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
2007.4.30
本日焦點:

攜手中國,淨化大氣

煤車載來的一車又一車的經濟發展,抑或是污染源?(照片來源:LHOON攝影)

作者:奧維爾•斯科勒(Orville Schell,美國亞洲協會中美關係中心主任)


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巨大的經濟力量所造成的環境後果已經非常明顯。最近我做了一次旅行,從北京到西北的產煤大省山西去,一路上看到的風景只有黑白兩色,綿延不絕,這是因為電廠、水泥廠和化肥廠都燒煤,毫無控制的空氣污染幾乎完全遮住了太陽。長江、黃河、湄公河和雅魯藏布江是亞洲的主要水系,它們都發源於青康藏高原頂上的冰川。現下,冰川學家們為這些大河列出近20年的精算表,並且報告說,冰川正以每年7%的速度融化。2000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報告指出,每年空氣污染導致40萬人死亡。這毫不奇怪,因為世界上30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16個都在中國。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書齋:

為橙腹樹蛙闢新路

作者:周文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組研究員兼副館長)

橙腹樹蛙(圖片來源:青蛙小站)1995年知本林道工寮附近,突然一聲「呱啊—呱啊—嘓嘓嘓」像是翡翠樹蛙的鳴聲,密叢中的樹蛙,一開口就在夜色中露出了行藏,原來牠就停在我頭頂上約半公尺高的枝上,腹部在燈光下泛出橙紅色光澤,答案立時揭曉,牠們是世界新種──橙腹樹蛙。

我準備了二個大水桶,並藏在發現點的樹林底下,期待樹蛙前來產下卵泡,兩個月後,知本林道的桶子裡有滿滿的蝌蚪在水裡翻滾,這些蝌蚪長著一副怪模樣:身體扁平,頭寬腹窄,雙眼長在背上,尾鰭並不高,外型特徵有些近似樹棲的蝌蚪。有人說我們是全世界最先發現橙腹樹蛙蝌蚪的一群,但那一刻我心中想的,是牠的未來。

環境節日:

從「京都議定書」到台灣「黑潮議定書」

作者:陳思穎 (綠色陣線協會)

小嬰兒也坐單車。(照片來源:ENS)2005年幾位關心環保問題的人士在「黑潮咖啡廳」中談到如何將環保與經濟面共同考量,有人提出「如果每個月給你一筆錢,請你不要開車,改騎腳踏車,你願意不願意?」,馬上引起全場的附和。這個想法基於每人每月能得到一固定配額,製造較少污染的人民就能從繳納的稅賦與配額抵銷後獲利;反之,製造較多污染的廠商或人民將因此損失,這便是「黑潮議定書」的基本構想及名稱由來。

行動參與:

樂生保存亟需軌道、大地工程、機電系統專家的協助

發起團體:青年樂生聯盟

因為大家的關注與努力,行政院開始進行樂生院90%保存方案的「技術評估」。官方的閉門會議我們無法參與,但我們可以透過「民間審議」克服技術問題。

目前工程爭議有三點:一、軌道線型直線距離。二、水土保持邊坡擋土技術。三、分段通車的可行性。我們急需相關學者與專業界的專業意見,若是大家或是你所知的人脈線索中,有具備捷運軌道、大地工程、捷運機電系統專業的朋友,請不吝提供,我們可以將其專業意見帶到現在的工程協商會議中進行對保存有利的遊說,這將會對樂生院的保留工作有莫大的幫助。

讀者投書:

當原住民模範部落遇見國家

作者:林益仁(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助理教授)

司馬庫斯原住民到林務局抗議。(攝影:陳胤安)當聽到三位司馬庫斯部落居民因為執行部落集體所託付的責任,將路邊風倒櫸木頭帶回部落而遭判刑的消息傳來,我感到一陣錯愕!心想,如果以司馬庫斯在原住民族發展上所開拓出來的部落主體性、實際的共同管理機制、生態旅遊以及維護生態保育的積極作為,這種相當於部落模範生的成績,尚且被法院以竊盜犯定罪,那麼這七年來政府在新夥伴關係的政策推動上,意圖建立政府與原住民族的正常對待關係的種種作法,不免令人生疑是否僅是場政治遊戲?

編者的話:

地球日滿滿的成果

作者:莫聞

本報今天刊出地球日活動系列的最後一篇報導:「當前國土規劃的挑戰:強化人文涵養 尊重原住民傳統領域」。根據我們歷年來關注地球日的經驗,今年台灣各界的參與算是更蓬勃了,初步統計,422地球日前後,荒野在全台各地辦理的活動──台北、新竹、桃園、台中、嘉義、高雄與花蓮,約2300人左右。

其他像主婦聯盟台中辦公室、嘉義環保局等活動,、在台北舉辦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綠色陣線葡萄藤書屋的地球日音樂會、「單車上路爭路權」等,加一加也有六七百人。

若再加上企業參與網路活動,和其他相關研討會,和公共電視、國家地理頻道的特輯等,整個地球日前後,應該至少有四千人接觸到相關的資訊吧。

不只台灣,全世界其他地方也一起響應:「通勤族回收報紙 美國地鐵站天天地球日」、「全球響應世界地球日 上萬活動進行中」。這些活動,讓我們感到,全球其他許許多多的人與我們一樣,關心地球的未來。

 
編者的話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書齋

環境節日

行動參與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生物多young性」環境資訊推廣志工研習營

 
 
熱門內容
一葉蘭的漫漫等待
《小即是美》――以人為念的經濟學
熱門關鍵字
林務局 生質能源
推薦評論
野生蘭筆記 (1)
夏都拆除圍籬 墾丁大灣沙灘全面開放 (1)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張文樺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本會發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