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6.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生態新發現 「台灣擬絲珊瑚」現身基翬海域


 台灣擬絲珊瑚

在台東著名景點三仙台,受到飯店、渡假村、遊樂園區等開發案包圍,首要衝擊的即是基翬地區海域及其珊瑚礁。中央研究院陳昭倫博士到台東基翬進行珊瑚礁生態調查,該海域珊瑚礁活珊瑚平均覆蓋率達50%以上,遠遠優於太平洋與台灣活珊瑚平均覆蓋率。更令人興奮的是,中研院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正在進行命名描述的台灣新種珊瑚,台灣擬絲珊瑚(Pseudosiderastrea formosa),也首次在墾丁和蘭嶼以外現身,成為台灣海域第三個擁有此一新種珊瑚的珊瑚礁。

陳昭倫指出,基翬珊瑚礁情況相當良好,石珊瑚種類約有110種、軟珊瑚種類約有20-30種,比墾丁、蘭嶼及杉原的海域情況好。此海域的珊瑚種類以大型的微孔珊瑚為主,許多群體可超過3公尺長、寬,1.5公尺高,按微孔珊瑚成長的速率,這些大群體都已超過3百到5百年的歲數。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珊瑚礁體檢開跑 同步監測海下與海岸環境健康狀況

台灣海洋保護區的迷思與希望

基翬海岸要動工才開說明會 居民連署抗議

居民一字排開 倒地護生態

【看啥小魚可以吃】南洋來的非洲客:吳郭魚

吳郭魚

作者:蔡南益(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資深志工)

台語的「南洋鯽仔」指的就是吳郭魚,雖然在台灣的溪流湖泊中隨處可見,但牠卻不是台灣原產,而是位是個道道地地的外來客。民國35年,由吳振輝與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的13尾魚苗為台灣最早的種源,也因此而得名「南洋鯽仔」以及「吳郭魚」。不過吳郭魚並非原產於新加坡,最初被引進台灣的種類是產自非洲坦干伊克湖的莫三比克口孵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原棲息於淡水湖域的吳郭魚來到台灣後歷經多次的雜交、育種改良,目前在台灣的品種繁多,依品種不同又被稱為「福壽魚」或是「尼羅紅魚」。因此我們習稱的吳郭魚其實並不是指某一種魚,而是泛指一群歷經多次雜交的混種魚。其中有些品種能適應鹽度較高的環境,肉質較細嫩且無異味,這就是為何我媽會說鹹水吳郭魚比淡水的吳郭魚好吃。

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 牡蠣業的經濟鏈一:蚵與蚵農的介紹

蚵產業

作者:黃裕穎

蚵(也稱作牡蠣)是怎麼長大的呢?經過這次參訪芳苑地方工作者阿水,我們才知道:一開始蚵農們會放置蚵殼在潮間帶上,讓蚵苗附著在蚵殼上,以海中的浮游生物維生的蚵,慢慢長大,成為我們吃的鮮蚵。 阿水說,一年當中的夏季七月八月、冬季一月二月是放蚵苗的好季節。而芳苑蚵業是平掛式,蚵需養一年才能採收。

但從蚵苗附著到餐桌上的鮮蚵,蚵農們要做哪些事呢?蚵農養蚵其實就像農夫種田一樣,當中有一道道的過程呢,讓我們一一數道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貝氏倭狐猴是一種紅棕色的猴子,只重30公克,非常可愛,就像風靡一時的電影「馬達加斯加」裡的其中一個角色。牠不僅是最小的一種倭狐猴,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


 

自1999年到2010年間,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超過615種的生物品種,然而他們多數都已瀕危,不禁感嘆,我們根本還是很認識這個地球,卻已經害死了那麼多鄰居。我國與馬達加斯加有許多類似,包括豐富的生態。除了基翬發現珍貴的珊瑚,墾丁也發現罕見的「輪刺棘頭帕」海膽。台灣擁有這麼豐富的生態,為何還要在這麼有趣的地方蓋千篇一律的大飯店度假村呢?東部民團北上發聲,再次抗議東部發展條例當中不適當的部分,他們說「花東怎麼發,自己來決定。」東部最美麗的幾個地方都被財團割據了,相信看到昨天論壇刊出munch所寫關於比西里岸文章的讀者一定都很傷心,來自基翬的青年上台北控訴家鄉遭財團入侵、霸凌之痛,「你買不起我們對土地的情感,買不起我們對海洋的記憶。」他們這麼說,不知大家可能體會一點呢?

最近到立法院發聲的人好多,因為大家都擔心立法院在本月中休會前趕工草率做出決定,多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的「613決戰立法院 刪除核四預算」邀請更多渴望非核家園的民眾一起加入。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大肚山華南路生態工法之疑慮

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作者:蔡智豪(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台中大肚山華南路開闢工程自2010年5月起開工,因華南路緊鄰四線車道華山路,故此路之功能於2005年4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早已定為「生態及休憩功能」。此工程的工法號稱「生態工法」:

工法一「開山填路」:

道路由上坡至下坡橫跨四個稜線、三個溪谷,為避免形成稜線至溪谷上下起伏,故開發單位於施工區中開採砂石,填於行經的溪谷路線,做為路基。此路基高達數十公尺,寬二十公尺,橫向阻斷溪谷的水文;為獲得大量的砂石填此路基,施工區域旁的次生林山坡地遭大規模破壞,只為開採砂石填路。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