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果實晶瑩剔透的呂宋毛蕊木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呂宋毛蕊木(Gomphandra luzoiensis(Merr.) Merr.)剛結果時呈淺青綠色,成熟時則轉成紅潤的皮膚色(圖7),由於果肉厚實,所以更顯得「晶瑩剔透」。
「呂宋毛蕊木」除了在菲律賓的呂宋島一定有分布外,全世界就只有台灣的綠島和蘭嶼才有。在蘭嶼,呂宋毛蕊木的分布還算多,因為呂宋毛蕊木的枝幹不容易腐爛,所以多被當地人(達悟族人)砍來做涼亭的支架、船的坐墊、造屋時的樑及飛魚架等。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plant/Gomphandra-luzoiensis/Gomphandra-luzoiensis.htm
◆[環境政策]美國地方法院裁定
煤礦業者不得實施地表採礦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4-05 (ENS)-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裁定,煤礦公司不得在其礦場使用崩塌地表的技術。此項裁決將內政部管理法規予以推翻,該法自1999年實施以來即不斷為民間團體所抨擊。法院表示內政部觸犯了國會制定的法案,其中明禁於國家公園、荒野或其他地區實施地表採礦作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5-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0501
◆[環境政策]路易斯安那州水污染問題亟須管理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2002-04-05
(ENS)-
針對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水污染問題,聯邦地方法院本週裁定環保署必須採取因應管制措施。依據法院的命令,環保署必須制定該州內每條水路每日污染承載量上限,同時又能符合聯邦水質標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5-07.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0502
◆[環境政策]加拿大擬採更嚴格車輛排放標準 --﹥
加拿大,安大略,多倫多,2002-04-05
(ENS)- 加拿大道路交通工具排放標準新制預備上路,2004年出廠的新型車輛將採用更嚴格的檢驗標準。加國環境部長大衛‧安德森周四(4/4)於多倫多宣布,實施新管制標準是為了逐漸減少每年的廢氣排放污染,廢氣會形成煙霧、加速全球暖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5-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0503
◆[生態保育]澳洲新南威爾省將成立首座原住民保護區 --﹥
澳洲,坎培拉地區,2002-04-05
(ENS)-
澳洲當局周二宣佈將成立新南威爾省第一座原住民保護區,瀕危物種輝亮鳳頭鸚鵡、大草鴞、斑尾袋貓亦將列入保護。Banbai族原住民決定妥善保護這片傳統領地──瓦特列吉,以保存其珍貴的自然文化資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5-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05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
-
[生活環境]針對蘭嶼核廢料遷移問題,原能會相關官員表示,蘭嶼貯存場9萬多桶核廢料搬遷最大關鍵在於政府何時確定低放射性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如最終處置場址無法選定,台電就無法向達悟族人承諾何時將核廢料遷離蘭嶼。行政院長游錫在立院答詢時,為台電長期在蘭嶼貯存核廢料,造成當地居民生活困擾,卻又不能如期於91年底將核廢料遷移,公開向蘭嶼原住民道歉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苗栗縣永和山水庫蓄水量幾乎降到呆水位,自來水公司已準備緊急抽水設備應急。另支撐抽水操作平台和水管所的浮筒雖經清洗乾淨,也驗證水質沒有後遺症,但因曾盛裝過化學物品,為化解用戶疑慮,水公司已責成包商全面更新
(頭份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廢水汙染石門大圳,威脅用水品質。自來水公司平鎮給水廠發現,輸送自來水的石門大圳平鎮市段,遭數千戶社區民生廢水汙染,威脅大桃園地區百萬縣民用水品質,市長會勘後同意馬上規劃重建大圳上方的社區排水溝,阻斷汙染源
(桃園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環保署長至宜蘭利澤工業區視察焚化爐復工準備情形。環保署指出佔地約10公頃的利澤焚化爐完工啟用後,垃圾處理容量為每日600公噸,除家戶垃圾總量412公噸外,另可以協助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
(宜蘭 中央社)
-
[環境政策]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委員會議前夕,傳出高高屏三縣市積極催生的流域管理局今年內確定無法成立,明年尚是未知數,關鍵在於涉及單位和法令過多,權責難釐清且有疊床架屋之嫌
(高縣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苯汙染案,暫緩公告控制場址。針對高縣石化廠及加油站油品洩出造成地下水的苯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環保局直到昨天才收到環保署公文指示「依法辦理」,且地下水檢測報告副本並未給廠商,做法似嫌保守。因此環保局也決定暫緩公告「控制場址」,待邀請學專再次檢測確認後再決定是否辦理公告
(高縣 聯合報)
-
[環境政策]成功復育黃裳鳳蝶竟有罪?立委學者促農委會改變保育概念。立委邱創進和林豐喜共同發起「台灣保育界之蝴蝶悲歌」活動,提醒社會檢討現行「野生動物保育法」不足之處,同時應重新檢討現階段規定的保育動物名單
(台北 東森新聞)
-
[生態保育]機場海關查獲豹皮虎鞭熊掌,全案將依違反動物保育法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
(桃園 TVBS)
-
[生態保育]嘉義沿海漁源響起枯竭警訊!包括布袋和東石兩個魚市場拍賣量不斷減少。嘉義區漁會指出,雖然每年固定放流魚蝦苗,也全力宣導保育觀念,但漁民配合度並不高
(嘉義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4-1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
-
[生活環境]國家環保總局「沙塵暴研究」項目組組長全浩表示,4月份中國還將出現沙塵暴天氣
(北京 中新社)
-
[生活環境]天津市環保農業部門加大力度抓緊治理畜禽污染
(天津 天津日報)
-
[生活環境]核工業部中南工學院成功研製防氡環保型內牆塗料,塗刷後漆面可形成網狀結構將氡氣隔擋在牆體之外而避免輻射
(中國 經濟日報)
-
[環境政策]深圳承辦2002「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已獲國務院批准
(深圳 深圳商報)
-
[環境政策]針對近來成都市場上已被政府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發泡沫塑料餐具有回潮之勢,相關部門將進行專項執法檢查,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成都 多維新聞)
-
[環境政策]為了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中國將在2005年底前開始對城市居民和單位過多用水徵收較高水價,並在2003年底以前在所有城市開徵汙水處理費
(北京 京報網)
-
[環境政策]遼寧治理海域污染,「碧海行動計畫」啟動在即。今後14年內將投入165億多元,完成各類海洋污染治理項目145個,使遼寧近海變清變藍
(瀋陽 中新社)
-
[生態保育]澳門海關首次搜出大批量走私瀕危活珊瑚,特區民政總署專業人員確認這批總重104.5公斤的活珊瑚屬瀕危動植物,受國際公約監管。
(澳門 中新社)
-
[生態保育]中國最大野生丹頂鶴棲地--黑龍江省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發生大火。雖經全力撲救後大火已經全部熄滅,但保護區已經「面目全非」,回遷的鶴類難覓昔日家園
(黑龍江 新華社)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4-1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5 --﹥
-
[環境政策]蒙大拿州荒野保護區築新路
聯邦法院予以否決
-
[環境政策]國家海洋漁業局擬停止發放墨西哥灣漁業許可證
-
[環境政策]限制瀕危物種進口 聯邦法院支持
-
[能源議題]參議員里德表示:核廢料運輸容器安全檢測仍未充分
-
[能源議題]核管會批准2核電廠發電容量擴充申請
-
[生態保育]加州兀鷹孵育機率大 可望為1984以來首度自然孵化成功案例
-
[生態保育]保護水鳥棲地 保育團體花300萬美元收購溼地
-
[生態保育]慢性消耗病(狂鹿症)蔓延至西部各州
-
[生物科技]解譯稻米基因密碼成功
網上公佈成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5-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4-05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境]生態旅遊之迷思 (下)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我從不懷疑世界各地環境組織,致力於推展永續旅遊的誠意,但大部分的旅行業者僅以生態旅遊作為行銷策略,而非真正具有深刻思想的承諾。...
Pera和McLaren說:「旅遊會將一種消費文化引進至很多社群裡,而這些社群原來的社會與價值觀很可能與個人經濟力量無關。遊客所要求的『真實性』,時常導致地方文化遭到濫用,只為了滿足遊客的享樂需求。」...
對於導正旅遊相關議題的最佳建議可能會是:展開一項世界性的運動,去恢復被破壞的文化與被扭曲的經濟體-甚至要求人們待在家裡就好。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
-09-07g.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家淳 譯,蘇崧棱、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2/su02041101.htm
▲[我們的島]無價的消費 --﹥
作者:林佳穎
資源回收業中龐大的資金流動,幾乎意味著在廢料處理業裡,潛藏著更大的經濟誘因。在部分擁有再生技術的產業眼中看來,廢料經過一番適當的篩選,都可以處理成再生料,再生料品質與新料不致相去太遠,但成本卻比新料低…。
由於先天資源的限制以及島嶼的封閉特性,使得台灣塑膠廢料的循環利用,成為必然的發展。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廢紙的回收再利用。不過佔生產總數70%的工業包裝用紙,幾乎已經消化掉了全台灣的廢紙市場…。
全台灣的廢保麗龍餐具回收後,只有彰化一家域愷實業公司負責處理。廢保麗龍餐具回收至處理廠,經過和廢塑膠片相似的處理過程以後,這些PS塑膠粒,後果並不像廢容器塑膠片那樣樂觀…。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041101.htm
●[讀者投書]為原住民不平而發聲──立院口頭質詢稿 --﹥
作者:泰雅族吉娃斯.阿麗 (立法委員高金素梅)
請院長看看旁聽席上蘭嶼達悟族的同胞,這幾天的媒體您應該看夠了,事情很清楚,當年你們還在野的時候,你們與達悟族同胞在反核癈料運動上並肩作戰,你們鼓勵達悟同胞「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十年前,前政府終於承諾今年底前將核癈料場遷走,但是,您的新政府居然將遷核癈料場的基金挪用光了!昨天,達悟的小朋友向總統陳情,陳水扁總統針對此事回應了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要請問院長:你們何時可以將「己所不欲,已施於人」的核廢料場遷走? (本文為立法院總質詢~口頭質詢稿 2002.4.9)
本文轉載自【部落烽火電子報】
http://www.pongso.org/maychin/index.htm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ply/2002/re02041101.htm
●[活動]悠游在鯨豚國度裡-2002海洋種籽研習營 --﹥
時 間:4月27日(六)、4月28日(日)
地 點:黎明教養院5樓 (花蓮市民權路2-2號)
報 名:即日起至4月24日(三)止,報名請填寫報名表並繳費
,報名方式請電洽本會或上網查詢。
E-mail: kuroshio@seed.net.tw
電話:03-8334133,傳真:03-8337095
主 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協 辦:多羅滿海洋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發現大海中的巨人與精靈‧探索鯨豚的國度
黑潮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台灣海洋文化,不斷推動台灣的海洋教育,把海洋給予我們的啟發,一點一滴整理成文字、影像,透過營隊課程,分享海洋的訊息、播撒海洋種籽。
2002海洋種籽研習營,將以系統性的課程規劃,引領您深刻認識鯨魚、海豚──令人驚嘆的物種;進一步探討人類世界與鯨豚國度的互動──那些誤解與瞭解、殺戮的悲情與接觸的歡欣;鯨豚就像是大海的使者,挑動人心裡那面帆,航向遼闊悠遠的海洋世界,尋找牠們的故事。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uroshio.org.tw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無價的消費 --﹥
播出時間:4月15日(一) 首播 晚間10:00-11:00
4月16日(二) 重播 上午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 【無價的消費】
人人都知道廚餘變黑金,垃圾可以變黃金。廢寶特瓶可以像魔術一樣變成保特紗織成布,廢塑膠碎片、廢紙也都可以回收再製利用。不過這可不是一條鐵的定律。在廢寶麗龍餐具就踢到了鐵板...
人與自然 【企業作環保】
垃圾,就是廢棄的商品。現代社會中,幾乎所有的垃圾來自商品,都是由工廠生產線所製造出來,當這些商品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就成為垃圾的來源。
為了解決大量的垃圾問題,各種因應而生的環保回收體系,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讓垃圾再生成為新資源,但是這種下游處理的回收體系,永遠趕不上垃圾的生產速度。
於是,如何從商品生產的上游,即開始進行環保規畫,透過工業減廢、綠色生產、環保設計等觀念,讓商品成為垃圾的機會降低,更成為重要的課題。
看守台灣 【椰油海灣】
椰油灣,充滿熱帶島嶼的味道,也是蘭嶼的灣澳中最美的一個,為了避免海浪不斷沖刷邊坡,阻止大浪可能危及一旁椰油國小學童上學的安全,鄉公所希望第八河川局能做適當的保護措施。
當怪手無情的在這片海灘開腸剖腹時,大家才驚覺,椰油海岸可能會喪失天然的美景,而紛紛反對第八河川局的施工方式。
一個原本立意良善的工程,卻不是居民原本期盼的樣貌而遭到反對,突顯國內的公共建設,並沒有建立與在地居民溝通的機制。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環保社區~三重市文化里(3) --﹥
播出時間:4月12日(五) 下午3:45~4:00首播
晚上10:00重播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北縣的三重市文化里,因為多年來的資源回收工作,已經累績了上百萬的經費,還添購了一部貨車專門進行資源回收。利用這筆從垃圾堆中找出的「黃金」,他們成立了「文化社區公益福利基金」;讓文化里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每年可以收到白米和保暖袋;在這兒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也都受惠於這筆基金提供的獎學金。從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中「惜福」,將資源回收所得的基金再妥善運用,為需要的人「造福」。這樣單純的想法,一直是三重市文化里多年來不停努力的使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造訪這個績優的環保社區。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