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7.1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植物滅絕 人類將蒙受鉅額利益損失


一種加州濱臨絕種的灌木。圖片來源:USDA
【相關連結】

陳玉峰2001年催生「野生植物保育法」

圓葉布勒德藤──瀕臨滅絕的崖壁孤俠

反對看守所遷至土城彈藥庫 民眾呼籲建生態保育區

開發大巨蛋移植松菸老樹  死107棵

中國三峽庫區  178種珍稀植物命運堪憂

世界保育聯盟9月間提出全球生物滅絕更趨嚴重的警訊,近日更有科學家提出報告說,植物消失將使人類喪失生態系所能提供的重要利益,包括吸收溫室氣體,以及植物棲息地所製造的氧氣、食物、纖維和生質燃料。此外,不論是數量減少,或種類消失,都已構成衝擊。

台灣長期以來對野生植物保育觀念薄弱,生態學者陳玉峰2001年即呼籲訂定與《野生動物保育法》相應之「野生植物保育法」,迄今未成氣候。而在湖山水庫預定地,靜宜大學生態系師生與台灣生態學會調查到、圓葉布勒德藤、蔓蘘荷等珍稀植物,亦未獲主流重視。科學家提及,「大部份研究因經費關係,一次只能做短短幾年的實驗。因此,我們很可能低估了物種滅絕對天然棲地的影響,」值得開發單位與環評執行單位借鏡。 精采內文

 
 
  聰明綠生活:人人可實踐的自然農法
人人可實踐的自然農法 。圖片來源﹕黎旭瀛、陳惠雯

作者:黎旭瀛、陳惠雯(大屯溪自然農莊)

自家採種,除了讓自己吃得安心、維護這星球的物種多樣性,還能增加生活樂趣! 本文邀請大屯溪自然農莊黎旭瀛夫婦分享自家採種的原理。自然農法特別重視採集當地培育出來的種子。以我們農場來說,80%以上的作物種子,是靠自家採種而得來。種子逐年習慣這片土地,有些蔬菜味道變好、蟲害減少、收穫量隨之增加。 所有種子都保留著記憶。在怎樣的土地培育長大?是肥還是瘦?氣候如何?雨量多少?甚至也記憶著農夫的腳步聲也說不定!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彭郁娟
三峽工程,世界規模最大的水壩,但原來還有更多驚人的事實,隱藏在「偉大工程」的肥皂泡裏。

三峽工程的爭論和批評已有20年,其帶來的各種不良後果已明確呈現。中國今(2007)年10月間宣佈,今後10到15年大壩地區居民還有400萬人將移居他處,而目前大壩水位已上升約157公尺,估計到2009年還將上升19公尺。不僅工程開發會造成災害,中國的最新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省荔波縣11月7日正式開通空中航線,使人們得以便利進出這個享有「地球腰帶上綠寶石」美譽的地方;鄰近的蘇俄官員則認為北極的「極限旅遊」極具發展前景,究竟工程、觀光旅遊將帶來怎樣的前景?值得長期觀察! 

【相關新聞】

三峽大壩 苦難貧民二度迫遷

中國將正視三峽大壩光環下的危機

中國第2大水電站3年投入近7億元改善生態環境

中國境內世界遺產地保護面臨商業開發的衝擊困擾

俄官員認為發展北極旅遊極具前景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態工程:社區、校園水系環境大改造 奇岩社區的綠色學校
崇仰公園「上埤仔」改造後。圖片來源:高美華
作者:高美華(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奇岩社區位於繁華台北都會區的一隅,卻有著樸實的鄉村景色,偶而飄來大屯山的綠草味道,夾雜著北投溫泉的硫磺,社區環境優美有山有水。丹鳳山屬於低海拔闊葉森林,由於地殼變動的關係還有海岸植物如林投等,又因緯度及氣候等因素,生長了許多耐風抗旱及中高海拔的植物,其奇特植被、特殊地質構成自然生態與特有的地質風貌。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彭郁娟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