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1.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杉原灣老人 訴說對美麗灣的擔憂

在刺桐部落長大的陽地生,去年從台北退休後回到了家鄉,想好好生活。他大嘆美麗灣真是不好看,破壞了古名「fudafudak(美麗的飛沙)」的原貌。陽地生的小時候,是連海水浴場都還沒有的年代,他天天在杉原灣游泳玩耍,夏天直接在沙灘上睡著,「沙灘是我們第二張床!」

陽地生大嘆,就算現在把美麗灣拆除,美麗的沙丘也很難回來了。而他更不願想像,當海岸線蓋滿了類似美麗灣這樣的大飯店,「那麼大家都看不到美麗的景色,還有誰會喜歡來呢?」鐘錦榮更是擔憂,「一個號稱自己是五星級大飯店的美麗灣,怎麼可能容得下部落?」「雖然我們覺得這樣的屋子很溫馨很自在,可是在他們眼中卻是破敗的,他們到時候一定會想盡辦法,跟縣政府聯手把部落趕走!」

精彩內文

【守護台東原味】系列報導
都蘭青年談發展:「請融入 不要企圖改變它」
莿桐。沒有美麗灣的一天
美麗灣環評在即 藝術家畫「沙人」起身自己拆
草率工程壞傳統漁場 東河部落惜馬武窟溪

看啥小魚可以吃|鮪魚情結

作者:廖律清;攝影:金磊、廖律清

「鮪魚」是家喻戶曉的魚種,尤其是黑鮪魚。與黑鮪魚如影隨形的消息便是漁市拍賣價格再創新高,為漁民帶來望眼欲穿的重要收入;或者,黑鮪魚已經是海洋瀕臨危機的物種,再過幾年,可能誰都吃不到了。

人類對漁業資源的使用向來弔詭,從鮪魚身上便可看見此一矛盾情結。無論是討海抓魚的、漁市賣魚的,還是坐下來等吃魚的,似乎非要等到魚兒快沒了才心生警訊,卻仍是得過且過的消極面對,以致必須投注更多人力、金錢、專業和高科技在如何復育、如何養殖。

精采內文

綠色人物|【麥格塞塞獎】菲律賓78歲科學家 到老都要與農民相互扶持

作者:Connie E. Fernandez(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記者),王佑晴編譯,鄭景文審校

7月26日那天,78歲的羅穆洛‧戴維德(Romulo Davide)得知他得到了亞洲版諾貝爾和平獎的2012麥格塞塞獎,當時他人正在Siquijor為「農民科學家培訓計畫」(Farmer Scientists Training Program,以下簡稱FSTP)300位結業生的結業典禮作準備。

根據伊拉里奧三世描述,他的祖父、羅穆洛戴維德的父親,是一名公立學校老師,教導了他的父執輩們教育的價值,還有如何翻土。戴維德家族的孩子,包括羅穆洛和前首席法官,都要負責照顧農場與養育家畜。伊拉里奧三世說,「我伯伯看到了農民的潛力。雖然他們努力供給人們食物,卻無法改善他們自己的生活。於是他想要幫助他們。」

精采內文

綠色電報|讓綠意游擊街頭 「Poster Pocket Plants」把植物隨意種

作者:綠粉絲

Eric Cheung 和Sean Martindale這兩個英國人,他們把本來貼在牆上的廣告海報,改造成了一個個花盆,讓都市的街景充滿了綠意。

Eric和Sean還特別註明,這樣的設計是creative commons,他們授權,歡迎大家盡量複製,一起來參與這個在城市裡種點花花草草的運動。不知道,這樣的作法有沒有可能取代歐洲常見的街頭塗鴉,演變成一種街頭文化呢?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稀有象種「寂寞喬治」死後,日前厄瓜多加拉巴哥斯國家公園發出聲明指出,在加拉巴戈斯島上還有17隻烏龜跟寂寞喬治的基因相似,有部分基因跟他相同。同在加拉巴哥群島的珊瑚,過去因聖嬰現象的影響數量銳減,現今有復甦的跡象,這樣的奮力求生可作為全球珊瑚的借鏡

用想的就可以遙控?日本通訊業創新技術,只要用「思考」就可啟動家電產品,期望能為行動不方便的人士和老年人的生活上帶來幫助。

在台灣拍攝期間做出許多保護環境的努力,劇組使用油電混合車,也使用可重利用的水瓶,在製作過程中也盡量減少污染導演李安新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得到環境媒體組織頒發的「綠色標章」。環保又可做外交,台北市將報廢垃圾車改裝整修後,送給友邦貝里斯,做了一個環保外交。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拆美麗灣的關鍵時刻,需要你站出來

發起單位:反反反行動聯盟

請各界連署支持我們的三大訴求:暫停拆除、啟動文資審查、辦理在地公聽會。 我們爭取保存「土庫第一市場」(順天市場)並非反對地方發展,而是反對「拆除重要歷史文化資產為停車場」,我們冀望第一市場(順天市場)的保存轉動居民對地方認同及帶動地方發展。我們邀請社會各界一同連署,對相關單位進行嚴正呼籲:

 眼看本次環評可能就這樣闖關,我們需要大家來救救台東,需要為生養我們的母親-海洋和土地表達意見!

精采內文

論壇|反對強推「日月潭向山纜車場站以及向山觀光旅館BOT投資興建案」通過環評!

作者:高榮輝(邵族民族議會議長)、毛隆昌(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石慶龍(邵族民族議會前議長)

人口極為少數的邵族原住民,勢單力薄的我們,60年來已備受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我們族群土地肆無忌憚蠶食鯨吞的土匪作為之苦,更受到近年政府承諾建設「邵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區」卻推拖敷衍4年已過猶無法執行完成的騙局的我們,說真的我們早對這國家政府已完全灰心絕望,無力也不想再多言、甚至再抗議或抗爭了!

如今日管處從兩年前開始,再度力推「日月潭車程向山纜車興建案已向山觀光旅館BOT投資興建案」,又是重施故技,目的都只為財團興利,而且一樣是鄙視與剝奪邵族這少數群人的生存權利與尊嚴的歹戲而已,我們歷經太多了已不足為奇更不想再多言了。但這次不表示我們至今的緘默,即代表我們邵族人仍將默許或放棄族群應有與固有的權利,不會對此有任何強烈反應!

精采內文

 

杉原灣老人 訴說對美麗灣的擔憂

【守護台東原味】系列報導

本報2012年11月23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美麗灣渡假村在主體建物已蓋成的狀況下,將在下週四(29日)再次進行環評,並在議程上列出將有「決議及審查結論」。正反雙方視為最後決戰,花東海岸是否將在此案後,陷入先建再審的瘋狂大開發風暴中?從小在當地生長的老先生,有很多擔憂想說。

本來屬於每一個人的杉原灣。

在刺桐部落長大的陽地生在刺桐部落長大的陽地生,去年從台北退休後回到了家鄉,想好好生活。他大嘆美麗灣真是不好看,破壞了古名「fudafudak(美麗的飛沙)」的原貌。

陽地生的小時候,是連海水浴場都還沒有的年代,他天天在杉原灣游泳玩耍,夏天直接在沙灘上睡著,「沙灘是我們第二張床!」

陽地生回憶,當時的沙灘上有美麗的沙丘起伏錯落、美麗灣的現址更原來是一片豐美的草原,每一個人都能夠享有海洋,隨時都能親近。然而現在卻蓋起了美麗灣,「這裡是我們原住民的地方,交由財團來霸佔海灘,實在太不應該了!」

在鄰近的加路蘭部落成長的鐘錦榮,對於怎麼會在沙灘上蓋起大飯店,感到十分驚訝。鐘錦榮對地形特別有研究,他認為美麗灣將改變當地的海流,以後附近哪裡會漸漸掏空,沒有人能知道,對附近的部落都是威脅。「也許我們將會永遠失去整片沙灘!」鐘錦榮更擔憂,目前的環評最多也只有在生態面進行評估,而從來沒有作地形地貌上可能改變的模擬。鐘錦榮特別提起上月美麗灣建物前沙灘堆滿礫石的怪象,是他多年來在當地從未發現的,而美麗灣的建造脫不了關係。

10/20美麗灣前沙灘出現大量礫石。

陽地生大嘆,就算現在把美麗灣拆除,美麗的沙丘也很難回來了。而他更不願想像,當海岸線蓋滿了類似美麗灣這樣的大飯店,「那麼大家都看不到美麗的景色,還有誰會喜歡來呢?」鐘錦榮更是擔憂,「一個號稱自己是五星級大飯店的美麗灣,怎麼可能容得下部落?」「雖然我們覺得這樣的屋子很溫馨很自在,可是在他們眼中卻是破敗的,他們到時候一定會想盡辦法,跟縣政府聯手把部落趕走!」

陽地生對在杉原灣游泳的記憶依然非常鮮明,因此他特別擔心美麗灣所產生的廢水,「這樣大家怎麼去海裡游泳呢?」鐘錦榮也相當懷疑美麗灣的廢水處理誠意。他認為美麗灣建造過程中,有許多不法與引起爭議的作為,在在顯示他們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公司,非常不可信,他認為,美麗灣日後一定會偷排廢水。

陽地生表示,他曾參加業者舉辦的說明會,席間所說的一些回饋社區的活動與課程,他感到不以為然,當場便提問「這些不是本來社區發展協會該作的工作嗎?為何需要美麗灣來作?」而關於美麗灣與縣府所一再提及的「就業機會」,他也不贊同,因為業者從未提出培育當地人的具體計畫提案。鐘錦榮也懷疑,就算目前雇用了大量當地人,但美麗灣最後還是會一一將原住民解雇,成為由外地人管理、原住民還是只能從事打掃等低薪基層工作,對當地居民並沒有好處可言。陽地生表示,他一點都不希望、也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去美麗灣上班。

Top

 

看啥小魚可以吃|鮪魚情結

作者:廖律清;攝影:金磊、廖律清

「鮪魚」是家喻戶曉的魚種,尤其是黑鮪魚。與黑鮪魚如影隨形的消息便是漁市拍賣價格再創新高,為漁民帶來望眼欲穿的重要收入;或者,黑鮪魚已經是海洋瀕臨危機的物種,再過幾年,可能誰都吃不到了。

即便如此,人們還是繼續吃。日本人特別喜愛大啖黑鮪魚,據說每年可以吃掉全球捕獲量的四分之三,而咱們台灣人也不遑多讓。看來要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非常困難,恐怕唯有等到海裡沒有黑鮪魚的那一天,地球上的人們才會被迫停止捕食黑鮪魚。

天生泳將,難逃漁網

鮪魚其實有八個品種,在分類上屬於鱸形目鯖科鮪屬,是海裡游速最快的魚類,打從一孵化開始,便需要不間斷的游動。牠們天生是游泳健將,能夠快速來回甩動魚尾巴,掀起渦流,迅捷地破水前進,讓魚身肌肉保持溫熱,與絕大多數冷血魚類不同。也因為如此,那飽含大量肌紅蛋白的鮪魚肉不知吸引多少饞涎欲滴的饕客。

黃鰭鮪是台灣常見五種鮪魚之一,繼黑鮪魚、南方黑鮪等族類日漸稀少,黃鰭鮪憑藉其平民身價,躍上砧板,成為生魚片及蓋飯愛用主角。攝影:廖律清台灣常見的鮪魚有五種。名氣最響亮的是俗名黑鮪魚的藍鰭鮪,牠們是鮪魚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魚肚是上等的生魚片。全球拍賣價格最貴的是南方黑鮪,台灣俗稱「油串」,每公斤拍賣價動輒是黑鮪魚的兩、三倍。體型僅次於黑鮪魚的是有招牌大眼睛的大目鮪,台灣俗稱大目串,只是附近海域已經不多見。再來還有製成「海底雞」的長鰭鮪,是沙拉料理和早餐的常用食材,以及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的黃鰭鮪。

黑鮪危機,走紅的是...?

俗稱串仔的黃鰭鮪日漸走紅,許多來不及長大就被切成刺身上了桌,尤其在黑鮪魚資源陷入危機之後,因黃鰭鮪較為平民化的價格已讓牠們成為日常漁市裡、餐桌上最普遍能見的鮪魚生魚片食材。

串仔平均身長可達一公尺半,體背藍黑、腹部銀白,第二背鰭、臀鰭和各離鰭皆為鮮黃色,因此得名黃鰭鮪。與黑鮪魚相比,黃鰭鮪的魚體脂肪少,肉質略為堅硬,味道清淡,甜度不及黑鮪,但若捕獲體形肥美完整的黃鰭鮪,也有可能被拿來當作黑鮪魚生魚片販賣。

俗稱串仔的黃鰭鮪,擁有鮮黃的背鰭、臀鰭,肉質清淡不如黑鮪鮮美。廖律清攝。

人工養殖,與天鬥、與海爭

怕黃鰭鮪走上黑鮪之途,農委會水試所發展養殖技術多年,要養黃鰭鮪,必須先釣回幼生,再養在沿海箱網裡。圖為運送黃鰭鮪的魚販。攝影:金磊。有鑒於黑鮪魚快被吃光了,人們退而求其次的黃鰭鮪可能也難逃有朝一日被吃光光的噩運,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發展黃鰭鮪養殖技術已經多年,只是鮪魚復育之路走來仍是艱辛。

要養黃鰭鮪,首先要先找漁民出海去釣活的小黃鰭回來,再把小黃鰭養在沿岸的海洋箱網裡,而箱網養殖的海域使用權與傳統沿岸作業的漁民會有衝突,變動的海域環境以及天候都是大考驗,一遇颱風來襲可能一切付之流水,需得重新來過。

儘管黃鰭鮪馴化還算容易,牠們的生殖年齡低,生殖季節長,產卵頻率高,在養殖箱網中也會自然產卵,然而,黃鰭鮪對水質的要求嚴苛,又天生怕吵,體表脆弱,很容易因碰撞的外傷導致死亡。再加上,黃鰭鮪喜歡攝食生餌,像是鯖魚、煙仔、沙鰍及秋刀魚等,並不是吃下去多少肉就會長出多少肉,這些餌料的成本不容小覷,同時也可能造成其他魚種資源的過度消耗。所幸,養殖的黃鰭鮪比野生的黃鰭鮪幼魚之肥滿度高,若能量產,應不致於讓老饕的味蕾失望。

魚市的地上擺滿了黃鰭鮪。攝影:金磊。

吃到山窮水盡,巴望養殖復育

人類對漁業資源的使用向來弔詭,從鮪魚身上便可看見此一矛盾情結。無論是討海抓魚的、漁市賣魚的,還是坐下來等吃魚的,似乎非要等到魚兒快沒了才心生警訊,卻仍是得過且過的消極面對,以致必須投注更多人力、金錢、專業和高科技在如何復育、如何養殖。

海洋養殖已成為世界海鮮來源的重要潮流,產值高、市場大的鮪類將扮演重要角色。古早以前,人們以為大海那麼大、魚那麼多,不可能有抓完的一天。如今呢?人們似乎又開始以為,因為大海快沒有魚吃了,那就靠聰明的人類自己養魚吃吧,於是愈來愈多人將陸地上的養殖活動延伸至外洋,似乎想對枯竭的漁業資源展現亡羊補牢、力挽狂瀾的企圖。然而,當海洋養殖的夢想愈來愈龐大之時,是否又將衍生出始料未及的新問題呢?畢竟,人們為了吃,對海洋環境早已干涉過頭了。

從鮪魚的例子可以窺見人類對海洋資源過度利用、干涉的複雜情結,雖然知道海洋資源正在瓦解,但目前人們積極、警惕的程度還很低。攝影:廖律清。

※ 專題介紹:海洋具有遊憩、經濟、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卻因氣候變遷、人為污染、過漁等因素而漸失生機,國內外專家不斷呼籲:2050年,或許我們會無魚可吃!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專欄特別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合作,每月中於週五推出【看啥小魚可以吃】專題,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綠色人物|【麥格塞塞獎】菲律賓78歲科學家 到老都要與農民相互扶持

作者:Connie E. Fernandez(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記者),王佑晴編譯,鄭景文審校

羅穆洛戴維德(麥格塞塞獎基金會提供)7月26日那天,78歲的羅穆洛‧戴維德(Romulo Davide)得知他得到了亞洲版諾貝爾和平獎的2012麥格塞塞獎,當時他人正在Siquijor為「農民科學家培訓計畫」(Farmer Scientists Training Program,以下簡稱FSTP)300位結業生的結業典禮作準備。

他一開始簡直無法相信,戴維德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我很驚訝!」他說這個獎激勵他為農民做更多的事,那些人在他眼裡是國家真正的英雄。

「我們必須照顧我們的農民。藉由麥格塞塞獎,我們會得到更多的啟發和鼓勵,去延續拉蒙‧麥格塞塞故總統的理念和精神。這將激勵我們做得更多。」

家族中第二個獲獎者

戴維德是家族中第二位麥格塞塞獎獲獎者。他的弟弟伊拉里奧‧戴維德二世(Hilario Davide Jr.),是前任首席法官,曾在2002年因政府服務而獲獎。

伊拉里奧二世的兒子、前議員伊拉里‧奧戴維德三世(Hilario Davide III)表示,「我們很感謝麥格塞塞獎基金會,並且為我伯伯對國家的貢獻感到驕傲。」他描述他的伯伯是個謙虛開朗的人,對姪子女們非常熱情。

根據伊拉里奧三世描述,他的祖父、羅穆洛戴維德的父親,是一名公立學校老師,教導了他的父執輩們教育的價值,還有如何翻土。

戴維德家族的孩子,包括羅穆洛和前首席法官,都要負責照顧農場與養育家畜。伊拉里奧三世說,「我伯伯看到了農民的潛力。雖然他們努力供給人們食物,卻無法改善他們自己的生活。於是他想要幫助他們。」

伊拉里奧‧戴維德三世記得羅穆洛最喜歡的故事是一個農夫在採用科學耕作兩年後,終於有能力購買手機和多用途車。羅穆洛體現了他父親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沒有荒蕪的土壤,只有荒蕪的意念。」他深信農民不應該是貧窮的,因為資源是可取得的。他們需要的是改變心態,打開心胸接受新方法。

FSTP:讓農民學會創新

根據拉蒙麥格塞塞基金會的獲獎理由,FSTP的精髓是以一套創新又多面向的計畫,讓農民變成科學家,使他們有能力自行實驗、發現有效技術、管理市場並且增加產量。羅穆洛表示,這個計畫教導農民科學的耕作方式以提升生產力。

FSTP包含三個階段,包括心智開展、靈性對話、以及認識物質變化。

第一階段是認識農民,教導農民新的耕作方式,透過各種不同的實驗來看哪個方法成效最好。此計畫並塑造農民「愛上帝、國家和人民」的價值觀。

第二階段則為實際的耕作,農民施行最適合他們處境的的新耕作方式。他們通常採用間作法,種同時種植高產量品系玉米和芒果、花生或者番薯。FSTP也鼓勵農民飼養家畜以增加收入。

在第三階段,收成至少3噸玉米之後的農民從這個計畫畢業。他們也變成了有能力教導其他農民以延續這個計畫的「科學家」。

他們的文憑由菲律賓Los Baños大學農學院與一所當地大學共同簽署。戴維德說:「你給農民作為農民的尊嚴。我們的農民才應該是公認真正的國家英雄。」戴維德表示,其他的訓練課程不會提供農民幼苗,但FSTP會提供農民高產量玉米、番薯、花生和其他作物的種苗。

農民是國家真正的英雄

戴維德在1994年,運用農業部頒給他「傑出農業科學家」所得到的奬金,開始這個計畫,戴維德選擇他的家鄉Barangay Colawin作為試行的區域。從一開始只集中於Colawin的74位農民,此計畫到2007年已擴展到宿霧35個城鎮和其他6個省份。

戴維德表示,他並沒料到會得獎,這表示外界認同FSTP能夠幫助農民脫離貧窮與飢餓。這個獎對FSTP有重大的影響,他將擴大計畫,好使讓更多農民受益。「有了這個獎,我們能夠擴展計畫,並得到更多支持。」

戴達維非常支持前總統拉蒙‧麥格塞塞的理念,拉蒙‧麥格塞塞向來支持群眾的理想,尤其是農民。戴維德說:「農民是國家真正的英雄。沒有農民,我們吃什麼?」

※ 參考資料:菲律賓每日訊問者報

Top

 
 

寂寞喬治不寂寞 厄瓜多稀有象龜未滅絕

摘錄自2012年11月22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全球最後一隻稀有象龜「寂寞喬治」(Lonesome George)6月在厄瓜多死亡後,不但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還因為又一物種從地球永遠消失而受到全球哀悼。但厄瓜多加拉巴戈斯國家公園(Galapagos National Park)21日發表的聲明指出,寂寞喬治根本就不寂寞。

聲明中說,在加拉巴戈斯島(Galapagos Islands)上,至少有17隻烏龜和寂寞喬治的基因相似,其中包括部份可能來自和牠相同的基因。並指出寂寞喬治在6月24日死亡,並不代表平塔島(Pinta Island)亞種象龜的滅絕。

寂寞喬治1972年在平塔島被發現時就已瀕臨絕種,之後成為園方烏龜保育計畫的一部分。科學家自1993年就不斷嘗試為寂寞喬治繁殖後代,讓牠與另外2隻亞種母龜同住,雖曾下蛋但都沒有受精。

寂寞喬治據推估雖然活了100多歲,但晚年時同種夥伴都已死光,因此有了「寂寞」之名。

Top

 

加拉巴哥群島的珊瑚可作為全球珊瑚礁的未來寫照

摘譯自2012年11月20日ENS美國,馬里蘭州,蘭德沃報導;沈瑞筠報導;蔡麗伶編譯;

東太平洋珊瑚礁專家Peter Glynn,在魚群包圍下進行加拉巴哥群島珊瑚調查。(照片拍攝:Joshua Feingold;照片提供:蘇爾坦海洋生物基金會)加拉巴哥群島過去一個半世紀大大出名,但達爾文應該不會預料到,群島的繽紛生態也包含了珊瑚礁──科學家一直到1970年代,才發現到加拉巴哥群島的確有珊瑚存在;但是,到了1983年,第一份研究加拉巴哥珊瑚礁形成的報告才剛出版,它們幾乎就被聖嬰現象摧毀了。

今年夏天進行的珊瑚礁調查發現,部分島嶼的珊瑚群落有復甦的跡象。牠們奮力求生可作為全球珊瑚的借鏡,目前預測,全球珊瑚礁的3/4,在2030年都將遭受長期的損害。

對珊瑚成長而言,加拉巴哥群島是個艱苦的環境。群島位處東太平洋的赤道區,為五道主要大洋流(包含表層暖洋流及深層冷洋流)的交匯處。而洋流交匯的結果,造成島嶼間與季節性的海洋氣候劇烈變化,這對水溫敏感的珊瑚來說並非理想的成長環境。

1970年代研究者發現,群島的確擁有珊瑚,尤其在北邊溫水環繞的島嶼,有些甚至已聚集成礁。

而在1982年到1983年,反常的聖嬰氣候帶入更高溫的海水,導致加拉巴哥群島超過90%的珊瑚死亡。溫暖的海水會使珊瑚喪失共生藻,除了會導致珊瑚白化外,也會使得珊瑚容易罹患疾病。

1997-1998年的強烈聖嬰現象再一次影響珊瑚的命運,但這一次部分珊瑚存活下來。

蘇爾坦海洋生物基金會(Khaled bin Sultan Living Oceans Foundation)的「全球珊瑚礁探險」(Global Reef Expedition)計畫研究團隊預定以6年對全球珊瑚礁進行調查,今年6月費時18日,以金色魅影號研究船在拉巴哥群島的其中八個島嶼外進行調查。期待瞭解過去數十年間聖嬰現象蹂躪過後珊瑚的恢復狀況,及瞭解珊瑚適應環境干擾的重要因子。

研究團隊的首席科學家Andrew Bruckner表示,「加拉巴哥群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野外研究室,讓我們得以瞭解極端氣溫及酸性的增加如何影響造礁珊瑚未來的存活及生長。」

整體而言,研究團隊發現在北邊的三個島嶼:馬切納島、狼島及達爾文島,珊瑚有恢復的跡象。

 加拉巴哥群島馬切納島的蕈珊瑚Psammocora stellata(照片提供:蘇爾坦海洋生物基金會)1983年進行研究的共同作者,也是本次研究團隊成員Peter Glynn說明,「這個結果令人振奮:雖然南部的島嶼看起來很難恢復到1983年以前的水平,另一方面,即便牠們不能造礁,常見的大珊瑚卻出乎意料的在中部及南部的島嶼茂盛生長著。」

小組的成員、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的Derek Manzello檢視環繞加拉巴哥群島海水中二氧化碳的高含量對珊瑚生長率的影響。

這些島嶼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是因為冷洋流自深海將營養物質往上帶,而相同的冷洋流也帶入分解作用的副產品–大量的二氧化碳。過去一世紀全球二氧化碳上升了1/4,而多餘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水導致海水酸化,加拉巴哥群島珊瑚的情況或許可提供未來全球珊瑚礁的借鏡。

酸化的海水會中止碳酸鈣的形成,由於碳酸鈣為礁岩的主要硬體結構物質,因而酸化的海水會使礁岩脆化。

根據取自冰蕊的樣本,Manzello發現北部島嶼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工業化前高了40%,跟研究者在整個熱帶地區發現的濃度相近。

對照來看,南部島嶼的二氧化碳相較於前工業時代約增加了1倍,這或許可以解釋南部島嶼的珊瑚為什麼沒有北部島嶼一樣的恢復。

加拉巴哥群島海域中,團塊微孔珊瑚寄居在海膽上。(照片拍攝:Brian Beck;照片提供:蘇爾坦海洋生物基金會)

團隊另一位成員,賓州大學的Iliana Baums解釋兩種類似的造礁珊瑚的繁殖策略,及珊瑚的繁殖行為如何依賴牠們周遭的礁岩生物群落。

團塊微孔珊瑚(Porites lobata)行有性生殖,藉由排放精子及卵子進入海水,受精卵藉由海水帶到的地方長出新的珊瑚。

團柱微孔珊瑚(Porites evermanni)通常進行無性生殖,通常是鱗魨科魚類搜尋生長在珊瑚內的貽貝時咬下一塊珊瑚,從這塊破片可以再長出新的個體。

無性生殖的限制是珊瑚會在原個體附近生長,而有性生殖可以在較遠的地方建立新的群落。在加拉巴哥群島,雖然珊瑚體內的貽貝很常見,可以咬開珊瑚的鱗魨科魚類卻不多見。

Baums發現,團柱微孔珊瑚不像以往那麼多可能跟牠們繁殖策略需要魚的協助有關。氣候變遷不但藉由海水溫度上升影響珊瑚,藉由影響貽貝及魚類的數量也間接影響珊瑚。

「全球珊瑚礁探險」是由馬里蘭州的蘇爾坦海洋生物基金會進行的計畫。目的是調查及繪製地處偏遠的珊瑚礁群──通常是在那些無力自行進行相關研究的國家,來協助確認需要高度優先保護的地區。基金會也全額贊助當地的科學家組成研究團加入他們的團隊,在每個任務結束後所有的資料和繪製圖將移交給珊瑚所屬國。

「全球珊瑚礁探險」2011年從加勒比海開始他們的6年計畫,調查巴哈馬群島、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牙買加、納弗沙島、哥倫比亞及加拉巴哥群島的珊瑚礁。金色魅影號目前在南太平洋,將一路向西航行全球至2017年。

Top

 

日通訊業創新:用「思考」遙控家電 成功率7成

本報2012年11月23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藉由Brain・Machine・Interface運作的電力輪椅,不需用到雙手就能操縱地電視開關。(摘錄自朝日新聞,高橋一德攝)由日本通訊公司出資成立的「國際電力通訊基礎研究所」(ATR)等機構,日前在京都府精華町召開記者會,介紹了採用「Brain・Machine・Interface」技術的家庭,只需用「思考」就可啟動家電產品。期望能為行動不方便的人士和老年人的生活上帶來幫助。

將特殊裝置戴在頭上的測試者,這是種藉著腦部血管流量的變化和腦波的讀取,傳送無線訊號。接著連接電腦網路,判明大腦的意志後,再向機器發送指令的機制。

目前的成功率可達到7至8成,從動念開始最短只需花6.5秒就可以作出判斷。 

記者採訪一名坐著輪椅的男性,他在房間內移動,不用雙手就可以操控電視的開關。這項研究的展開是受到總務省的委託,至2015年度為止的研究經費,預計將達總金額24億日圓,期待2020年能全面產品化。

※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

Top

 

重環保 少年Pi獲綠色標章

摘錄自2012年11月22日中央社報導

台灣導演李安新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台灣拍攝期間做出許多保護環境的努力,在全球首映的這一天,傳出獲得「綠色標章」的消息。

環境媒體組織(Environmental MediaAssociation)成立於1989年,是娛樂圈唯一以環保為職志的非營利機構,提倡在電影或電視節目製作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並鼓勵在這方面做出貢獻的拍片計畫或節目。

根據大自然網路(Mother Nature Network)報導,「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拍攝時依製片商20世紀福斯公司的綠色指南,劇組人員使用油電混合車,採用可重覆使用的水瓶,並且盡可能以數位方式傳遞訊息,避免浪費紙張。

此外,大自然網路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製作單位消耗較少能源,在製作過程中也盡量減少污染。

為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片廠訂製一個170萬加侖(643萬公升)的大水池,材料包含火力發電廠的廢棄煤渣,在拍攝完成後,製作單位將水池捐出,供未來電影使用,水池裡的水則經過處理,重新轉換為可飲用水,以節省能源。

今年稍早獲得綠色標章的電影包括「MIB星際戰警3(Men in Black III)」、「攔截記憶碼(TotalRecall)」和「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Spider-Man)等。

Top

 

報廢垃圾車 替北市做環保外交

摘錄自2012年11月22日中央社報導

台北市環保局今天說,報廢垃圾車經改裝整修後,送給中美洲友邦貝里斯,替台北市做環保外交,明天將經由海運送到貝里斯。

環保局表示,一般垃圾車超過使用年限報廢後,僅變成廢鐵等販售,但經局內修車廠師傅專業整修、改裝後的垃圾車,代表北市府進行環保外交。

環保局說,共捐贈兩輛15噸密封壓縮式垃圾車,明天將經由海運送到貝里斯,盼藉垃圾車穿梭在貝里斯大街小巷,增進兩國情誼。

環保局表示,局內修車廠平日對垃圾車都精心保養,使用近20年,車輛才報廢,使用時間也遠超過一般6年至8年的報廢年限,節省購置新車公帑。

環保局說,這次捐贈前,修車廠特地針對垃圾車的引擎、底盤傳動和煞車系統全面維護修理,板金也重新烤漆,並在外觀張貼台灣與貝里斯的國旗。

北市府表示,位於中美洲的貝里斯,從1989年與台灣建交,對台灣有意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均全力支持,雙邊各項合作交流關係密切。

Top

 

行動參與|拆美麗灣的關鍵時刻,需要你站出來

發起單位:反反反行動聯盟

美麗灣度假村違法開發案爭議歷時8年仍懸宕未解,法院屢屢判決敗訴的台東縣政府,將於11/29(四)替美麗灣案補做環境影響評估(台東縣府公告頁面),先蓋違建,再補辦環評,讓台灣環評法治蕩然無存,若此案過關,惡例一開,花東海岸就將淪陷大開發。

眼看本次環評可能就這樣闖關,我們需要大家來救救台東,需要為生養我們的母親-海洋和土地表達意見!

你可以:

1.親自到環評會現場聲援!
時間:11/29(四)上午10:00
地點:台東縣政府大門(審查會場外) 集合
徵求對象:所有反對美麗灣度假村開發,堅決拆除美麗灣的伙伴。

我們強烈請求守護杉原灣的伙伴至現場聲援相挺,讓政府、評委、瞭解人民對此一指標案件的關心與憤怒。若您可至會場聲援,請至線上填寫資料,讓我們知道可到場聲援的力量有多少

若您願意進入場內聲援,由於入場需傳真至台東縣政府報名,因此:
⊙您可自行下載報名表填寫後傳真至台東縣府,截止日為11/28下午17時。
⊙至線上填寫資料,我們會協助傳真報名,截止日為11/28中午12時。

2.上環保署網站表達對此案的意見。
美麗灣案捲土重來環說書請按此連結
進入連結後,進入右方有「我有意見」(意見投書),請大家盡量去留言!〈為擴大公共參與環境影響評估,歡迎團體或個人針對審查中環境影響評估個案,發表您寶貴的意見。您的意見若於環境影響評估個案審查前提出,本署將請開發單位提出答覆說明,提供本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參考。如果您的意見未能於個案審查完成前提出,本署也會轉請開發單位妥處。〉

3.留言給台東縣府官員表達意見。
台東縣民信箱:http://tsn.taitung.gov.tw/tmail/
台東縣長黃健庭臉書:http://www.facebook.com/jianting.huang
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美麗灣審查會主席):http://www.facebook.com/changchiyi
台東縣政府秘書長陳金虎: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911992969

4.若認識環評委員或他是你學校老師,拿資料給他們、和他們談談對此案的想法。
審查會的主席為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委員為黃明恩(台東縣環保局長)、許瑞貴(台東縣建設局長),劉榮堂(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曾亮(逢甲大學建築系)、胡學彥(崑山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系)、許中立(屏科大水土保持系)、黃文彬(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林啟燦(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研究所)、吳俊哲(逢甲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周志儒(高雄第一科 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廖秋榮(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蔡俊鴻(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黃益助(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陳瑞仁(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

5.轉寄訊息讓更多人知道。

※當日環評會議程

案名:「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會

時         間

預       定       程        序

10:50~11:20

報到

11:20~11:30

審查會開始,主席致詞

11:30~11:35

業務單位報告

11:35~12:00

開發單位簡報

12:00~12:40

午餐

12:40~14:40

旁聽民眾及團體意見陳述

(陳述後旁聽民眾、團體全部離席)

14:40~15:40

問題與討論

1.列席單位意見陳述。

2.宣讀未出席委員之書面意見,在場委員提問。

3.開發單位回答。

(開發單位回答完後離席)

15:40~16:10

決議及審查結論

16:10~16:20

主席宣讀審查結論、散會

Top

 

論壇|反對強推「日月潭向山纜車場站以及向山觀光旅館BOT投資興建案」通過環評!

作者:高榮輝(邵族民族議會議長)、毛隆昌(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石慶龍(邵族民族議會前議長)

反對政府、民代與財團蔑視原住民族基本法!聯手強推「日月潭向山纜車場站以及向山觀光旅館BOT投資興建案」通過環評! 繼續掠奪日月潭邵族僅存的傳統領域土地!

日月潭。Snow T. Rabbit攝人口極為少數的邵族原住民,勢單力薄的我們,60年來已備受中央 與地方政府對我們族群土地肆無忌憚蠶食鯨吞的土匪作為之苦,更受到近年政府承諾建設「邵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區」 卻推拖敷衍4年已過猶無法執行完成的騙局的我們,說真的我們早對這國家政府已完全灰心絕望,無力也不想再多言、 甚至再抗議或抗爭了!

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貴處(以下簡稱日管處 ),在過去6年來為辦理:日月潭纜車BOT案、伊達邵部落汙水處理場 案、日月潭伊達邵旅客服務中心等開發興建案等,即已完全無視於行政院核定的邵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實施計畫案、 邵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劃定事實,以及原住民基本法的法律規定及程序而一一強行掠奪得逞。這些對我們邵族完全不尊重、 以大欺小數不盡的掠奪侵害事實,更多我們都已照單全收,當啞吧吃黃蓮地全都以吞了下去!

如今日管處從兩年前開始,再度力推「日月潭車程向山纜車興建案已向山觀光旅館BOT投資興建案」,又是重施故技, 目的都只為財團興利,而且一樣是鄙視與剝奪邵族這少數群人的生存權利與尊嚴的歹戲而已,我們歷經太多了已不足為奇更不想再多言了 。但這次不表示我們至今的緘默,即代表我們邵族人仍將默許或放棄族群應有與固有的權利,不會對此有任何強烈反應!

日管處的自我認知是,或來自我們窮忙於生活無暇了解關心本案的族人所帶給予該處的錯誤訊息是:這些以政府為公共利益名義開發與興 建案子和邵族原住民一點關係或關連都沒有。因此它自始自終就本案即否定它在當地所熟知的「邵族民族議會」 或「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的團體存在,也不曾邀請在一起參加任何與本案有關的大小會議!更別提它根本從未曾依據「 原住民民族基本法」第21-23條規定,真實徵詢過當地邵族原住民的同意或分享開發利益的事實!既使在今年9月21日由日管處與 開發業主勉強舉行的所謂 「邵族說明會」當天也不過只有6-7為族人參與而已, 這如何能代表710位全邵族人 或戶籍在部落約250位以上的邵族當地居民?日管處與開發業主竟然對外宣稱已經取得邵族原住民的同意呢? 真是大膽荒唐至極。

對日管處與開發業主這種完全蔑視原住民基本法與不尊重邵族原住民的違法與欺矇行徑,就算所有中央部會機關單位最後都在某幾位夠力 的中央民代對本案的極力護航壓力下而選擇放水,而將於本月28日 星期三上午10點,在環保署對本案所舉行的第三次環境影響評估會,最後若因而不得不做成通過決議配合的話, 這一切都還是違反中華民國自己通過且必須遵守的法律--原住民族基本法!我們邵族原住民絕不會接受, 相信全體原住民族與社會公義人士及民間團體一樣不會坐視這種不法與不公不義的蠻橫魯莽行徑。 因為畢竟邵族傳統領域土地被強行BOT案件此例一開,原住民族基 本法馬上斷然成為廢物! 勢必使台灣原住民族各族群土地土地失去最後的法律保護傘! 隨後一一遭政府、民代與財團聯手依循此例進行對全台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的大掠奪!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