有些地方崩塌已久,因為不在河流所到位置,因此評估不到。完全依賴資料,未到現場是無法了解。張豐年也以中水局的簡報資料中的幾張圖說明,下游多處崩塌未標示,與中水局提供資料完全不同。

中水局未針對張之問題回應,仍強調石岡壩是好用的,「難道要放棄它嗎?」並認為安全問題可回事業機關討論,環評應針對環境影響評估。

閉門會議中,環委再度重申環保當然要兼顧安全,「這是基礎,就像核電議題中的核安應優先討論」。中水局雖有自己的審議會,難免落入「球員兼裁判」的處境。環委們認為開發單位對於政策和資料自己都搞不定,此次模擬資料以及條件不夠,無異議通過「補件再審」。

Top

  綠眼睛看地球:環島公路的珍貴缺口

作者:莊詠婷

你知道台灣的環島公路網有一段缺口嗎?這是一個不圓滿的遺憾嗎?不方便、不徹底?

我覺得反而應該是一件令人覺得安慰的事。代表這個小島還沒有全部被水泥包起來,恰是這個缺口成全保有了美滿,路的盡頭還有路,只是得下車了,和無數的先民一樣,聽山和海的話走吧。阿朗壹古道,從台東南田到屏東旭海(台26線省道安朔─旭海段),長12.87公里。連通後山和恆春往西南平原,無數族群與旅人經過這兒踩出自己的歷史,魯凱、排灣、卑南、阿美、平埔、閩、客、日軍,遷徙、經貿、聯姻、打架、逃難。而我來到這兒,只是想走。被許多人稱為「最後的海岸」的地方,這名字歌詠樂土反面卻透露不幸。

不好的事後面再說吧,重點是,真的很好玩哪!心境切換達人的我走著走著,不好陰影拋光光,只剩下「阿!沉醉」的傻笑。

山緊臨著海,海邊是小小的路,路就是礫灘,亂石、鵝卵石,大大小小,有時須繞上山過,有的路很陡,約70度的斜坡。

這裡要趁一波浪和下一波浪的間隙通過,奉命保護我們的當地小孩是守門人,聽到他說:「好!快過!」就要......上阿,在大石頭之間,跳、跳、跳、跳,過臨浪石堆後,停不下來的繼續往前跑了一小段,帶著莫名的開心得意,耶,鞋子沒有被打濕。聽說有綠蠵龜出沒,不過我沒有看到活的,只看到三隻屍體,另外台灣島唯一的椰子蟹故鄉也在這裡。

天海壯闊,但山在海裡的影子圓頭圓腦,好可愛!陪我們走的安朔國小潘老師,告訴我們那一直連過去的每座山和山之間的每條溪流的名字,過去那些尋覓希望和安身立命處的人們,站在這個讓眼睛和心思都奔遠遠的地方,這個地方阿,想必有無數的情感堆疊著吧。在這個高處,就可以聽到底下石頭被海浪推著滾的聲音,喀啦啦啦。

好多好多圓圓的石頭,每一顆都不一樣美(廢話)!靠近南田這段,石頭真的特別美,文字無法說。一開始我覺得這樣滿布圓石的路不太好走,稍不注意好像就會拐到,可是後來發現了一個很好玩的方式。必須穩穩的前進。在這一步邁下之後,目光在前方馬上尋著另一個屬於你下一個腳丫的石頭,或是小石頭們,讓它穩穩的承受你。

沿岸浪聲滾滾,礫石灘上有一條屬於我的石頭路,一顆接著一顆,一顆接著一顆,有的披彩帶,有的扭扭跳,有的打呵欠,有的咧嘴大笑有的微笑,有的最平凡無奇的盤坐著,安然迎接下一陣風,下一道浪,或是下一隻腳。看不到足跡,下一次再來,它們不曉得又會喀啦啦的滾去那兒,足跡難尋,只是知道彼此之間的交換,每一個時刻都不會再有。

10幾公里路一個下午,大夥笑著說:「哇,走完了呢!」可是是平靜的說喔,來到這裡,人會自動調頻的。可是把這個唯一的缺口連起來,是交通部一直很想做的事,有些路段已經施工,近來台電核廢料也想放南田,造了路更方便。核廢料帶不來遊客,剖山挖隧道,海岸林會失去多少,消波塊會不會霸占海龜和椰子蟹的家,美麗的石頭會落到誰手中,你想要什麼樣的海岸。若有空閒不妨親自走一遭。

屏東環盟一直很關注阿朗壹的發展,要看更多資訊可以到他們的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tail2006/20741727
Peopo阿朗壹古道今昔的哀愁與美麗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21460
環境旅行筆記之二:體驗阿朗壹古道
http://www.wretch.cc/blog/exeteacher/4125269

※本文轉載自沙發上看地球

Top

 
渤黃海嚴重海冰消融殆盡

摘錄自2010年3月16日新華社瀋陽報導

歷時3個多月的渤海、黃海北部的海冰已消融殆盡,目前只有少量餘冰,對海上航運、作業均沒有影響。據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環保處介紹,隨着海冰不斷融化,從3 月14日起已經不再進行海冰預報。目前,除遼東灣底部和東岸有少量餘冰外,海冰已經基本消融。到3月20日前,渤海及黃海北部將終冰。 此次渤海、黃海北部出現的海冰災害,為30年來歷史同期最嚴重的一次。從2009年11月28日開始,遼東灣沿岸有少量浮冰出現,12月15日前後黃海北部也開始出現結冰。進入2010年新年後,海冰不斷擴大。據遼寧省氣象局衛星遙感觀測發現,最嚴重時渤海約一半被海冰覆蓋。氣象專家表示,此次海冰災害的成因主要是曠日持久的低溫導致海水溫度偏低結冰,不斷加重並很難融化。

Top

 
 
莫拉克在台北 石門水庫將潰壩

摘錄自2010年3月17日中廣新聞台北報導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17日提出警告萬一台北發生莫拉克颱風的豪雨,就不只是台北盆地淹水的問題,而是石門水庫整個潰壩,北台灣將無可避免毀滅。 莫拉克颱風的雨量不但突破氣象局百年降雨紀錄,其實不止台灣,降雨在任何國家地區都會造成災難。而會不會再一次發生?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是很難說,因此水利署已經把莫拉克當最大的敵人,去演算石門水庫要如何增加排洪能量,避免發生潰壩災難。 他同時證實以最高標準模擬過莫拉克颱風的雨量降在北部的災損應變。所以石門水庫在未來,我們正在研究,要用繞道排砂的方式,要增加我們排洪設施的能量。 根據預估,莫拉克雨量打7折降在北台灣,石門水庫就已經超過溢洪道最大容量而溢流,如果是整個莫拉克雨量,石門就是潰壩。水利署強調,石門繞道排砂工程是目前水利整治最首要的重點,加強北部地區的水庫蓄水量是當務之急。

Top

 
 
  響應地球1小時327 一起熄燈愛地球

摘錄自2010年3月17日教育廣播台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響應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2010)國際性環保活動,呼籲參與27日晚上8點30分至9點30分熄滅大樓外牆及樓頂裝飾或廣告用照明等非必要性燈光。 地球1小時(Earth Hour)活動是在2007年由澳洲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是為對抗氣候變化而組織的全球行動,日前行動擴展至88個國家、超過4,000多個城市參與.包括全球知名地標,如雪梨海港大橋,多倫多塔、舊金山金門大橋,羅馬競技場等均在同一日當地時間下午8時30分依時區陸續熄燈1小時。活動就是要集結每個人的力量,希望大家養成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的習慣,愛護地球從個人日常生活小習慣做起,除了節省電費外,也能減緩地球暖化與資源消耗。

Top

 
 
  捕黑鮪先報備 還要綁標籤

摘錄自2010年3月17日自由時報東港報導

受到華盛頓公約影響,農委會今年新規定要求所有捕撈黑鮪魚的船隻,出海前應事前報備,並且在捕獲的黑鮪魚上綁標籤、丈量體重、體長,為國際保育黑鮪魚預做準備,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強調,捕獲的黑鮪魚都是在國內食用,並不受到禁止黑鮪魚國際交易的影響。 大西洋黑鮪全面禁止國際貿易,近日於華盛頓公約中被各國熱烈討論,雖對我國影響不大,但未來太平洋黑鮪魚也可能比照相同方式被拿出檢討,農委會為了因應這股國際保育的新趨勢,今年提出捕撈黑鮪魚的新規定,要求所有黑鮪魚捕撈船主須在本月底向漁業署提出申請,船長在出海前須領取20份的黑鮪魚標籤,只要在海上捕獲,船長得綁上標籤、通報漁業電台、丈量重量、身長及捕獲地點,進港拍賣時還得由漁業署人員檢查,檢視捕獲證明文件,做好每一尾黑鮪魚的身分證,不准來路不明的黑鮪魚進行拍賣。 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表示,東港所捕獲的黑鮪魚都是國內自銷,沒有運送到其他國家販售,禁止國際貿易的規定影響不大,未來面對國際要求保育的聲浪下,漁業署新規定雖對漁民會造成不便,但卻是我國配合保育的做法,區漁會將加強向漁民宣導,並要求漁民注意今年的新制度,以免受罰。

Top

 
 
  湖南嘉禾250名兒童 血鉛超標污染公司屢關不停
摘錄自2010年3月16日新京報湖南報導

2 月24日,湖南嘉禾縣250名兒童血鉛超標。引發中毒事件的煉鉛企業騰達公司,曾被縣市兩級環保局幾度叫停,但仍繼續生產。縣環保局長雷向東說,作為貧困縣,嘉禾急于發展經濟,一批從周邊省市淘汰的企業來到嘉禾,不作環評就開始開始生產,『經濟落後了,好不容易來幾個企業,你就不好去管。』

縣環保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該縣未經環評的企業達309家。縣委書記表示,整治工作近期開展。目前『騰達』已被關閉。金雞嶺村一煉鉛企業騰達公司每年排放二氧化硫數百噸,形成酸雨致死大批林木、禾苗。2010年2月24日,嘉禾縣環保局局長雷向東提供的資料中稱,金雞嶺村附近的騰達金屬回收公司主要煉鉛,該公司2007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高達540噸,2008年也高達184噸。 『騰達』附近泥土鉛含量超標5.52倍,毒害附近3村,中毒孩童脾氣暴戾、成績下降。
 

同時,嘉禾縣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三村397名參檢的14周歲以下兒童,有250人超標,屬輕微中毒的孩子有4個。 2009年8月13日,嘉禾縣環保局檢測到的數據顯示,公司附近泥土鉛含量超出國家標准5.52倍,砷超標2.1倍,鎘超標0.6倍。2007年、 2008年嘉禾縣與郴州市的環保局屢次下令關閉『騰達』,騰達至2009年仍在生產。另一個現實是,嘉禾縣靠近廣東,一些企業在廣東被淘汰,便逐步向落後的嘉禾縣轉移。

Top

 
  論壇:【中科三期環評無效案】何來「可接受之風險」?

作者:吳焜裕(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

因一設施或工廠的興建營運所排放的汙染物可能會對其鄰近民眾的健康造成威脅,這種潛在對民眾健康造成危害的機率一般稱為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又稱為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環境健康風險本身常常代表著一種環境不正義(environmental injustice),其鄰近居民懷璧其罪,例如在政治相對弱勢的地區可能比較容易被選來蓋焚化爐,或是經濟比較弱勢的地區,常被政府藉著促進地方繁榮與創造就業機會的理由,常被規劃為工業區蓋工廠。但是股東們常常並不會居住在工廠的附近,萬一工廠排放出有害(或有毒)的化學物質,只有住在工廠附近的民眾健康可能會受到傷害。如果工廠賺錢股東可以分紅利,工廠附近的居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工廠股東們分紅。這種承受環境健康風險者與享受利潤者完全不同的人,而當地居民是毫無選擇的被迫承受健康風險,是最典型的環境不正義。

為維護民眾健康,舒緩環境不正義的效應,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前的防患,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在國際上廣被接受作為環境政策決策的工具。在中科三期進行環評的過程中,有環評委員關切中科三期的廠商營運可能排放的汙染物會危害其周遭民眾健康,提出應執行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建議,進而成為中科三期環評有條件通過的附加條件。本文作者很榮幸受邀請參予評估工作,並負責鑑定有害物質與風險溝通的工作,因此首創在評估方法與範圍選定後儘快向當地民眾做說明,說明會邀請當地關切中科三期的民眾、環保團體、民意代表、與環評委員出席。在會中,居民因擔心廢水排放對生態與人體健康的影響,因此當時本文作者多次建議權責單位應執行廢水排放的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最後可能因預算的限制而沒有執行。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應該是一整合當地的環境資料、居民生活型態、與收集可能排放的汙染物清單和排放量,加上現有的科學證據進行預測性質的評估。當然預測未來一定有數據不足或是致病原因不明的限制,不過當時最大困難是無法取得進駐廠商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完整清單。為讓廠商放心而提供完整的清單以便於評估順利進行,本文作者建議簽保密協議,只是簽下保密協議後,廠商仍然無法提供完整的資料。最後不得以只能進行煙道採樣,分析各種可能排放的物質與估算其排放量,因此當時執行中科三期的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僅能就煙道採樣得到的化學物質進行評估。如果進駐廠商排放的化學物質與我們檢測的物質不同,或是預定進駐的廠商已變更、或是生產製程與當時採樣的製程不同等原因,那這份評估報告所預測的風險可能無法反映出真正的風險。例如曾經有位於審查委員認為應該有砷的排放,但是當時採樣並未檢出有含砷,果真有砷的排放,那致癌風險可能會顯著的提高。

如果這份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未來審查通過,能否代表中科三期的廠商營運不會對當地居民健康造成威脅呢?實際上應該說是在廠商不變、製程與當時採樣的製程完全相同、排放的物質與我們檢測的結果相同情況下,經由空氣排放的化學物質之致癌風險是在可接受範圍。但因這份報告未評估廢水排放可能所造成的健康風險,建議不能解釋為中科三期廠商的營運不會其鄰近民眾建造成影響。環保署近來多次引用這份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以說明廠商的營運不會影響鄰近居民的健康,推測可能是報告尚未審查通過,環保署可能還不了解這份評估報告的侷限性。最後僅建議決策者應嚴肅處理環境健康風險的議題,以避免環境不正義的現象更加惡化。

Top

  論壇:中科三期健康風險評估的侷限性

作者:杜文苓(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報載國科會主委在回答立委質詢中指出,中科三期健康風險評估的致癌率是千萬分之二, 比美國標準值百萬分之一還低,因而判斷沒有立即的健康影響,並針對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一事,表示會提出補充資料。 無獨有偶地,環保署也在前幾日發佈反駁法律學者們的新聞稿指出:「中科管理局依原審查結論之要求, 委託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院詹長權及吳焜裕博士之團隊進行中科七星農場健康風險評估,...依其評估,其致癌風險為2.13×10-7...屬於可接受之風險。」也表示, 只要請開發單位補充資料即可,因為法院判決顯示不是「環評審查不應通過,而係判斷原環評審查過程中有關健康風險資訊蒐集涉有不完全之瑕疵 。」

姑且不論環保署與國科會在違法認定上有扭曲行政法院判決之嫌(原 判決意旨是,環評審查過程中有資訊蒐集之瑕疵,一階沒有充分公民參與程序之踐實,在判斷基礎不完整情況下通過環評,是行政機關濫用裁量權, 也是構成環評無效的因素。因此只有資料補件,顯無法修正法院指正之程序闕漏),兩個行政機關拿著「尚未審查完 竣」之健康風險評估結果,當作健康風險可以接受的依據,也顯然是拉著學者的研究信譽,特意誤導民眾。

事實上,有關中科三期健康風險評估問題,在2007年舉行的健康風險評估地方說明會, 以及依行政程序法規範舉辦的中科三期聽證會中,參與健康風險評估團隊的學者就已表示,受限於委託計畫的範圍限制,許多風險項目(例如: 爭議最大的廢水問題)的評估並無包含。在這個「未審查完竣」的報告書中,學者也負責地說明,為使評估進行, 研究是奠基在一些現實運作上很有問題的假設,例如,預計進入七星園區的廠商與早期興建的廠房使用相同的設備與原物料 。執行此健康風險評估的研究成員坦言,在開發單位不願意提供化學物質使用清冊的情況下,這樣的評估在有效性與預測性上都有相當的限制, 因為科學園區未來進駐的具體產業類別與廠家,可能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而改變,就算進駐廠家確定, 不同廠房所引進不同世代的製程,化學物質使用差異甚大,都弱化了風險評估的可預測性。

在中科三期聽證會中,學者對風險評估研究的侷限謙虛以對, 採取友達舊廠煙道檢測乃是在資訊不透明下不得不的做法。而為換得資料的提供與進入工廠的管道, 還需要簽署限期的研究保密合約。中科管理局在委託計畫的評估範疇設定與經費的限制,也使健康風險無從完整評估起。更遑論現有評估模式, 並無法具體估算新汙染源與后里地區既有汙染問題的加乘效應。行政法院的判決書中,詳述環評委員對於可能汙染物的排放掌握調查失真, 屢次要求詳細毒性評估資料,卻欠缺具體回應。環評結論遭到撤銷,不正也是預計進駐廠商拒絕公布其8.5代廠完整化學物質使用名單 ,造成風險無法評估之後果?

站在國家科學發展與環境保護主管機關的高度上, 國科會與環保署理應細究上述造成健康風險無從詳實評估之制度困境,要求進駐廠商本於員工、居民與環境保護優先原則, 提供完整化學物質使用清單。並研習國際間管制新興化學物質風險之預警制度,強化毒化物使用的資訊透明程序, 以及生產者擔負汙染舉證責任之機制設計,使風險評估能在更加友善的制度環境中進行,提升其科學判斷效力。 可惜行政首長們不思改善制度問題,片面擷取評估報告內容,輕率地宣稱中科三期沒有重大環境健康影響, 使風險評估結果的詮釋陷入各說各話的羅生門。如此反其道而行,豈非帶頭戕害「科學評估」的公信力?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