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1.1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2011環境教育研討會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12/15截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GMO不可靠 氣候變遷下飲食習慣決勝負
本報2011年12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核能和基因改造並列20世紀兩大爭議科技,在核能議題沸沸揚揚的台灣,大眾對基改議題卻是一知半解。當人類一窩蜂投入減碳行列之際,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指出,GMO(基因改造有機體)食物對人類的影響更需關心,「人類毀滅可能導因於GMO!」

很多人不知道基改作物的存在,但我們每天早餐喝的豆漿,10之9.9都是基改大豆做成的。台灣大多數未標示的食物都是基因改造作物。葉欣誠2日在「基因改造科技與食品安全論壇」,以「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為題,說明基因改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他說,基改食物的出現是個悲劇。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 德班氣候會議觀察
二次綠色革命 無助農牧溫室氣體減排
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德班開議 台灣青年不缺席
正式大會首日 宏都拉斯發表挺我言論
氣候談判20年:分歧加劇,世界堪憂
環境教育工作坊在南非
加拿大恐撤簽《京都議定書》
年度談判 聚焦四大議題



新聞回顧 | 難以承受的核電

蘭嶼輻射檢測 微量放射物質增加 原能會:低於法定調查值
透明恐懼來襲 達悟人淚批台電隱瞞輻射外洩
德反核者阻擋核廢料運送 千人遭逮捕
中再派海調船查日周邊海域輻射
動畫《吃電怪物》幽默談暖化 奪國際大獎
死守福島核廠 所長因病去職
美國核電廠解凍 30年來首度新建核電機組
核廢料政策環評太樂觀 貢寮居民陳情修法




本週精彩專文

地域限定~礦鄉猴硐
給李安導演的一封信
高雄旗津電石碴海岸
政府不會告訴你的核能的真相- 由日本地震談核能災變
後翅的秘密
秋水、秋陽,濕地志工—二子坪生態工作假期(下)
動物保護司 兩黨不可承受之重?
沒有永續發展的十年承諾(上) 黃金十年的漂綠大戲
沒有永續發展的十年承諾(下)十年政綱的許諾與失落
賴青松 要拉近食物與人的距離
【看啥小魚可以吃】海上移動的星河:鬼頭刀
【生態城市】什麼!都市變成水泥叢林了?





本週焦點新聞

環保署發布石化、晶圓及半導體業放流水標準
【特稿】放流水列管 仍有漏網之魚
歐美日力推法規同軌化 電動車可望更普及
2011 依然未知的高科技污染(下)
金馬影后葉德嫺 將捐獎金保育白海豚
印尼環團:除油劑造成海域二度污染!
馬祖要賭場?公投連署倒數計時
72隻米格魯被救出恐怖實驗室 多數從未見過陽光!
十四張 明天過後?
氣候難民訴訟首例 北極原住民提告
小家電才是電老虎:耗電量不亞於大家電
細懸浮微粒PM2.5太高 台灣肺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
中國城市細顆粒物污染嚴重 長期危害甚於核輻射
籌備2017世大運 北市新建大巨蛋等6座新場館
專利法修正案三讀 動植物專利權暫緩開放
農試所推原生蔬菜 APEC叫好叫座!




GMO不可靠 氣候變遷下飲食習慣決勝負

本報2011年12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主婦聯盟以及幾個團體積極推動無基改農區。(圖:主婦聯盟基金會)核能和基因改造並列20世紀兩大爭議科技,在核能議題沸沸揚揚的台灣,大眾對基改議題卻是一知半解。當人類一窩蜂投入減碳行列之際,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指出,GMO(基因改造有機體)食物對人類的影響更需關心,「人類毀滅可能導因於GMO!」

很多人不知道基改作物的存在,但我們每天早餐喝的豆漿,10之9.9都是基改大豆做成的。台灣大多數未標示的食物都是基因改造作物。葉欣誠2日在「基因改造科技與食品安全論壇」,以「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為題,說明基因改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他說,基改食物的出現是個悲劇。

25年前出現的GMO食品,大家都以為可以挽救糧食危機,然而20年來,糧食危機仍然存在,而基改作物造成不可逆的生態危機已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現在只能減緩傷害。」葉欣誠說。

全球暖化對許多事情造成影響,糧食減產是其中之一,因此研究抗蟲、抗熱的基改作物似乎可行。

Lester R. Brown曾以「衰敗的國家」一詞來形容連自己的人民都養不活的國家。氣候變遷導致表土流失、水資源匱乏以及氣溫上升,是糧食短缺的主因,也是讓國家步入衰敗的原因。隨著全球暖化和其他議題的惡化,衰敗的國家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而導入基改食物,看似短期內能解決問題,放長遠來看,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造成更嚴重的生態及糧食危機。基因改造的原理是把DNA序列重新排列,這原是一種調適策略,不見得是好的,雖然解決一個問題卻製造十幾個問題。

改變飲食習慣,減少糧荒衝擊。研究指出,未來40年,要餵飽全球人口得需增產7成的糧食。其實糧食增產的背後,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善的。葉欣誠舉以玉米餵豬為例,一開始是為了解決過產的問題而用來餵豬,現在逐漸成為習慣。因此演變成美國80%玉米用來餵豬,20%出口。餵豬的品種和台灣人吃的玉米是相同的,如此糧食錯置,原本可以改變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把可以吃的東西拿去做生質燃料,為了讓汽車跑得動的玉米,甚至可以餵飽一個國家,因此使用生質燃料成了道德議題。目前對於生質燃料的研究已經到了第二、三代,過程中也反省了這個道德面向。

不健康的飲食是GMO崛起的主因,過度吃肉,使得一部分原來可以餵食人類的糧食,用來餵食經濟動物,因此表面上看起來糧食不足,必須仰賴GMO作物。在GMO市場邏輯下,穀物和蔬果生產量持續上升,價格卻升高;肉類和乳製品產量上升,價格相對持平;世界上很多國家肉類和乳製品成為窮人的食物,反而買不起蔬菜和穀類。

GMO利用各種不同的基因交互使用,產生各種超級作物,雖然短期可解決病蟲害、灌溉用水,產能不足等問題,但長期後果包括身體過敏,連吃馬鈴薯也過敏,因為可能有鮭魚的基因;生態系統失去自然平衡,生物抗藥性增加,以及不可預期的災難。

生態系崩解很大的原因來自GMO,基改種子透過不同方式滲透到各個國家去,變成超級雜草,強勢無解。

而GMO種子的獨斷也讓全世界的種子集中在5大公司手中,號稱全世界最大的種苗商孟山都更透過基改種子控制國家的政治經濟面。

葉欣誠指出,面對人口急遽增加以及氣候變遷的挑戰,唯有飲食習慣改變才能解決問題。此外,增加農地以及改善農耕技術,也是各國必須面對的功課。

葉欣誠解釋,世界上所有的能量都來自太陽,因為光合作用透過綠色植物把太陽轉換成能量。每個能量轉換的過程都會消耗一部分的能量,能直接利用食物是最好的方式,越能直接利用越有效率。例如,直接吃蘋果,和將蘋果拿來餵動物人類再去吃肉,相較之下,後者對於熱能的消耗更多,越容易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

攝影:陳品潔飲食習慣牽動糧食需求,傳統農業社會人類肉類吃的很少,但社會富裕,肉類的需求也增加。改變飲食和健康習慣是讓糧食的分配回歸永續的關鍵,不吃很多肉不是宗教的行為,而是永續社會的作法。

這場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灣大學種子研究室、綠色陣線協會4個團體所主辦的論壇,邀請了國內幾位重要的學者從社會面、健康風險討論基因改造作物的衝擊,也邀請幾位專家分享日本、中國的基改作物現況,並邀請綠色和平分享他們在全球反基改作物的經驗。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透過論壇的形式讓基因改造的概念得以澄清並創造對話的空間。目前台灣法令未允許種植基改作物,但基改食品卻早已充斥市場。郭華仁期待能實地走訪農田,找出種植基改作物的案例,以及針對未標示的基改食品持續監測,但限於經費,目前仍做不到。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