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公園、BOT 澎湖隘門沙灘BOT案登場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秘境、公園、BOT 澎湖隘門沙灘BOT案登場

2011年10月18日
作者:munch

政府的觀光開發,有著一個模式。原本是居民生活或守護的優美秘境,在受人注意後,開始規劃公園、休憩站等設施提供公眾遊玩,等到知名度大增,就開始劃設園區,交給財團吞佔,封起區域推動BOT。

花蓮七星潭、墾丁大灣、台東杉原海岸、三仙台海岸、以及未來的磯崎、金樽、加走灣、小野柳…等地,大概都是依循著秘境--公園--BOT的開發模式前進。

澎湖隘門沙灘成為一個典型的例子,12公頃的BOT開發案,讓人們看清政府如何將一塊緊密連結社區的土地,一步步巧妙的轉到財團手中。

澎湖隘門沙灘位於馬公機場的大門入口處,早在澎湖山水、網峖等各大沙灘聞名時,隘門沙灘根本沒人知曉。

因為在早期,隘門沙灘只是隘門村民,下海捕魚的舟船停放處,綿延1百多公尺的沙灘,映著數百年來村民的足跡。

到了1977年,澎湖興建馬公機場,大量填地砂石,就近到隘門沙灘挖取,一車車載走隘門沙灘的砂石,留下許多像月球表面的坑洞,然後開始倒入建築廢棄物、垃圾等物件,沙灘形成一個髒亂荒涼的處所,那種殘破景象,誰都不會想到這裡開發、娛樂。

但是,政府眼中的棄土,卻是村民心中的故鄉。

殘破20多年的隘門沙灘,在村落漁業沒落後,村民更少前往,景況更加荒涼。10多年前老村長李天育當選後,開始進行整理,一開始只有一個單純想法,整理沙灘區域,讓村中的居民方便下海游泳,以及有些空間能夠早晨散步。

整理出小區域後,看著沙灘其它區域的殘破,心中更是難過。於是發動村民,開始長達10年的搶救沙灘行動,村民齊力移走垃圾,把一些坑洞慢慢填平,讓沙灘有個平坦的樣子。

2002年,來到隘門沙灘,清晨時看見李天育,駕駛著一台小型堆土機,前面拼裝著自己設計的鐵柵,方便清理沙灘上散佈的危險垃圾,以及刺腳的珊瑚殘骸,開始日復一日在沙灘上來回梳理,打造一塊遍佈星砂殘骸的金黃沙灘。

為了擔心冬季強風吹走細沙,老村長和村民齊力在冬天,在沙灘上架設欄沙網,讓東北季風帶不走砂土,保持沙灘的完整,等到春天來臨,去除攔砂網,讓村民與遊客共享這片美麗沙灘。

隘門沙灘出現了!完全依賴老村長李天育的推動,以及村民的合力下,整理一塊新生的美麗沙灘。

當隘門村自行整理沙灘,創造出一個新的優美秘境,成為一項美談,政府開始注意到這片沙灘。

原本,沙灘上沒有任何設施,完全開放居民與遊客自由進出,村民還好心的在沙灘上,放置躺椅,甚至小孩子的遊樂設施,方便遊客到沙灘遊玩。隘門沙灘成為澎湖人的榮耀,在澎湖許多老舊沙灘面臨流失的時刻,隘門沙灘成為澎湖馬公本島最大面積的沙灘 。

當沙灘開始有名,吸引許多遊客,政府就出現,開始規劃設計公園、停車場,以及服務站、廁所等設施。沙灘的簡易公園化,方便遊客到沙灘遊玩,沒什麼不好,但是讓居民不舒服的是,村民長期整理沙灘,政府無所幫助,等到沙灘出現,政府就跳出來宣示地權,甚至沒有太多商量,就不斷工程開發。  

2005年,隘門沙灘登上官方版澎湖旅遊資訊,正式成為澎湖旅遊景點,隘門居民看著大量的遊客,心想能不能將沙灘成為社區發展的核心,在長期以社區發展協會推動保護沙灘工作後,老村長李天育有了新的點子。

他召集村中長輩討論,經營沙灘的可能,因為長期守護的沙灘,擔心政府外標廠商經營旅遊中心,只為賺錢,不會真心保護沙灘,不如自己村民經營。於是在2006年,一項劃時代的創舉,在離島澎湖出現,由居民1千、1萬元的認股投資,成立隘門沙灘育樂公司,在正式登記後,參與競標,經營沙灘的娛樂與管理業務。換句話說,這是台灣第一例,由居民自行募股成立公司,進行公共區域的管理、經營。

6年來,李天育從第一任董事長交棒到新任董事長,居民的育樂公司,依舊秉持開放沙灘精神,只賺取飲料及水上設施的費用,賺到的錢一部份持續投入沙灘保護,一部份分紅持股村民。

在分工上,全體村民有著共識,經營沙灘必須連結到社區,沙灘上從事水上育樂、販賣簡餐,但是遊客的住宿與餐飲,必須分享到村民身上,鼓勵村民整理自己家園成立民宿,同時育樂公司也思考如何提昇,讓遊客從沙灘進入社區,瞭解數百年歷史隘門村的榮耀。  

在澎湖缺乏環境組織,推動生態與深度旅遊下,隘門育樂公司有著發展的瓶頸,老村長李天育曾經請教澎湖共生藻保育組織等團體,討論如何進行永續的生態旅遊,但是在村中人口老化,以及授課老師不易尋覓下,只能一步步走,等待村中青年回流,改變不同的經營模式。

 

但是,公園化之後,BOT來了!  

在隘門沙灘成為澎湖重要旅遊景點,BOT的風聲就是不斷展開,但是村民從來不知澎湖風景管理處,究竟要如何開發這片土地?  

2011年,隘門沙灘BOT案出現,幾場溝通座談,村民表達反對,認為沙灘該由村民來經營,不該壟斷給財團。直到9月,「隘門濱海渡假區促進民間投資開發計畫」出爐,公布在網路之上,但是村落居民根本不知道,沙灘渡假區的完整開發設計。

9月公布的開發規劃書,整個隘門沙灘BOT案,面積高達12公頃,期限40年,園區內將已興建的1.7公頃娛樂設施,以OT方式委外,並且另外規劃4.6公頃的餐飲住宿區,以BOT方式興建60間VILLA,140間房間的觀光旅館,以及SPA養生館、精品商店。  

10月開發計畫進入環評,多位環評委員前來現勘,卻發現4.6公傾的餐飲住宿區,竟然是要砍除近千棵數十年大樹的防風林,以及移走隘門村數百年的墓區,建設旅館設施。

獲邀前來的專家鄭明修博士,當場表示疑慮,說明過去曾有颱風,造成大浪來襲,淹沒海灘沿岸,防風林的設計就是為了抑止狂風暴潮,怎麼能任意砍除。同時,在隘門沙灘外,就有大量珊瑚礁群,旁邊尖山發電廠已有廢水排放,現今再加入大面積開發的渡假區污水,對於海洋生態,會不會有重大影響?  

另外,移走居民的祖先墳墓,環評委員也質疑,遷墓是民間大事,如果沒有獲得共識,一旦強遷,必定造成民怨,同時不解為何開發單位,要把住宿區設計在墓區上面,這樣的規劃,真的最好規劃?  

多位環評委員,現場認為這項BOT開發案,還有許多疑慮,未來在審查會上,必須詳細審查。   環評委員現勘時,澎湖風管處並未通知當地居民到場說明,甚至居民在獲悉後,也未主動到場關心,讓可以表達意見的機會,就這樣喪失。

尋找到老村長李天育,才知道村中許多幹部改選,內部對於BOT開發案態度不一,許多人慌張,卻沒有一個完整的對策。對於開發案,積極展開守護行動的人士,就是新成立海洋公民基金會的吳雙澤先生,一直尋找一個搶救的機會。  

吳雙澤在澎湖經營民宿及生態旅遊,長期推動澎湖民宿群計畫,認為澎湖發展該有整體思考,政府規劃好旅遊景點,協助民間經營優質住宿、餐飲的品質,業者提昇生態旅遊的內涵,讓經濟分享到整個澎湖居民,而不是引入財團,在一個個景點上劃設園區,澎湖早有青灣、漁翁島等太多BOT園區計畫失敗,現在竟然又想BOT隘門沙灘。  

對於隘門沙灘BOT案,當地人士表示,澎管處開發的12公傾渡假園區,只是一個開端,後續還有縣府規劃的都市更新,計畫將渡假區的週邊土地,大面積徵收開發,就是以隘門渡假區為核心,重新設立一個新的市鎮,在臨近機場又有觀光渡假區下,興建新的居住、旅遊、商業空間,澈底將隘門村邊緣化。  

在澎管處提出的規劃書上,園區的設計圖完全看不見隘門村的字眼,仿如這片沙灘遺世獨立,更沒人談十多年來,村民是如何救回這片沙灘,和沙灘有著多深的感情與希望連結。   一如看過開發案的隘門居民所言,十年清沙灘時,政府沒幫過忙,居民經營沙灘時,管制一大堆,現今BOT開發。竟然可以又砍樹又移墳,甚至設立圍牆圍起沙灘,這種獨厚財團的開發條件,讓苦心耕耘的居民,相當看不下去。

更重要是,當居民自立組成公司,學習經營自己的家園環境,政府非但沒有幫助,還引入BOT割離居民與土地的關係,無異是最壞的社區發展例子,讓一個有意願守護、經營自己故鄉的村落,完全希望落空。同時,也顯示政府對居民輕視的心態,認為只有財團才有能力經營,忽視居民的意願與力量。

但是真實上,財團並無何種高強能力,財團的優勢只是依賴政府在法令鬆綁下,特權提供的沙灘獨享園區,砍樹建VILLA等等條件,完全是從破壞生態、喪失土地正義所得的經營利益。如一位村民說,要財團依照不砍樹、不開發、海岸保育的現今管制方式經營,看看他們有多厲害?

從秘境—公園—BOT的開發模式,政府總是一步步吞食具有觀光利益的秘境,交給財團開發,同時割離居民與生活場域的關係,如同搶走沒落村落發展的浮木,交給財團當牟利的薪材。   隘門沙灘BOT案啟動了!讓人看見政府與財團的交歡,生態與居民的無助,在澎湖離島缺乏環境團體下,反抗的力道很微弱,希望有更多朋友能跨海助力,幫助這一個真心守護故鄉的隘門村落,也避免一塊海岸又遭破壞。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