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樂多:《小即是美》──以人為念的經濟學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樣樂多:《小即是美》──以人為念的經濟學

2007年04月29日
作者: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

samll is beautiful「沒有靈性的經濟學,無法使人獲得內在的滿足感。」

"Economics without spirituality cannot provide an internal fulfillment."

                                                                                     ~ E. F. Schumacher ~

讓經濟學回復靈性

德裔英國經濟學者舒馬克(E. F. Schumacher, 1911-77)早在50及60年代便已經先知般地開始尋求「可持續的發展模式」(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提倡「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適切/中級科技」(appropriate / intermediate technology)、「佛教經濟學」等與西方主流經濟思潮背道而馳的觀念。他留給後人的作品,除了《小即是美――以人為念的經濟學》Small Is Beautiful: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1973)之外,另外還有3本重要著作,可惜一直還沒有中譯本,即: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1977; Good Work, 1979; 以及This I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1997,後兩本都是在舒馬克辭世之後才出版的,尤其This I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是從舒馬克長期在Resurgence雜誌撰寫的35篇專文中(寫作時間從1966一直到1977年為止)選出21篇編輯而成。

在全球資本主義頻出狀況的90年代,舒馬克終於被尊稱為「可持續發展的先知」(the true proph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早在將近30年前,舒馬克就如同先知似地預見資本主義的困局,可惜的是,即使到今天,大多數人仍舊盲目迷信現代西方所主導的經濟、科技和政治所架構的文明模式,台灣政府與民間近年流行所謂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台灣人稱其為「永續發展」,其實會產生嚴重的誤導),也只是流於自欺欺人的口號,很少人真正在乎它的可行性。

撇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因自然反撲造成的無數災難不談,舒馬克的著作更中一再質疑現代社會的工作方式與發展邏輯,導致現代人再也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或是感受到成長的喜悅。機器和組織架構成為奴役人類的主人,人類變成服侍機器與組織架構的奴隸――靈性需求完全被藐視、在時間體力有限的情況下親情友情往往首先被犧牲、個人追求理想的信念更被視為不切實際……為的只是效率、業績、成長。病態的社會,怎麼可能「永續」?

身為對環境生態有感知的人,無法滿足於口號式的標語,我們要追求的是「可以在此時此地實踐的前瞻性方案」(make a viable future visible in the present)。然而,我們並沒有現成的答案,卻是非常誠懇地邀請您從這本書中一起來找答案,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人類,找條出路。

小即是美      《小即是美》

Small Is Beautiful: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 作者::舒馬克 (E. F. Schumacher ) 
  • 譯者:李華夏
  • 出版社:立緒文化
  • 出版日期:2000年9月17日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Deep Ecology – Living as if Nature Mattered, by Bill Devall and George Session,《深層生態學──心存自然的生活》迪瓦、塞遜合著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邀請您參與我們5月9日舉辦的讀書會,就像世界因生物多樣而繽紛需要讀者多元的意見相互激盪交流,讀者的參與是多多益善!活動詳見:樣樂多】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