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漁村走透透 志工動手救沙洲、護家園
本報2007年10月1日台南訊,李育琴報導
七股潟湖沙洲逐漸變薄變小,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此之前,政府已經努力使用木樁和塑膠黑網,搭起圍籬,試圖阻擋沙被風吹走。塑膠黑布看起來不環保,卻成功留住了沙。因為過去用這種作法護沙有所成效,今年的「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志工昨天(9月30日)參與護沙行動,以同樣的方式,但是改用較為自然的素材,以竹枝和繩索交叉綁緊,讓竹枝穩穩地插在沙地上,取代過去塑膠黑網的柵欄。
都會森林到樹木墳場 松菸老樹移植死了107棵
花蓮鯉魚潭湖面自行車道 暫停工
瘦肉精鵝 流入中部興農超市
進口豬內臟 首度驗出瘦肉精
貓空纜車站附近 污水處理難負荷
酒精汽車上路 精打細算可省荷包
減排溫室氣體 歐盟加入甲烷市場化伙伴計畫
加國伐林政策漠視原民權益 國際特赦組織出面干預
研究:生物燃料不見得環保 反而加速全球暖化
英國新制 開車禁止吸菸
瀕臨絕種灰狼 黃石公園復育成功
中國廣設水力發電 恐使溫室氣體增加
河北懷來郵驛建築群遭嚴重破壞
中國城市建設存在大量違規用地問題
河南濮陽連續爆炸 死傷上百 當局封鎖
中科院專家認為白洋澱乾涸威脅將長期存在
第十二屆鯨豚生態與保育研討會
祖靈的風依然在吹拂 原住民登山與土地倫理課程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成立環保獎學金
荒野第三期環境守護培力工作坊
2007東部紫蝶保育生態研習
無車之旅:
對無車日的醒思──綠色道路通往何處?
作者:蒲漢龍(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從北京到莫斯科一路騎下來,看到許多城市及鄉間的交通規劃及環境問題、許多城市共同的問題,值得參考借鏡。到了許多國家、城市、鄉村小鎮、甚至是沙漠無人區。每個地方都發展不同的交通模式但要如何達到「永續」的交通模式,是我們這次旅行希望學習及體驗的。
在中國目前正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北京、鄭州、及西安等大城市的輕軌已經開始動工;這些城市當然也有很多私人車輛,但更多人選擇公共交通,及停止使用非再生能源交通工具,大量使用自行車,並且這些城市裡不會看到機車──因為城市內不允許機車行駛。
觀察中國:
內行眼中的中國碳貿易
作者:雷• 菲茨杰拉德(英國瑞碳公司高級專家)
在一個碳貿易市場中,一個實體要制定或者接受一個能夠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限度。如果它自身無法達到這個目標,可以從別的地方購買减排信用額度。碳貿易就是這些减排信用額度的買賣,被稱爲碳信用額。我們在中國發展减排項目,用産生出的碳信用額來抵消其它地方的排放。
大多數時間,我都會更深地思索接下來的事情。買賣碳减排?到中國來進行海外采購?這些只是尚未得到廣泛接受而已。况且,我還瞭解到,許多圍繞碳市場的混亂都是由普遍的誤解所造成的,這些誤解很容易廓清。
綠色課表
無車之旅
觀察中國
本會快訊
「自然生命印象」攝影、短片徵選活動10月15日截止,歡迎投稿!
《卯上麥當勞》誰說平凡人不能改變世界!
走入七股漁村 生態工作假期志工護沙洲、看海岸變遷
二氧化碳
自行車
賭場進澳門 黑面琵鷺就不來? (1)
族群.媒體.文化.多重奏的「在地發聲」――2007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1)
訂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陳誼芩 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環保署(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