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5.03







近期活動

想像美好生活—愛自己愛地球的生活方式 大安社大公民素養週4/29(日)-5/5(六)
為古蹟發聲現場系列講座 日治時期歷史建築保存與再生的想像
關渡自然公園 5/16 號召藍色小尖兵!
健康料理日記~廚房文學賞析與創作班(5/8~7/10每週二)
2012陽明山蝴蝶季系列 草山影像寰宇(5/1~7/31)
讓我們一起來聽與說 「為土地而說」議題分享會
《災難與社會研究系列演講》複合性災難治理與風險治理機制之建立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有獎徵文】踏芳苑泥.寫心內話:彰化海岸溼地旅遊心得徵文活動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搶救千年藻礁 污染防治列特急

攝影:唐永洪

繼4月24日5位立委舉辦公聽會搶救桃園觀音鄉、新屋鄉外海千年藻礁,並要求兩周內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自然保留區公告,昨日立委田秋堇、邱文彥、吳宜臻以及鄭麗君再開協調會,確認會議結論執行成效。然而上游以及周邊的工業污染不解決,即使劃設保護區,仍無助於藻礁生存,立委邱文彥表示,將實地走訪桃園縣河川治理現況,尋求解決之道。

世居新屋鄉永興村的永興社區發展協會副總幹事葉斯桂說,永興村海邊原本海洋生態是生活的一部份,小時候的記憶仍鮮明,念念不忘,現在到了海邊都會掉眼淚。「大自然的物種是生態指標」以前常見的族群整批消失,牡蠣也消失了。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海岸邊的千年守候:藻礁

搶救千年藻礁 立委要求2周內公告保留區

桃園藻礁保育 空轉3年

保護藻礁迫切性 永興村民最知道

【氣候變遷Q&A】(32)何謂氣候變遷的調適措施?

本報2012年5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因應氣候變遷可以採取的兩個主要方式為「減緩」(mitigation)以及「調適」(adaptation)。減緩是針對氣候變遷的根本原因,著眼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調適則是尋求減少受到氣候變遷危害的影響。在面對氣候變遷時,這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即使未來10年內溫室氣體排放量顯著地下降,我們仍需要適應已然發生的氣候變遷。

精采內文

環球360°∣日本的綠色重建之路

作者:Warren Karlenzig( Common Current組織主席);翻譯:奇芳

中午我們又回到了石卷市,在一個民房裡的小速食店吃了午飯。儘管所有的菜品都是當地的有機食材,但我生平第一次對這類食物失去了胃口。

在福島核災之前,日本25%到33%的發電都依賴核能,今年夏天,日本最後兩座還在運轉的核電站也將關閉,至少是暫時性的,全國已經有很多跡象表明電力的短缺。儘管戶外溫度只有攝氏0到4度,我們開會的房間裡只有一兩台煤油取暖器,整座建築裡幾乎沒有電力照明,更沒有使用中央室內供暖。這會不會就是其他發達國家「一切照舊」能源模式下的未來呢?

精采內文

【經濟可以不一樣】便利,讓選擇權與資源縮水?(下)

作者:蔡錫昌

自2006年起,Marks & Spencer發動為期5年、耗資2億英鎊的A計畫(Plan A)設立了氣候變遷、珍惜自然資源、公平貿易、減少廢棄物與顧客健康福祉等五大方案,專注追求零售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外界質疑,A計畫所費不貲,且可能無法回本,,但根據M&S表示,在2010年他們不但因為A計畫產生7000萬英鎊(約合台幣33億元)的營收,相較於2006年7月,已提昇店面能源使用效率達23%、倉庫能源使用效率提昇24%、運輸燃油的使用效率20%、總體二氧化碳降幅達13%等收益。

此外,M&S近來更積極地與各種環保議題搭上線,除了關注海洋魚類資源的永續發展、聚焦於資源回收外(英國這方面做得的確沒台灣來得好),也與海洋環境保育協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合作,透過工作假期的方式動員清理海灘上的廢棄物,更樹立起這方面的典範。誰說綠色、讓環境資源可持續運用的零售業是不可能的任務呢?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2日立法院預定審查農業部組織法,動保團體人體彩繪,吶喊保護動物,成立專責動保司,反對畜產管動保。「受苦動物是考驗我們的良心指標。」而墨西哥灣內的生物還深陷漏油事件的影響中,BP公司計畫今年在墨西哥灣設置3個新的鑽油平台,這樣BP在墨西哥灣將擁有8個鑽油平台。

地球所蘊藏的資源有限,我們應該互相幫助,衣索比亞的8500萬人口中有4900萬人缺乏安全用水,世界水資源組織正在衣索比亞推動「淺層井」設置,透過建設「取水站」,縮短以往耗時、危險的步行取水路程。讓居民能收集到所需要的安全、乾淨的水。全球各國都面臨能源價格飆漲,英國每年約有3000名有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因為無法支付能源費用而喪生,不少老人在食物與暖氣之間取捨後,慘遭冷死。奮力走出核災陰霾的日本今夏的省電措施,比去年更提前,5月就正式開始了,公務人員率先脫掉西裝,改穿涼夏襯衫。我國的馬總統也呼籲國人節能要由小地方開始做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原來核四廠的錨定螺栓問題也很大!

作者: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4月25日原子能委員會對核二廠1號機錨定螺栓事故進行第3次審查會,會中台電數度提到斷裂的A2的螺栓、螺帽、墊片、螺孔的中心不在同一點上,造成螺栓長期「成長」出斷裂的原因。當時我在想,台電為何那麼肯定30多年前核二廠建廠的安裝不當問題。原來在7年前核四安裝反應爐壓力槽時,就發生了錨定螺栓(報告稱為「地錨栓」)安裝不良的問題,看來尚未運轉的核四果然很有問題,難怪前奇異公司顧問林宗堯一直喊著「核二、核三比核四更安全」。

週末在家上網,看一看原能會的視察報告,這裡面經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記錄,回溯起來特別有意思,24年前我寫核二廠,就是從一本「駐廠視察報告」開始的,其實原能會核管處裡的視察員還有些是很負責認真的,但是他們的報告都被長官束諸高閣,難得被重視,現在在網上公布,大眾也看不懂,很難有共鳴。

精采內文

 

搶救千年藻礁 污染防治列特急

本報2012年5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繼4月24日5位立委舉辦公聽會搶救桃園觀音鄉、新屋鄉外海千年藻礁(下稱觀新藻礁),並要求兩周內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自然保留區公告,2日立委田秋堇、邱文彥、吳宜臻以及鄭麗君再開協調會,確認會議結論執行成效。然而上游以及周邊的工業污染不解決,即使劃設保護區,仍無助於藻礁生存,立委邱文彥即表示將率領立委以及民眾實地走訪桃園縣河川治理現況,尋求解決之道。

鄭明修表示,藻礁的現況意味著人類生活的環境,藻礁活不下去,子孫也活不下去。(攝影:唐永洪)

無法解釋海洋無生物現象

桃園工業區影響海岸生態早有所聞,但問題多嚴重,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的調查,桃園海岸有2/3海底沒有生物。劉靜榆私下表示,他曾看過水質超標100倍,都還有生物活動,但他無法解釋完全沒有生物的現象。他舉大肚溪口在全興工業區污染之下,還有生物、藻類,白扇招潮蟹還有一大片,而桃園幾個河口卻是一片死寂。

世居新屋鄉永興村的永興社區發展協會副總幹事葉斯桂說,永興村海邊原本海洋生態是生活的一部份,小時候的記憶仍鮮明,念念不忘,現在到了海邊都會掉眼淚。「大自然的物種是生態指標」以前常見的族群整批消失,牡蠣也消失了。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藻礁的重要性不下於珊瑚礁,桃園縣原有18公里的藻礁,是桃園之寶,但工業污染太嚴重。他說,新竹香山30年前能看到百萬隻沙蟹,有了科學園區之後消失了。面對高科技產業,沒有人敢好好檢測,若污染不改善,即使有保留區也是死的保留區。

即使新竹外海的情況聽起來已經夠糟了,劉靜瑜卻表示,在新竹市政府努力保護下,雖然很多物種消失,海裡仍看得到魚;桃園縣則有2/3海岸海底完全沒有生物,他堅持保育等級不能低於保留區,一定要讓桃園海岸有存活機會。

等待有魚

桃園野鳥學會潘明麗表示,桃園工業污染海岸太嚴重,不得不設保護區保護沿岸的溼地。他舉許厝港為例,水質監測都是合格的,卻連吳郭魚、鰻魚這種生命力極強的魚種都活不下去。許厝港的「洪海」具有十幾年歷史,仍無法改善。民間雖有河川巡守隊,地方政府也說有稽查,但只能監測PH值以及重金屬,是否還有其他有毒化學物是監測不到、未列管的,又該如何?

桃園藻礁污染的情況。(攝影:柯金源)

葉斯桂也指出,社區有污染源通報,若遇周六,值班的人都要求星期一才處理,他認為十分不合理,「若遇到上百隻死豬也要暴露到周一嗎?」建議環保法令應修改。

然而,桃園縣環保局仍然缺席,令在場幾位立委甚感無奈,潘忠政則表示,環保局太消極,保護藻礁,水質監測應先解決。

潘忠政表示,桃園工業污染情況,從Google拍攝到的都是黑色的水質,河口也無魚,3年半來藻礁保育空轉讓人民很難忍受。提4月11日他帶公視記者到富林溪現勘,原本污濁的排放水,一經檢舉通報,半小時後又奇蹟式地轉為清水。認為排放水可以做假,「人民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魚」,他建議以有沒有魚為指標,先以看得到吳郭魚、溪哥魚這些強勢魚種,到本土魚種,要求政府以及企業逐步改善,會更務實。

放流水標準地方可加嚴

到場的環保署水保處簡任技正王嶽斌表示,環保署這幾年在水質防治有一些進步的作法,例如以滾動式管理調整放流水標準以及追查不法利得,環保署期待透過案例建立,讓地方環保局行使職權有所依據。

王嶽斌也說,環保署制訂的放流水標準是以最佳可能處理技術為考量,適用於全國,但地方主管機關仍可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7條第2項,基於當地環境特殊或需特予保護之水體,將標準加嚴。他表示保護區劃設有其重要性,保護區可提經營管理計畫,讓當地新開發案經過環評,審查標準將更嚴格。

桃園縣環境保護協會代表盧敏惠說,桃園大園原本也有藻礁,但已經死了,如果要畫設保留區,希望能將大園也劃進來,讓藻礁有復活的機會。台電突堤因為沖刷二河局又蓋了海堤,位於保生的河堤已出現破洞,每年都得花數百萬丟消波塊,無法保護藻礁;若拆了河堤又怕失去保障,十分兩難。

邱文彥與環保署代表確認,是否針對桃園縣進行例行性深度稽查以及突擊式稽查,不能只是讓廠商配合稽查。他懇切的呼籲救救千年藻礁,並將號召立委拜訪桃園縣長,實地了解桃園海岸。

5月8日關鍵時刻確認桃園縣政府意向

會議作成4項決定,其中環保署應針對觀音新屋外海藻礁建立監測機制,邀請民眾參與,並且發展污染防治策略。

至於劃設自然保留區能否如期完成?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科長張弘毅表示,已經和桃園縣副縣長敲定5月8日會商,希望能尋求共識。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01條地方主管機關應作為而不作為,以致於危害文化資產保存時,得由行政院、中央主管機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屆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

而公告為國家重要溼地則須先由民間提出推薦,內政部營建署城鄉分署長洪嘉宏表示,至今尚未收到相關推薦,建議相關單位盡速送件。立委也要求送件後,城鄉分署能優先審查辦理。

最後,關於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是否能如期邀集台電、中油組成藻礁保育小組,也列入會後追蹤。

【相關報導】

 

【氣候變遷Q&A】(32)何謂氣候變遷的調適措施?

本報2012年5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2011年9月14日,巴基斯坦巴丁一家人帶著身家財產離開被洪水包圍的村莊(攝影: Warrick Page/Getty Images for UNICEF)因應氣候變遷可以採取的兩個主要方式為「減緩」(mitigation)以及「調適」(adaptation)。減緩是針對氣候變遷的根本原因,著眼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調適則是尋求減少受到氣候變遷危害的影響。在面對氣候變遷時,這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即使未來10年內溫室氣體排放量顯著地下降,我們仍需要適應已然發生的氣候變遷。

長久以來人類已經發展出適應居住環境的方法、文化和生存之道──像是地中海居民因應炎熱氣候的午睡習慣、越南的高腳屋以抵禦季風帶來的雨量。然而,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強烈改變(溫度、風暴頻率增加、洪水),人類累積至今適應居住環境的經驗已經派不上用場了。

適應氣候變遷可採取事先預防的措施,或是及早準備,當災害發生時即可自動反應。這些措施包含大規模改變基礎建設──例如強化建築物以因應海平面上升、改善道路表面結構以承受更高的氣溫──以及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像是減省用水量、農夫種植多樣化的作物(改變單一的大量種植模式)、家庭或企業購買洪水等天災保險。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報告指出,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三個主要因素為:暴露在氣候災害之下(像是降雨減少),對於氣候災害的敏感度較高(像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看天吃飯的農業),以及能夠適應災害的能力(例如,農夫是否有經濟能力或是技術來種植更能抵抗旱災的作物)。採取調適的措施可以幫助減少受災害影響的可能性,包括降低受災害影響的敏感度或是建立適應能力;同時反而有機會從氣候變遷得到好處,例如能夠種植在先前氣候條件下無法生長的新作物。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  

Top

 

環球360°∣日本的綠色重建之路

作者:Warren Karlenzig( Common Current組織主席);翻譯:奇芳

我剛剛參加了一次由聯合國機構組織的訪日活動。我們參觀了六個遭受海嘯襲擊的社區,以及兩座受到輻射破壞的城市。結論非常明確:福島核事故正逼著日本走上綠色道路。

綠色道路的步驟包括:從七月份開始實行新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入網價格;同時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告訴我們,可再生能源將是滿目瘡痍的福島重建中的「關鍵要素」。

圖片來源:CoCreatr

儘管當地還沒有拿出非常明確的規劃來對這次經濟和能源轉型進行協調,但我們的確看到了各種細微的證據,足以說明日本為發達國家在文化、能源系統和環境災難面前的恢復力樹立了一個榜樣。

我們這次訪問的組織者是設在名古屋的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UNCRD),我們和中心主任高瀨千賀子以及她的職員們一起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考察。我們將這次考察稱為「以可持續社區為目標的重建」,而我的任務就是在綠色經濟發展恢復的戰略和機會上為日本的社區領袖們提供建議。為了給這次考察做準備,我接連拜訪了一些清潔技術能源企業和城市規劃設計企業,還拜訪了美國商業部。

考察團成員來自五個國家:日本、澳大利亞、孟加拉、泰國和美國,其中一位是代表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 (FEMA)參加的。我們這個團體看起來似乎多少有些新奇,因為聯合國和美國使館方面都說,我們是第一批來自受災三縣以外來和當地領導者見面,探討重建和災後管理規劃的人,就算不是最早,也是最早的之一。

這些受到海嘯侵襲的沿海城鎮共有約2萬名居民喪生,直到今天,醫護船和居民們還不斷在沿岸和陸上發現新的遺體。但重建工作更專注的是倖存者的未來。我們參觀了災民的臨時住宅和零售商業,令我們吃驚的是,模組化建設的安置區裡卻充滿了個性化的設施,如燈籠、公用長椅和園林景觀。曾經被海嘯捲走的各種當地商家也重開了,從酒吧到美髮店再到魚店一應俱全。

這個地區有30萬居民在海嘯中失去家園,當地社區向中央政府提交了重建規劃,然後等著批覆撥款。但實際的重建還要等上幾年,因為芮氏9級的構造地震(也就是一個板塊衝到另一個下面,引發一個板塊沉降)致使沿海城鎮的地面仍不穩定,或者還在不斷沉降。

與此同時,廢物的管理問題,包括海嘯中堆積下來的受到輻射和鹽化污染的土壤和瓦礫的清除,讓當地所有人都頭痛不已,無論是農戶還是市政當局。在一座城裡,曾經的市中心堆滿了廢物,相當於過去 106年產生的垃圾總量。因為害怕輻射,日本其他地方都不願意大批量接收處理這些廢物。

當這裡可以開始重建的時候,兩座海嘯重災區城鎮的規劃將成為新發展模式的典範。石卷市之前有16萬人口,其中的4000人在海嘯中死亡,是日本所有受災城鎮中最多的。該市的整個港區和低窪的市中心地帶已經蕩然無存,只剩下零星的建築和殘跡還突兀地矗在那裡,比如一座圓頂的卡通博物館,更奇異的是竟然還有一座曾經放在電子遊藝廳室內的自由女神像 。

石卷市的一位官員告訴我們,該市有一個規劃,在對殘存的「幽靈」市中心進行徹底清除之後,新建一個商住混合區域,密度將是原來的2到3倍。該市希望通過墊高地面、修築防波設施以及其他方式來防止海浪的襲擊。更加棘手的問題是如何防止年輕人流失到東京和其他南方的大城市,而規劃中以交通為導向的設計就是讓年輕人不要「逃離」的一個要素。

另外一個關鍵的規劃問題是,男權社會的日本如何保證受災社區的所有公民,包括女性、老人和殘疾人,都能在設計自身未來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陸前高田市有2.2萬人(其中2千人死於海嘯)制定了將「新能源」作為關鍵部分的重建規劃。這個曾經被媒體報導為被19.2米高的巨浪「從地圖上抹去」了的城市,如今正在尋求中央政府的補貼和私人投資,以進行大規模的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太陽能光伏、陸地和海洋生物質能以及離岸風能。

與附近的其他社區一樣,陸前高田也在研究如何用減少的排放換取國內碳信用額。而該市實現零廢物和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也促使其探索工業化的生態戰略,將魚骨、海嘯造成的廢物或者重建過程中產生的廢熱等其他副產品充分利用起來。

我們還參觀了福島南部磐城市的一座小型社區有機農場。一個志工團體去年夏天進行了清理遭污染土壤的培訓,農民們向我們展示最近放射檢測的結果已經變成陰性。與此同時,他們挖出和清理的「熱土」仍然堆在那裡,因為中央政府不願意運走或者接受,但農民們曾經認為他們會這麼做。

中午我們又回到了石卷市,在一個民房裡的小速食店吃了午飯。儘管所有的菜品都是當地的有機食材,但我生平第一次對這類食物失去了胃口。

在福島核災之前,日本25%到33%的發電都依賴核能,今年夏天,日本最後兩座還在運轉的核電站也將關閉,至少是暫時性的,全國已經有很多跡象表明電力的短缺。儘管戶外溫度只有攝氏0到4度,我們開會的房間裡只有一兩台煤油取暖器,整座建築裡幾乎沒有電力照明,更沒有使用中央室內供暖。這會不會就是其他發達國家「一切照舊」能源模式下的未來呢?

其中一個會議是在南三陸町的一座高級酒店裡舉行的,會議中正趕上兩小時的限電。和我們會面的是產業界和社區志工領袖,包括酒店老闆本人,他在海嘯後為400人提供了住所和食物(酒店下面兩層雖然被毀了,上面還可以居住)。工作人員向我們分發了厚重的冬季風雪衣,這樣我們才得以相對暖和地繼續會議。

除了穿上厚外套,日本還利用技術手段來應對新的電力困境。公用事業機構設立了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來告訴人們如何最多地節省能源,比如把衣服掛在朝南的視窗或陽臺上晾曬,減少使用照明、熱能和電器。迄今,日本社會已經竭盡全力節約能源來彌補30%的供電赤字,但輪流或者計畫限電對電力的補充作用依然差強人意,即使是在東京。

如今,我們的代表團將和UNCRD一起在,此次東北災區三縣之行的基礎上整理建議。我的預測就是:岩手、宮城和福島未來將長久地受到全球的關注,不僅僅因為它們遭受了三重的災害,更由於它們為我們所有人帶來教訓,告訴我們正在踏入一個不確定的未來,無論在能源、水、食品以及災難之後的庇護所和自然本身。

相關文章:

日本商業巨頭力助災後復興 2011年10月12日

德國的核能豪賭 2011年8月15日

汶川震區重建帶來新隱患 2011年10月5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4月27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經濟可以不一樣】便利,讓選擇權與資源縮水?(下)

作者:蔡錫昌

※ 編按:接續前文所述,為追求短期、速成的效益,未將環境條件納入全盤考量中,於是環境資源不斷惡化,需求仍不斷擴張。某些人另闢蹊徑,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拼經濟,但求照顧土地、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提供消費者另一種思維和選擇。在國外,也有連鎖企業零售商意識到永續經營的關鍵,開始關注各項環境議題。對於便利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台灣的企業以及身為消費者的你我該如何因應呢?且看今日專欄。

地區型的農產販售通路,多致力於拉近生產者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基於信任、肯定農友對待土地、作物的方式而付費支持。如此一來,生產者不求最大產量而使用農藥、化肥,環境不再惡化,消費者也取得能夠安心食/使用的產品,有助於改善目前過度使用地球資源的現況。

越來越多人選擇組成社區型在地經濟組織,提供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對話的機會和場域,讓消費者了解並思考其消費對土地、環境的意義。越來越多人選擇組成社區型在地經濟組織,提供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對話的機會和場域,讓消費者了解並思考其消費對土地、環境的意義。

而若企業集團能投入此行列,將能發揮更大的效果。這裡的投入,指的是投資前端的在地生產者,使他們願意用更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多樣栽種;以及投資物流與倉儲系統,改善油料及能源的使用效率;也是投資在與社會大眾的對話、投資於關注社會大眾的健康趨勢,並持續不懈地傳達企業願意承諾的因應之道。

乍看之下似乎是賠本生意,但實際上會產生更長遠的經濟效益。英國最大的零售業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便是這類願意投資者中的佼佼者。

瑪莎百貨的永續經營A計畫

瑪莎百貨為期五年,投入兩億英鎊執行對環境、對人關懷的A計畫,意為地球已處於危急存亡關頭,我們沒有退路,只能立即行動。圖片來源:圖片來源:http://www.earthpm.com/tag/marks-spencer/自2006年起,Marks & Spencer發動為期5年、耗資2億英鎊的A計畫(Plan A)設立了氣候變遷、珍惜自然資源、公平貿易、減少廢棄物與顧客健康福祉等五大方案(可參考M&S網站http://plana.marksandspencer.com/),專注追求零售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外界質疑,A計畫所費不貲,且可能無法回本,,但根據M&S表示,在2010年他們不但因為A計畫產生7000萬英鎊(約合台幣33億元)的營收,相較於2006年7月,已提昇店面能源使用效率達23%、倉庫能源使用效率提昇24%、運輸燃油的使用效率20%、總體二氧化碳降幅達13%等收益。

此外,M&S近來更積極地與各種環保議題搭上線,除了關注海洋魚類資源的永續發展、聚焦於資源回收外(英國這方面做得的確沒台灣來得好),也與海洋環境保育協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合作,透過工作假期的方式動員清理海灘上的廢棄物,更樹立起這方面的典範。誰說綠色、讓環境資源可持續運用的零售業是不可能的任務呢?

A計畫中包含許多關注項目,包括能源、資源回收、公平貿易等等,在2015年前,將投入2億英鎊支持友善環境行動。圖片來源:http://plana.marksandspencer.com

M&S也關注環保議題,除了永續海洋漁業資源,也與海洋環境保育協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合作,透過工作假期的方式動員清理海灘上的廢棄物。圖片來源:http://plana.marksandspencer.com

掌握選擇多樣性,當個負責的消費者

若消費者確實重視擁有的選擇權,就千萬不要把選擇權限縮在非A即B的選擇上;若民主社會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運動抗爭,那我們能否釋出訊息夠全面、夠明確的風向球,來引導企業集團從根本上改變?

根據Brain Walker、David Salt與Walter Reid三位作者在《韌性思維(暫譯)》(Resilience Thinking)一書中指出,自然系統的韌性,除了取決於自然系統本身的條件外,很大一部分也取決於社會系統各階層溝通管道的多樣性,因為這兩個系統並非獨立各行其是的系統,而是在各層面都緊密關連、相互影響的系統。生態-社會系統之間的韌性有多少,取決於我們保有的選項有多少,選項越多,表示我們回應外在擾動的能力也就越高,而你我正有權力來影響我們手頭上所擁有的選項!

何不讓我們做個真正精明、願意著眼於大局,又願意花時間投資在創造更多選項的消費者呢?

【經濟可以不一樣】系列文章

※ 專題介紹:經濟發展與環保非得勢不兩立嗎?在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許多人看見了守護自然資本的價值,並在資本主義之外,開拓了提供更友善環境、土地和生產者、消費者的經濟模式。自本週起,生物多 樣性專欄將連載【經濟可以不一樣】專題,希望透過實際案例,提供讀者不同思維角度,看見更多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人體彩繪立院外上演 要求成立動物保護司

本報2012年5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2日正當立法院預定審查農業部組織法,動保團體則以人體彩繪的行為藝術,扮演台灣牛、貓咪行動劇,吶喊保護動物,成立專責動保司,反對畜產管動保。

動保團體則以人體彩繪的行為藝術,扮演台灣牛、貓咪行動劇,吶喊保護動物,成立專責動保司,反對畜產管動保。(圖片來源:關懷生命協會)

朱天心:「成立動物保護司也許不是解救台灣動物的萬靈丹,但如果一直不成立,台灣許多動物將繼續活在煉獄中」

行政院版本仍將動物保護的主管單位仍與畜產合併為「畜產及動物保護司」,記者會現場,象徵經濟動物的台灣牛怒吼著,畜產綁架動保,動物哀嚎誰聽到,並將「畜產及動物保護司」立牌撞破分開,代表畜產以及動保不分家,動物保護是空談。

畜產以及動保不分家,動物保護是空談。(圖片來源:關懷生命協會)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吳宗憲表示,動保團體不斷努力收容動物卻發現沒有改變,問題在政府執法沒有足夠人力與財力運作。

動保司行動聯盟發起人朱天心則表示,將畜產和動保放在一起很精神錯亂,就好比將勞委會和經濟部放在一起,當有勞資糾紛時,不管是利益或價值衝突時,要如何照顧勞工利益?

田秋堇:「我的親友一天到晚送流浪犬到國外,我覺得相當難過,受苦動物在台灣是考驗我們的良心指標。」

目前黃昭順、丁守中、林岱樺委員已經有提設立專責動保司的法案,希望於農業部組織法將畜產及動保分開,設立專責的「動物保護司」,讓動保困境能在體制結構上,獲得根本突破。

立法委員張曉風指出,走私動物進來台灣卻都活活燒死,這是為政者思維的不對,定出來的法也不對;成立動保司改變思維是重要的。

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組織再造就是要解決現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台灣動物保護的問題已惡名昭彰揚名國際,將畜產和動保放在一起,對於畜產出身的官員,一定重畜產。

立法委員陳學聖說,「如果有這個司的成立,動物會得到貼心的愛護」

駱以軍:「我很想中樂透將新屋收容所買下來。但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有動保司。」

生殤像影像工作者杜韻飛也說,最近在監督和關注台灣收容所問題時,發現不是制度有問題,而是主事者的心態。「流浪動物不是情感問題,而是道德問題,動物是有情感有知覺的動物,制度的建立就是道德的落實。」

不過因為委員詢答時間過長,農委部組織法要等下一次才能審查。動保團體表示,將持續關注直到動保處境受到合理的重視。  

Top

 

BP計畫在墨西哥灣新設置3座鑽油平台

本報2012年5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9年墨西哥灣油井爆炸現場(Getty Images)BP公司計畫今年在墨西哥灣設置3個新的鑽油平台。這些新的鑽油平台一旦設置了後,BP在墨西哥灣將擁有8個鑽油平台,比3年前發生深水平台災難事件前還要多。

BP公司的執行總裁Bernard Looney表示,BP預計今年在墨西哥灣的新鑽油平台設備投資40億美元(25億英鎊),並希望「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每年投資等同或更多的金額於其上」。

4月30日在德州休士頓舉辦的海上石油會議中,Looney表示「經過2010年秋季的一番省思後,我們認為(從墨西哥灣)離開是錯的。一旦離開,我們將不會只是離開我們的過去,我們也放棄了未來。」

Looney認為,造成11人喪生的深水平台事件「從核心考驗我們」,但他表示,BP公司致力於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他承認BP「沒有立場鼓吹」,但呼籲業界採取更嚴謹的安全標準。

在深水地平線漏油導致490萬桶原油注入墨西哥灣脆弱的生態系統後,2011年10月,美國管理機構授予BP開採新油井的許可。新的許可證同意BP在設計符合洩漏後更嚴格的標準後,可在墨西哥灣新奧爾良西南部250哩Kaskida區域鑽油。

Looney並沒有說明明確的鑽油點,但同業人士估計位置應在新奧爾良西南部250哩台伯河區域內。在2009年被發現後,BP一直想探索此區、但被管理機構所禁止。

瘋狗油田2期開發計畫(Mad Dog phase 2)是BP公司下一個大方案,預定在10年內可以開始量產。Looney說,瘋狗油田在1998年被發現,並於2005年開始生產石油,擁有超過40億桶原油庫存量,是足以稱之為「超巨型」油田。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

Top

 

援助衣索比亞 取得乾淨用水的安全之路

本報2012年5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曾貞寧編譯

世界水資源組織正在衣索比亞推動「淺層井」設置,透過建設「取水站」,縮短以往耗時、危險的步行取水路程。讓居民能收集到所需要的安全、乾淨的水。

圖片提供:water.org

在衣索比亞有8500萬人口,其中有4900萬人缺乏安全用水,7500萬人無公共衛生設施,幼兒的死亡率約達8%,而38%的人處在貧窮之中。

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婦女和兒童步行六個小時去取水,大多數人從沒有任何過濾裝置的淺層池塘取水,這個池塘是和動物們一起共用的,其他人則自淺井取水。一旦雨水沖刷附近區域,隨之流入水源時,這兩個水源會受到污染。除此之外,婦女挑水回村中所使用的水罐甚至重達40磅,通常,當家中的母親和哥哥姐姐去收集生活用水,父親也在工作時,年輕的孩子們會獨自待在家中。

擔任挑水重任的婦女(圖片來源water.org)

在過去的20年裡,衣索比亞已經歷了週期性乾旱,以及隨之而來的糧食短缺和飢荒;在乾旱時期,與缺水有關的疾病十分猖獗,而泉水和池塘等地表水源都枯竭,剩餘的水源都受環境的廢棄物嚴重污染,例如人類和動物的排泄物,會在下雨時被沖刷進入水源,這樣污濁的死水於是成為蚊子滋生的地方。

在乾旱的時候,往往沒有足夠的水提供人們洗澡,因此,社區成員,特別是兒童,容易罹患疥瘡和眼部感染。在這些時候,為了節約用水,排便後或進食前很少洗手,因此痢疾和與水有關的疾病變成孩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Water.org的專案計畫就設置在衣索比亞的提格雷區和阿姆哈拉區,這裡的水資源與公共衛生需求是很棘手的,只有42%的民眾有機會取得改善過的供水,僅11%的民眾有機會享有適當的公共衛生設施;在大部分的地區,這些數字甚至更低。

在提格雷(Tigray)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婦女和年輕女孩們是從天井、泉水以及其他未受保護的水源來獲取生活用水,這些水源往往位於偏遠地區,而且大多含有一些雜質,懸浮或溶解物;在許多情況下,水看起來很乾淨、安全,但可能包含細菌和透過水源傳播疾病的其他有害微生物。

人與動物共用的淺水池(圖片來源:water.org)

Lemlem生活在「Mayayni」村,今年21歲,想開始一個新的業務。她說:「在這個取水站建設之前,我都是在一條叫作Genfel的河流提取生活用水,步行到河邊單程約25分鐘。這個村莊的所有居民都是從這個水源收集用水,我們必須跨越柏油路,然而它是一條公路,收集河裡的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危險的時刻。」

「但是現在,一切都改變了,我開始從這個新的淺層井獲取生活用水,只需要五分鐘的步行路程。我能收集到我所需要的安全、乾淨的水,這有助於我準時完成其他家務,並擁有休息時間。」

圖片來源:water.org

根據她的說法,社區從這個計畫的一開始就參與其中,透過提供免費勞動、援助他們工作過程中所需的水資源、收集石頭和守護設備以及建築材料。取水站完成後,村里成立了一個水與衛生委員會,共由六名成員組成(三女三男),並設置其章程。現在每個家庭每月支付兩塊錢的衣幣以進入取水站,其中一塊錢是拿來支付看管費,另一塊錢則被保存在類似小額信貸中,以供日後維修之用。

※ 參考資料:水資源機構 water.org

※ 同步刊載於世界水資源日網站  

Top

 

能源價飆 英近8百萬人陷貧窮

摘錄自2012年5月2日中央社報導

英國能源價格持續飆漲,民眾苦不堪言。據調查,近年來每年約有3000人因無力支付能源費用死亡,有780萬人成為「能源貧民」,民眾痛批政府無能。

根據能源部委託,今年3月公布的1項調查報告顯示,每年約有3000名有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因為無法支付能源費用而喪生,隨著能源價格上漲,未來情況將會再惡化。

雖然英國的能源市場已開放市場競爭,去年起業者陸續調漲能源價格,其中瓦斯費用大漲至少15%,貧苦家庭特別是老人,必須在食物與暖氣之間做選擇,不少人為了省暖氣,忍受低溫而喪命。  

Top

 

節電提早1個月 日公僕換穿涼夏衫

摘錄自2012年5月2日TVBS報導

日本今年夏天恐怕又要限電,夏季的省電措施,比去年提前1個月,從5月正式開始,公務人員率先脫掉西裝,改穿涼夏襯衫,公司行號也紛紛提早1個小時上班,減少夜間開燈,擔心限電影響冰品產量,冰棒工廠提前2週開始日夜趕工。

5月才剛開始,日本各地已經熱得像夏天,擔心用電吃緊,日本今年的省電措施,提前1個月開跑,走在路上,不打領帶的上班族變多,地方區公所員工也改穿涼夏襯衫,使用當地特產的浴衣布料做成,涼爽實用,還能趁機宣傳地方特色。 

Top

 

論壇∣原來核四廠的錨定螺栓問題也很大!

作者: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4月25日原子能委員會對核二廠1號機錨定螺栓事故進行第3次審查會,會中台電數度提到斷裂的A2的螺栓、螺帽、墊片、螺孔的中心不在同一點上,造成螺栓長期「成長」出斷裂的原因。當時我在想,台電為何那麼肯定30多年前核二廠建廠的安裝不當問題。原來在7年前核四安裝反應爐壓力槽時,就發生了錨定螺栓(報告稱為「地錨栓」)安裝不良的問題,看來尚未運轉的核四果然很有問題,難怪前奇異公司顧問林宗堯一直喊著「核二、核三比核四更安全」。

週末在家上網,看一看原能會的視察報告,這裡面經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記錄,回溯起來特別有意思,24年前我寫核二廠,就是從一本「駐廠視察報告」開始的,其實原能會核管處裡的視察員還有些是很負責認真的,但是他們的報告都被長官束諸高閣,難得被重視,現在在網上公布,大眾也看不懂,很難有共鳴。

我查了一下核四建廠視察報告,果然在2005年6月24日的「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參考網頁:http://www.aec.gov.tw/upload/1125467610NRDLM9406-2.pdf)中藏著驚人的問題,原來核四在安裝這個最重要的「壓力容器」都是非常粗糙,從報告最後的工地照片看來,就是一個管理很糟的工地,亂七八糟,如果當年陳水扁把這個理由說清楚,停建核四可以講得理直氣壯,設下「停損點」,就不會引起那麼大的政治事件,因為任何一個不懂核電的人,也都看得出來核四工地一塌糊塗,而在報告中,很「客氣」的點了出來。如果「不客氣」的說實話,核四應打掉重建,可能還可行、安全、省錢一點

反應器壓力容器是核電廠的心臟,也是核電廠核電機組中最精密的部份,需要靠精良的設備、測量儀器、專業人員、完整的品質保證系統,以及乾淨的環境來完成這項「心臟工程」,但核四看來一項都沒有。

這份報告長達81頁,一般人很難一口氣看完,在這裡我幫大家解讀整理出內容大要,如有興趣,可以再深入閱讀,增加一點知識、常識。錨定螺栓部分(本報告中稱為「地錨螺栓」)

核四錨定螺栓細部圖(取材自原子能委員會「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

核四錨定螺栓細部圖(取材自原子能委員會「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錨定螺栓決定了反應爐是否「行得正、坐得穩」,所以核四有一圈120錨定螺栓(與核二不同,核二是內外兩圈各60根錨定螺栓),把數千噸的反應器固定在基座上。為了使每一根錨定螺栓受力均勻,在安裝時一定要對稱而且精密,而且安裝螺栓要有一定的程序,相對位置安裝,用的力也要適當,否則就像一雙不合腳的鞋子,無法走得好走得遠。

核四錨定螺栓安裝有模板、螺栓、墊片、螺孔、套管(Bush),都是正圓形,所以要保持成同心圓的狀態,才不會產生磨擦、碰撞的問題,所以需要很精密的測量、安裝。但是顯然核四的錨定螺栓也沒有栓也,因為它們的基本方法就不對,沒有按照原設計的規範來進行。原本是非常精密的光學測量儀器來確保安裝的,結果在定螺栓中心點,竟用「捲尺」測量,基本上精密度就不夠,怎麼可能測得準?但是台電就讓包商「硬幹」,最後是用「硬塞」的方式過關,過半數的「套管」是以「加工擴大誤差容許度後,地錨螺栓方能順利進入Pedestal Bracket Plate 上孔洞內」(引述自視察報告),真是匪疑所思。這種不符合規範的「怪招」在核四是見怪不怪,有人削足適履,核電廠竟是「加工擴大誤差容許度」把精密的套管「撐大」,才能把螺栓硬插入螺孔,完全沒有精密度可言。

四廠原本是精密測量定位,放進螺栓孔洞中的錨定螺栓,最後硬塞進去,成了這德性。(取材自原子能委員會「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

這也難怪核二出現錨定螺栓斷裂問題題,台電第一個就想到安裝問題造成,在這方面台電非常有經驗。這更顯示出台電的核能文化是「一錯再錯」,完全無法從過去的教訓中獲取經驗,現在核二廠也要因循苟且,把螺栓斷裂事故當成一根根螺栓的「個別因素」,其實這根本就是系統原因造成,台電管理失職責無旁貸。

在安裝螺栓的細節上,基座支撐托架表面應除去油漆、銹皮、髒污,而這部分敷衍了事,解決方式竟是發信電奇異公司詢問,奇異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不違反原奇異規範要求」。奇異公司這種態度果然「奇異」,明明規範中寫的要求,可以輕鬆作廢,這種規範未免太輕率了,也令人質疑當初規範是如何寫的,後來又如何修改,這都不符合嚴謹的要求,反正奇異公司人員又不在現場,未來即使有事,責任也無法釐清,真是一場混仗。

這是核四廠錨定螺栓安裝後才發現底漆未除,難道要重來,就請奇異公司修改規範,馬馬虎虎過去算了。(取材自原子能委員會「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

測量系統夠瞎

在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好後,需要測定垂直,核四廠竟用一般的鋼尺測量,雖然號稱是「校驗合格」但是其「土法煉鋼」的態度,令人咂舌,在視察報告中寫著「RPV 爐體垂直度測量係利用鋼尺上之刻度,然而鋼尺最小刻度為0.5mm,而在爐心側鈑支撐平面中心點CB 之合格標準為0.6mm 以內,所幸此次測量結果相當明確,倘若測量值大於0.5mm,將可能產生爭議。」

這就是核電廠建廠時用的「尺」。(取材自原子能委員會「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

這顯示台電和原能會在基本機械的測量系統的概念,如果規範是0.6mm,那麼量具的精密度要在0.06以下(規範值的1/10),這才能分辨出加工是否符合規範,以0.5去分辨0.6是幾乎不可能分辨加工結果是否符合規範,從現場照片上顯示,鋼尺是用黑膠帶粘在木角上,木角不是量具,它的誤差是多少?這樣的量具怎麼能夠接受?

核四錨定螺栓是用「捲尺」測量中心點的,了不起的特異功能。(取材自原子能委員會「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

我過去在汽車工業工作,車身和底盤的銲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必須精密吻合,才能夠緊密結合在一起,如果勉強湊在一起,經過行駛震動,車身的完整性就會出現問題,在安全上是不合格的。核電廠反應爐是動力的來源,所有核反應必須在反應器壓力槽內進行,其嚴密性、精密度都應該比汽車高得多,在先進的汽車廠都是以雷射定位重要部件,或是專用的量具,我從來沒有看過拿鋼尺去測量的,一方面鋼尺的精密度不夠,再加上人為操作的誤差,造成更大的測不準,測了也是白測,只是填了一些不精確也不正確的數字在報告上。

核四施工的包商還有用捲尺測量,這更是荒謬絕倫,台灣的土木、室內裝修工的粗糙施工態度被拿到核電廠中,真是令人扼腕,在一張錨定螺栓支撐托架孔洞中心點衝孔的照片上,看不到精密的定位量具、輔具、畫線,工人拿了一個鐵槌在衝孔,如何保證中心點的位置正確?除非這位工人有「特異功能」。

核四錨定螺栓的定位衝孔,就用最原始的工具徒手進行,實在看不到我們花了2700億到哪裡去了。(取材自原子能委員會「核四廠反應器壓力容器安裝視察報告」)

核四建廠中最重要的反應爐安裝作業,必須有精密的作業系統,這是在設計規範中一般不會寫的,因為那是必要的施工基本動作,而核四施工的現場都沒有看到,大家用目視,原始的量具在決定安裝過程和安裝後是否妥適,何來品質之言?沒有可靠的測量系統,就無法分辨過程與產品的好壞,等於是盲人瞎馬,從台電處理核二錨定螺栓事故的許多事項無法釐清,都是和測量系統有關,例如測震儀到底可不可信?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說法,那麼就不可能找出問題的肇因從何處開始。

在測量系統的建立上,必須考慮到測量儀器與多位使用者的重覆性、再現性,以及儀器本身的線性、偏倚、穩度性,簡稱為測量系統「五性」,以確保測量系統為可信,同時也要考慮到測量系統、受測物與規範值的精密度與分辨率,這些都是一個工廠測量系統最基本的要求,從視察報告內容看來,核四工程中肯定沒有建立一套符合品質管理體系要求的測量系統,這是台灣產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沒想到核電廠的測量系統如此簡陋不堪,這是核電廠未來必須重新被審視的地方。

核二廠的錨定螺栓修復計畫只花了3天就完成更換螺栓工作,這樣灌漿的水泥強度夠嗎?而且外襯的鋼板也被切開,這還安嗎?(核二廠給立委簡報內容)

基座混凝土夠堅固嗎?

120根錨定螺栓安裝好之後,要把反應爐和基座永久固定,形成完整結構,這要靠混凝土澆置,而混凝土必須有「養護時間」讓混凝土有足夠的強度,但是核四僅在15天就拆除模板,無法證明混凝土在15天時就能達到4000psi的設計強度。核四僅有7天、28天的報告,並無意義。因為中間強度變化都沒有數據,就想當然爾沒有問題。

這也讓我們想到核二廠斷裂錨定螺栓的換裝工程,按台電的說法僅花了3天,而核四的基座混凝土要等15天都還不確定強度是否合格,而核二廠的整個工程才3天,水泥到底乾了沒有,不得而知,但從常識判斷,是很有問題的,除非核二廠能夠提出足夠的證據,顯示他們在事先考慮驗證周詳,事後徹底確認。

台電專案管理能力何在?

核四建廠中有許多是「先射箭再畫靶」,工程先不按操作程序、工程規範就做了,再決定修改工程規範,或是要求原設計廠商追認,在生米煮成熟飯的情況下,難道要把做好的工程敲掉重做?

是的,在許多安全有關的項目中,如果不能確定,或是與與規範偏差,就應該重新做過,核四銲接工程就出現許多問題,甚至連銲條都用錯。工人素質大有問題,管理更是漏洞百出,我們難倒要把幾代以來累積的安和樂利生活,交在這群「沒有技術的野蠻人」手中?

這邊差一點,那邊差一點,數萬個界面,就會產生非常巨大的誤差,這是任何一個有品質的工作所不能容許的,在汽車製造業中有「兩毫米工程」,就是在裝配到最後階段,所有的零件裝上去,總誤差不能超過2mm,這樣車身才能完整,不會發出異音,汽車供應鏈品保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在保證所有機械加工過程中,所有部件的精密度都在極嚴格的狀態下進行,2毫米分配到50個零件上,每個零件如果大於0.1毫米,加總起來,就可能成了5.0毫米,將導致車門無法關上,或是引擎蓋、行李廂後蓋間隙太大漏水,這都是不可接受的結果。從這份視察報告中,還發現RPV(反應器壓力容器)3月底安置在基座上,過了2個月,才把頂部遮雨棚做起來。這段時間和現在相同的時節,隨時的驟雨,梅雨,以及工地的塵土隨時都能長驅直入反應爐區域,這個區域未來都是高輻射、高能量區,任何微小的顆粒、塵埃,未來都可能產生重大的傷害,開始時沒有做好,後續就要花非常多的時間、金錢去清除。核四建廠團隊連這一點基本常識都沒有,當然無法完工,完全可以預期的。視察報告指慢了2個月才裝頂棚這部分「稍嫌落後」,實在是太客氣了,對台電「相敬如賓」,如何做好核能管制工作?

在這樣的品質管理的核電廠,無論是新建核四,或是運轉中的核一、二、三廠,都令人心驚膽路,過去我們稱許多高科技業者,只顧開發,而不顧人道、生命健康的安全為「有技術的野蠻人」,台電核電方面的表現顯示出的是「沒有技術的野蠻人」,一昧的蠻幹,連依樣畫葫蘆的能力都沒有,還自作聰明的擅自修改程序、規範。

過去我在中國大陸、東南亞評定無數的汽車零件供應商,進行供應鏈管理,我都無法容許任何一個供應商如此輕忽處理任何一個零件,因為這都可能導致後續的問題,輕則無法安裝,重則汽車出廠後關鍵、安全系統失效,造成死傷事故,這些都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召回、索賠事件,讓公司、供應商蒙受無法彌補的損失。

汽車事故,造成的傷害是非常有限的、局部的,都要一再注意每一個細節、每一點規範要求、每一道工序,全部正確才能確保汽車安全可靠。核電的威力、事故影響力遠超過汽車,豈能如此輕忽怠惰,沒有紀律,沒有章法?

核電本來就是一個極封閉的市場,只有少數特權集團,像美國貝泰公司,都有美國前副總統、國務卿當「門神」,其他人無權勢與之競爭,只能配合當下包。到了台灣,要找當地的廠商配合,如果沒有與台電公司的特殊關係,想包到工程,有如登天,經過層層轉包,利潤薄了,技術含量也稀釋了,大家得過且過。台電是發包業主,但面對國際的巨頭如奇異、日立,本身就矮了一截,又碰到個個有來頭的下包廠商,長期以來養成了「你不講我,我不講你」的習性,若是被抓包,就頂一句「你們不懂」,來嚇阻外界的質疑。

我一直強調「風險概率評估(PRA)」,因為這是任何設計、製造、維修、保養,到最終廢棄的全生命週期管理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如果沒有PRA,設計者、施工者就無法瞭解他們在產品使用、安裝、組建時的風險,當然不知道控管風險。這一個月來和台電、原能會交手的經驗,他們對PRA的認知有很大的偏差。

PRA是一個 living document 動態文件系統,隨時會因為新事實新證據而改變修訂,像核二出了錨定螺栓這麼大的問題,按道理就要放到PRA去分析,瞭解可能的風險影響,並找出消除風險的技術、方法、材料,重新計算風險,到可接受程度,這種量化風險的工具,其實是非常有效的,但台電每3年做一次的PRA,有如具文,沒有把新的風險納入考量(如錨定螺栓斷裂),徹底分析原因,找出對策。

曾有網友指責我沒有做過核電廠PRA,我過去也沒有做過任何製造業,但是我評定的供應商能力是可信的,作為汽車廠採購的重要參考,事後也證明我的審查是有效的,包括台電核電廠、以及重要設施(如調度中心)的Y2K風險評估,都是利用相同原則的風險管理模式,只是針對的對象不同,我也不是電腦專家,但是我能夠協助現場人員系統系性的審查,找出問題的系統原因、個別原因,找到對的專家對症下藥。

PRA絕對不是一個人或一組人做出來的文件,而是整體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PRA沒有個人的專家,而是一個團隊在共同降低風險的結晶,絕非某一個人或某一部門的成果,要靠跨功能小組(Cross Functional Team)的努力,經過不斷的測試、實驗、分析、經驗累積的結果。今天如果台電沒有能力進行PRA,就沒有資格談核電廠建廠、運轉。沒有PRA,就不能判定各部門可能的風險,當然無法做好專案管理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時間管理、經費管理。

核四計畫不斷無上限追加預算,也沒有具體的完工日期,其實和台電沒有PRA的專業團隊能力息息相關,建核一、二、三或許還能在「毛子(外國工程師、技師)」的帶領下,依樣畫胡蘆蓋起來,其實台電所謂的「建廠經驗」只是簡單的土木工程,而不是整體的「系統設計與管理」能力。

從核二的錨定螺栓事故,追溯回去看核四的錨定螺栓施工報告(其實這份報告是非常簡要、客氣的),我能夠看出台電的系統性問題。

5月1日馬英九總統宣布「電價三階段調漲」,取代原本一次漲足,這顯示馬政府與內閣團隊事先沒有風險分析,事後沒有傷害控制能力,電費所佔的費用是相對很小的,但造成的全面物價上漲與預期觀望心態才是更大的問題,這一點是可以預想到的,三階段調漲電價,可以預期全民隨時籠罩在通貨膨脹的陰影中,更加深了中、低收入階層的痛苦指數。

沒有風險評估控管能力的政府,再加上沒有風險控管的台電,就等於「失控」。核災也有分階段實施,錯誤的核電廠安裝是第一階段,勉強運轉是第二階段,重要組件失效是第三階段,全面爐心熔毀是第四階段。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