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9.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動物表演真殘酷 孩子們不想看

為了賺取觀光客的錢,業者以動物觀光作為商機,引進各種噱頭、標新立異或不斷發明更多與動物零距離親密接觸的節目,但這些利益卻是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上,動 保團體關懷生命協會以及學者、教師和學童上周六召開記者會,呼籲終止動物戲謔,一同響應消費者抵制運動,讓動物表演早日落幕。

景興國中與八里國小10位小朋友聯合擔綱演出行動劇,要告訴大人們,不要帶他們去這些動物戲謔的場合了。八里國小陳思函拿著自己畫的圖,裡面表達了動物痛苦的話語,對於影片教學中鱷魚被膠帶粘住嘴巴印象最深刻。「鱷魚一定很難受,很不舒服。」而景興國中生學生黃郁雯則表示,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虐待動物,非常殘忍。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觀看動物帶病表演  不利孩童身心健康
看豬跳火圈當戶外教學? 學者籲:拒絕霸凌動物的環境教育
沒有微笑的海豚
企鵝說:我不要去台中

我們的島|八八風災三年後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八八風災重創小林村,巨大災情,引發各界關注。3年過去,一群小林村民,選擇留在故鄉,在五里埔地區重建家園。

五里埔的小林村展開重建生活,依舊面臨許多困境,尤其讓外界知道小林村的存在,成為努力的方向。以在地文化,突顯小林村的特色,小林村的平埔夜祭,成為村民堅持傳承的祭典文化。

在政府協助下,興建了一棟平埔文物館,展示小林村歷史,還收藏了許多傳統生活器具,希望能吸引遊客,來到山上認識小林村。但是平埔文物館,至今卻面臨休館的命運,理由是收藏文物不足、缺乏經費營運,讓村民相當失望。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雙綠產業爭奪戰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陳忠峰

這裡是桃園縣新屋鄉的海岸,拿著簡單的工具挖掘,就能找到來自海洋的恩典。不遠處,防風林圍成了綠色隧道,儘管烈日當頭,在林蔭下騎單車、吹海風,無比暢快。

 當地人細心經營著綠色休閒產業,沒有太多硬體建設,快樂來自大自然。然而另一項綠色產業也想進駐,英華威風電集團計畫將在桃園與新竹海岸,增設26台風力發電機,其中有14座規劃在這段海岸。當兩大綠色產業在桃園海岸相遇,哪個能帶給土地與居民,真正永續的未來...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舉辦的世界保育大會上,列出100種嚴重拼臨絕種的生物,這些物種對人類都沒用處, 只是跟其他生命一起活在地球上,人類要用道德來抉擇是要讓牠們留下生命,還是讓他們靜靜地消失。而深受日本人喜愛的鰻魚,也將列為「瀕危物種紅名錄」當中,生態惡化加上過度捕撈,使鰻魚數量大減,已到達會絕種的危險水平了, 雖說紅名錄是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民間要求減少或禁捕的呼聲勢必會高漲的,一同來保育鰻魚,以免已後再也無法見到牠。

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對於珊瑚的保育,印度太平洋各國各是有奇招,在保育工作坊的會議中,成員們提出自身保護珊瑚的實戰經驗, 希望可以帶給其他人想法及靈感。而保護海洋的觀念也須從小扎根,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台東舉辦的環境教育活動,藉由遊戲讓小朋友深入了解海洋危機與善待海洋的方法,留下小魚,才會年年有魚,讓小朋友印象深刻。 保護小魚,南港區的四分溪是台北市第一條封溪護魚的案例,屆滿兩周年,可看到護溪有成,溪中有小魚成群優游,是大家所樂見的, 當地為持續推動護溪還有組成環境巡守隊,一起守門前小溪。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度報導|【嶺南村水源保衛戰】第六章 暴力威脅

作者:朱淑娟

有時拖延也是一種戰術,在過程中儘量爭取時間去找有利的證據,另一方面也等待外部環境的改變,新局面有新風向,就有可能打破僵局。

台南環盟鄭秀如、邱春華為12天苦行安排不同路線,行程主要拜訪當地特色農業、歷史古蹟、另外也拜訪有意參選台南市長及議員的政治人物尋求支持。每天上午八點村民穿著整齊、戴斗笠、穿背心、布鞋在活動中心集合。

出發前村長陳顯茂先說明規則:「等下一邊走要一邊發傳單,走時要很安靜不能說話、抽煙、吃檳榔,一個人一排走直線不要妨礙交通。」然後帶著大家唱戰歌、呼口號:「大家一起來打拼好不好啊…」

精采內文

論壇|請屏東縣政府落實「公墓公園化」、「殯葬一元化」政策!

作者:朱玉璽(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 生態中心主任)

屏東縣政府為了解決火化及殯葬設備老舊,在高屏溪素地規畫葬專區,若依照規畫的設備來看,沒有縣民會反對蓋進步的殯葬設施,但是從今年3月至今卻遭受到鄰近多數民眾的反對與質疑。如何才能決定出適宜的殯葬專區,筆者從國內各縣市成功與爭議的案例、選址的分析等來探究,試著為目前爭議不休的議題,提出些許方向。

創新與挑戰性的殯葬政策制定,仍須有所依循,典範的借鏡、歷史的依循、習俗的尊重;特別是對生者與亡者的尊重!除非是被批評的陋習、已危害國土保安等相關規定;更重要的是,窮盡努力也明顯無其他方式可選擇。否則,都不應未經時間的醞釀、討論、階段性改變的思考,而貿然用一個可能造成「兩敗俱傷」的政策。典型在夙昔,宜蘭經驗真的距離屏東很遠嗎?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