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海岸第一線之灌叢植物-白木蘇花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plant/Dendrolobium-umbellatum/Dendrolobium-umbellatum.htm ◆[環境政策]參議院通過再生能源法案 然標準過低無實質效果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22 (ENS)- 美國參議院週四(3/21)表決通過一項修正案,規定電力公司發電來源必須提高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包含風能及太陽能。然而,參議院通過的版本卻令許多保育團體大失所望,他們認為法案標準過低,許多電力公司並未涵蓋在內,對於推動美國使用再生能源並無多少實質效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2-06.html ◆[能源議題]聯合國原能署籲各國出資對抗核子恐怖主義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2-02.html ◆[生態保育]大批雪車擅闖黃石公園荒野禁地 --﹥
美國,懷俄明州,羅拉米,2002-03-22 (ENS)- 根據黃石國家公園巡守員的報告,數百部、甚至數千部雪車擅自駛入公園荒野深處核心地帶。由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的空照圖顯示,大片公園土地上交織著數百條雪車車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2-07.html ◆[土地與水文]世界安全局勢有賴各國和平共享水資源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2-01.html ◆[土地與水文]生態水文學之父榮獲斯德哥爾摩水資源獎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2-04.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2-09.html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境]讓行道樹根深柢固 北市要整容 --﹥ 作者:鄭朝陽 (民生報記者) 台北市早期栽種的榕樹、菩提、德克拉橡皮樹等樹種,都是屬於淺根性樹種,這些樹的枝葉茂盛,每遇強颱侵襲,往往不支倒地,容易影響交通;更嚴重的是,由於淺根群四處竄生,許多人行道鋪面被樹根抬高隆起,情況相當普遍,使工務局必須經常修補,有的根群則竄入雨水下水道,形成水流障礙,經過這段時間檢討後,決定以深根性樹種替代。 公園處處長楊綱表示,最近該處利用養護工程處更新人行道鋪面的機會,將三民路、富錦街、永吉路、忠孝東路六段、松江路、莒光路、福興國小四周、康定路等路段,改植樹形優美的深根性樹種;例如楓香、茄冬、小葉欖仁等,這類樹種扎根深厚,不怕風吹雨打,既節省維護成本,四季的色彩變化更豐富。...(2002.3.7)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2/su02032801.htm ■[環境關懷事件]濱南案一籮筐的問題與疑慮 誰來把關與釐清? (下) --﹥ 作者:林素貞 (成大環工系教授) 事實上,除了上述的問題外,目前全球鋼鐵業已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加入WTO後,若國內業者無法降低成本或提供更好的產品,則外貨傾銷與惡性競爭將是不可避免的嚴重問題,故政府不應過度擴充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否則可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與邁向WTO,提昇競爭力的絆腳石。若說為了少數人的強烈意願,一定要「鋼留台灣」,則應以國內需求為目標,且大可讓濱南案到離島工業區,這樣才可保住七股潟湖與黑面琵鷺的棲息地。...(部分原文已登於新台灣週刊#306,2月2日~8日)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against/2002/ag02032801.htm 整理:金獅 台灣的環境問題,須從環境負載量談起,我們的人口密度世界第二,工廠密度也是數一數二,如果我們把台灣與瑞典相比,台灣面積比瑞典小12.5倍,人口卻多2倍半,台灣的每吋土地,每一單位資源,都要比瑞典承受三十倍的負荷,但我們的環保法規比別人嚴格三十倍嗎? 因此,在台灣,光有嚴格的法規與徹底的執法是不夠的,我們的環保策略必須從法規導向,走向誘因導向,使經濟體系裡的每一單元,都比別人更自發自動的保護環境,才能在沉重的環境負擔下,看見環保的成效。 當垃圾是垃圾時,人人避之惟恐不及;但如果垃圾可以變成資源,創造財富,便可以吸引許多人自發的來參與。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032801.htm ●[徵求]『蝴蝶生態保育解說員招訓』 --﹥ 主 辦: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為推動蝴蝶生態保育觀念,落實環境教育理念與宗旨,中華蝴蝶保育學會於每年春季辦理解說員招訓,藉由分階循序漸進式的嚴密培訓計畫,培育出更多關心蝴蝶生態保育的解說員。站在生態保育推廣工作第一線的解說員,除了具備服務的熱忱與親切特質,帶領民眾認識大自然奧妙、體驗自然之美外,更應當擁有正確保育觀念、勇於嘗試接受挑戰、關心生態環境變遷之內涵,於結訓後將所學所知回饋大地! 一年一度的『第四期寬尾班解說員培訓』計畫於五、六月份辦理第一階段基礎課程,除嚴謹的室內課程如:蝶會解說員的意義與使命、台灣蝴蝶介紹、蝴蝶食草與蜜源、蝴蝶觀察、解說實務與技巧、台灣蝴蝶資源與保育、蝶會理念與宗旨...外,亦搭配兩堂野地實習課程。依規定完成第一階段課程之學員,經半年實習通過考核,將蛻變為肩負蝴蝶生態解說及保育觀念傳遞使命的解說員。本培訓對象資格為為年滿十八歲,喜愛大自然,對於推動蝴蝶生態保育解說工作有興趣,具犧牲奉獻熱忱之社會大眾,即日起至4月19日止受理報名,歡迎滿腔熱血的有志伙伴來函洽詢。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 ●[活動]環境生態紀錄片-光榮戰役放映暨座談會 --﹥ 時 間:3月29日(五) 下午2:00~4:00 光榮戰役的英文片名 Love It More Than I Can Say的It是指片中的有害事業廢棄物。導演羅興階A-Kai是要紀錄一場發生在屏東南州糖廠的一塊土地被非法倒埋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處理過程,結果被拒絕拍攝,也沒人敢對鏡頭說話,這麼嚴重的環境生態事件究竟隱藏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就像蒼蠅一樣粘著這些人。 為什麼叫光榮戰役? 因為清除公司處理這場當時(1999)空前絕後的大攤子「感覺無限光榮」---開挖時,初估約只有2,000桶左右的有毒廢棄物,最後則是清理出「破世界紀錄」的6,007桶;工人天天抱著生命,完全不知這些毒物的毒性,在曲終人散的那天,工人依依不捨;而被傾倒廢棄物於土地上的台糖公司則自我解嘲:這是種「很不光榮」的事情;至於我(A-Kai)…這一切盡在不言中 Love It More Than I Can Say。 ※本片獲選為2002台北電影節專業類競賽長期獨立紀錄獎 ●[活動]「武俠瑞太旅遊發表會」 --﹥ 時 間:3月30-31日(六-日) 台灣因「臥虎藏龍」電影名揚國際,這次,您可在「瑞太古道」實際體驗。本次旅遊發表會係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境內瑞里、瑞峰、太和三地豐富觀光資源為發表主軸,該區群山環抱、景緻怡人,濃密優美的孟宗竹林、山莊、飛瀑、古道散落其間,加以山間居民的質樸與豪情,頗值一遊。活動內容以表現當地俠情為主題,表演活動有品茶、武術、古箏及胡琴彈奏、竹編等。現場並推出特惠旅遊促銷方案,來得早的遊客還可獲贈螢火蟲燈籠。詳情可參考該社區網站(www.ruili.com.tw)。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view.php?id=1768 播出時間:4月1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封面故事 【綠色鍊金術】 台灣身為一個地狹人稠的海島,更需要注意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議題,因為台灣實在沒有本錢,去忽視各類廢棄物所延伸的問題!資源回收的工作,就像是現代的魔法師,憑著鍊金術在垃圾中,尋找有用的資源。 人與自然 【楓樹─廚餘心法】 一般的社區營造,大多是從文史、空間或產業切入;位於台中市的楓樹社區,卻是以環保聞名。楓樹社區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廢油和廚餘的再利用,許多社區也紛紛以楓樹作為學習的對象。 但是,最近楓樹社區,卻要向曾經來參訪的朋友說聲對不起:因為他們響應政府,大力推介的廚餘做法,問題叢生,並未達到環保的目的!到底楓樹社區,發現了什麼新的廚餘處理方法,這套方法又和人生哲學有麼關聯呢? 看守台灣 【站在高崗上】 人死後要用到多少的土地才能讓子孫表達追思並且彰顯財力? 什麼樣的風水才能庇佑子孫大富大貴、飛黃騰達? 中國人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 默許了觀音山上二千坪的豪華墓塚, 也寬恕了農牧用地上的大面積濫葬崗。 當我們身在擁擠窄小的生活空間, 感嘆台灣的地狹人稠時, 是不是應該要開始勇敢地面對殯葬的現代思維與管理?
播出時間:3月29日(五) 下午3:45~4:00 樸實的大安鄉,稱不上都市化,鄉民的工作和娛樂,多半往大甲鎮跑;於是最純淨的自然生態,就保留給了大安。在永安村的永安國小,校長以及多位老師,長期帶著小朋友及鄉民,到海邊,到濕地,觀察螃蟹、飛鳥和紅樹林,把大自然帶進了生活。大安鄉很小,這群老師對大自然的熱切,很快就觸動了大安鄉民的心,欣賞生態之美,為鄉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現在,就讓我們跟著永安國小的生態教學,一塊兒體驗大安鄉的生態之美。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