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9.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來杯公平貿易咖啡

數位造林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海洋台灣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自來水渾濁難入口? 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成效待檢討

田秋堇呼籲徹底檢討石門水庫整治成效
【相關連結】

250億整治石門水庫 治水功效多大? 官員不敢保證

石門庫區治水工程 開放民間參與評鑑

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 環團監督第二階段預算合理性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周年記

卡玫基颱風剛過,雖然北台灣並未傳出嚴重災情,但豪大風雨帶來的泥沙已嚴重破壞了石門水庫的水質。在第二階段治水預算進入立院審議前夕,立委田秋堇拿出一瓶來自桃園縣民家中的混濁自來水,質疑第一階段的整治成果。她呼籲相關單位應針對歷時3年耗資140億元天價的第一階段整治計畫,先召開公開通盤的績效檢討,讓全民了解整治的資金花到哪裡去。

當初為了改善原水濁度飆高而引發停水問題,通過石門水庫整治計畫,自2006年迄今第一階段已結束,得到的成果卻是手中的這瓶即使經過自來水廠過濾,仍是「混濁不堪」的自來水。她呼籲國人在重視中國毒奶粉事件的同時,也該同樣重視用水安全,共同為治水成效把關…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替動物建通道 防止Roadkill效應
蝴蝶、抱卵青蛇、水獺、鳥類皆是動物車禍的受害者。
作者:林穆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標示著「未滿18歲請勿進入!」的網頁上,出現一張張遭車輾撞的動物屍體照片(註1),這些令人怵目驚心、望之鼻酸的照片,不僅控訴著人類權益對動物生存的侵害,也為道路開發切碎棲地、造成生態嚴重衝擊提出最有力的明證!

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令WWF指定為極需保育的重要生態區域,然而我們公路網密度也同樣名列世界前茅,達到每百平方公里面積就有83.3公里道路,且持續增加中。動物與車相撞的roadkill事件,也就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在北美洲,穿越無數山脈和原野的公路,經常遭遇糜鹿、羚羊甚至黑熊的撞車事件,同時造成動物及人車的巨大損傷;因此美國保險業居然出現與野生動物相撞的理賠項目…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CITGO石油公司廠房

近日正值季節交替,大批候鳥過境。有「國慶鳥」之稱的赤腹鷹,墾丁已經能觀察到許多蹤跡,當地居民已經發起「護鷹行動」,要讓這批都能赤腹鷹平安過境。當然不只是要保護遷徙物種,澳洲的大堡礁經由考察,發現許多未曾紀錄的物種,也需要人類行為的尊重與保護。

因為人類社會的不當開發,需要有政策來對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美國一家石油公司,因疏忽導致污染物排入河川,日前以違反《淨水法》遭判處1300萬美元罰款。在大陸方面,南京機動車排放廢氣,已納入企業環境評價,如果車輛不達標不能拿綠牌,希望藉此能提高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和更多企業車輛的達標水準。影響的不只是自然界的物種,還有人類本身,例如20年來一直都是荒廢狀態的哈薩克前蘇聯核子試爆場,至今仍有外洩輻射將持續危害居民的健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救股市 不如救環境
番子澳灣卸煤碼頭位置圖

作者:何燕堂(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輔仁大學心理系講師)

行政院為搶救股市,祭出證交稅減半,又要動用國安基金、企圖要為低迷股市打強心針。孰料股市連一日行情也無,反而大跌206點。行政院此種短視近利,病急亂投醫的施政風格,近來迭遭輿論撻伐,卻照做不誤,其原因非技術操作不當,而是一再以「開發主義」的舊思維為政策核心,以各種開發主義的指標作台灣經濟指標,於是股市指數成經濟發展指數。將救股市等於救經濟,此種思維謬誤才是最大問題…詳細內容

 
  行動參與:搶救「淡水第一街」!反對淡水重建街拓寬工程!

連署訴求:
淡水最古老的街道「重建街」即將(假借擴大內需之名)毀於「政治技術操作」之下。屆時,我們再也看不到大台北地區前清時代的歷史老街了!

淡水老街「重建街」,成街於嘉慶年間,歷史悠久,極具文化特色,可能是大台北地區碩果僅存的清代商街歷史空間。長期以來一直是文化人士的最愛之一,也是淡水之所以讓人流連忘返的迷人之處。如果沒有了重建街老街,淡水所謂「港埠山城」的歷史意象,也就名存實亡了,淡水已不再是令人懷念的淡水了。

我們的訴求:

  1. 暫停目前的細部設計工作,改變拓寬道路的規劃思維。

  2. 依據台北縣政府所完成「淡水區域保存計畫」,進行重建街與清水街區的相關規劃工作。

  3. 縣府團對與規劃團隊進駐街區,與居民討論相關街區發展構想。

歡迎協助宣傳,更多詳細內容在連署網頁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 高美鈴•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