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2.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1218環境手札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國土監測通報網
生態關懷者協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濕地保護聯盟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
 
 
打擊盜伐!歐洲議會新法:嚴格追溯木料來源
WWF呼籲歐洲立法,以防止非法木料進入歐洲市場。圖片提供:WWF
【相關連結】
伐木公司入侵家園 馬來西亞原住民封路抗爭
最新衛星地圖集 見證非洲環境大變遷
俄羅斯木材追蹤計畫 欲控管非法伐木

環保意識高漲 美耶誕樹真難賣假暢銷

為改善木料的可追溯性,加強監控和執法防範濫墾濫伐,隨著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通過新提案的木料法規,此修正案從原本軟弱無力的聲明,轉化為一個可有效控制非法木材交易的架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相信這是一個停止全球大規模森林破壞的里程碑。

在2006年將近1/5進口到歐盟的木材來源為非法或是疑似非法,主要的產地為俄羅斯、印尼和中國,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呼籲歐洲加強立法以防制非法的木材進入歐洲市場。如果施行得宜,這個法規有能力大幅度減少在熱帶國家的非法砍伐、減緩森林砍伐以及尊重森林中的原住民社群。精采內文

 
 
  論壇:與「黑心」和「風險」共存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助理教授)、譚偉恩(政大外交系研究生)

在生活步調十分快速的工商時代,「信任」是支撐人類生活與彼此關係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筆者相信,我們之中大多數人對於業者提供的勞務或商品以及政府的政策和執法,都是抱以相當程度的信任。然而,繼數起黑心食品風波之後,近來國內又發生黑心農藥奪走人命的新聞。當時得知這則消息時,心裡第一個閃過的憂慮是,或許至此之後,您我,還有許多無辜的消費者便要生活在一個與黑心業者和無數黑心產品共存的世界,業者、政府、消費者三者間的信任關係瀕臨瓦解,人民終日提心吊膽自己的生命與家人的健康曝露在高度風險之下。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周肇萱

試驗室晶片用於污染防治  圖片提供:UC Berkeley

本週國內接傳出許多環境好消息!從前國小課本上提到「保育」,總不免從過去國內錯誤的濫補濫殺,導致梅花鹿絕跡的憾事說起,經過23年後,我國再見野生鹿蹤,課本即將改寫!自從2006年政府推動機關學校紙杯減量後,經過統計得到驚人成效,至2008年兩年間,共減量9成之多,由3,782萬個,降低至2008年的371萬個,可喜可賀。而於日前宣佈參選大安區立委補選的綠黨溫炳原開心成立競選總部,選舉雖不免面臨許多難以想像的挑戰,但代表環境發聲的溫炳原仍信心十足,表示將要為孩子保留美好而努力。

鏡頭轉到國外,最近有兩項最新科學研究報告出爐,科學家研發了一種編長只有0.6公分的實驗室晶片,這種晶片未來不僅能運用至徵測污染,也可望同時成為人類癌症的特效「藥」。另一則研究則為耐人尋味,一組國際保育科學家的研究報告指出,上個世紀下半的武裝衝突,至少81%發生在生物多樣化。報告統計結果卻發現,此雖造成相當大的負面結果,卻也出人意表第導致一些正面效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再生的爭議
老厝與農村地景也越來越罕見了。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葉鎮中

西元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放寬認定農民身分和興建農舍的條件。西元2007年,民進黨政府提出「農村改建條例」。去年年底,剛上任的國民黨政府再提「農村再生條例」。近十年來,每次的修法和立法,大家都說要讓農村活起來。

然而2007年8月出版的《江湖在哪裡?》,作家吳音寧在書中落下了沈重嘆息,「歷史,輕輕踩過農人集體彎駝的背,像踏過稻浪和水面。」現在,拿出台灣農業的相關數據一看,是「農業產值占GDP 不到2%」、「農民平均年齡53歲。」、「農家年平均收入不到20萬」、「台灣糧食整體自給率不足32%」,經過短短40年的光陰,又才剛剛踏進嶄新的 21世紀,台灣農業的發展,卻越來越陷入絕境。我們很想知道,農民為什麼不再驕傲地耕種?農村脫離貧困的機會又在哪裡?農業還有剩餘價值?還能復活再生嗎?

可是,農村活過來了嗎?農業需要的,是政府花錢蓋設施?還是提升產業競爭力?農民期待的,是地價上揚?還是恢復優良生產環境?已經一讀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鎖定農地整合、農村規劃兩大議題,涉及硬體景觀和文化傳承的發展,我們的島在這一集,將帶您深入農村現場,一探「農村的生存遊戲」。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易俊宏•網編:周肇萱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