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11年11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林可麗編譯,莫聞審校
一項針對全球170個國家在未來30年受到氣候變遷衝擊影響所致脆弱性的計算排名結果(CCVI)指出,幾個全球規模最大、成長得最快的經濟體,所承受氣候變遷造成的風險最高。
結果顯示,1/3的世界人口面臨最巨大的氣候變遷風險,這些人口大多集中於非洲和南亞,北歐富裕國家風險則最小。
位居最高風險前十名國家依序分別為:海地、孟加拉、辛巴威、獅子山、馬達加斯加、柬埔寨、莫三比克、剛果、馬拉威、菲律賓。
高風險國家中,有不少是目前快速起飛的經濟體,包括孟加拉、菲律賓、越南(脆弱度排名23)、印尼(27)與印度(28)。
北歐富裕國家的風險則最小。世界兩大碳排放國家中國和美國,在風險分級中分列「中級」和「低級」。
若以城市來看,全球20個快速成長的城市中,有6個城市屬於極端高度風險,分別是印度加爾各答、菲律賓馬尼拉、達卡、印尼雅加達、孟加拉吉大港,以及衣索比亞的亞地斯亞貝巴(Addis
Ababa)。屬於高風險的城市則有廣州、孟買、德里、青奈(Chennai)、喀拉蚩、與奈及利亞的拉哥斯(Lagos)。
台灣並未在該公司評估調查之列。
2012年氣候變遷脆弱性指數(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Index 2012,CCVI)是由英國全球風險顧問公司Maplecroft在針對42項社會、經濟與環境因素進行評估後,對各國的三個核心領域進行脆弱性的評價,今年是該公司第四次發表。
這些指數繪製在Maplecroft公司的氣候變遷風險地圖上,這份地圖評估了污染排放,非永續性能源使用,法規以及氣候變遷脆弱性對商業造成的風險。
承受最高風險的國家由嚴重貧窮問題,高密度人口,以及暴露在與氣候相關的事件下,以及依賴容易發生洪災與旱災的農耕地等特徵判別。
Maplecroft的首席環境分析家邦斯博士(Matthew
Bunce)說道,「這些國家從跨國組織吸引了巨額的外資投入。」「不過,在接下來的30年,這些國家因為氣溫、降雨量、海平面上升之故,受氣候變遷的衝擊將越來越高。這表示在這些國家有資產或商業運作的組織將更容易暴露在相關風險中,例如與氣候有關的天災,資源安全以及衝擊等。」
7月至今爆發大規模洪災的泰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腦硬碟生產基地,許多國際科技大廠的上游供應鏈廠房遭大水淹沒,泰國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正是氣候變遷影響投資的鮮明例證。
另外,風險因子包括了遭逢氣候相關天災以及海平面上升。
評估過程也考慮了與人類敏感度相關的風險,包括人口模式、開發、天然資源、農業依賴性以及衝突等項目。
未來的脆弱性則根據一個國家的政府以及基礎設施耐受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來決定。
邦斯博士說,「了解氣候帶來的脆弱性有助於企業,更能使他們的投資在面對無預警變化的時候更有元氣恢復。」
她說,「即使是很微小的氣溫變化也可能對人類環境造成嚴重的衝擊,包括水資源的可利用性、糧食的生產率、海平面上升導致土地面積減少,還有疾病的傳播。」
至於2011年,孟加拉則在極度風險的名單上居首位,印度緊接在後。在2011一整年,天氣模式的改變已導致一連串毀滅性的天災,特別是在南亞地區。像是巴基斯坦就因為洪災氾濫而有超過1700人喪生,並影響了2千萬人口,占總人口數的一成。孟加拉受到最高的旱災與洪災風險,由2010年10月的洪災中,高達50萬人被迫遷離家園。
Maplecroft的環境分析師摩斯(Anna
Moss)博士指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氣候變遷是導致氣候事件加劇且更頻繁的原因。」
※ 欣賞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