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源議題]俄羅斯核子武器將轉為美國核燃料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19-04.asp ◆[環境政策]邁向南非永續高峰會 姆貝基腳步堅定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19-02.asp ◆[環境政策]保護魚類 加拿大將實施採礦新制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19-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2/2002-06-19-09.asp ■[環境的未來-能資源]採購綠色電力蔚然成風 (下) --﹥ 記者:柏尼‧費屈洛維玆-羅柏特 1996年,奧勒岡州賽勒姆成為全美第一個完全採用再生能源電力的城市。該市已有83%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其餘的13%電力原本是利用石化燃料和核能發電,後來也全部改採邦納維爾電力管理局所提供的風能。 加州奧克蘭市在2000年簽約購買了9百萬瓦特的綠色電力,可供應所有市政機構所需。加州聖塔摩尼卡所屬市政設施,也都只使用綠色電力。 聯邦級的政府機構也紛紛簽下採購綠色電力的契約。美國環保署全國5個分處全部採用綠色電力。透過這項作法,環保署所使用的總電量當中,便有9%是來自綠色電力。 梅特卡夫聯邦大樓屋頂上的84片太陽能光電板,除提供該棟建築物的電量需求外,也配合芝加哥市推動該市成為綠色科技中心的計劃。(派屈克工程公司 提供) 2000年美國能源部長比爾‧李察森領導美國能源部的一項能源計劃,預定在2005年之前,該部總電力需求的3%將由非水力發電的再生能源來供應,2010年前提升採購量至7.5%。 綠色電力提供了一項機會,使民眾和公司將其環境關懷付諸行動,並藉以展現他們對推動再生能源公共政策的支持。以科羅拉多州為例,綠色電力需求推動了風力發電場的投資,成為該州迅速發展的電力來源。 很明顯的,僅是綠色電力採購的選擇機會大增,甚至完全開放市場,也不足以造成大規模的改變,影響全世界而形成一種可持續的能源經濟。個人和公司基於環境關懷所做出的選擇,也不能取代公共政策的角色。 的確,要創造一個生態的、可持續的能源經濟,成功的最佳機會便在於:稅制改革、再生能源投資組合標準、再配合能源的有效利用與綠色電力計劃。 在美國,綠色電力供應者要獲得「能源解決方案中心(CRS)」(一項志願性計畫)的認證成為「綠色電力」產品,其再生能源必須占總發電比例的一半以上。在許多的案例中,絕大部分另一半的電力能源,可以由化石燃料和核電來提供。 澳洲可持續科技公司的葛萊姆‧伊凡斯,展示一面由鈦金屬太陽能電池組裝而成的牆板,它可以裝在屋頂、窗戶或牆壁上。(喬治‧潘尼 攝,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 提供) 能源解決方案中心在制定這項50%的標準時有考慮到,必須獲得各方管理人員廣泛的認同,同時也考量到一開始不能訂太高,以免令許多公司無法達到標準。除了這幾項考慮重點之外,理想的綠色電力產品著重於發展風力、太陽能和地熱能源,因為它們不會造成氣候變遷、空氣污染或酸雨。石化燃料和核能發電則不被視為這一類的產品。 全美最嚴格的綠色電力標準,是由伊利諾州環保與消費者團體所公佈的新標準。在伊利諾州,要符合綠色電力的資格,發電來源必須是「新的」再生能源,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由風力與太陽能組成,並且,必須對提昇該州的空氣品質有所貢獻。如果全國都能採行類似標準,將可由此產生實質的利益。 消費者與商業公司有了綠色電力這個選擇後,創造了市場需求,然而目前的「綠色電力」的定義仍有缺陷。除非綠色電力標準中,真正「綠色」的再生能源比例再往上提昇,否則消費者花較多錢所買到的,可能只是稍微乾淨一些的電力而已。為了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全球能源經濟必須從根本改造。達成這項目標的眾多方法之一,便是各式綠色電力採購選擇方案,它能帶領世界邁向更乾淨的能源生產。 本文由ENS與地球政策研究所共同發表 【文章連載】■採購綠色電力蔚然成風 (上) (下)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2-01.html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沈寂了一陣子的核四問題,在褪去了政治的角力後,終於回歸到原本核電廠的真實問題面,沒有例外的,偷工減料、舞弊、包庇,政黨輪替可一點都沒有把這些輪替掉。 其實這次核島區核反應爐底座鋼架弊案的事件,很快把問題指向中船公司,然而整個呈現其實完全是老問題了,一是驚人且繁複的工程轉包,另一個是虛應故事封閉式的監督機制。 核電整個工程,是由多少系統加以整合起來,因此原則上都盡量以一工到底為原則,以減少整合的層數。然而此次事件,得標廠轉中船,中船在外包小包,小包是否有在外轉個人包工不得而知,若非有人實在看不過去,以檢舉方式掀底,整個制度中根本沒有關卡可以守住,因為那就牽涉到「監工」的問題,筆者有友人曾擔任核四某包商監工,說道外面來看是包商、龍門施工處、台電有三重監工,但根本是三個和尚沒水吃,或大家相互體諒,更有甚者流動率很高,工程的真正問題無法有效持續追蹤。 這些問題本來大家就心裡有數,但讓事情更惡化的,則是政黨輪替後的「朝不朝,野不野」!。理論上國家重大工程,執政黨在於使命必達,在野在於強力監督,但核四問題的政治惡鬥,反而使朝野態度異位,外在雙方監督力都消失,核四續建後,為所欲為,有恃無恐。 監督力量,只剩最貼近的當地貢寮反核住民,當他們仍戮力的揭發「重件碼頭施工違法海拋」,結果得到的是施工處至今只被開過一張罰單;當他們檢舉「核電廠區內八萬噸蓄水池伐樹就地燒林、施工廢土就地填河」,結果沒有下文;當出水口工程、重件碼頭沒做過環評,卻已導致雙溪河口海岸倒退,要求依法重做環評時,環保署長悍然拒絕。當地居民要求的隨時監督權利一再被否決,他們已經盡力在肉眼看的到地方盡量監督了,但政府有意無意的輕忽,造成整個「自我原諒」的施工文化橫行,終於專業成了舞弊的掩體和溫床,在貢寮人看不見的施工領域裡,有了更多的敷衍,甚至舞弊出現。 其實問題不只這些,個別施工已弊端叢生,整體系統整合更行吃力,當初以七千二百多萬美金標的技術顧問標的美商為何沒有發揮任何監督功用?地方民眾言之鑿鑿的反應爐底座的水泥灌漿,因連續趕工提早拆模和偷工減料,到底真相如何?監工酬庸文化以及專業獨斷築起的高牆,獨斷正在興建的,已成一座不定的怪獸。 諷刺的是,事情發生後,大家急著問:「貢寮的人有沒有下一步動作?」然而,抗爭的時候冷嘲熱諷嫌他們阻饒國家經濟發展,出事的時候又要嫌他們為什麼沒動靜,當他們還需放下工作去據以力爭時,台灣制度性的監督到底在哪裡? 這次事情其實在一次提醒我們,反核運動最大的意義,在於不斷的替台灣社會爭取「政府必須要負責,要依法行政」的這個基本卻大家容易原諒的原則,他們貼身式監督,強力挑戰整體國家社會敷衍的文化或許大家覺得老套,但卻紮紮實實的建立典範,澤被其他議題。
本文轉載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http://www.teputc.org.tw/ 作家:陳玉峰 (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 問全國所有國土利用的模式,區域計畫法中所有的土地分區,哪種土地類型實質上保得住台灣山林,以及照顧原文化的主體性?舊有國家公園的體系理應有個嶄新的檢討與前瞻出發,試問不從新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切入,誰能在舊制中全面顛覆?除非流血革命!改革乃奠基於既有事實與現實,不突破或僅耽溺在抱怨的懦弱,試問遠景、理想與可行途徑是啥? 原住民、原民會、內政部、國家公園組、民間環保團體,乃至新近的政務委員,花了年餘時間,匯集十餘次開會,多次下部落調查、公開坦然溝通,學界人士提供全方位意見,烏來、復興、尖石、大同四鄉鄉長責成筆者代為發聲,草擬馬告在地部落擬與行政院長簽署「共管機制」契約,我們要反映的,正是五十餘年來空前的土地山林文化總改革,契約破題如下: 「基於原住民宣誓性自然主權,以及政府伙伴關係新政策,為原住民天賦尊嚴、文化保育、生計暨新文化之開創;為國家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環境保護暨世世代代自然資源之永續發展;為台灣國家公園體系之更新、前瞻,以及進臻世界全方位保育新理想,尖石、復興、烏來及大同鄉原住民特與行政院游院長訂立本契約。 本契約涵括共管機制大原則,以及具體方案大綱。 共管機制原則: 一、馬告檜木國家公園之規劃,乃至「馬告檜木國家公園計畫書」之編撰, 必須依據本契約載明項目及原則而為之。 二、本共管機制模式經實施後,經檢討改進,用以逐步改革全國各國家公園依循之模式。 三、本共管機制契約以國家公園法為臬圭,兼顧世界國家公園之崇高理想暨原住民主體性。 四、本共管機制之具體方案大綱如下: 而具體辦法鉅細靡遺,最重要的是,在地原住民直接參與規劃主導權,由國家公園計畫書(未來施行總依據)明訂新模式,也就是將行政革新,以國家誠信背書,夥同國家公園法之修訂雙管齊下前進。 【文章連載】▲甲-貢與馬告檜木國家公園 (上) (中) 【相關文章】 ●[營隊]第三屆〈發現好美的天堂〉人文生態研習營 --﹥ 時 間:7月9日-11日(三天兩夜) 海之浩浩/人之渺渺/天堂在哪? 七月九日到十一日,發現好美的天堂,將帶您一起認識嘉義沿海的自然、人文、藝術、產業。我們的招牌營隊,不只在教室,更在大自然裡。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122 ●[營隊]第三屆土地關懷研習營─再見西海岸 --﹥ 時 間:7月12日-14日(三天兩夜) 北港您認識嗎? 笨港(今北港一帶)位居台灣西部沿海中心點,是傳說中漢人最早登陸開墾之地,也是早期漢人移民台灣的重要渡口,康熙56年諸羅縣志云:「台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乾隆29年重修台灣府志曰:「笨港街……舟車幅輳,百貨駢闐,人稱小台灣」。清代中葉以後,隨著河道的淤積,笨港逐漸喪失其港口的功能,而成為鄰近地區農產品集散地。晚近由於產業結構改變,農業產值比重大幅滑落,曾經繁極一時的古笨港地區在台灣經濟版圖上益形邊陲化,而未來在雲林離島工業區陸續開發完成之後,昔日帆檣林立的北港溪出海口一帶也即將面臨失去海岸的命運,世事滄桑,莫此為甚! 在新的世紀裡,北港和雲林西海岸,將要以什麼樣的面貌重新出發?產業觀光的前景如何?工業化又將面臨哪些問題?這些都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所無法逃避的,因此聯盟第三屆土地關懷營遂以再見西海岸為主題,將空間定位於北港及台西、四湖、口湖、沿海地區,以雲林西海岸為經,以北港溪下游為緯,試圖追尋先人的腳步,認知當前的環境,並進而探索未來的出路,更希望藉著類此草根性質的活動,能發揮拋磚引玉的功效,使關懷土地的種子繼續萌芽、擴散。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137 ●[營隊]後山精靈-花蓮縣原住民海洋生態文化體驗營 --﹥ 時 間:8月12日-8月16日 (五天四夜) 在自然環境中學習生態的奧妙,在遊戲活動中體會文化的精神。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132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