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3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空污總量管制 經濟部作梗14年 三立委允諾修法

制訂於1975年的《空氣污染防制法》,在38歲的生命中卻仍無法保衛我國中南部地區,使其至今仍處於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防制區。其中「總量管制」的相關條文雖然在1999年修正後加入,卻由於經濟部14年來的阻撓,始終無法積極落實。長期關注中南部空氣品質的民間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與立法委員林佳龍、趙天麟與劉建國等合作,誓言將修正案排入本會期優先法案,更要求行政院盡快交出政院版,不要讓經濟部繼續作梗。

「在烏煙瘴氣的政局中,請給民眾一個乾淨的綠色法案吧!」雖然去年來自台中、雲林、高雄的三位立法委員林佳龍、劉建國與趙天麟,曾經分別提出空污法修正提案,也都已經通過一讀,但時隔一年仍未得到政院積極回應。民間團體與立委在本次第8屆第4會期開始前,搶先呼籲行政院儘速交出政院版,以便立院儘速完成修法。更對環保署提出,因將懸浮微粒PM2.5納入污染指標內,並且檢討各縣市測站位置,其中尤其高屏地區,最需要新增手動測站,才能反映空氣品質問題。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環保署辦座談 中部環團砲轟空污、六輕

六輕長春4.6擴廠案 VOCs未釐清 退回重審
彰濱工業區空污量審查 環團:先訂出中部總量 環署:有困難
彰濱工業區污染核可太寬鬆 多給超過五倍

綠色人物|李力 中國環境教育第一人

作者:鄒敏惠

李力原是北京海碇區一所完全中學的生物教師,1996年的某一天,李力在學校圖書室無意間翻到當時中國青年雜誌出版的綠色專刊,裡面除了介紹很多環境汙染問題,也介紹了幾位中國環保NGO團體的創辦者,例如被譽為「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人」的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先生,以及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的李皓和廖曉義等人。

她認為,經過了這許多年,不乏推動環境教育的後起之秀,但是不但教材未有更新,各個NGO與政府單位更是埋首推行,有什麼就講什麼,導致環境教育的精神沒有落實,反而流於表面功夫。李力希望能親自到各省推行環境教育,特別是向當地教師推行,因為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培養下一代的環境教育人才才是最亟需努力的。

談到中國NGO運作的最大難處,李力感到無奈。她解釋,中國不只是許多民眾,政府單位也對於非營利組織予取予求,認為NGO提供服務是份所應當。李力認為,唯有確立使用者付費的原則,NGO團體才能永續發展,進而提供更多的服務。

精彩內文

綠色電報|APP也一起來──日本中央政府的節電網站

作者: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就像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知道目標一樣,既然要節,節多少便是重點,網站會告訴你,進入節電的夏季7、8、9月後,哪些日子沒有節電的目標數值(大部份是用電較少的週末)?哪些日子有?有的話,各區又分別是多少?還有希望配合的時間為早上9點到晚上8點。

把要努力的時間,跟不那麼需要努力的時間說清楚之後,民眾看了也不會覺得時時被節電所要求,更能好整以睱地配合節電;而且「用電尖峰」的最大供電量跟用電量一目瞭然,沒有名詞定義爭議,任何人都能看懂,不會像台灣在談電力供需問題時各有說法,這廂說供給綽綽有餘,那廂說停電危機迫近,徒增社會煩擾。

知道了目標之後,便是常見的節電措施;大的項目有:冷氣請設28度、日照處請用窗簾竹簾等阻擋、在合理的範圍內請以電風扇代替冷氣、電冰箱請從強冷切換到中度等等;小的項目有:多利用電腦的節電功能、設計節電的家事掃除日程、到電力公司網站登錄、洗衣機容量累積至80%才洗等等。

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洪郁婷

美國科學研究列出10個可能因全球暖化消失 的景點,國人喜愛的旅遊景點大堡礁、威尼斯,以及馬爾地夫等地赫然在列。 全球氣候變遷,水資源顯得更加珍貴。為乾旱所苦的肯亞有好消息,運用新技術找到水資源,肯亞解旱有望。肯亞最貧窮的圖爾卡納郡發現兩個廣大地下蓄水層,儲藏了數10億公升的淡水,可望解貧瘠地區用水之渴。

國光石化確定停建後,經濟部計畫在彰化縣大城鄉開發台糖農地,設置「彰化大城產業園區」,擔憂彰化雲 林空氣更加惡化,環團反對「彰化大城產業園區」。 地球之肺─熱帶雨林仍得不到善待,巴西去年10月開始實施新的森林保育法,要求亞馬遜雨林內最高8成的私有林地需予以保留。然而近日巴西公布的衛星影像發現巴西毀林嚴重,雨林環保付流水。 為落實環境教育,環境資訊協會持續舉辦生態工作假期。11日,上百名志工出現在嘉義布袋,頂著烈陽、挽起袖管,合力種植濱水菜、鋪步道、綁竹架等苦力,志工齊力打造布袋溼地復育池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公共論壇|一個環保活動所牽連的環境意識

作者:陳中道生(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祕書長)

最近參加2013年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基於環保之名,我雞蛋裡挑骨頭,提出幾點挑剔,給予自己或環保同好借鏡。

會中主辦單位提供了好吃的點心,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主辦單位以竹籤、紙餐盤及紙杯讓與會者使用。主辦單位也供應中餐,以塑膠餐盒盛裝,主辦單位解釋說這是可以自然分解的材質。

紙製餐具多強調以原生紙漿做成,使用以後因非常油膩很難回收,極不環保!這些號稱可回收的紙製餐具及可分解的塑膠餐盒在台灣的環保回收系統內,據說都是倒到焚化爐裡焚燒,化為灰燼;如果以掩埋方式處理,擁擠的地球需要浪費土地讓這種廢物自然分解嗎?

精彩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120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吳岱芝、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洪郁婷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
 

 如無法順利瀏覽,請按此閱讀網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