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1.2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生態學者輔導密宗團體 放流毛蟹於新店溪

清大生命科學院生物所教授曾晴賢輔導台灣噶瑪列些林佛學會,日前於新店親情河濱公園舉行放流活動,放了數百隻台灣西部原生的合浦絨螯蟹,將保護生態及宗教放生活動結合。在此之前,曾晴賢已經很積極在做水生物的研究及復育工作,例如在蓋了水利設施而阻斷毛蟹迴游的頭前溪上蓋了蟹道讓毛蟹迴游,獲得不錯的成果。

曾晴賢表示,過去台灣常見的毛蟹在環境污染而逐漸消失,希望這次宗教團體與學界合作舉辦這場毛蟹放流活動,對扭轉錯誤的放生行為具有正面的意義及影響力。在毛蟹產卵季節,一隻毛蟹可以產30萬到70萬個卵,所以放流一隻,對復育工作就能產生很大的效果。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海龜救傷野放 可望結合宗教護生

為救傷野生動物祝福 佛教團體豎立護生典範

「果從因生」 從源頭減少放生、護生爭議

決戰雷峰塔:談放生

生物簡介|下海看裸鰓類海蛞蝓!【早鳥篇】

作者 張晏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所博士)

野外待久了,許多潛水朋友總會與我分享一些他們觀察到的特殊現象,例如某晚見到了一些特殊的物種、哪個月份看見海蛞蝓大爆發、或看見海蛞蝓正在努力交配。

當時我在論文研究上遇到一些瓶頸,幾次白天的調查後,依然看不出月份或季節之間有何差異。苦於尋求新的研究方向之際,身邊一群貴人提議研究白天與晚上的差異。當時尚缺潛水經驗的我,夜潛次數是零,白天岸潛上岸也需要有人攙扶,但當下也顧不了那麼多,下定決心要連續12個月觀察裸鰓類海蛞蝓物種組成的晝夜變化。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美國特有的小艾草松雞長的很特別,但牠已列入瀕危物種的名單內了,由於住宅及建設使他們已喪失90%的棲地,處境岌岌可危,希望他們的到保護,讓這獨特的生物可以繼續存活,而海洋中有些魚的存在是令人擔憂的,福島海域的魚類體內仍有高輻射量,東京電力公司計畫在附近海域設置圍網,防止高輻射魚游到外海,圍網圍的住魚,土地就不一定能撐住了,蘇花公路坍崩不斷,附近的雷達站隨時都可能會垮,由於地層不穩定又在迎風面,遭逢大雨就會有坍崩事件,交通安全令人擔憂阿!照這樣的交通環境,與政府提倡改變大眾「行」的習慣,希望未來的公共運輸比可以達到30%,不知能否達到正向的成長,不要說政府提一套,實際環境卻不是如此,烏拉圭的總統既受有實際做到節能,減少資源浪費,甘願住在鄉下的房子,過著簡樸的生活,希望能追求與續發展並帶領窮人擺脫貧窮。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要錢?要命?這是問題嗎?

作者:郝廣才

1972年奧地利的茲文騰多夫(Zwentendorf)興建第一座核電廠。花了140億奧幣,等於10億歐元,在1977年完工。核電廠要試運轉前,有九個媽媽挺身而出絕食抗議,掀起反核風潮!

當時奧地利政府認為反核團體都是些媽媽、學生、普通的小老百姓,根本是烏合之眾。而他們有大企業、工會、商會的擁核力量。所以完全沒把反核力量放在眼裡,加上政府可投入大量的宣傳、廣告,他們以為公投穩贏,便在1978年11月5日舉行公投,沒想到結果反核過半,以3萬票險勝。核電廠就此廢棄,「茲文騰多夫」從此成了白費投資的同義詞。

精采內文

 

生態學者輔導密宗團體 放流毛蟹於新店溪

本報2013年1月22日新北訊,特約記者林瑞珠報導

清大生命科學院生物所教授曾晴賢輔導台灣噶瑪列些林佛學會,12日於新店親情河濱公園舉行放流活動,放了數百隻台灣西部原生的合浦絨螯蟹,將保護生態及宗教放生活動結合。

合浦絨螯蟹

在此之前,曾晴賢已經很積極在做水生物的研究及復育工作,曾與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等地方環保團體合作,進行魚梯、蟹道的裝設,例如在蓋了水利設施而阻斷毛蟹迴游的頭前溪上蓋了蟹道讓毛蟹迴游,獲得不錯的成果,也在花蓮與原住民漁民合作復育烏魚,並多次受邀到中國,為當地設計魚梯。

曾晴賢表示,過去台灣常見的毛蟹在環境污染而逐漸消失,他記得30年前在台大唸書的時候,淡水河的毛蟹因為青潭偃蓋好,一夕之間消失無蹤,加上淡水河的水質污染,讓迴游生物及毛蟹無法迴游產卵,對生態影響很大;還好近十幾年來淡水河的整治工作看得到成果,減少水質污染,但這些迴游生物還是要以復育放流的方式,讓他們回來。

清大曾晴賢教授輔導密宗團體列些林佛學院放流毛蟹於新店溪。林瑞珠攝。他表示,希望這次宗教團體與學界合作舉辦這場毛蟹放流活動,對扭轉錯誤的放生行為具有正面的意義及影響力。

這次曾晴賢放流的是原生台灣西部的合浦絨螯蟹,他說,在毛蟹產卵季節,一隻毛蟹可以產30萬到70萬個卵,所以放流一隻,對復育工作就能產生很大的效果。

此外,這次放生還能夠幫助到一位因意外雙手截肢,仍努力維持家計的捕蟹人鄭禮通。曾晴賢是透過前中時記者陳權欣的一篇報導及介紹認識鄭禮通,想把他捕捉的許多成熟而可繁殖的毛蟹,結合眾人的力量買來放生到河口去,使得毛蟹資源能夠生生不息,這樣生態才能夠永續。

清大曾晴賢教授輔導密宗團體列些林佛學院放流毛蟹於新店溪。林瑞珠攝。之所以有這樣的因緣與宗教團體放生活動結合,則是因為曾晴賢去年在參與林務局舉辦的「積極護生方案國際研討會」上,有佛教團體向他表示可以提供他一些經費,以支援護生的工作,所以得知有鄭禮通這位捕蟹達人之後,便促成這次放流活動。

鄭禮通原本是鐵工,民國82年他幫人搭鐵架時雙手誤觸高壓電線,導致雙手腕截肢,後來靠著老農指導,成為捉毛蟹專家,靠嘴巴和手肘捕捉,養育妻小一家四口。 曾晴賢向鄭禮通表明,希望藉由他的專長來參與水生物保育工作,並很快便替他夫妻兩安排合適的職位,不但解決身障者謀生問題,也為台灣的水生物復育工作多了一個民間專家,讓保育工作得到三贏:亦即正確的放生、身障者的工作保障、水生物復育三方都得到好處。

Top

 

生物簡介|下海看裸鰓類海蛞蝓!【早鳥篇】

作者 張晏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所博士)

※編按:前兩週生物專欄介紹了許多人稱「海中貴婦」的海蛞蝓,本週透過研究人員第一線的觀察,得以一窺中海蛞蝓大家族中的其中一目:裸鰓目。你知道海蛞蝓也有分早鳥和夜貓型嗎?而裸鰓目跟其他目又有什麼不同呢?且看本日專欄。

野外待久了,許多潛水朋友總會與我分享一些他們觀察到的特殊現象,例如某晚見到了一些特殊的物種、哪個月份看見海蛞蝓大爆發、或看見海蛞蝓正在努力交配。

當時我在論文研究上遇到一些瓶頸,幾次白天的調查後,依然看不出月份或季節之間有何差異。苦於尋求新的研究方向之際,身邊一群貴人提議研究白天與晚上的差異。當時尚缺潛水經驗的我,夜潛次數是零,白天岸潛上岸也需要有人攙扶,但當下也顧不了那麼多,下定決心要連續12個月觀察裸鰓類海蛞蝓物種組成的晝夜變化。

裸鰓類海蛞蝓小檔案
海蛞蝓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後鰓亞綱內所有物種總稱,共有10個目。經過分類專家的估計,全世界應有超過4000種以上的海蛞蝓,而台灣目前約有780種左右。裸鰓目 (Nudibranchia)是後鰓亞綱內最大的一目,其顏色非常鮮艷,最明顯特徵為鰓裸露在外;除此之外,裸鰓目還有幾項特徵:
第一、 為雌雄同體,異體授精,在茫茫大海中可增加找到另一半的機會,以利繁衍後代。
第二、成體不具堅硬的外殼,而是以物理或化學防禦機制來抵禦天敵。
第三、裸鰓海蛞蝓皆為肉食性,攝食範圍包含海綿、珊瑚、水螅、魚類,甚至會
      同類相食。

海下調查大不易

常有朋友聽到我要跑做潛水調查,就一口咬定說:「又要出去玩耍了!」,當下只能苦笑。坦白說,潛水調查跟玩樂的確不太一樣;玩樂只需穿好潛水裝備,在水裡放鬆、嬉戲及體驗大自然。但潛水調查除了時間壓力外,還牽涉到試驗設計:調查前要有系統的規劃調查地點、路徑及時間,才不至於事倍功半。而要連續一年、逐月潛水做調查,地點的選定更顯得格外重要。

我的研究地點選在石朗,位處於綠島西南方,冬天,山脈擋住東北季風,海流不強,僅春夏之際吹南風或颱風來時無法潛水,適合長期的觀測調查。而為了讓採樣更有系統,採樣前會預先潛水一次,選定觀察的礁石後,標記八塊礁石,之後每月晝夜都在這些礁石上觀察出現的裸鰓類海蛞蝓。為了減低誤差,僅拍照和紀錄體長而不採樣。

經過一年,結果顯示裸鰓海蛞蝓日夜物種數量相差不多,但是物種組成卻大不同。白天常常見到許多葉海蛞蝓科 (Phyllidiidae),其中突丘葉海蛞蝓 (Phyllidiella pustulosa)是石朗最常見的物種;24次的調查中共紀錄到17次 (出現頻率:白天12/12,晚上5/12)。

突丘葉海蛞蝓 (Phyllidiella pustulosa)為石朗最常見的物種。

裸鰓類海蛞蝓的鰓是位於腹面外套膜和腹足之間

沒有齒舌,酸液助消化

裸鰓類海蛞蝓,顧名思義,鰓應該要裸露在外面。但沒看到鰓,那鰓跑去哪了呢? 葉海蛞蝓科 (Phyllidiidae)的鰓是位於腹面外套膜和腹足之間。除了鰓的位置不同外,還缺少在軟體動物相當重要的攝食器官—齒舌 (radula)。

齒舌是許多軟體動物用來刮食物的器官,也是很多分類學家用來鑑定不同物種的關鍵形態。

齒舌是許多軟體動物用來刮食物的器官,也是很多分類學家用來鑑定不同物種的關鍵形態。當外部形態特徵及顏色無法判定時,就得靠齒舌的形態來鑑別物種。而除了葉海蛞蝓科 (Phyllidiidae)和枝鰓海蛞蝓科 (Dendrodorididae)外,所有裸鰓類海蛞蝓皆有齒舌。

葉海蛞蝓科藉由分泌酸性的消化液來分解海綿,再吸入已分解的海綿。因為這項特徵,讓原本外部形態變異相當大的葉海蛞蝓科增添了不少分類的困難。

禦敵秘技:臭烘烘+硬梆梆

此外,葉海蛞蝓也有相當特殊的禦敵之處--分泌難聞的黏液和具有堅硬的身體。有次潛水上岸,澳洲海蛞蝓專家Richard Willan博士家中相當溫馴的狗一直好奇的看著葉海蛞蝓 (可能以為是什麼好吃的東西),打開來給牠聞後,沒想到牠性情大變,低吼幾聲後便狂吠起來。

葉海蛞蝓堅硬的身體是由許多骨針所組成,如將組織溶於漂白水,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並可記錄到四種不同形態的骨針。然而,相同個體的不同部位也會有不同形態的骨針。由於骨針形態不多,所以物種鑑別程度僅可達到屬的層級。

葉海蛞蝓堅硬的身體是由許多骨針所組成,如將組織溶於漂白水,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記錄到四種不同形態的骨針。

共生藻類好幫手

紫色灰翼海蛞蝓 (Pteraeolidia ianthina) ,其體長可達10公分。另外一種常在白天出現的裸鰓類海蛞蝓為紫色灰翼海蛞蝓 (Pteraeolidia ianthina) 。其體長可達10公分,主要能量來源是攝食,但特別的是,與其共生的蟲黃藻(Zooxanthella),可行光合作用,輔助海蛞蝓吸收能量,這也是為什麼該物種大多在白天活動 (出現頻率:白天7/12,晚上0/12)。(※按:想知道哪些海蛞蝓是夜貓子嗎?請繼續鎖定下週生物簡介專欄。)

 

 
 

美國特有 小艾草松雞快消失

摘譯自2013年1月22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聯邦政府為阻止小艾草松雞(Gunnison sage-grouse,Centrocercus minimus)這種西部指標性物種長期下降趨勢,漁業暨野生動物局提案將其列入「瀕危物種法」的瀕臨絕種物種,並劃定170萬畝的重要棲地。

保育團體2000年第一次請願保護此物種。環保團體「野性地球守護者」(WildEarth Guardians)野生動物方案主任Mark Salvo表示,「小艾草松雞終於得到牠應有的保護。名列瀕危物種法將對保育該物種提供有效支持。」

小艾草松雞的求偶展示(攝影:Louis Swift;出處:Black Canyon Audubon Society)

小艾草松雞是美國處境最艱困的鳥種。美國奧杜邦協會認為小艾草松雞是美國前10大頻危鳥類之一,同時瀕危物種聯盟(Endangered Species Coalition)也表示小艾草松雞是美國處境最艱困的鳥種。

內政部長沙拉薩(Ken Salazar)的《2009年鳥類現況》報告中提及,棲息著小艾草松雞和其他敏感野生動物的美國西部沙漠和草地,是全國退化最嚴重的棲地。

小艾草松雞面臨的主要困境就是由於住宅、城市及商業發展,及道路和電線等相關基礎建設導致的棲地喪失、退化及破碎化。一些估計顯示過往小艾草松雞的棲地90%已喪失。

美國鳥類保育協會的Steve Holmer表示,「將牠加入瀕危物種名單對這種神奇的鳥類是個轉捩點;隨著不斷發展和持續增長人口的壓力,剩餘棲息地迫切需要穩健保護措施。」

2010年9月15日,漁業暨野生動物局決定將小艾草松雞加入瀕危或受威脅名單但被更高優先的行動方案排擠。

該局將小艾草松雞排入候補名單中並給予高優先順位,認為松雞面臨的威脅是高度且直接的。隨後他們和「野性地球守護者」及生物多樣性中心分別簽署協議,議訂2012年不是小艾草松雞列入瀕危名單就是不採納決議,並需於2013年10月做出決定。

作為協議的一部份,漁業暨野生動物局同意公布法規計畫書,將小艾草松雞列於名錄中並指定重要棲地。

分類學者早在1970年代便提出小艾草松雞有別於艾草松雞(Greater sage-grouse),2000年正式被美國鳥類學者協會認定為新種。

過去小艾草松雞分佈範圍可能包括科羅拉多州、猶他州、新墨西哥州和亞歷桑那州,現在只有科羅拉多州西南部和猶他州東南部有8個的小族群。小艾草松雞族群量顯著下降,目前約只剩4000隻可繁殖個體。

落磯山野地生物學家Megan Mueller指出,「在西科羅拉多地區小艾草松雞是生活網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瀕危物種法保護松雞除了保護該物種本身,也有助於其他包括麋鹿、鹿還有羚羊等野生動物的棲地保育。我們有義務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給未來世代,這意味我們必需成為好的土地管理人及保護所有野生動物的棲地。」

Holmer表示,「由於土地使用方式改變及外來植物入侵等因素,小艾草松雞分佈地區的山艾(Sagebrush)棲地越來越破碎化。人類開發諸如道路、電力建設、住宅建設及其他因素導致棲地破碎化導致小艾草松雞及艾草松雞的衰亡。」「從1980年起,小艾草松雞活動範圍內的人口平均成長了70%;甘尼遜河盆地是現存小艾草松雞的主要活動範圍,預估該區人口到了2050年會比2005年增長2.3倍。」

科羅拉多州甘尼遜郡(Gunnison County)約有現存總數80%的小艾草松雞,2050年人口預測將倍增至31100人。

美國鳥類保育協會表示,隨著人口成長而增長的電線設施,將會使得金鷹數量也隨之成長。金鷹是松雞的主要天敵,會使用電線作為覓食狩獵的棲點。

根據一份在猶他州東北部的研究成果,離松雞共有繁殖展示場域(leks)220碼內的電線架設好後,金鷹在該場域松雞補食率由26%上升到73%,最後導致該場域被松雞放棄。

家畜會直接和松雞競爭牧場資源。放牧會減少松雞的繁殖及育雛棲地,對松雞族群量造成負面影響。

聯邦土地目前有松雞使用的棲地至少有87%被放牧者使用。家畜可能會踐踏松雞的巢及築巢環境。雖然這樣的踐踏對族群量的影響程度目前尚無數據,對巢的破壞已被證實,且放牧家畜會導致松雞棄巢。

生物多樣性中心的瀕危物種主任Noah Greenwald表示:「小艾草松雞終於得到牠們亟需的保護,這種獨特而美麗的鳥類需要一個免於城市擴張及其他威脅的安全天堂。」

Top

 

福島海域魚類仍有高輻射 東電擬設攔網

摘錄自2013年1月21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承認,去年12月以來,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周圍海域捕獲的多種魚類,所含輻射量都遠遠高於食用海產品標準。東京電力公司正計劃在核電廠附近20公里外的海域設置圍網,防止高輻射魚游到外海,進而流入到海產品市場。

最近在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曾捕獲過一條高輻射魚,魚肉中所含可放射性銫的量,高於食用海產品標準的2540倍,暴露出日本核危機2年以來,危害仍讓人十分堪憂。

美國科學家之前也曾警告說,由於輻射量維持高水平,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海域的魚類在10年內都不適宜食用。

另外,曾經有科學研究指出,向日葵可以吸收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進而達到去除輻射污染的效果。基於這個結論,日本農林水產省向民眾發動起種植向日葵的行動。雖然向日葵目前已經在當地遍地開花,但卻對去除核輻射的作用微乎其微,這一向日葵計畫宣告破滅。

Top

 

蘇花坍不停 雷達站隨時會垮

摘錄自2013年1月21日蘋果日報報導

位於蘇花公路東澳路段山頂,負責北台灣空防的空軍東澳嶺雷達站,近年來因降雨量大,山坡不斷崩塌,已岌岌可危。因當地地層不穩、且又是臨海迎風面,遇大雨坍崩事件頻傳,專家認為若再不做好水土保持,只要再遇大雨,「雷達站隨時都可能崩塌!」

有「東台灣之眼」之稱的空軍東澳嶺雷達站,2010年10月梅姬風災後,雷達站東側圍牆下方土石不斷坍方,當時即有擔心雷達站崩塌的阿兵哥爆料指出,梅姬颱風過後,不僅下山的路遭沖毀,連直升機停機坪都傾斜,還斷糧好幾天,最後以直升機空中運補,才不致斷糧。

《蘋果》為了解該雷達站崩毀情形,近日多次進入蘇花公路115.5公里坍塌處,拍到不少怵目驚心的照片,空拍圖顯示,位在海拔821公尺高的東澳嶺雷達站,最外圍的圍牆與工事早已坍塌,長度約200公尺,部分已懸空,而崩落的圍牆還卡在半山腰,山頭上的岩層土石整個裸露在外,隨時都有再次崩塌危機。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也表示,當初興建東澳嶺雷達站時,軍方疑砍山頭整平,但回填土較鬆軟,若排水設施不佳,雨水會沿著周邊岩盤流動,造成岩盤不穩定。他懷疑,梅姬颱風時,東澳嶺的大面積崩塌恐與此有關。他強調,因當地屬軍事管制區,到底當初興建時回填土面積多大?外界不得而知,但一定要立即解決回填土滲水問題,否則勢必影響雷達站安全。

Top

 

毛治國:公共運輸比率將達30%

摘錄自2013年1月21日台灣醒報報導

「少開車、多搭車!」交通部長毛治國21日在交通部公共運輸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在 2025年前讓公共運輸的比率達到30%,需要改變大眾「行」的習慣。他指出,過去3年,公路公共運輸載客量成長11.6%,未來也將穩定成長。其中,低底盤公車的普及對年長者與身心障礙的幫助更大,其比率已從7.2%,提升到目前24%。

交通部運研所組長王穆衡指出,根據交通部的調查,目前公共運輸市占率較高的地區還是以台北市、基隆市與新北市為主,分別是37.7%、32.4%、 26.1%,未來對於偏遠地區會增加公車服務路線,只要有經營價值一定會開發,希望在105年,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能達到18%的目標,而車齡部分則希望能從98年的10.82降至8輛以內。

公路總局專委王銘德則表示,各區域資源的配置已漸由北部轉移到中南部地區,根據交通部調查顯示,99年核定經費以新北市居冠,100年卻以高雄市居冠,101年則是以台中市居冠。而交通補助案執行率方面,則以基隆市94.63%排名第一,彰化縣89.96排名第二。他提醒各縣市代表,一定要在預算執行上著力才行,不然預算下次就會轉到其他縣市。

Top

 

烏拉圭總統帶頭做環保

摘錄自2013年1月21日台灣醒報導

烏拉圭總統穆西卡放棄舒適的總統官邸,為了地球的永續發展選擇住在鄉下農村!穆西卡在聯 合國一場高峰會表示,如果全世界的人口,都採行歐美先進國家的消費模式,地球將會不堪負荷。雖然穆西卡力行簡樸生活,但他的施政仍飽受批評,最近支持度下 滑至50%以下。

在一般民眾的心目中,政客因為有機會得到特別待遇,所以過著較常人優渥的生活。但是這個現象不會在烏拉圭看到,烏拉圭總統穆西卡(Jose Mujica)放棄國家提供的總統豪宅,自願住在鄉下簡陋的房子裡,他的衣服晾在屋外,取用井水,屋外只有2名警察站岡。

追求永續發展、帶領廣大的窮人擺脫貧窮,是人們經常談到的議題,但是穆西卡卻持有別的看法,他在聯合國Rio+20永續發展高峰會提到:「若全球70-80億人口的消費與垃圾量,都和今天富有國家相同,地球是否有足夠的資源能夠負荷?這種超級消費模式正在傷害我們的地球。」穆西卡指控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正在「盲目的追求成長與消費,好像不這樣世界就會結束般。」

但即使人們肯定穆西卡的簡樸生活,卻不會因此認同他所有的施政方向。烏拉圭的反對黨表示,經濟的好轉並沒有具體帶動醫療及教育的改善;另外,他最近讓墮胎及大麻合法化的舉動,也引起廣泛的爭議。穆西卡的支持率自2009年當選以來,最近首度下滑至50%以下。

Top

 

論壇|要錢?要命?這是問題嗎?

作者:郝廣才

f取自郝廣才臉書你買蛋回家,發現有一顆蛋臭了,你會不會捨不得煮臭蛋來吃?你買魚回家,發現魚有怪味,你會不會捨不得煎壞魚來吃?

當然不會,為了小錢吃壞身子,不值得!那大錢呢?

你花10萬買一瓶紅酒,打開時發現酒酸了。你會不會捨不得,仍然喝下肚,然後告訴自己如果這酒沒壞,你就會感覺到波爾多的朝陽?你花100萬買一公斤松露,一切發現松露壞了。你會不會捨不得還是吃下去,然後告訴自己如果松露沒壞,你就會看到普羅旺斯的樹林?

當然不會,花大錢買到壞東西已經夠衰,怎麼能一錯再錯害自己?

我們再加碼,如果你手拿價值100億的鑽石「非洲之星」正在船頭欣賞,突然船身一顛,你手一滑,非洲之星掉落深海,你會跟著跳進滿是鯊魚的大海去找鑽石嗎?不會吧?因為再多錢也比不上你的「命」!

1972年奧地利的茲文騰多夫(Zwentendorf)興建第一座核電廠。花了140億奧幣,等於10億歐元,在1977年完工。核電廠要試運轉前,有九個媽媽挺身而出絕食抗議,掀起反核風潮!

當時奧地利政府認為反核團體都是些媽媽、學生、普通的小老百姓,根本是烏合之眾。而他們有大企業、工會、商會的擁核力量。所以完全沒把反核力量放在眼裡,加上政府可投入大量的宣傳、廣告,他們以為公投穩贏,便在1978年11月5日舉行公投,沒想到結果反核過半,以3萬票險勝。核電廠就此廢棄,「茲文騰多夫」從此成了白費投資的同義詞。

奧地利人民真的有遠見,當他們做出廢核的決定時,核電廠還未發生重大災難。但8年後就發生了車諾比核災!

這時在德國卡爾卡(Kalkar)剛剛完工一座最新的核電廠,居民群起反抗,鈾燃料根本運不進廠,最後連公投都沒辦,政府決定廢棄,80億馬克,就是60億美金泡湯!

再回到奧地利,1997年奧地利國會無異議通過「全國反核能政策」。現在茲文騰多夫要變成太陽能、生物能發電廠。

卡爾卡呢?2005年全新開幕,但不是電廠,變成有摩天輪、雲霄飛車、旋轉木馬...和一個437個房間的豪華旅館,這個遊樂園叫「爐心水奇幻世界」。

2011年311福島核災,德國立刻在5月30日宣布關閉所有核電廠,2022年建立非核家園。德國人雖比不上奧地利人有遠見,但一嚇到就馬上反應,也不算晚!義大利同樣也在6月以94%贊成公投廢核。

我們台灣呢?福島核災,第一個該嚇死的應該是台灣,台灣很小,已是核電廠佔國土比例世界第一的國家,更可怕是我們還在蓋核四!我們為福島核災捐給日本的錢也是世界第一,但我們好像不在乎自己的命!

不錯,核四已經花了2700億,最近3月要追加102億,聽說後面還要加500億,天知道這個無底洞要多少才能填滿?就算填滿,連原委會這種公家單位都不敢說可以運轉,誰會、誰敢交給出包連連的台電運作?

那已經花的錢怎麼辦?那是潑出去的水,是掉落深海的大鑽石,我們可以氣死、幹死、恨死,但不可以「找死」!不可以一錯再錯!

就錢論錢,核四越早停工,未來錢浪費的越少,以現在台灣的財政危機,每一塊錢都不要再白花了!

核災可是絕對公平,可不會大小眼。台灣地這麼小,任何一座核電廠出事,台灣不管富人、窮人,大官 、小民,正妹、宅男,正宮、小三……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寸土地逃得掉啊!到時錢有什麼用?

問題不是錢,是「命」!是孩子的命、親人的命、愛人的命、你的命、我的命、全台灣人的命!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