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3日,南韓首爾14部門行政法院判定,前三星公司員工Hwang Yumi、Lee Suk Young罹患白血病死亡屬職業傷害。過去不論韓國政府或企業,遇到相同案例,都以無直接證據來否認受害員工的訴求。多年來為受害員工奔走的Jeong-Ok Kong(孔政玉,韓國勞工安全及健康中心研究員)來台參加研討會提到,這起初判是韓國首例,對追討員工應有的職殤補償有重大突破。
受害者之一的Hwang Yumi(黃于宓)於19歲進入三星工作2年半,2007年死亡。她父親後來發現女兒同事很多人也生病死亡,雖然是個計程車司機、只有小學學歷,但也知道白血病並非普通的病,於是不辭辛勞為討回女兒公道而奔走。
法院在裁判書中指出,雖無科學證據證明她的罹病跟工作有關,但持續且長期暴露還是有可能引發癌症或生病。最後在漫畫家協助拼起當時工作環境的圖像後,法院得以推論員工可能的暴露傷害,這起訴訟韓國勞工部還在上訴中。
勞工受害舉證困難重重
Kong表示,法律有很多不利於受害者的地方,例如科技工廠通常將商業機密置於勞工安全及健康之上,不願提供工廠使用的完整物質清單、也未建立勞工安全的預防措施,導致員工受害時舉證的困難。
Kong舉例,企業永遠有新的策略來回應挑戰,例如你一直尋找究竟什麼物質讓工人生病?找出來後,公司就說:我們已經沒在用了,不然就說這種物質暴露量很低。過去幾個相關訴訟案例都有TCE(三氯乙烯),但三星公司的回應是:「我們沒有用TCE」,而這在訴訟過程中工人很難找到證據再去確認。
另外科技產業變化快,依Moore定律約18個月就有變化,在科學舉證上更是有相當大的侷限。而另一個收集證據的困難是,如果要檢視工人暴露情況,就必須到工廠內部,但一來工人流動性高,二來通常工人基於保障工作,有較反工會的傾向,特別在父權社會的亞洲這種情況更加難以突破。
而企業政經實力堅強,例如三星僱用了27萬名員工、且出口量大,Kong開玩笑說,韓國應該叫做「三星共和國」。政經實力也是導致勞工弱勢的主因。
勞工暴露高 但規範卻較少
跟Kong一起來台參與研討會的Ted Smith(責任科技國際運動的總召集人)表示,IBM有一分三萬名員工在30年間的死亡檔案,公衛學者Richard Clapp分析發現,因乳癌死亡的女姓員工約是其他業別勞工的2.42倍,其他包括腦、腎等器官的疾病也出現較高比例。而值得注意的是,直到2001年IBM的訴訟中還有員工的下一代,表示高科技職殤也擴及到員工的下一代。
他指出,工廠內的暴露值遠高於環境中的暴露值,但相較於環境管制,勞工所受到的規範可能更不足,例如有些物質在職場反而沒被規範。
社區行動
台灣跟韓國一樣,發展高科技30年來類似的問題也還未受到應有的關注,新竹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鐘淑姬說,新竹科學園區每天最大汙水放流量17萬1千噸,全數排入新竹第二大河川客雅溪,多年來已造成客雅溪生態的改變,再也沒有人敢到這裏遊憩或洗衣服,也因發現了綠牡蠣,養殖早被禁止。
這些都讓社區守護更加警覺,鐘淑姬提到,竹科的汙水廠本來非常臭,後社區組成聞臭隊,只是這樣最後就逼得竹科把廢水廠加蓋。她強調,「這不是什麼學問高深的事,每個社區民眾都可以做到。」
新竹曲溪里里長劉德芳也在六年前成立河川巡守隊,一周做四次水質監測。他表示,科技廢水有沒有汙染河川、無塵衣的工作有沒有汙染,民眾只能用猜的,而學者專家在緊要關頭又會為了經濟成長而忽視還有地方環境問題。
目前的做法是,有10位居民、以及10位清華服務學程的學生每周在四個監測點檢測水質,包括:涵氧量、導電度、酸鹼值、温度、ORP(氧化還原電位)等五項指標。而民眾也從目測發現,左邊從放流口排出的汙水看起來比較清澈,但卻沒有魚。沒有排汙水的河面好像比較髒,但卻有魚。這些行動都促使居民想進一步了解這條溪究竟發生什麼問題。
另外,如果一直談科學園區汙染,一般民眾可能很難接近,於是設計了每年兩次公共參與課程,包括河川腳踏車巡禮、推廣環保洗劑,讓民眾親近河川。
Ted Smith表示,矽谷毒物聯盟也有一個永續水計畫,請高中生把蛤仔放到水中檢測。他表示,水質檢測費用高,社區民眾採樣後如能跟大學合作會取得專業的協助。不過他提醒,檢測項目多,務必找出關切物質。只要行動,人民還是有能力知道更多企業使用物質的真相,然後去揭露、並促成法令規範的改變。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