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1.8.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宰殺收容過剩之動物不是安樂死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近日有動保團體與學術單位合辦「台灣公立收容所動物安樂死爭議」研討會,將現行公立收容所將數量過剩之動物以人道方式宰殺稱之為安樂死。然而,這種以人類利益出發所進行的宰殺,並不符合死者的利益,實在不宜稱之為安樂死。

安樂死字根出於拉丁文Euthanasia,意思為「好的死亡」。所謂好的死亡,方法上應為不痛苦,立意則為符合死者的利益,執行者的動機純粹是為了死者的利益。

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錢永祥即指出,站在動物的立場,有兩種情況不能稱之為安樂死:無法安置的流浪動物而基於經濟理由殺害以及實驗室裡經過實驗或者手術的動物,由於其痛苦是人類故意造成的,即使死亡能解除其痛苦,都不能稱為安樂死。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異象多! 地球你怎麼了?

有毒藻垢進攻 英國湖泊運河受傷

浦江上游爆發10年最嚴重綠萍

阿拉斯加海邊 驚見不明物種細卵

氣溫變熱 澳洲鴨嘴獸恐消失

日震海嘯猛衝 南極大冰架斷裂

巴西雨林原住民族 疑遭毒梟血洗滅絕

黃尾蛾入侵 法屬圭亞那宵禁

鞍山市驚爆皮膚性炭疽病

蝙蝠佔領千年教堂 教友投降

熱翻天! 美國南部爆熱又缺水

北韓官媒:梅花風暴帶來嚴重災情

立秋後更熱 內蒙直飆40.9℃

梅花風暴颱 大陸365萬人受災

小鯨魚擱淺 澳洲12小時海陸空營救

白頭翁鳥巢 赫見塑膠帶

新聞回顧 |人類愚行? 快住手!

神豬比賽不人道 百位客家大老連署廢除

神豬比賽 全台只剩8家義民廟還在辦

誰殘害番鵑 生銹大頭針穿胃

美國田納西州小鎮 恐淪為全球核廢料傾銷地

華映友達廢水問題 竹縣1周內上告環署

六輕污染物太多 恐再大火

奈米級空氣污染物 可能導致心臟疾病

南京百家湖水污染沒人管

中科四期搶用農水 影響230萬人糧食來源

行道樹變垃圾? 亂丟台北市公園

綠色和平:花大錢救漁業 魚源更枯竭

「海中魚虎」什麼都吃 漁民籲別再放生

黃金海岸沙灘 被消波塊取代

海岸線內縮 台西外海 見14公里狹長沙洲

本週精彩專文

環評: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

錯失的十年能源轉型期

鋁渣風暴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BedZED 零碳社區的神話?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蘇格蘭芬霍恩生態村探訪記(一)永續,從心開始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蘇格蘭芬霍恩生態村探訪記(二)努力完美的桃花源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蘇格蘭芬霍恩生態村探訪記(三)深入樸門民居的一天

無處可逃

大圳悲歎

坐在門前的矮牆上

【氣候變遷Q&A】(11) 如果石油產量達到峰值後開始下降,能夠減緩氣候變遷嗎?

氣候多災難 原民有微光

八八二週年--總統的普羅旺斯。人民的普羅望吃

遷村?世界銀行怎麼說

廢墟的意志:東莒藝術轉場計畫(上)

本週焦點新聞


 

民眾施壓 台電承諾年底前針對〈核四論〉提改善措施

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 共5,350萬元補助申請開始

鼓勵環教設施場所及機構申請 優先提出有補助

受廢核影響 德能源公司將裁員

巨大太陽能:東電於川崎市設置10萬片太陽能發電板

CNN專訪 宮崎駿:震後更堅定反核

日本長崎原爆66週年 美首度派代表出席紀念儀式

八八兩周年 重建零進度 迫遷達九成

印尼農業氣象站 教導農民看天吃飯

印尼食物安全計畫 威脅巴布亞人生活

自北極遠征歸國 各國學生決心捍衛白色大地

森林觀察組織:2000到2009 印尼破壞1500萬公頃森林

守護內湖保護區 居民成立聯盟

保護陸蟹 台26線交通管制

動物植入人類基因實驗 英國學者促立法管制




宰殺收容過剩之動物不是安樂死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近日有動保團體與學術單位合辦「台灣公立收容所動物安樂死爭議」研討會,將現行公立收容所將數量過剩之動物以人道方式宰殺稱之為安樂死。然而,這種以人類利益出發所進行的宰殺,並不符合死者的利益,實在不宜稱之為安樂死。

安樂死字根出於拉丁文Euthanasia,意思為「好的死亡」。所謂好的死亡,方法上應為不痛苦,立意則為符合死者的利益,執行者的動機純粹是為了死者的利益。

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錢永祥即指出,站在動物的立場,有兩種情況不能稱之為安樂死:無法安置的流浪動物而基於經濟理由殺害以及實驗室裡經過實驗或者手術的動物,由於其痛苦是人類故意造成的,即使死亡能解除其痛苦,都不能稱為安樂死。

事實上《動物保護法》並沒有出現「安樂死」的用詞,第13條說,依12條第1項所定之事由宰殺動物時,應以「使動物產生最少痛苦之人道方式為之」,這與安樂死有極大的差別。政府將收容12天以上的流浪動物集體殺害,最好稱為人道撲殺,而非安樂死。

流浪動物宰殺的必要性牽涉到源頭管理的執行成效,以及合理的收容所面積。政府部門無法做好源頭管理,飼主不願面對自己的責任,收容所蓋在偏僻的垃圾場邊民眾認養不易,又不願意擴大經營,結果就是不斷地宰殺收容過剩的流浪動物。

當動保團體介入監督,要求主管機關積極行政時,常常被貼上愛動物的標籤,使得「尊重生命」的議題失焦,流浪動物宰殺到底合不合理,成了愛動物與不愛動物的二元辯論。

現行的宰殺到底多人道?即使是動保法明訂以人道方式宰殺,但因缺乏公民參與,實情無法得知,更無從監督。雖有動保團體基於動物福利,願意協助宰殺前的保定工作,但這並不能取代公民參與。既然是依據動保法執行的宰殺,就該自動證明執行過程確實合法(符合人道方式),最好是開放讓民眾參觀宰殺的過程,或主動錄影存證備查。

無論是如何人道無痛苦的宰殺,我們都必須回答一個問題,這樣的殺生到底有甚麼意義?我們會基於一些原因而犧牲動物,例如經濟動物為了補充人類的蛋白質,實驗動物為了人類的健康與福祉;唯獨流浪動物的犧牲是無解的。今天先不論宰殺收容所的動物對或不對,但這樣的宰殺絕非安樂死。不斷且無謂地犧牲流浪動物,代表了宰殺流浪動物比追究飼主或主管機關的責任容易。

知名的飛行家林白(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生前曾說過,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於科技的文明,而在於對待動物的方法。當台灣不斷追求經濟成長、社會繁榮之際,或許該停下腳步思考我們對待流浪動物的方式,而不宰殺流浪動物是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情。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