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昆蟲為什麼會蛻皮與變態 (上) --﹥
作者:顧世紅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圖片:郭瑞玲、顧世紅
早在1917年,一位名叫Kopec的波蘭昆蟲學家就已經發現,蛾類幼蟲變態成蛹的發育過程由腦內所釋放的化學因子所控制,他所做的實驗大致如下:在最後一齡(5齡)幼蟲的早期,在幼蟲的胸腹部間用一根絲線結紮,結紮後所形成的頭胸部與腹部就一直維持幼蟲的形態(牠們仍然可以存活數星期之久),而不能變態成蛹(圖2A)。但是,如果結紮的時間延後,在5齡後期,再結紮幼蟲的胸腹部,那麼所形成的頭胸部與腹部卻與未結紮的幼蟲一樣,都進行化蛹的變態蛻皮(圖2C)。如果在5齡中期結紮幼蟲的胸腹部,那麼所形成的頭胸部則進行化蛹的變態蛻皮,但腹部仍一直保持幼蟲的形態不變(圖2B)。...
【相關文章】■為什麼沒有恐龍那麼大的昆蟲?
(上) (中) (下)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fspecies/2002/fs02021901.htm
◆[生活環境]歐洲航空器噪音問題再度升高 --﹥
法國,史特拉斯堡,2002-02-08
(ENS)-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機場噪音書記員呼籲,歐盟應立法嚴格限制機場附近的噪音。荷蘭喀爾文教徒漢斯‧卜洛克蘭於本週發表報告,呼籲法律規定應涵蓋更多的航空站,並加快腳步,逐步淘汰噪音問題最嚴重的航空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08-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20801
◆[環境政策]內華達州核廢料儲存場
布希總統聽取反對意見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2-08
(ENS)-
由內華達州共和、民主兩黨民選高級官員所組成的小組,週四(7日)下午於白宮橢圓辦公室與布希總統會面,表達育加山核廢料地質儲存場的反對意見。此項飽受爭議的場址位於拉斯維加斯西北方100英哩處,能源部長預計於2月10日建議布希總統批准此案。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08-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20802
◆[生態保育]冬季奧運會的榮耀
環保作祭品?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猶他州,鹽湖城,2002-02-11 (ENS)- 2002年冬季奧運會為訪客以及全球的電視觀眾展示了部分美國最美的景緻。然而有些環保人士卻相當憂心,奧運會籌備工作及這些運動競賽本身,正對猶他州壯麗的景觀造成永久性破壞。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1-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21101
◆[其他]死亡、天候及貧窮為阿富汗復原3大阻礙 --﹥
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2002-02-11
(ENS)-
聯合國「阿富汗人道救援協調員辦公室」發言人亞里安那‧雅夫塔利今天在伊斯蘭馬巴德表示,救難人員與「惡劣的天候狀況」奮戰了數個小時才到達帕爾萬省薩朗山路,當地數百人已受困超過30小時。至少有5人死亡,另有400人獲救。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1-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21102
◆[環境政策]25個太平洋鮭魚族群恐將失去保護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2-12 (ENS)-
針對目前受瀕危物種法案保護的太平洋鮭魚及硬頭鱒,業者訴請當局解除14個族群的聯邦保護禁令,國家海洋漁業局正著手進行審查工作。該局的行動觸怒了環保人士,然而財產權的擁護者卻為此喝采,他們為爭取以魚類保護之名而受限的水源及土地使用權已抗爭多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2-07.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21201
◆[環境政策]美國環保署宣布逐步淘汰含砷木材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2-12 (ENS)-
美國環保署與建築業者已達成協議,減少在住宅、遊樂設施及其他消費產品中使用含砷的加壓處理木材。環保人士今天表示,這項努力固然值得喝采,但要為公眾健康把關,政府的措施仍有強化空間,而且步伐略顯遲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2-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21202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2-19 --﹥
-
[生活環境]台北縣九十年全年空氣品質不良率為2.6%,達成國家環境保護計畫3%的目標,空氣品質顯著改善。而整個北部空氣品質區,去年空氣品質不良率為2.3%,其中,造成空氣品質不良之指標污染物仍以臭氧為主,懸浮微粒次之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台北市政府環保局表示,廚餘及垃圾兩用車將於今年六月上路。為有效分離清運及回收再利用廚餘,已進行現有垃圾車研發改裝、破袋及貯存設施計畫,並獲環保署全額補助;先研發的一部車輛可在今年六月上路,焚化廠廚餘處理設施也可同時設計完成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結合溫泉、賞鳥、捷運及國家公園的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將在十一月完工啟用,台北市新工處昨天表示,很難想像這處過去憲兵隊原址的建築,在重新施築後,會成為北區多元文化的象徵建築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新近成立病原菌檢驗室,以精密儀器檢測自來水中,肉眼看不到的隱孢子蟲,該處目前已完成長興、直潭淨水場隱孢子蟲檢測,而這也是全台自來水機構第一套檢測隱孢子蟲的檢驗室。成立病原菌檢驗室主要是為自來水生飲預作準備
(台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經濟部18日召開「水利署」籌備成立會議,決定水利署3月28日掛牌營運,新任署長人選仍在徵詢中
(台北 中央社)
-
[能源議題]看好風力發電資源及市場,台電公司決在台中港投資興建國內首座風力發電廠,初步規劃設置40座風力發電機組,投資金額達35億元,預計最快明年動工,94年開始商轉發電;台電目前在澎湖中屯設有四座小型風力發電機組,但因規模不大,只能算是測試階段
(台中 經濟日報)
-
[能源議題]台電烏坵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審查一波多折,烏坵鄉小坵嶼雖提報為最優先的調查場址,但環保署進行一年多的環評審查,從「政治」著眼,對小坵嶼不大青睞,並於審查意見中,要求台電重新提報五處候補場址供環保署審查,從中決定二處作為備用場址展開調查。據了解,環保署以兩岸關係緊張為由,要求台電提出五處候補場址,台電已於二月初農曆年前祕密提報,並建議以無人島的基隆彭佳嶼,澎湖東吉嶼及台東蘭嶼等三處場址,為較可行備用場址
(台北 中國時報)
-
[其他]台灣將第四年組隊參加預定暑假在拉脫維亞舉行的2002年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台灣並將爭取2008年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主辦權
(台北 中央社)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2-1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19 --﹥
-
[生活環境]海南省會海口市空氣品質穩居全中國最優
(海南 新華社)
-
[生活環境]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主持的「優質抗逆草坪草的高效育種技術及新品種的培育」研究,新近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這項研究旨在建立草坪草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培育出優質高抗的草坪草新品系,並應用於城市綠化、運動場草坪和水土保持,尤其是推動西北地區的綠化、生態(退耕還林還草)建設和環境改善
(北京 人民 日報海外版)
-
[生活環境]香港土木工程署最近在沙田城門河應用新生物除污技術,成功消除河水污染物,當局並計畫向中國大陸推介這項新技術
(香港 中央社)
-
[全球變遷]中國年增荒漠化土地一萬平方公里
(北京 人民日報海外版)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2-1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8 --﹥
-
[生活環境]各州校車排放污染評比出爐
-
[環境政策]刪減農場補助津貼獲參議院認可
-
[能源議題]密蘇里州獲600萬美元「住宅節能及禦寒建築」基金
-
[生態保育]能源探測計畫將威脅猶他州沙漠
-
[生態保育]保育團體買下能源開採權利
保護密西根州6,275英畝地
-
[生態保育]木材公會誓言終止非法伐木
-
[全球變遷]北極氣候研究計畫獲3,000萬美元補助
-
[其他]安潔莉娜裘莉將於奧運會場發表演說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08-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2-08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11 --﹥
-
[生活環境]促進校園能源節約
能源部發布指導方針
-
[生活環境]觸犯賓州垃圾掩埋法
清運公司同意賠償370萬美元
-
[環境政策]採收鯊魚鰭禁令延伸至太平洋海域
-
[生態保育]保護喬治亞州坎伯蘭島
保育團體提訴訟
-
[生態保育]未依法管制越野車
國有地管理官員被控瀆職
-
[生態保育]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證實
灰狼遷入華盛頓州
-
[其他]抗碳疽菌藥物可能會造成人體不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1-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2-1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12 --﹥
-
[生活環境]含鉛油漆訴訟案 羅德島獲初步勝利
-
[生活環境]環保署籲烘焙業者採取行動 減少CFC排放
-
[生活環境]非法傾倒危險廢棄物
貨車修理公司認罪
-
[生態保育]參議員里德呼籲
黃石公園應管制雪車進入
-
[生態保育]環境損益評估研究計畫獲經費支援
-
[生態保育]保護紐約州常見生物
地質調查協會完成資料庫彙整工作
-
[生態保育]科學家於亞利桑那州攝下美洲豹珍貴影像
-
[土地及水文]部分遭酸雨毒害的湖泊正逐漸恢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2-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2-12
■[環境的未來-能資源]全球風來電 我國蓮步迎風慢 --﹥
作者:鄭益明 (看守台灣執行長)
風力發電是目前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再生能源,歸功於各國政府的大力推廣,及政策補助的誘因。丹麥政府至2000年底該國風力發電達用電量的16%,計劃到2030年達到50%。德國到2020年也可望達到25%;該國1991年通過「輸電法」,規定供電業者有義務收購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且價格不得低於當地平均電價的90%。...
新設立的風力電廠在經濟上已可和燃煤電廠相抗衡;加上技術的繼續提升,將可預期成本更低,在美國華盛頓/奧瑞崗的新設風力發電廠,每度成本低於3.5美分,由此看來風力發電在許多國家會成為最經濟的電力來源。...
【看守台灣協會】http://www.taiwanwatch.org.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energy/2002/en02021901.htm
■[環境關懷事件]獎勵垃圾減量 台東不需焚化爐 --﹥
作者:劉炯錫 (台東師範學院教授)
以台東市二、三年來實施垃圾減量的成效來說,...自從台東市公所於八十七年八月起實施垃圾不落地與資源回收後,每日平均垃圾量已從150餘噸,降至約100餘噸。去年十二月強制資源回收後,更降至八、九十噸。資源回收率也從八十八年下半年剛開始實施時的16%,緩慢增加到九十一年一月份的26%。檢視台東市垃圾仍以廚餘佔最大宗,市公所已提出廚餘利用計畫,預計可再減少垃圾量40%,若再增加回收站、加強廢玻璃、電池的回收,以及對各事業單位的督促等多元努力,台東市公所每日垃圾量可望降至50噸以下。以此換算,若台東縣境努力推動垃圾減量,未來全縣垃圾量可望每日平均在100噸以下,將不足預定的台東焚化爐要持續燃燒以保持高溫所需的一個機組150噸、兩個機組300噸之需要。...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against/2002/ag02021901.htm
▲[專欄作家]陪伴孩子走進大自然
(下) --﹥
作者:陳健一
感覺到風
和孩子一起看風,在沒有風日子。
天氣晴,我和孩子們來到麟山鼻沙灘。這裡是海邊,十月到隔年二月是風勢強勁。但是,四月份的這個時候沒有風了。
我們蹲在沙灘上,觀察一株匍匐地面的馬鞍藤,尋找它長長的莖,以及四處蔓長的路徑......
「海邊風勢強,假如植物長太高容易被風吹垮,所以趴著地面長。」...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oscaric/2002/os02021901.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雙連埤2 --﹥
播出時間:2月19日(二)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雙連埤3 --﹥
播出時間:2月20日(三)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山區裡的湖泊並不多,每個卻都像山中的一顆珍珠,明亮耀眼、令人驚豔。宜蘭縣員山鄉就有一處雙連埤,面積雖然不大,但是湖光山色,宛如世外桃源。除了令人留連忘返的美景之外,雙連埤還擁有極為豐富的生態資源,其中更包括許多國寶級的珍稀水生植物。如此重要的自然環境,卻因為屬於私人所有,而面臨開發消失的危機。如果你還不曾到過雙連埤,不妨現在就跟著荒野保護協會,一同體驗它令人難忘的美。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