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蘭的漫漫等待 | 環境資訊中心
攝影賞析

一葉蘭的漫漫等待

2007年04月29日
文字/攝影:munch

台灣一葉蘭1

有時,遇上一些事物,總需緣份。

一葉蘭,台灣原生蘭中的珍寶,聽過它的名字,看過它的照片,就一直想能不能親眼看到山野中那美麗的花顏;但是在實驗室的組織培育瓶裡,在棲地的岩壁綠花莖上,始終沒看見它花開的模樣。直到一日,在一個意外的行程,在沒有期待的心情下,它就以這樣豔紫的姿態,赫然出現眼前。

那一下子近距離出現眼前的感覺,就像多年不見心有所思的戀人,在一個陽光的午後,突然在轉角相遇,一種心悸與感動的當下心情。遇見一葉蘭,多年的期待,終得一見,那美,言語無法形容。

台灣一葉蘭2

一葉蘭的生態、歷史,有許多文章可以參考;但是有關一葉蘭,讓我想起4年前,在桃園農改場五峰工作站裡,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

一葉蘭,國內研究單位眾多,除了棲地保育、分類,更重要的是繁殖,對於這瀕絕的花卉,繁殖除了有利復育,若能大量生產繁殖研究、打開花卉市場商機,無論是品種的雜交育成具有市場價值,或是能找出能在平地開花的關鍵。

五峰工作站裡一位研究者,為了研究一葉蘭,花下長達7年時間,由花莖組織切片,研究大量繁殖的技術。在生物學界,花卉繁殖研究是耗費時日的工程,光是種子發芽,就要等待好幾年,接下來等成長,又得花上好幾年;而每次開花時的實驗,一旦失敗,又得重新等待一年。7年研究,對花卉研究者,實在不算長。

五峰工作站

但是對人來說,人生能夠有幾個7年,從充滿理想的青年,研究邁入中年,隻身在深山裡,成果還未達理想,家中已是子女成長。為了花、以及台灣花卉的基礎科學,在山裡苦苦熬著,看不見自己孩子的成長歡笑,心血全給了那一寸寸萌生的花卉,家庭壓力口裡難言;但是,更讓人不堪的是研究不被重視,在一切講求省錢速成,或者一切期待可見積效的心態下,等待成為不適用的名詞。於是,多一點接待官員視查的報告,多一些灌水抄文獻的資料,更勝過苦苦守著園子,在寒冷的冬夜、暴雨的時節,一筆一筆記載下的研究記錄,研究者的苦心,全被急功近利的心態糟蹋。

棄了家,消耗人生歲月,拼的是台灣植物界的一片天;但是面對這等心態、這等環境,何苦!在我上山的隔年,他下了山,當起朝九晚五的公務員,通了電話問候,體會他和家人團圓的快樂;但是問到一葉蘭研究,他沈默一會,告訴我資料留在山上,接手的人會研究,只是需要一段摸索期,他是很希望在山上的研究期間,能看見那些組織培育瓶裡的一葉蘭胚苗,開出美麗的花。

台灣一葉蘭3

那年,我知道一葉蘭的美,也知道研究者的辛苦。從那時起,就好想看見開花的一葉蘭,我知道那有一種特殊意義,關於等待的心情。

有時,遇上一些事物,總需緣份。遇見心裡期盼的花,也想起那7年等待的心情。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寫于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