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2.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步道趴趴走部落格
TEIA社大開課
用消費券救地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自然步道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台灣綠黨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地球公民協會
青蛙小站
 
 
斷層通過永揚掩埋場 自救會促撤案
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相關連結】
烏山頭水庫地下水 遭垃圾掩埋場污染
南縣兩垃圾掩埋場 環評爆造假
我們的島:東山再起
控訴台南縣政府違憲違法 侵害人民集會遊行權

台南縣東山鄉烏山頭水庫邊不當設置事業廢棄物掩埋場一案,監察院已於去年10月29日完成調查,認定環評書多數錯誤,應重新環評,但台南縣政府至今仍未重新進行環評。監察委員劉玉山、錢林慧君昨(12日)與台南縣政府會談,東山鄉環境保護自救會前往陳情,除提出永揚場址斷層通過事證,也再次舉發六甲垃圾場污染地下水,要求監委積極調查。

自救會指出,永揚掩埋場環評書所採用之中油出版地質圖,明知該場址極可能有斷層通過,卻偽造文書刊載錯誤位置。自救會提出圖譜、地調所公文及大比例尺之立體航照圖,二維地電阻資料,皆顯示永揚場址有斷層通過,請監委調查永揚偽造文書、提供不實資料,並要求縣府依行政程序法撤銷永揚廢棄物掩埋場案。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例

韓國端午祭 圖片提供: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作者:黃縷詩(韓國江陵市關東大學影像學系教授,文化保護委員)、編譯:孫海倫

編按:韓國日前將端午祭申報為世界遺產,在華人圈中引起很大話題。此文將詳盡介紹韓國的端午祭為什麼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它跟中國端午節又有何差異?

季節性的端午,發源自中國,也是部分亞洲國家所共有的傳統節日。但是江陵端午節不同於其他國家文化,它是傳承於傳統農耕社會中,農民在大麥收割及完成插秧時,一同慶祝玩樂的節日。韓國語中的端午,指的是「相當高」的意思。江陵則是自古以來舉行稱為「舞天」祭天儀式的地區。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亞馬遜熱帶雨林需要你我來捍衛  圖片提供:WWF

宜蘭棲蘭山區再爆千年檜木盜伐事件,成立馬告國家公園呼聲再起。立委表示,如此一來可以搶救千年檜木森林,也能以生態旅遊改善原住民生計。而台北市政府卻擬斥資6億,移樹蓋梯田、茶園,將原本中正區都心的兒童交通博物館,改建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遭各界砲轟。

國際訊息方面,全球暖化嚴重衝擊自然生態最新的鐵證!北美鳥類往北方與內陸遷徙數百英哩。而另一個新的研究指出,可以透過碳排放付費方式,進一步地保育亞馬遜雨林的存在。而北京成立的餐廚垃圾及糞便消納廠,每年可將3000噸垃圾「提煉」成有機肥,也算是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態工程:土木工程與環境(上)
圖1 道路將生物棲地切割得支離破碎(連永旺先生攝)

作者:洪如江(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會士)

今天台灣的西部平原,佔台灣本島土地面積的1╱4左右;用來容納絕大部分的城鎮、農田、與工廠,已經顯得非常擁擠;偏偏我們的運輸系統,採用超級大陸國家(尤其指美國)的公路系統,不厭其多,不厭其寬,包括縱貫公路、中山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西濱快速道路、台3線公路、以及12條東西向快速道路;另有數量很多的省道、縣道、與鄉道。這許多公路系統,再加上縱貫鐵路與高速鐵路,不但佔用龐大面積,更重要的是:西部平原的生物棲地(以及農業用地)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每一塊生物棲地都變得非常之小。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假檢疫,真虐殺!要求桃園動物收容所全面開放認領養

發起單位:桃園縣推廣動物保護協會

桃園縣立動物收容所自93年成立,以動物保護教育園區自居,收容了全桃園13鄉鎮市的流浪動物,這些動物中亦包括民眾走失的愛犬貓。但進了收容所裡九成以上的動物非但沒有得到適切照顧,反而被假「隔離檢疫」之名,剝奪被認養的機會,讓1年八千多隻的動物在不見天日的黑箱作業中被處決!

根據所方的說法,隔離檢疫的理由為防止可能疫情的擴散。試問每週近兩百隻犬隻進了所謂的「隔離檢疫」區,不論健康與否擁擠共處一室,不但讓各種疾病有更多交互傳染的機會且長達7日,何來防疫的功能?分明是製造疫病的大本營!精采內文

 
 
  千年檜木遭砍伐 馬告國家公園訴求又起

摘錄自2009年2月12日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報導

近來宜蘭縣棲蘭山區千年檜木被盜伐的事件接連不斷,立法委員田秋堇呼籲政府應該要儘快成立馬告國家公園,來進行生態保育及帶動當地生態產業的發展。

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從2002年公告範圍到現在,受到人為紛爭因素的影響,已經延宕了6年半的時間沒有成立,造成在地原住民在生活無著的情形下,淪為盜伐千年檜木山老鼠的共犯,或在山上以農藥和化肥種植高冷蔬菜,榨取地力,過著違反祖訓的生活。因此,如果透過國家公園的保護,不但可以搶救台灣遭受砍伐的千年檜木森林,而且還因為擁有世界級的生態旅遊資源,能夠為周邊原住民部落,帶來轉型為世界生態旅遊勝地的契機,進而改善原住民困苦的生活。

田秋堇委員進一步指出,依照國家公園法規定,國家公園設立後每5年都要通盤檢討一次,倘若5年後原住民不滿意,也可以要求將土地劃出國家公園外,只是25年來台灣從第一座國家公園成立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公園內的原住民社區畫出區域外,特別是在國家公園已經轉變以原住民生態保育文化共存共榮為主體的共管機制下,更期盼原住民能多加支持參與。

Top

 
 
  世界遺產巡禮: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例(上)

作者:黃縷詩(韓國江陵市關東大學影像學系教授,文化保護委員)、編譯:孫海倫

韓國端午祭 圖片提供: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編按:韓國日前將端午祭申報為世界遺產,在華人圈中引起很大話題。此文將詳盡介紹韓國的端午祭為什麼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它跟中國端午節又有何差異?

江陵,所在地西邊為白頭山,東邊則面向東海。是個人口只有23萬的小都市。20公里彎彎曲曲的大關嶺,則為接連東韓半島與西韓半島的道路,也是唯一可以通往中部的道路。長久以來為嶺東人心目中的故鄉。大家相信在最高最顯眼的地方有國師城隍神保護著住民。江陵端午祭就是以這樣的信仰,並以大關嶺為聖地,延續千餘年的祭典大事。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於陰曆4月到5月,在大關嶺及江陵市中心舉辦。陰曆4月5日祭拜神酒,4月15日則在大關嶺國師城隍祠內做城隍神的祭拜。隨後,5月3日到5月7日晚上為止,在江陵市中心舉辦正式盛大的端午祭,活動期間長達30天。神酒是江陵市場和市民們用最真切的誠心,以米和酒種所製作。從4月15日早上開始,數千名的市民擁上大關嶺,祭拜國師城隍爺。大家相信5月7日國師城隍神坐著大關嶺的楓葉樹下來,為神木穿上五色衣,從這天開始,神木就是國師城隍神的象徵。而5月3日開始,端午祭則在貫穿江陵市內的南大川江邊正式開幕。

端午祭是大關嶺信仰,但千年以來都是韓國最大的祭典,是反映出韓國人民的傳統、歷史、文化的活動。尤其活動中的女巫表演、假面、農樂、摔角、盪鞦韆表演等都反映出韓國傳統文化上的藝術,也受到國際的認定。在2005年11月25日,江陵端午祭也被登錄為人類口述與無形遺產代表作(Masterpiece of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成為世界性的文化活動。

韓國端午祭 圖片提供: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江陵端午祭的歷史和神話

季節性的端午,發源自中國,也是部分亞洲國家所共有的傳統節日。但是江陵端午節不同於其他國家文化,它是傳承於傳統農耕社會中,農民在大麥收割及完成插秧時,一同慶祝玩樂的節日。韓國語中的端午,指的是「相當高」的意思。江陵則是自古以來舉行稱為「舞天」祭天儀式的地區。

在西元935年時,江陵出生的王順式曾在高麗太主出征前到大關嶺舉行祭拜儀式,日後因而勝利歸國。因此千年以來大關嶺一直都是被稱具有神蹟的地區。但實際上最早記錄大關嶺的人是西元1603年的文人—─許均,他觀察並親自記錄大關嶺的神積,並且記錄每年5月人們到大關嶺與神見面並膜拜的故事。

江陵端午祭所服侍的主神為大關嶺國師城隍,還有大關嶺國師女城隍。他們都是江陵出身並被神格化的真實人物。江陵端午祭的主人國師城隍創建新羅末的「尋福寺」(或稱神福寺),也是掘山寺的梵日國師。國師女城隍本為江陵鄭氏的女孩,被老虎所咬死,大關嶺城隍娶她為夫人。在江陵端午祭時,也會為女城隍寺和女城隍娘家舉行祭拜活動。除此之外還有統一三國(西漢中葉,韓國進入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的新羅名將—─金庾信,也因江陵劍術之故,成為大關嶺的山神。

韓國端午祭 圖片提供: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文化特徵

第一,具有長久的歷史

江陵端午祭的信仰具有千餘年的歷史。1603年許均所記錄的內容和現今的端午祭完全吻合,尤其經過日本占領時期端午祭仍持續舉辦活動至今,可看出端午祭堅強穩固的文化傳承。

第二,端午祭具有宗教和解的意義

透過江陵端午祭,神與人合一,人與人之間和解共處,即為端午祭的宗教性意義。以信仰為背景是傳統節慶的特徵,但是端午祭並沒有特定宗教,所以具有其特殊的價值。

現今端午祭的宗教禮儀由「儒教祭祀」和「道師」所構成。但是嚴格說來不能稱為儒教祭祀,因為祭拜的對象是大關嶺國師城隍,也是在新羅末和高麗初期的梵日國師。而儒教祭祀也不該由佛教僧侶來祭拜,此原為矛盾,因此這也是端午祭活動為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性和解與共存的意義。朝鮮時代,祭拜神明的人為賤民,這樣的觀念和朝鮮治國理念的儒家思想背離,不可能同時存在,但是在江陵端午祭中這兩者卻是共存的。

四月十五日上大關嶺最優先的活動是山神祭。形式上雖為儒教的祭祀,但是山神祭為道教的祭拜模式。所以江陵端午祭讓韓國人民所信仰的傳統宗教和解並共存。這些人雖然有不同的信念和價值觀,但是到了江陵端午祭,則沒有衝突並相處融洽。

第三,江陵端午祭反映地方的歷史,並強化共同體的意識

江陵端午祭所服侍的神有三位,山神為金庾信將軍、大關嶺國師城隍、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這三人都是和建國有相當深厚關係的真實人物。金庾信將軍為七世紀時統一三國的將軍,梵日國師為高麗建國時,人民精神的象徵。但是國師女城隍的狀況完全不一樣。國師女城隍鄭氏是為被老虎咬死的弱女子。在歷史裡她代表著在當時為虎患所苦的地區中所犧牲的人們,因此端午祭擁抱著人民心中的痛楚。江陵端午祭反映出江陵的歷史和生命,尤其江陵出身的人物們以守護神的活動為中心,具有共同體融合的功能。

第四,端午祭反映出江陵的歷史過程

朝鮮時代江陵端午祭屬於邑治城隍祭之一,由官員們所管理;朝鮮敗亡後,大部分的邑治城隍祭也隨之消失。但是江陵端午祭經過了日本統治時期,仍存在人民的社會活動中。這都是因為端午祭中的商人將端午祭傳承下來的原因。朝鮮後期引導江陵端午祭的階層,就是商人。大關嶺是到首爾的必經之路,因此江陵端午祭是商人們最重要的活動。路的開拓是資本主義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主軸,既然一定要通過大關嶺,為了達成物資的疏通,因此江陵的商人希望透過端午祭,來發展其生意。因此江陵端午祭可以顯示出江陵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即江陵端午祭是反映江陵的歷史發展過程的活動。

第五,江陵端午祭展現出藝術氣息

江陵端午祭保有禮儀和假面舞、農樂、民謠等高水準的傳統藝術活動。其中由世襲巫所主管的女巫表演、歌舞、神話、打擊樂、紙花工藝、村劇等,每個表演都相當有藝術價值。

女巫表演是江陵端午祭信仰的核心。家族內世襲傳承的世襲女巫,以舞蹈和歌藝以及演劇內容,服侍神明並為人民祈禱。韓國鄉土信仰為多神教,服侍一位以上的神明。江陵的祖先和守護神、掌管生育的神、山和水的神等還有防禦疾病的神、家神等,都是重要的信仰對象。透過神的個性,可以揣測出韓國人的價值觀。從媽媽肚子裡開始,就注定是巫師的世襲巫,是個非常重要,也是擔任高水準的藝術表演的人物。表演歷時4小時以上,女巫一個人唱著神明的故事所編的歌,想見原始神話世界;還有為女巫的舞和歌所伴奏的音樂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打擊樂。

江陵端午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面具舞。曾是朝鮮時期官家奴婢所玩的假面,在端午祭時成為韓國唯一無聲假面具舞,與農樂樂器,美麗的袖子舞等齊名。假面舞中男女城隍、癘疫神、土地神都是江陵地區最普遍的區域守護神。由人扮演守護神,男女城隍神及貴族和小女巫登場。土地神則是長者、將小鬼趕退的疫神一個一個登場,這些人物維持神的原有個性,表達出人類生命中的糾葛。

現今,江陵端午祭也是一個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大學。江陵端午結合在江陵歷史和傳統文化,保有逐漸消失的傳統。因此參與江陵端午祭的人們,很自然的就可以學習體驗到傳統文化。(下週待續)

※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千年檜木遭砍伐 馬告國家公園訴求又起

摘錄自2009年2月12日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報導

近來宜蘭縣棲蘭山區千年檜木被盜伐的事件接連不斷,立法委員田秋堇呼籲政府應該要儘快成立馬告國家公園,來進行生態保育及帶動當地生態產業的發展。

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從2002年公告範圍到現在,受到人為紛爭因素的影響,已經延宕了6年半的時間沒有成立,造成在地原住民在生活無著的情形下,淪為盜伐千年檜木山老鼠的共犯,或在山上以農藥和化肥種植高冷蔬菜,榨取地力,過著違反祖訓的生活。因此,如果透過國家公園的保護,不但可以搶救台灣遭受砍伐的千年檜木森林,而且還因為擁有世界級的生態旅遊資源,能夠為周邊原住民部落,帶來轉型為世界生態旅遊勝地的契機,進而改善原住民困苦的生活。

田秋堇委員進一步指出,依照國家公園法規定,國家公園設立後每5年都要通盤檢討一次,倘若5年後原住民不滿意,也可以要求將土地劃出國家公園外,只是25年來台灣從第一座國家公園成立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公園內的原住民社區畫出區域外,特別是在國家公園已經轉變以原住民生態保育文化共存共榮為主體的共管機制下,更期盼原住民能多加支持參與。

Top

 
 
  北市將砸6億 移樹蓋梯田茶園 各界轟

摘錄自2009年2月13日自由時報報導

台北市政府擬斥資6億,廢掉中正區都心的兒童交通博物館,改建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並搭設跨堤平台連接河濱公園,供市民騎自行車親水,為此將移植269棵樹,新植入兩百多棵竹子及桐花等樹種100棵,另興建梯田、茶園營造客家農庄意象。客家界大老得知齊聲反對,直指規劃案違背客家人崇尚自然、惜樹節儉精神。

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也痛批,「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暨跨堤平台廣場興建工程」未保護既有地貌、移樹蓋公園破壞生態;綠黨更質疑樹木一進一出,背後是否有利可圖?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則提醒,移入大批外來樹種恐影響生態平衡。

茶園在那裡種得活嗎? 學者罵:神經病

作家鍾肇政納悶表示,茶園在那裡種得活嗎?桐花開得漂亮嗎?文化評論者李喬直批在都會區蓋梯田、茶園是「神經病」的作為,毫無意義,只為消化預算,客家人拒絕文化被集中標本化!連馬英九的客語老師、政大英文系副教授彭欽清都預言又多了一個蚊子館,憂心惹惱居民、污名化客家。

北市客委會:還原客家生活 非族群獨享

6億元經費中,主題公園耗資2億元,北市客委會秘書鄒源淦表示,打造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主要是還原客家生活,潛移默化讓各式族群瞭解客家文化,並非客家族群獨享。日後會有民謠班、文史研究等各式社團進駐表演,絕對不會變成蚊子館。

客籍的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淑英質疑,市府簡報中指梯田需填土3公尺以上,以RC擋土牆造假梯田,往上延伸。未來灌溉水從哪裡來?要耗掉多少電力?鄒源淦表示,並非沿著山坡興建梯田,只是在園區的平地打造淺層梯田,不會引發土石流。

台北市野鳥學會指出,園區有灌木、喬木,已具森林林相,鳥會調查多達22種鳥類,生態多樣。市府未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生態調查,都市計畫委員也無生態專家,6億工程竟如此輕率。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也說,郝市長先是移走松山菸廠397棵樹木,枯死103棵;為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移走美術、新生公園1,168棵樹木,興建使用半年的水泥展館;如今又為營造客家主題公園,擬移走269棵樹。他質疑郝市長鼓吹節能減碳,卻扮演樹木的劊子手。

該工程預計3月2日上網招標,不過行政院客委會並不知情,客委會表示,已編列400萬設計規劃費給北市,至今尚未收到定案的規劃報告,如北市送案,將邀集審查委員評估是否續編工程費。

Top

 
 
  40年鳥口調查發現:全球暖化壓境 鳥類舉家遷徙數百英哩

摘譯2009年02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丁秋仁編譯;禾引審校

鳥類大規模的遷徙背後或與暗示著地球環境的變化  圖片提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來在北美地區賞鳥人士的談論中,不難聽到北美的鳥類往北方與內陸遷徙的情況,美國奧杜邦學會(Audubon Society)科學家就此分析,這就是全球暖化嚴重衝擊自然生態最新的鐵證。如此嚴重的事態象徵著人類需要一套更大有為的環境政策,全力遏止氣候對生態造成全面性毀滅。

根據奧杜邦過去40年來以民眾蒐集到的資料為基礎的聖誕節鳥口調查(Christmas Bird Count)顯示,廣布各地的305種鳥類中有58%自1968年起選擇將過冬的地點向北移動,部分甚至飛行了數百哩之遠。幾乎每種鳥類都出現北移的舉動,包括生活在最適棲息森林與設有鳥類餵食器地方的鳥類,超過7成皆是。而草原上活動的鳥種僅38%出現北移的趨勢,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原棲地環境嚴重貧瘠的困境,並且代表這些生物正面臨棲地流失與調適氣候變遷的雙重壓力。

紫織布鳥、松金翅雀和北方山雀等選擇將棲地向加拿大北部森林移動,算計起來,渠等在40年內各自遷徙了499、288與 279英哩。

而像是紅胸秋沙、環頸鴨與美國黑鴨過去常可在南部州郡發現他們的行蹤,卻因為水溫升高,一樣各自輾轉向北移動了317、 219 和182英哩。不過,在全球暖化的持續作用下,未來北美地區出現旱災的機率提高,牠們勢必再度受到影響。

無獨有隅,在這波向北的移民潮中,草原生態中的26種鳥類只有10種向北移,卻有9種反其道而行往南方移動。而包括東方雲雀、黃昏雀與穴鴞等儘管更能適應北方的溫度,但卻無法向他處移動。人類過度密集的開發,將這些鳥類重要的草原棲地拿來栽種作物、拓成牧場與牧草場,最後逐一消失。於是在全球暖化與人類不斷壓榨土地的情況下,這些草原鳥類只有被動地接受數量減少的厄運。

奧杜邦鳥類保育主任巴契(Greg Butcher)博士說明,這麼多的鳥類大老遠跋涉只為了尋找適合的棲地與食物,但問題仍在於即使找到理想之地,終究得再次面對氣候變遷壓境的事實。「就長遠來看,氣候變遷對許多生物而言是絕對不利;即使以短期觀之,一個酷寒的冬季就足以讓過度北徒的鳥類吃足苦頭」。

科學研究指出,加州物種損失的嚴重程度絕大部分取決於現在採取何等政策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策推行得成功,黑尾蚋鷯減少的數量或許少至7%;若政策不力減緩氣候變遷,則可能讓56%的黑尾蚋鷯消失。

奧杜邦預測,這項新的鐵證將有助於喚起公眾意識,並且激勵全美4,000萬名自稱賞鳥家採取實際的行動。聖誕節鳥口調查已有109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持續記錄鳥類族群大小事紀的重要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audubon.org

Top

 
 
 
亞馬遜雨林 可以透過碳排放付費而繁榮

2009年2月10日ENS綜合外電報導;范仕穎編譯;禾引審校

亞馬遜熱帶雨林需要你我來捍衛  圖片提供:WWF一個新的研究指出,全球為亞馬遜雨林的二氧化碳儲存等生態服務付費,可以進一步地保育這些雨林的存在。

「讓亞馬遜雨林長存,因為它值得」是一個由猶翠特大學的柯柏尼克斯中心替WWF所做的研究,估計出在亞馬遜區的森林砍伐和不當開發造成的二氧化碳排量,其價值約在每年每公頃55至78歐元之間。

這些成本包括了抗侵蝕保護(每年每公頃185歐元),由雨林昆蟲提供的授粉服務(在厄瓜多的咖啡園中,每年每公頃38歐元/49美元),雨林農產品例如蜂蜜、水果和磨菇(40-80歐元)以及生態旅遊的收入(2.5-5.5歐元)。

這些成本與目前亞馬遜的出口到歐洲的牛肉和黃豆相比較,黃豆每公頃年產出約230-470歐元,而畜牧每年每公頃可以帶來40到115歐元。

儘管現在巴西的黃豆產區不在亞馬遜,但對於該產品的需求已漸漸對亞馬遜產生壓力。

WWF報告指出任何經濟活動於未被人為開發的自然環境,其所得來的收入都不足以補償所造成的成本,因此尋找一個適當的付費機制以反應森林生態服務的價值有兩個層面的影響,一是可以保育森林,一是這筆費用可以確保一旦開發,該筆費用可以支付於適當的管理成本。

主要可能的機制類似於現在應對氣候變遷的REDD機制(由砍伐和森林不當開發所減少的排放量),工業國家需要負擔熱帶國家的雨林保育和二氧化碳減量的費用。

這個計畫確保這些費用流入成為可持續性森林管理的資金,亞馬遜地區的當地社群像是原住民也能從中獲益。

荷蘭WWF的總經理科若登(Johan van de Gronden)表示:「REDD不是唯一實現可持續森林管理的機制,但是這是最有希望的一個。」

WWF巴西分部強調重要的是REDD機制受惠端的管理,像是土地所有權的劃分不清、違法佔有土地以及違法的土地買賣市場。

「國內和國際的公司應該站出來,由選擇供應商開始,清理並減少其生產鍊的二氧化碳排量,同時積極參與亞馬遜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活動」,WWF巴西的總經理哈姆(Denise Hamú)表示。

荷蘭是巴西第四大的貿易夥伴,也是主要破壞雨林肇始者,舉例來說,荷蘭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的黃豆進口國。

「人類依賴由亞馬遜區提供的服務,而此服務在快速地消失中,而我們還沒有開始為農業所需的雨水、乾淨的飲用水、空氣和對抗全球暖化而付費。」科若登說

「尤其是荷蘭是巴西經濟的重要參與者,透過只選擇進口永續生產的產品,類似FSC認證的木材,可以扮演領導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的角色。」

參考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Top

 
 
  北京:餐廚垃圾年「提煉」有機肥3千噸

摘錄自2009年2月12日北京日報報導

餐桌上留下的廢棄食用油以及下水道廢棄油污、浮油、廢渣等,通過加工就能「提煉」製成有機肥料。11日,記者在懷柔區廟城鎮的餐廚垃圾及糞便消納廠內,目睹了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變化。據悉,該消納廠正式運行後,日處理能力將達425噸,年生產農作物有機肥料3000多噸。

今年,懷柔區從餐廚垃圾及糞便入手,探索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的途徑,逐步建立廚餘垃圾收運體系,投入4400餘萬元配套建設了餐廚垃圾及糞便消納廠,將餐飲業、廠礦食堂等廚餘垃圾統一收集、集中處理,製成有機肥料或飼料,實現資源的迴圈利用。

懷柔餐廚垃圾及糞便消納廠內設有堆肥車間、糞便及餐廚垃圾處理車間、UASB反應池、濃縮池、儲氣罐等10餘個單體工程,總建築面積達5700平方公尺。目前,標準化處理的步驟是首先將收集的餐廚垃圾粉碎,實行固液分離,優質固體渣可通過配方製成飼料,用來養豬,劣質固體渣通過發酵熟化,製作成有機肥,分離出來的油水,其中的污水經過微生物分解達到排放標準可以排放,而毛油經過提煉,可以製作成飼料營養油和生物柴油等。

Top

 
  生態工程:土木工程與環境(上)

作者:洪如江(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會士)

土木工程與生物棲地的交會許多研究物種滅絕的學者( 例如Thomas et al., 2004;Pounds, J. Alan and Puschendorf, Robert, 2004) 常引用Rosenzweig (1995) 關於物種數量與棲地面積的關係式:「S cAz 」(1),式中,S為物種數量,A為生物棲地面積,c與z為常數。(1)式顯示生物棲地面積變小則物種數量變少。

台灣西部山麓及平原,在遠古時代,遍野都是梅花鹿與樟樹;其他物種之豐富,不在話下。

圖1 道路將生物棲地切割得支離破碎(連永旺先生攝)

圖2 交流道將生物棲地切割得支離破碎(連永旺先生攝)

圖3 農田中零散的農舍(洪如江攝)

今天台灣的西部平原,佔台灣本島土地面積的1╱4左右;用來容納絕大部分的城鎮、農田、與工廠,已經顯得非常擁擠;偏偏我們的運輸系統,採用超級大陸國家(尤其指美國)的公路系統,不厭其多,不厭其寬,包括縱貫公路、中山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西濱快速道路、台3線公路、以及12條東西向快速道路;另有數量很多的省道、縣道、與鄉道。這許多公路系統,再加上縱貫鐵路與高速鐵路,不但佔用龐大面積,更重要的是:西部平原的生物棲地(以及農業用地)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圖1和圖2),每一塊生物棲地都變得非常之小。(1)式中生物棲地面積A 變小,必然導致物種數量S的減少,意即造成部分物種的滅絕。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的農業用地,無法集約使用,效率低,成本高,很難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近年來,開放農地上建築所謂的「農舍」,新建農舍星羅棋佈,生物棲地與農地進一步受到擠壓及切割(圖3)。

圖4 公路之排水涵洞兼生物廊道(謝潮儀與林孟立先生提供)

 許多生物學家、生態學家與環境學家,早已注意到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將禍延人類。面對這種遠慮,我們土木工程界能不能多推動用地較小的軌道系統,而不要再推動用地寬廣的高速公路。現有的公路,補建適當數量的「生物廊道」(或生物通道)(圖4),讓野生動物能跨越公路;或在路側補建適當數量的「生態濕地」,為生物多樣性略盡一份心力。

同理,建壩切斷河川生物(當然以魚類為主)溯源產卵的機會,應建魚梯(或魚道)加以補救。更好的辦法是:少在河川主流建築高壩,而以離漕水庫替代之,減少對河川主流生物環境的衝擊,減少水庫的泥沙淤積。另一種選擇為引水至池塘,補注「地下水庫」;地下水經地下土層的過濾作用,已經可以直接使用,或略加處理,即可使用。

從事工程建設,不應將野生動物趕盡殺絕,應該有眾生平等的仁愛之心。

公路與山林的交會

根據美國西北部太平洋山脈超過400年的調查與研究,在山區砍伐森林,坍方(的數量與體積)將增加至自然值的十倍左右;而開路上山,其所能造成的坍方(數量及體積),約為自然坍方的100倍(表1)。在台灣,開路上山,進一步引領農業上山,並經常發生超限利用與山地四濫(濫墾、濫伐、濫開產業道路、濫建),其所增加的坍方,可能不止自然坍方的100倍;而山嶺的坍方處,通常就是土石流的源頭。台灣山地的產業道路(目前已改稱農路),寬度在4公尺以上者達8,550 公里之多,其總長度約相當於22條中山高速公路者(張景森,民國95年3月)。

新中橫公路水里玉山線,在開闢之期間,就邊挖邊坍,並將棄方倒向河岸或河床,提供土石流的材料來源;通車之後,每在颱風豪雨或強烈地震之時,坍方不斷,斷的是路(圖5至圖7)。神木村出水溪多次土石流,其源頭,其實就在該公路夫妻樹旁一條山溝中的棄方區。

圖5 由玉山遠眺新中橫公路水里玉山線之慘狀(洪如江攝)

圖6 新中橫公路水里玉山線東埔段大迴頭彎路坡崩坍(洪如江攝)

圖7 新中橫公路水里玉山線東埔段路坡嚴重崩坍(洪如江攝)

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的桃113線公路,沿順向坡開挖,引起許多滑動;再加於崩積層墾植竹林(圖8),表土沖蝕與坍方不斷,成為水庫泥沙最大的來源。

如非在山區開路不可,宜採用「棧橋」(圖9)、或「棧橋串連隧道」(圖10)方式,完工之後,可以大幅度減少災害。

台灣本島,山地佔總面積的74%,生態豐富而脆弱,若善加保育,可成為永續利用的天然水庫。

圖8 石門水庫集水區坍方多來自公路(桃113線)邊坡竹林(洪如江攝)

圖9 北宜高速公路採用棧橋,避免大挖大填,對環境衝擊小(洪如江攝)

土木工程與斷層的交會

一個地層或包含幾個地層的地盤,其所受到的大地應力(tectonic stress)超過其強度,產生一個破裂面,沿此破裂面曾經發生永久變形,大至數公里,小者數公分,稱為斷層(fault)。斷層的產生,有的是高速度的脆性破裂(brittle fracture),錯動在幾秒鐘到幾十秒鐘內完成;有的是非常緩慢的程序,稱為潛變(creep)或蠕動的位移可以長達數百年甚至數萬年還不停止。斷層常使兩側岩石產生破裂、強度降低、壓縮性變大、透水性增高與加速風化等等惡果。新中橫公路水里玉山線,強行在陳有蘭溪斷層之中開闢,選線錯誤,後患無窮。

圖10瑞士山區道路多採棧橋與隧道以避免大挖大填(洪如江攝)

但工程更怕與活動斷層交會。活動斷層的定義與分類準則,請參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十三號,林啟文等氏(2000)所編著之臺灣活動斷層概論,第二版》。根據該特刊,台灣本島中,第一類活動斷層共12條,第二類活動斷層11條,存疑性活動斷層19條。其分布示如圖11。脆性破裂型態的活動斷層錯動,其所釋放的應變能,一部分使斷層及斷層周圍的岩石更加破碎,一部分轉變成熱能而消散,一部分用於產生地震。1999年的921集集大地震事件中,全長約100公里的車籠埔斷層(圖12)向西逆衝,最大水平位移與最大垂直位移皆達10公尺之多,是全球百年來的最大地殼變動之一。車籠埔斷層在霧峰鄉光復國中操場逆衝,造成百年難得一見的奇觀(圖13),故被保留成為博物館。大甲溪的石岡壩(圖14)是世界上第一座被斷層錯動所破壞的壩工。橫跨大甲溪的埤豐橋也因斷層錯動及震動而破壞(圖15)。中部地區的台3線公路,其沿線的十多座橋樑,在921集集大地震之時,全被震毀,無一倖免(圖16)。這幾個土木工程個案,顯然是當年選址與選線錯誤,但錯誤可能是當年對斷層的知識不足所致。大地震之後,雖然已經知道當年選址與選線的錯誤,但也只能就地重建。

工程避開斷層,上上之策;如無法避開,寧可正交,不要同行。

增進對地形、斷層及地震的了解,可增進工程的安全。 (未完待續)

圖11 台灣地區活動斷層分布圖(圖片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12 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帶位置圖(圖片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13 九二一地震時,車籠埔斷層在光復國中操場逆衝所造成的奇觀(洪如江攝)

圖14 九二一大地震石岡壩破壞(連永旺先生攝)

圖15 車籠埔斷層在大甲溪逆衝隆起,埤豐橋塌落中(洪如江攝)

圖16 中部台3 線公路沿車籠埔斷層而建(圖片來源:中華顧問工程司提供)

※ 本文轉載自永續公共工程網站

Top

  行動參與:假檢疫,真虐殺!要求桃園縣立動物收容所全面開放認領養,作業公開透明

發起單位:桃園縣推廣動物保護協會
活動時間:2009年2月18日(三)上午10點
活動地點:縣府前廣場
主辦單位:桃園縣推廣動物保護協會
活動聯絡人:鄧巧玲(0935-451-348)

活動源起與訴求:

桃園縣立動物收容所自93年成立,以動物保護教育園區自居,收容了全桃園13鄉鎮市的流浪動物,這些動物中亦包括民眾走失的愛犬貓。但進了收容所裡九成以上的動物非但沒有得到適切照顧,反而被假「隔離檢疫」之名,剝奪被認養的機會,讓1年八千多隻的動物在不見天日的黑箱作業中被處決!

根據所方的說法,隔離檢疫的理由為防止可能疫情的擴散。試問每週近兩百隻犬隻進了所謂的「隔離檢疫」區,不論健康與否擁擠共處一室,不但讓各種疾病有更多交互傳染的機會且長達7日,何來防疫的功能?分明是製造疫病的大本營!

而在動保法公告7日無人認領逕行處置的偽裝下,這些動物就這麼「合法」地被虐殺了。堂堂一座耗資3,000萬的桃園縣立收容所,卻只提供18個欄位的犬隻讓民眾去認養,在透過議員質詢要求改善後,目前也僅得到再多10個認養欄位的規劃。桃園縣政府寧可一年花700萬在撲殺及屍體處理上,卻不願給這些動物活命的機會,讓欲認養的民眾望著「隔離檢疫區」外的獸魂碑興嘆。

因此我們不得不邀請您跟我們一起站出來,要求桃園縣立動物收容所,全面開放認領養,所有作業公開透明。不論您是否喜歡動物,我們的納稅錢絕不給政府虐殺動物。

※ 有意參加當日活動者,請點此進入報名網頁,內含當日活動流程
※ 如活動當天不克前往者,請點此進入連署網頁。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