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突破層層包裝束縛 零廢棄的環保月餅禮盒! --﹥ 本報訊 隨著中秋佳節氣氛的郁濃,添購精美月餅禮盒作為情誼關係聯繫的禮品,成為這些日子多數人忙著張羅的要事,但你可知道,中秋月餅禮盒竟與「全分類、零廢棄」的環保政策有關?「環保共識論壇」正有熱烈討論。 根據消基會調查發現,目前月餅禮盒的包裝愈趨繁複,如月餅包裝多達4到9層不等,而且包裝材質多樣不一,如透明塑膠套、隔板、緩衝材保利龍墊底等等。然而,值得慶賀的是,在繁複的包裝趨勢中,竟也有廠商主動提供空盒回收可抵用餐費的貼心設計,近來,環保署更舉辦的「中秋月餅禮盒環保包裝選拔活動」,表揚包裝環保的月餅廠商。這股月餅環保包裝的風潮,也吹到了共識論壇,在「如何推動『全分類零廢棄』以有效處理垃圾?」議題中的票選題「『全分類零廢棄』您是否支持?請問瓶頸為何?」,就有熱烈的討論,網友姜樂義特別指出秋節禮盒的環保回收設計,亦可作為全分類零廢棄政策一個可供討論的面向。 姜樂義認為以減少垃圾、減少掩埋場作為近程目標,用以體現月餅業者空盒回收利用的腦力激盪。他認為月餅禮盒要達到真正的環保,不論是零廢棄或全回收,只有業者堅持與正確的逆向回收,才能真正達到環保需求。因為月餅禮盒的包裝強調美觀厚重而採用多層、非單一材質的設計,使得月餅空盒再回收對消費者而言並不便利,故業者如能進一步提供異業結盟的方式,將可免於月餅禮盒在佳節後遭受被丟棄的命運,重新發掘消費物品可多次利用與集中使用等符合環保理念的作為。 其實,目前企業界也不乏將經營管理分類回收計畫視為產業永續營運的重要因素,甚至視為競爭銷售量之外的主要項目,如美國戴爾(Dell)電腦與惠普競相發表電子產品免費回收計畫。這波回收電子產品的潮流其實是來自媒體、股東、環保團體及政府立法等壓力之下形成風氣,如惠普計畫於美國辦公用品連鎖店進行回收老舊電視及電子產品。戴爾電腦更自營回收體系,回收個人消費型電腦產品,並協助企業、政府和學校回收電腦,同時戴爾也提供將回收電腦產品再捐助與美國慈善團體等服務,甚至提供回收基金予電子設備回收表現良好的社區。 想過個環保又溫馨的中秋節,需要大家來提供好點子,如月餅禮盒的回收巧思,烤肉器材重複利用的材質選擇,或是另類的閤家團圓賞月方式等等,通通歡迎同上「環保共識論壇」來腦力激盪,分享「全分類、零廢棄」落實於日常生活的經驗。(2004-09-28) ◆[中國新聞-生活環境]吃月餅還是吃包裝? 港人今年生產5千多萬件月餅包裝 --﹥ 本報訊 月餅禮盒過度包裝的問題在香港也引起環保團體重視。香港最大的環保團體之一「香港地球之友」發現,在今年,香港消費者平均每買一盒月餅,便平均獲月餅商奉送14.6件包裝,這些包裝大部份均無法分解或未被回收使用,最終變成包裝垃圾。他們根據民意調查發現,95%的香港市民支持回收月餅罐,希望政府設立回收管道;而面對月餅禮盒包裝浮濫的問題,他們也呼籲當局儘速推動《包裝法》立法,以因應這類佔20%都市固體廢棄物的包裝垃圾。 香港地球之友並將在10月6日發起「月餅罐骨牌陣」活動,由來自幼稚園、中小學與企業的參與團體,以3000個月餅罐堆砌出具環保主題的骨牌陣,最後由與會貴賓推倒,展現推倒禮品包裝垃圾的意義,並讓大眾親眼目睹到這偌大的骨牌陣,原來只佔每年月餅罐丟棄總量的千分之一。 為了喚起香港市民對此議題的重視,香港地球之友「常哦行動」小組,調查市售月餅的包裝現況。他們發現,月餅商今年生產400萬盒月餅之餘,同時製造了5840多萬件的包裝物件,其中大部分包裝物件最終都變成垃圾,徒增香港的垃圾處理壓力。香港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表示:「大家吃月餅歡度中秋佳節,而非吃月餅包裝,應該少買過度包裝的產品。」 「常哦」是「嫦娥」的廣東話諧音。也有是「經常叮嚀」、「日哦夜哦」的意思。香港地球之友的「常哦行動」,是要經常「哦」月餅生產商履行生產者責任,帶頭減用過度包裝、回收月餅盒;「哦」政府建立建全的回收系統;「哦」消費者拒買過度包裝的月餅產品,並配合回收月餅罐。 香港地球之友另於25日公佈「常哦行動」小組的民意調查結果,他們發現,今年中秋,每戶香港家庭平均會吃1.6盒月餅,而有家庭甚至會吃多達10盒。然而,在缺乏回收系統下,有4成的受訪家庭去年把月餅罐扔掉,這相當於160萬個月餅罐。不過,他們也發現,香港市民其實已普遍養成回收的習慣,67.6%的受訪者表示過去3個月有回收過報紙或舊衣服。如果住處附近有回收月餅罐活動,有多達95%的受訪者願意支持。因此,他們敦促香港政府應儘速設立回收管道,以免寶貴的資源只有白白浪費。(2004-09-28) ◆[生態保育]厄瓜多最大國家公園開放石油開採 --﹥ 記者 Matt Finer & Margot Bass 報導 厄瓜多爾,基多,2004-09-23 (ENS)- 厄瓜多開放葉蘇尼國家公園進行石油開發的舉動已引起激烈爭議。葉蘇尼國家公園是該國境內最大的國家公園,園區內擁有世界級的「超級生物多樣性」(megadiverse)區域,其中有美洲豹、菱紋鷹、多種鱷魚及13種靈長類動物居住於這個低地雨林中,該地區也無疑是西部亞馬遜河流域重要的生態寶庫。 厄瓜多環境部8月間核發了一項巴西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等候已久的執照,這項執照可讓該公司在厄瓜多北部的園區外汲取石油;有了這項執照,該公司也可開築一條新路、一條輸油管、兩座鑽油平台、以及一座主加工處理廠──這些設施都將蓋在葉蘇尼國家公園內。 環境部核發執照的舉動引起了來自厄、美兩國環保團體以及亞馬遜地區原住民的強烈反彈,並促使科學家開辦了一場研討會。輿論的關切主要圍繞在Petrobras公司為了連通兩座鑽油平台與加工處理場所預備開築的新道路,這條長37公里的道路,將成為穿越公園東北部地區的新幹道,並可能衝擊一大片與世隔離的生物多樣性雨林地區。 保育人士擔心的是,這條道路會讓伐木者、農民或獵戶很容易就可進入公園內部,從事伐林整地、獵捕野生動物的行為。厄瓜多非政府組織「生態行動」目前正要求環境部撤銷其發出的執照,並就園區內採油活動在社會與環境面的影響,進行完整的稽核報告。 葉蘇尼國家公園所保護的雨林,已廣獲科學界和保育界認可為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樣性的地區之一,並於198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生物圈保留圈」。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3-02.asp ◆[全球變遷]普丁展現行動 俄羅斯通過京都議定書有望 --﹥ 瑞士,格蘭,2004-09-23 (ENS)- 據一國際環保團體昨天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指示國內6位重要部長簽署京都議定書。在這幾位部長簽署完議定書文件後,相關的包裹法案將會送至俄羅斯杜馬國會進行表決,相信將會在數週內通過。一旦俄羅斯完成批准議定書的程序,該議定書將在90天後正式生效。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氣候變遷計畫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這是朝向俄羅斯批准議定書的重大一步,俄國國會應迅速通過法案,普丁總統也應持續展現出對抗氣候變遷的誠意。」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3-03.asp ◆[生活環境]漏油處理駁船於庫頁島海岸擱淺 --﹥ 俄羅斯,尤基諾薩哈林,2004-09-23 (ENS)- 一艘俄羅斯籍的漏油處理駁船,日前在協助處理庫頁島西南方海域比利時籍船艦打撈工業時擱淺。這艘駁船是由高沙可夫的庫頁島港出發,原本是要吊除名為哥倫布號的比利時籍抽砂船上的重型機具,以協助該艦的重新浮起工作,但卻在週二(21日)的一場風暴中於韃靼海峽中遇難。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3-04.asp ◆[生活環境]伊拉克巴斯拉市被呼略的河岸 --﹥ 記者 Naser Kadhem 報導 伊拉克,巴斯拉,2004-09-23 (ENS)- 一群青少年坐在一棟荒廢的政府建築門前,一邊啜飲著從隱密店家買來的啤酒罐,一邊眺望著阿拉伯河的水道。沿河岸望去,小船在漂浮的垃圾及爛泥狀的油汙中載浮載沉。水汲汲地從破裂的水管流出。這樣被世人忽略的景象充斥在這伊拉克南方的城市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3-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3-09.asp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 企劃 中秋節是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節日的由來一向與季節與環境變化,以及人民的生活節奏有密切的關係。然而,步入工商業社會的現在,人們雖然繼續在過中秋節,但因漸遠離了自然環境,中秋節也有了不一樣的面貌。今天我們就要來看看,古人和現代人的中秋節,對環境有什麼不一樣的態度與對待,我們從中失落了什麼,又多了些什麼。 古人過中秋:敬天、謝地 在古代,每逢春季及秋季,中國的皇帝們都會舉行祭祀典禮,春季祭日,秋季祭月。因此,每到月亮甚為明亮、圓滿的農曆8月15日,皇帝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這樣的習俗傳到民間後,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除此之外,農曆8月15日這天是土地公生日,恰好也是稻子成熟的時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這天祭拜土地公,感謝大地的賜與和神明的保佑。《台灣府志》上說:「中秋,祀當境土神。蓋古者祭祀之禮,與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報也」。 古人在中秋節主要是敬天和謝地。然而,到了今天,我們在中秋節回報給天地的,卻是空氣污染和垃圾污染。 今人過中秋:回報給天污染有毒的空氣 近年來,台灣中秋節最盛大的活動已經不是賞月,而成了烤肉。整條街道、甚至整個市鎮都瀰漫著烤肉的氣味與濃煙。烤肉時燃燒煤或木炭,會?生大量煙塵,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讓空氣污染情況更加惡化。 另外,這些有害污染物,有部分會在燃燒過程中,直接進入烤肉裡。而燒烤產生的油煙,粘附性較強,容易和環境中的泥沙、灰塵混合成?難以清除的黏稠油糊。更嚴重的是,油煙中含有75種以上有機物,包括烷烴、醛酮類及其衍生物,其中有許多致癌、或誘發突變的物質,可能會引起呼吸道病變,甚至誘發癌症。 今人過中秋:送給大地萬年不化的垃圾 中秋節夜晚,花好月圓人團圓,原本是個浪漫的節慶,隨著時代的改變,商人的推波助瀾,曾幾何時,烤肉成了中秋節的全民運動,家家戶戶一邊烤肉,一邊吃月餅,闔家團圓,好不快樂呀!但是你知道這樣一個中秋節下來,你留下什麼給地球嗎? 一般民眾買月餅是為了送禮,因此講究美觀大方,但是在層層包裝之下,其實也包藏了禍心,平白增加了許多垃圾,許多萬年不化的包裝垃圾,很可能就是你留給子孫「永恆」的遺產! 烤肉時使用的餐具也是個大問題。為了方便,大家習慣使用免洗餐具烤肉,這些免洗餐具,使用一次就丟棄,烤肉結束,許多餐具就遺留在現場,有的流入海中,形成永遠不會消失的海飄垃圾;有的流入溪流,污染水源。而烤肉所剩餘的碳灰,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像東北角鹽寮沙灘上的「黑沙」,主要就是因為烤肉碳灰形成的。 由此看來,現在人過中秋節,不但少了古人的敬畏天地和感恩之情,也遺忘了賞月賦詩的浪漫情懷,甚至還破壞了環境呢。 作者:王緒昂 不知何時起,另外的一種休閒文化已悄悄出現,烤肉文化逐漸生成,彷彿是宣告了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我們無時不烤,從週末假期、校園迎新送舊,都是烤肉的好時機,而到了中秋佳節時,更是超市烤肉用具狂賣的時刻,烤肉活動甚至已替代了延續數千年的吃月餅習俗。我們無處不烤,從私人庭院、大廈樓頂、公園綠地、省道旁、到溪流與海灘,我們到處可見炊煙。 剛到花蓮時,我偶爾會在夜裡來到七星潭海邊走走。迷戀海浪捲起灘石而敲奏出的美麗樂章,然而當沈醉在這美好景致的同時,潭邊處處漁火,卻又讓人感到好奇。原來,那點點漁火,盡是來到海邊烤肉的人群。 烤肉有錯嗎?烤肉,輕鬆活潑而時髦的休閒方式,具有聯繫朋友情誼與舒緩工作壓力的效果,而戶外舉行的烤肉活動,也能讓久居都會的人們,能夠親近山林與綠地。然而,當民眾普遍欠缺公德心時,這樣的烤肉文化便可能釀成了環境的災害。 我們無時不烤,於是被拋棄的垃圾處處可見,這些無法自然分解的塑膠類垃圾堆積在戶外,也當然形成了景觀上的傷害。可是,連可被生態系中分解者與清除者分解的垃圾,也因為過於頻繁的烤肉活動而大量堆放時,蚊蟲的滋生恐怕就不只是視覺上的問題而已了。 我們無處不烤,從私人空間、深山的溪谷到美麗的海岸,我們處處可見假期人潮後的髒亂景象。像都會公園這些容易清理的場所,也許在中秋節這樣的日子後,花一個工作天就能完成垃圾的清運,而山林野外甚至人跡罕至的地方,則必須長久承受如此的污染。曾經看到金翼白眉在人們烤肉後到達,看到這羽色美麗、鳴聲悠揚的鳥類在丟棄的垃圾邊跳躍,那是多麼不搭調的景緻,同時也是多大的諷刺。 烤肉文化本身僅是一群人的中性行為表現,並不應該獲得任何負面的評價。甚至在連絡小眾情感上,這樣的行為還具有著正面的效應。然而,一旦傳統吃喝文化在戶外被發揚光大,再加上民眾普遍欠缺關懷環境的精神,於是,一條條環境優美、溪水清淨的河川,就在新近興起的烤肉風中淪陷了。 看著東海岸一條以有著漂亮峽谷的溪流入口,在週末假日漸漸聚集了烤肉的人潮,我已經開始遊說相關單位展開限制措施的規劃。畢竟,對一個不懂的珍惜環境、享受自由的民族,跟他們談自由實在是太奢侈的事。 原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90701.htm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 企劃 該如何過個清淨環保,沒有垃圾、沒有污染、又有意義的中秋節呢?以下是小小的建議: 月餅
烤肉
賞月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什麼是垃圾?垃圾在多數人的定義裡,是不想要的、多餘的、不需要的、或不知該如何使用的物品。相對而言,知所用途、甚至有市場價值的物品,就可能免除垃圾的身份。面對所謂的垃圾或資源的態度,也反應人們對於生活環境的涉入程度,近年來行政院環保署與台北市政府陸續推動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要求全國600多家速食店進行垃圾分類與回收;環保局將廢棄的大型傢俱維修改裝,進行二手拍賣,網路商場、跳蚤市場的舉辦等等,開展了垃圾與資源之間的相對論視野,讓我家的無用垃圾也可以是社會上的寶貝資源。 垃圾,是擺錯位置的資源?是未被理解的資源?或是自然資源被人類錯誤設計的結果?如何發掘資源被遮掩的光彩,突破喜新厭舊的消費思維,讓社會成為一座循環無限的生態體,將是人們努力不懈的目標。「環保共識論壇」所探討的「如何推動『全分類、零廢棄』,以有效處理垃圾?」議題,即指出今日國內的廢棄物處理政策,逐漸由垃圾焚化與掩埋為主的末端處置思維,轉換為廢棄物之源頭減量與循環回收的「全分類、零廢棄」政策的推行,並針對如何落實製造者延伸責任、要求一定比例的再生資源作為原料、限用購物用塑膠袋政策是否合宜等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零廢棄新思潮初萌芽 「全分類、零廢棄」是環保署積極推動的環境保護3年行動計畫之一,行政院於92年12月4日所核准環保署「垃圾處理方案之檢討與展望」中,定義「零廢棄」為「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為垃圾清理之方向,以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垃圾全分類、零廢棄之目標。」此外並說明目前因資源的日益匱乏,與垃圾處理成本的提高,以往採取末端處理如掩埋或垃圾焚化等方式,逐漸轉移至強調源頭減量與資源回收,進而達到「零廢棄」的目標。下文將以綠色消費與環保標章,及綠色生產與環保科技園區為例進行說明。 綠色消費意識蔓延時 以綠色消費與環保標章為例,即是要求從產品的原料來源、生產、運輸、包裝、販售、廢棄處理,以及回收再生的過程間,皆需考量其對環境的衝擊,甚至還會延伸及勞工的權益。綠色消費即是希望由消費者的意識抬頭,連帶使製造者於產品的生命週期設計中,能兼顧各個階段對環境的影響。而「環保標章」即是利用簡單但精確的說明、圖形,將產品(含服務)的環保特性告知消費者,並藉由購買符合環保標章的產品,促成因消費模式的改變,降低天然資源與毒性物質的使用,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目前較為民眾理解與接受的環保標章產品,如有機食品,家電用品、清潔用品、或近來興起的綠色建築與建材等。行政院環保署自1992年起建立環保標章制度,以「一片綠葉包裹著一個地球」的圖樣做為環保標章。另外亦於「政府採購法」中加入第96條之綠色採購條款:「政府機關得於招標文件中,規定優先採購取得政府認可之環境保護標章使用許可,而其效能相同或相似之產品,並得允許百分之10以下之價差。」 綠色生產行動成型中 「製造者延伸責任」(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是「零廢棄」(Zero Waste)政策中最關鍵的策略,製造者應延伸其服務範圍至產品之廢棄階段,以其專業協助廢棄物之減少與回收,進一步反思而落實「綠色設計」及「循環利用」的脈絡之中。而「環保科技園區」則是另一項策略,以生態鏈結之觀念促進產業生態化之形成。目前中央政府補助地方政府興建的「環保科技園區」,就是標榜可以促進資源循環再利用、產業生態化及提昇環保科技的環保科技園區推動計畫。目前環保科技園區已預計在花蓮縣鳳林、高雄縣本洲、桃園縣及台南縣進行設置。 「綠色生產」強調的是於自然界中所取得的原料,於生產、消費到廢棄的各個階段都應該儘量不被浪費,甚至繼續進行循環利用。要達到綠色生產的主要手段,即須將「製造者延伸責任」的觀念帶入產品的製造與設計階段,換句話說,在這個階段就必須納入整合性的環境保護思維,讓產品的生命週期過程中盡量降低對環境所形成的破壞甚至壓力。而環保科技園區主要的推動目的之一,即是為了加速廢棄物的循環回收與資源化,所以在園區裡會進行「生態化鏈結」,調整園區裡的各家廠商或與周邊社區,可就特定的產品領域,形成一個利害關係人的循環鏈,同時亦將「生命週期」及「綠色設計」納入產品設計考量中,處處將整合性的環保關切納入設計中,將可快速調整業者及國家具有較高的競爭力。 回顧國內的環保政策「零廢棄、全分類」逐漸朝向國際潮流邁進,但在面對良善政策執行面的落實上,則更需要各地民眾多元的聲音,如垃圾分類回收方面,仍面臨多項電子產品缺乏回收管道;時下電腦科技業界對於軟體、硬體升級的追求,遊戲光碟的促銷等,製造者延伸責任正可作為檢討其產品材質、包裝與回收等議題討論的切入點。另如非家戶的事務型廢棄物,也可是民眾關懷的焦點,在政府大力推行家庭、社區垃圾零廢棄的行動之際,事務型廢棄物的零廢棄、全分類是否也有善盡其責。而環保團體提出的「加強現有焚化爐、掩埋場進廠管制」、「重新檢討灰渣再利用政策」等訴求也可以是「環保共識論壇」產官學界與社會大眾間精采對談的絕佳話題。
【相關文章】
【相關網站】 【相關文章】 ●[活動]2004年賞月觀星度中秋活動 --﹥ 時 間:9月28日(二) 有「月球的傳說與科學」專題演講、「月相變化筒 」動手做活動、「月球與太陽系」展示導覽、「賞月觀星」天文觀測活動、「揭開月姑娘的神秘面紗 」觀眾互動活動……等。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179 ●[活動]台北市中秋節「月光、音樂、河」 --﹥ 時 間:9月28日(二) 下午3:00起 台北市政府中秋節「月光、音樂、河」活動,活動內容有園遊會、偶像歌手演唱、精采節目表演及天文觀星賞月等,馬市長及偶像歌手與您一同歡慶中秋佳節!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page.htm ●[活動]「月夜月迷人—從廣寒宮到中正紀念堂」線上特展 --﹥ 時 間:9月24日-10月10日 內容由本處典藏品及蔣公與中秋故事引出,包括遊園、詩情畫意、詩詞歌賦、民間傳說及阿波羅11號計畫等單元。藉由網路的無遠弗屆,您也可以來一趟虛擬的中秋節中正紀念堂之旅喔。 詳情請參閱 http://edu.cksmh.gov.tw/moon/index.htm ●[活動]拜月計劃--中秋•夜•魔•宴 --﹥ 時 間:9月28日 「拜月計劃--中秋夜魔宴」結合傳統雜技、小丑、電子音樂、街舞、視覺等不同藝術領域,透過超現實的手法,藉由狼人般爆發的音樂和表演能量,傳統雜技和怪誕的表演美學,提醒被(太陽)理性折磨得日益焦慮的台北人,喚回壓抑已久陰柔狂放的個人(月亮)感性,讓觀眾重新感受和審視生活的趣味,創造一場老少咸宜的戶外聲光演出。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tch.edu.tw/Progrom/Progrom_Disp.asp?ID=982 時 間:9月28日(二) 上午10:00∼12:00 下午02:00∼04:00 哇啊!又到吃月餅、吃柚子、烤肉的時候了,一樣的月光,一樣的中秋節,工博館特別為大朋友小朋友準備了不一樣的活動喔!就是可以動手做不用烤箱的「冰皮月餅」、「雪娘」,歡迎前來一試身手,分享屬於月圓人團圓的中秋佳節!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stm.gov.tw/act/edu006/4.htm 時 間:9月28、29日 觀賞中秋海上月色及護送陸蟹過馬路下海產卵,藉此活動,讓大家在欣賞墾丁海洋之餘,更能珍惜愛護這難得的自然資源。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tnp.gov.tw/tour/explain/explain0501/930928.asp 中秋節是傳統的大節日,在涼爽的秋夜裡,家人團聚、烤肉、賞月、吃月餅,的確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快樂過後,滿地的垃圾,沙灘、河岸、公園髒污不堪,家裡滿是吃不完的月餅,以及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的月餅盒……我們為什要把原本優雅、詩意的中秋節,變成一個煙霧嗆鼻、又髒又亂的日子呢? 本報今天特別推出中秋專題,報導兩岸三地的中秋節環境問題,還深入探討古今中秋節在環境部分的差異,並彙整了全台各地別具意義的中秋活動,祝大家都能過個環保、健康、清新、知性的中秋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