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為雲林人,現為海洋公民基金會籌備處志工,協助基金會籌備處電台廣播節目「澎湖新願景」的內容規劃及文字整理,以及維護基金會籌備處部落格(http://penghucitizens.pixnet.net/blog),也因此有機會在澎湖住了近一個半月。本月專欄,就看這位外地人帶領我們品味澎湖生活。
澎湖人最美好的時刻,也許並非「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而是「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因為每天、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家大小、男女老少、左鄰右舍、路過的朋友…等,聚在門口,聊天乘涼」,且多半是歡聲笑語,尤其夏夜晚風作伴,晚上乾脆在院子裡用餐的家庭,比比皆是。
澎湖人愛聊天甚於看電視,愛吹風看海甚於坐在客廳,每家一樓門口,總有一兩張舊沙發、一張椅條仔、幾張塑膠小凳、木製或藤編的高背大椅、或可落下全身的竹躺椅,另外配搭一張活動小桌在一角待命。
清晨即起,隔壁的媽媽已在矮牆內做體操,伸展筋骨;堤防上有人晨跑,有人走路健身,也有人就坐在那,翹腿抽煙,看運動的人從他面前走過,跟他微笑喊早。雖是老人家的樣貌,卻有年輕人的元氣,從容不迫,與海靠近,欣賞她,或也呈瞭望狀,眺看對面小島今天的神色如何?再低頭瞧瞧浪花打上岸的高度,同時聽潮水聲在海灣裡響響迴盪。在澎湖的老人是幸福的,清晨是屬於他們的,因為晚起匆忙出門的人體會不到晨曦的美好,而門口這些老人家會目送他們上班上學,不管是自家的還是別人家的,順便不吝惜叮嚀個幾句。
踩著薄暮走向餘暉
夏日一整天的陽光洗禮後,最舒服的黃昏來臨,村子便熱鬧起來。開啟了,真正閒話家常的時候。騎腳踏車經過的,會停下來聊兩句,也有騎摩托車、帶上新鮮魚貨來分享的,也有剛聽到菜車廣播、跑去廟前買了三斤現煮花生、吆喝大家來動手的,在門前坐成一排,誰打他們面前過啊,都會當場變成話題的主角。
往沙灘的方向,少年們不分男女,一身T恤短褲就下水玩了,騎車載著小孩的多是爺爺或爸爸,把手上總懸著一桶堆沙玩具,或車後綁著鮮艷花色的小泳圈,也有雙雙對對沿著海灘散步看夕陽的,偶爾讓浪花淹上腳踝,便露滿足微笑,這樣自得其樂的人呢!笑聲最大的是小男孩,他們奔跑的路線是與海岸垂直的,遊戲極簡單,就是喊著「衝啊~」衝向來襲的浪裡,又「哈哈哈,走啊!」跑回沙堆城堡旁,來來回回,並沒有輸贏規定,盡情逐浪而已,整個沙灘場景就徹底立體了!
消磨許多時光
天色逐漸暗下來,風吹來變得涼冷了,才是從海裡起身上岸、返家的時候。然後,一整晚總有人輪流出來散步,總有人乘涼在門口、在廟埕、在廣場、在堤防上,每天都有聊不完的天。最高潮是垃圾車來之前的半小時,幾乎所有人都現身,驚訝吧!每個人都願意等那麼久,因為這同時也是他們與左鄰右舍交談的時候。
趁倒垃圾的時間順便出來走走,可能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吧!等待並不會讓人不耐煩,在這裡,等待是一種享受,垃圾的味道或許不好聞,但海風會吹散。一個有熱絡鄰里關係的地方,生活是從容的,即便難免成為別人的話題,但自在面對,很容易就雲淡風輕了;或有時候讓一些輿論來導正風氣也不錯啊。「人在做、天在看」裡,天畢竟遠了點,如果是「你在做,隔壁門口的阿姨在看」,那就隨時能牽制了。當然,天塌下來,也將有厝邊頭尾一起頂著。別小看這些閒話家常,有說話的對象,有噓寒問暖,有點頭有微笑,人會比較善良,社會才會祥和,不是嗎?
一個腳印
或許是島小,易受大自然影響,終年的風,吹得島上空氣流通,清新又舒爽。人與大自然靠近的機會多,便容易受其影響,人心也變得開闊、包容。而人遇見美景的機會多,受其吸引而駐足的次數也多,學會觀察變化,學會延伸想像力,甚至學會讚歎美!看島嶼居民的腳印,可以知道這是懂得停下腳步的人,不受主流世界快速步調的牽動,擁有自己的節奏。那節奏是參考雲的影子飄過沙灘的速度得來的,是配合浪潮聲的頻率、深深呼吸得來的。如果有人想訓練一種從容的生活態度,那他可以來澎湖,在像蒔裡這樣傍海的小村子裡,住上一段時日,讓日月星辰輪番照映,讓海風溫柔吹拂,每天聽著海潮聲散步,問候鄰居安好,一起等垃圾車,就成了。不急不徐,穩穩前進,說穿了沒什麼特別竅門,我們順著自然的韻律,時天時,利地利,和人和,便活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