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人是誰殺的?談法醫昆蟲學
(上) --﹥
作者:詹美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助理研究員)
照片:詹美鈴
1962年5月5日,在國外某城市的一處鹹水塘中,發現一具死亡許久的腐爛屍體,昆蟲學家在軀體和褲子上找到活著的蠅蛆。經實驗室證明,此種蠅類無法存活於鹹水中,很明顯地,屍體已被移動,此處不是發生命案的第一現場。另外,檢視軀體身上的幼蟲,推知死亡時間應發生在發現屍體前7~10天左右。最後從兇手用來搬移屍體的車子座位上找到與屍體相關的蠅蛹,使得兇手不得不俯首認罪...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fspecies/2002/fs02040201.htm
◆[環境政策]歐盟撤銷機場噪音管制計畫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3-27
(ENS)-
為改善機場噪音問題,歐盟原擬禁止裝設消音裝置之舊型航空器起降的計畫生變。歐盟原已完成立法程序,將自4月1日起禁止裝設消音器的航空器於歐洲機場起降,但因遭美國強力杯葛而暫時擱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7-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32701
◆[環境政策]煙霧、煤灰管制條例已完全排除適法疑義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27 (ENS)-
為減少美國境內煙霧與煤灰污染,自1997年實施清淨空氣管制條例以來,聯邦上訴法院已駁回最後一宗申訴案件。法院於週二(3/26)作成是項裁決,這對於贊同公權力介入以保障大眾健康與環境免受商業利益侵害的人士而言,可說是一大勝利,對此,保育團體及布希政府亦同聲喝采。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7-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32702
◆[環境政策]牙買加赤字嚴重
民生用水普及化遙不可及 --﹥
記者
Zadie Neufville 報導
牙買加,京斯敦,2002-03-27 (ENS)-
牙買加水源保護最高當局「地下水總局」(UWA)表示,儘管島內水源條件惡化,但水源短缺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政府無力負擔民生用水設備的建設經費。因為政府舉債嚴重,國家水源委員會無法在2005年達到「牙買加人人有水可用」的目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7-03.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32703
◆[生態保育]保育英國3處野生物棲地
園藝業者經協商後同意放棄開採泥炭 --﹥
英國,倫敦,2002-03-27
(ENS)-
為拯救英國重要野生物棲地免於破壞的命運,並根絕境內絕大部分的商業性泥炭開採行為,英國政府和美國草坪園藝產品製造商Scotts公司的協商已有具體成果。根據協議內容,1,500公頃(3,706英畝)泥炭沼澤將劃為國家自然保留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7-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327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2 --﹥
-
[生活環境]油電水供應沒問題。6.8級強烈地震後,台電及中油表示,並未對國內的油、電等公共措施造成太大的影響。水利署蒐集各地水庫回報,截至目前為止,尚無災情傳出。
(台北 中時電子報)
-
[生活環境]國民黨調查限用塑膠袋
近八成贊成。 (台北 中時電子報)
-
[能源議題]工研院機械所催生雙燃料電動車。工研院機械所為國內搭載汽油及鋰電池雙燃料電動車催生,今年接受能源委員會及經濟部委託,動支新台幣約一億元經費,打算分三至五年時間,以SMART小車為藍本,開發出每公升至少可跑28公里的油電混合的雙燃料電動小車。
(台北 中時電子報)
-
[環境政策]台南縣樹木保護條例獲得議會三讀通過。
(新營 中華日報)
-
[環境政策]台南市七月起實施第一階段限用購物用塑膠袋。環保署即將實施政府機關等限制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給消費者,但實施日期遲未決定,台南市環保局表示,環保署昨日確定政府機關等於七月一日起實施;第二階段的百貨業等,則從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實施。
(台南 中華日報)
-
[環境政策]土污費轉嫁下游
中油叫停。面對台塑石化未就環保署開徵的土地污染費有所轉嫁動作,中油石化事業部欲把該費用透過石化基本原料供銷,由下游各廠吸收的計劃,緊急踩煞車,中油指出,原本預定四月間開始實施該作法,但目前已決定先「停、看、聽」,觀察對手動向再作處理。
(高雄 中時電子報)
-
[土地及水文]水庫略有進帳
旱象稍解警報未除。桃竹苗地區旱象已獲相當程度紓解,台北翡翠水庫、桃園石門水庫、新竹寶山水庫、永和山水庫都有進帳;不過,水利署警告,旱象仍未完全解除,民眾仍須繼續配合節約用水。
(台北 聯合新聞網)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4-0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2 --﹥
-
[生活環境]質檢報告:綠色食品滿天飛
真假難辨受質疑。 (北京 中央電視台)
-
[生活環境]第二屆現代住宅化學建材博覽會公佈禁用十多種建材。
(天津 新華社)
-
[生態保育]崇明島上海第一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上海 解放日報)
-
[生態保育]廣東吳川發現罕見大面積天然香根草群落。
(廣東 人民日報)
-
[生態保育]長江流域迄今最大規模春季禁漁“統一執法行動”4月1日全面展開。
(北京 中央電視台)
-
[土地與水文]國家海洋局:2001年中國海洋災害中等偏重。
(北京 東方網)
-
[其他]環保執法遭遇暴力
電視臺記者採訪泊頭企業挨打。河北泊頭市一企業擅自停止環保治理設施運行,環保部門依法檢查時,卻遭到企業暴力抗法,隨行的電視臺記者也遭受圍攻和拳打腳踢。
(北京 新華社)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4-0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7 --﹥
-
[生活環境]清理蒙大拿州廢棄礦場 政府耗資8,700萬美元
-
[生活環境]紐約市面臨乾旱危機
-
[環境政策]競選資金改革法案正式生效
-
[環境政策]玉米業代表入主農業部自然資源保育局
-
[能源議題]育加山設置核廢料儲存場爭議
能源部長公開撰文辯護
-
[生態保育]亞利桑那州眾議員擬提案撤除Agua
Fria國家紀念區(位於鳳凰城與旗竿市之間)
-
[生態保育]製作傳統頭飾不需獵捕稀有鳥類
紐約州布朗克斯動物園收集羽毛贈與馬來西亞原住民
-
[土地及水文]協助發展中國家開發水源
聯合國將與陸軍工兵部合作
-
[生物科技]農業部批准2項生質能發展計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7-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3-27
■[環境的未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追追追 --﹥
作者:劉志堅 (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土壤污染既已發生,其復育、整治工作,已是一種「事後補救」,既難有成效、又花費不貲。例如屏東紅蝦山非法有害廢棄物棄置場,其不法者所獲利恐不及三千萬元,但整治恐要花三至八億元還不一定可復原;台北縣政府移置新莊瓊林里大漢溪河邊的垃圾場,約花了二十六億元。在環境保護的策略上,良好的環保「管制工作」,是不應使土壤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既已發生污染,再來「事後補救」,是一種最失敗的「管制工作」。...(2001.12.15)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soil/2002/so02040201.htm
▲[專欄作家]閱讀土地這本書 --﹥
作者:陳健一
地景中呈現的一片草葉、一株樹木,到一塊磚瓦、一棟房舍、一段路標、一個殘敗的字紙片段,都可能指向土地的某種訊息,彰顯土地的某些性質。...
我們讀台灣的地理,在具體地方地理圖象的舉例中感覺到河階、聚落的意義;我們讀台灣的建築特色,卻要彰顯台灣的風土環境;我們讀植物,藉以表徵個別植物指涉的自然生態、人文發展意義;涉獵台灣史,更在族群習氣及地土特色中交相辨證...
編案:本文為作者在板橋社大上課的感言。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oscaric/2002/os02040201.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灰面鷲的故事 --﹥
播出時間:4月3日(三)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每年的春風吹起,也引發了在南方過冬的灰面鷲的思鄉之情。灰面鷲是屬於遷移性的猛禽。每年夏天牠們主要的棲息地是在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九月底北方國家轉冷,灰面鷲開始南飛,以菲律賓、南洋群島和中南半島為渡冬區。當牠們北返時,已經是隔年三月的春分了。賞鷹時間該在清晨六點到七點,那是灰面鷲的起鷹時刻。前一天傍晚在八卦山上休息的鷹群,這個時候必須重新定位,尋找正確的飛行方向及適合的氣流,起鷹時由下盤旋而上,宛如龍捲風般的驚人氣勢,是賞鷹者最震撼的感動。現在,就請您跟著我們一起到八卦山,參與這一年一度的盛會吧!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