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5.18







近期活動

【彎腰論壇】水去哪裡了?
一人一菜坐火車,助農民!
台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初級班(5/21截止)
2012「亞成鳥計畫」青少年野地教育志工招募
搶救百歲珍貴老樹 連署行動中
龜家路迢迢-談爬蟲類野生動物的收容與保育
第七屆全國河川 NGOs 會議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展整合部 徵求工作夥伴(5/30截止)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魚紅是非多:大眼睛的紅目鰱

紅色的魚族為熙攘的魚市點綴熱鬧生機,華人對紅色的偏愛也反映在漁獲上。

華人對紅色的偏愛,除了反應在年節喜慶要吉祥喜氣,連吃魚都還是──紅的尚好。想來,魚兒真無辜,不是因為人為命名的魚名帶有昌隆之意(如白鯧)被大量食用,便是天生體色紅豔所招致被消費者特別喜歡「吃紅」的噩運。

目前以底拖網為主的沿海漁業,雖然可以節省人力,帶來比較有效率和可觀的漁獲,然而,愈是進步的漁網漁法愈是容易造成魚種的過渡撈捕。老海人和大海都老矣,如果我們希望紅通通的魚兒還是能喜氣洋洋的出現在餐桌上為我們增添菜餚的情調趣味,是不是應該更有魄力、更有堅持的去停止和改變我們使用漁業資源的行為和態度?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看啥小魚可以吃】竹筴魚的滋味

永續海鮮挑食計畫

拒吃魩仔魚

【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過漁:33分

綠色電報∣大眾運輸的革新-電動巴士問世

作者:張永祥、方志豪

面臨高度都市化,汽車密集的城市而言,發展巴士似乎是經濟實惠的選擇,只是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環保意識抬頭,友善環境和提高能源效率已經變成不可擋的趨勢,電動巴士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因應而生。

電動巴士並非轉眼間出現,而是人類與環境長時間互動下的產物。最初的巴士是電纜式的,像我們在美國影片中看到的電纜巴士,雖具有歷史韻味,不過若大舉設站,天空將會出現宛如蜘蛛網般的電纜,而營運路線亦受到電纜分布所侷限。

隨後化石燃料興起,柴油被做為動力來源,擴大巴士運輸路線,不過排放廢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被詬病。直到油電混合車問世,改善了廢氣問題,不過充電方式卻仍存在著討論的空間,並且造價高昂。此時,全電動巴士的研究,正悄悄的在現實生活中實踐,目前在西班牙、日本、德國、法國都可以看到電動巴士的身影。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英國史密斯樂團前主唱莫里斯,投書印尼森林部長要求,「動物墳場」泗水動物園停止營業,以保護園內未受到人道對待的動物。然而有幸不在恐怖動物園生活的野生動物更是危機重重,華盛頓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遷擠壓棲地可能導致西半球的靈長類,包括獅狨、蜘蛛猴、絨猴及吼猴等,部分物種早已名列受威脅或瀕臨絕種名單中。2010年緬甸境內發現了世界新種,第五種金絲猴的存在,而最近在雲南怒江僳族自治州發現同種的新種群,但牠們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需要盡快採取行動加強科研和保護。

昨天有新聞提醒,1.5個地球才能撐起現有文明,省著用地球資源成為重要課題,中國汨羅市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全國聞名,而且他們就地加工再利用,把「破銅爛鐵」變成了「城市礦產」,成為其他城市學習的典範,倫敦奧運舉辦在即,為此搭建的大量臨時座位與空間,倫敦奧運組委會決定賽後將當中的聚氯乙烯(PVC)材料,回收再利用提供給下屆巴西世足賽使用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核四很KUSO! 516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心得

作者:陳秉亨

核四廠興建過程中弊端連連,許多時候材料到貨了,設計還沒好,等設計好了(上千次擅改設計)可以安裝了,材料發生鏽蝕狀況,或是材料真的裝上去又出問題再改設計,包商施工亂七八糟的品質,廠區多次泡在水裡,連拉個電纜線都會出錯重拉…

作一個宇宙大膽的假設,這些機器不會出問題,那核四廠運轉的關鍵,就是試運轉程序書,但是運轉程序書卻由台電沒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撰寫,之前林宗堯博士提出質疑的時候,台電嘴硬不肯接受建言,在福島核災、電價上漲受到各界的壓力之後,台電才又花錢,找奇異公司重新做了一份試運轉程序書,然後再美其名叫做「試運轉測試程序書『精進』作為」,KUSO的是,那不就證明台電之前很不「精進」?

精采內文

論壇∣部落之音,請側耳傾聽

作者: 陶楷鈞(南山部落研究者)

Yutas曾告訴我,在部落還盛行於林班地種植香菇的年代,巡山員「取締」這些非法的椴木香菇的方式就是用一把火全部燒掉。而族人為了阻止這些人入山,就在巡山員會經過的路徑上放置獸夾,想要嚇阻這些人去他們所熟悉的獵場。

而隨後和台灣很多原鄉的一樣,在國民政府推展的農業上山政策脈絡底下,開始將層疊交錯的梯田開發為一望無際的高麗菜園。高山蔬菜大大地改變了部落族人的物質生活,卻也延伸出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高麗菜的產銷管道始終掌握在大-中盤菜販手中,因此其中的利益也無法直接回饋到終年勞苦的族人身上。這樣的產業模式讓族人的勞動與財產通通與這些菜園緊緊綑綁,難以掙脫。

部落族人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其他的產業,自10年前的馬告國家公園籌設議題開始,許多來到部落「輔導」的專家學者們都建議部落可以發展生態觀光產業,就像是司馬庫斯一樣。而部落族人也透過社區林業的計畫,建立一條檜木步道。然而位於林班地內的步道管理主權曖昧不明,使得族人不敢進一步進行積極管理,成為實際上無主管理的步道,因此使得這項產業一直在原地踏步,更讓山老鼠有機會覬覦部落後山的珍貴木材。

精采內文

 

【看啥小魚可以吃】魚紅是非多:大眼睛的紅目鰱

作者:廖律清

※ 編按:大眼睛的紅色魚族紅目鰱,因為肉質鮮嫩、顏色討喜,是漁市裡熱銷的商品,具高經濟價值。究竟牠們身上的緋色是祝福,還是詛咒?紅目鰱怎麼釣?老漁夫又為什麼感嘆萬分?不要錯過今日專欄。

紅色的魚族為熙攘的魚市點綴熱鬧生機,華人對紅色的偏愛也反映在漁獲上。開始閒逛漁市之後,意外發現對北台灣幾處大型批發漁市的特殊印象,倒不是濕漉漉的腥味血水,也不是漁販嚷嚷的叫賣聲,卻是那些處處可見平躺在攤上紅咚咚的魚貨,為熙攘的漁市色澤綴上熱鬧的生機,像是常見的紅石斑、紅目鰱、石狗公、紅魚、赤鯮、馬頭魚等,連吳郭魚現在也有紅色吳郭魚。華人對紅色的偏愛,除了反應在年節喜慶要吉祥喜氣,連吃魚都還是──紅的尚好。想來,魚兒真無辜,不是因為人為命名的魚名帶有昌隆之意(如白鯧)被大量食用,便是天生體色紅豔所招致被消費者特別喜歡「吃紅」的噩運。

我不能不看見,你的大眼睛

面對生來就紅的紅色魚族,有著特大魚眼睛的紅目鰱格外引我注意,總覺得那一隻隻瞪得大大的死魚眼睛非要我多去認識牠們似的。這些俗稱「紅目鰱」或「大目鰱」的大眼魚,屬於鱸亞目大眼鯛科,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近海沿岸的岩礁區,棲息在較深的海域,為典型的夜行性中型魚類,最大身長大約可以長到3、40公分。紅目鰱的身體大致呈側扁的橢圓卵形,體被密實堅硬的小櫛鱗,側線完整,胸鰭和臀鰭顯得特別大。除了招牌大眼睛,牠們還有口裂傾斜的大嘴巴,但牙齒很小,以小魚和甲殼類為食,食物來源十分多樣,是大小通吃的肉食者。

紅目鰱擁有招牌的大眼睛、大嘴巴,主要棲息在熱帶、亞熱帶地區較深的岩礁區。

紅目鰱是春夏常見的漁獲,肉細經濟價值高,其魚皮質地如砂紙般,十分堅韌。紅目鰱是北台灣春、夏兩季常見的漁獲,肉質纖細,為鮮美的食用魚,經濟價值高,目前南台灣已有人工繁養殖試驗,但市面上仍以拖網、延繩釣捕獲為大宗。

紅目鰱的料理方式簡單多變化,可以拿來作生魚片,適合紅燒或煮薑絲清魚湯,也可以在魚體抹上椒鹽,再用炭火慢烤。牠們身上觸感猶如砂紙一般的魚皮,質地堅韌,在烹調前後常是連皮帶鱗一起剝除即可,因此又有人稱紅目鰱作「剝皮魚」。除了清甜白嫩的魚肉,有老饕說紅目鰱那入口即化的大魚眼,膠質特別多,蛋白質相當豐富,口感極佳,千萬不可浪費。由於這種種方便被人吃的益處,也難怪紅目鰱會紅。

魚喝「阿比」氣色好?

在八斗子漁港和崁仔頂漁市,都有漁人和漁販告訴我,這紅不讓的紅目鰱,其實體色變化頗大,離水之後的處理尤其重要,如果冰得不好,或者隨便和其他魚種混冰在一起,便白費了鮮豔的緋紅,一個不小心顏色就壞去。但也有較為熟識的漁販低聲透露,如果魚的顏色壞掉,就讓紅目鰱跟人一樣喝喝三洋維士比,紅目鰱的體色就會看起來「精神好」。

紅目鰱離水之後的處理十分重要,有漁販透露偏方:如果顏色不佳,為了賣相好,可以讓死魚喝提神飲料。(編按:本圖僅為示意,非提供偏方的魚販本人。)「精神好!?不都已經是死魚了嗎?還喝什麼三洋維士比?」我問。

「唉,這要內行人才知道,妳看這整個漁市,誰不是在比誰家賣的魚的眼睛亮,比誰家賣的魚比較會紅……」

賣魚的只肯說到這裡,我半信半疑,只好跑去請教還在討海的老船長溪伯。

溪伯一聽要給紅目鰱「喝」三洋維士比,滿臉皺紋笑得有些神秘,卻也不多說什麼,只是開始講他釣紅目鰱的事。

釣大目仔,靠經驗、功夫

「釣紅目鰱其實非常搞工(費工),不過這款魚仔也是真有趣味……」溪伯是這麼開始說的。

溪伯口中的紅目鰱相當沿岸性,白天會躲在礁簷下或岩隙、岩凹中休息,晚上才出來順著海溝游走。牠們喜歡在破曉前浮上來找東西吃,所以要釣紅目鰱的漁船半夜就要先出去,天亮以前要找好位置把棍仔(延繩釣)放入海水裡等,好讓魚兒上來剛好吃到。多數夜行性的魚類具有大眼睛,能幫助牠們在黑漆漆的晚上感受海中微弱的光線,紅目鰱也是這樣,而且牠們的瞳孔很大,魚眼睛的虹膜具有反射層,看起來像會發出明亮的光輝,類似照相時的「紅眼」現象。

紅目鰱的嘴巴很大,浮上來吃餌是直直游上來,仰著張開的魚嘴朝天咬,太餓的時候,簡直是用吸的急著就餌。紅目鰱游泳的速度十分悠緩,從船上看下去,垂直的魚身左擺右晃的泳姿笨拙中顯出與眾不同的可愛。牠們休息時多半獨居或三兩結伴,只有礁緣外較深的地方會結隊出沒,因此討海人要很有經驗,知道什麼時候要把棍仔放在什麼地方,才比較可能捕獲成群的紅目鰱。

逐漸逝去的緋紅

以延繩釣釣紅目鰱十分耗費精神、時間,而採用魚網捕撈則往往造成過漁現象,老漁夫感嘆近年魚越來越少,若無積極的法令或政策進行漁業資源管理,或許不久後,這抹紅也會逐漸消失。「下次釣紅目鰱,可以帶我一起去嗎?」我問溪伯。

「現在沒有在釣了啦,太搞工……」溪伯說。

原來要用細棍仔(延繩釣)釣紅目鰱,要先在好幾條數百公尺長的釣繩上,每隔一段距離勾住一個魚餌,再把釣繩一圈圈井然有序的繞在桶子邊存放。而出海前勾魚餌需要人力,收回釣繩、重新整理棍仔也需要人力,以前要不就是犧牲自己的睡眠,要不就是花錢請大陸漁工來做事,溪伯說他現在年紀大了,沒力氣再從事如此耗費時間精神的工作。

「不是以前年輕而已,以前的魚仔,不只是紅目鰱,真的都比較好釣,經常都是拉魚拉到手酸,現在──要碰運氣了──」溪伯嘆氣。

似乎每一次與討海前輩的談話,都是以「想當年有很多魚,看現在都沒什麼魚」作結。目前以底拖網為主的沿海漁業,雖然可以節省人力,帶來比較有效率和可觀的漁獲,然而,愈是進步的漁網漁法愈是容易造成魚種的過渡撈捕。老海人和大海都老矣,如果我們希望紅通通的魚兒還是能喜氣洋洋的出現在餐桌上為我們增添菜餚的情調趣味,是不是應該更有魄力、更有堅持的去停止和改變我們使用漁業資源的行為和態度?想想,難道我們非要等到有一天,漁市裡紅紅的魚兒愈來愈少,甚至不復見,才真能感受到--當紅色缺席時的暗淡有多麼寂寞。

 

※ 專題介紹:海洋具有遊憩、經濟、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卻因氣候變遷、人為污染、過漁等因素而漸失生機,國內外專家不斷呼籲:2050年,或許我們會無魚可吃!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專欄特別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合作,每月中於週五推出【看啥小魚可以吃】專題,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綠色電報∣大眾運輸的革新-電動巴士問世

作者:張永祥、方志豪

面臨高度都市化,汽車密集的城市而言,發展巴士似乎是經濟實惠的選擇,只是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環保意識抬頭,友善環境和提高能源效率已經變成不可擋的趨勢,電動巴士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因應而生。

電動巴士並非轉眼間出現,而是人類與環境長時間互動下的產物。最初的巴士是電纜式的,像我們在美國影片中看到的電纜巴士,雖具有歷史韻味,不過若大舉設站,天空將會出現宛如蜘蛛網般的電纜,而營運路線亦受到電纜分布所侷限。

隨後化石燃料興起,柴油被做為動力來源,擴大巴士運輸路線,不過排放廢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被詬病。直到油電混合車問世,改善了廢氣問題,不過充電方式卻仍存在著討論的空間,並且造價高昂。此時,全電動巴士的研究,正悄悄的在現實生活中實踐,目前在西班牙、日本、德國、法國都可以看到電動巴士的身影。

電動巴士的優點在於電動機與車軸一體成形,沒有複雜的傳動系統,大幅減少能源損失的問題;少了驅動系統使巴士底盤得以降低高度,有利於老人和行動不便的人上下車。

適用電動巴士的地點,首推觀光地區。日本古都奈良每年有1,200萬到1,300萬的遊客集中在奈良公園,為了減少廢氣排放和解決塞車情形,近年進行電動巴士運行試驗。奈良縣鼓勵大家使用公共交通,並提出特定期間免費試乘的政策。同時,電動巴士的體積可隨街道需求做適度調整,而且零廢氣排放的特性,非常適合穿梭在人潮密集的街道。日本東京也已將電動巴士縮小尺寸且正式上路,目前已能駛入難以進入的街道完成運輸的任務。

市面上充電方式有兩種,分別為置換式與直充式充電

使用置換式充電的前提,電池尺寸必須相同且需建置互換電池的場所與搬運人力。對於電動巴士而言,電池大、重量重、電容量大,這三點都會造成更換時的安全風險,因此目前世界各國的置換式充電大多僅使用於機車上。

因此國際研發方向以靠站即充電的直充式或是定點充電機為主。如下圖為大陸世博所使用的直充式充電設備,其設計由法國Midrouillet與Sirier所提出,並在2008年取得美國專利。其充電方式為充電站與電動巴士各具備一副電容模組,作為兩端充電的主要元件,利用快充的特性,達成乘客短時間上下車的充電行為。

目前國內的MIT電動巴士也已經揚名國際,製造出續航力300公里,標準充電2小時,快充30分鐘,即可上路的e-bus真的是太優秀啦!

【推薦連結】

大亞電纜官網-環保電纜專區

華德動能官網-電動巴士

超級電容的電動巴士充電站-專利導讀

EBus專頁

巴士動力來源變遷史

※ 若您喜歡Green Inside文章,快來加入FB Green Inside 粉絲團喔!

※ 本文轉載自http://www.greeninside.com.tw

Top

 
 

英搖歌手莫里西 籲關閉印尼非人道動物園

本報2012年5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莫里西。照片轉載自維基百科英國史密斯樂團前主唱莫里西(Morrissey),投書印尼森林部長Zulkifli Hasan,向印尼政府表達不滿。莫里斯要求政府立刻讓東爪哇島一間頗具爭議的動物園停止營業,以保護園內未受到人道對待的動物。

根據印尼最大通訊社安塔拉通訊(Antara News Agency)報導,印尼最大的泗水動物園2011年已被冠上「動物墳場」的惡名,2012年3月,該園區內死去長頸鹿的胃裡,發現一顆20公斤重的塑膠球狀物,成因應是長年來遊客隨意將包裝袋丟到柵欄內所致。

法新社透過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取得投書內容,身兼素食主義者與動物權利運動者雙重身份的莫里斯在信件內寫道:「雖然政府官員們口口聲聲說要改變泗水動物園(Surabaya Zoo),但很遺憾的是,隨時間過去,但卻看不見任何改進。我們總不能永遠只停留在輿論上爭辯,很有可能就在這一再拖延的情況下,又讓更多動物飽受痛苦,甚至因而死亡,因此,我們要求立刻關閉泗水動物園,並且將園內的動物遷移至合適的居住環境。」

雖然動物園的負面新聞不斷傳出,但2010年起接管該園的森林部生物多樣性保育局長Bambang Novianto表示,園內的狀況被過度報導,目前也沒有歇業的打算。

他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未來我們將尋求專業團隊的合作,好讓這些動物有更好的居住環境。不可否認,過去確有動物因為環境擁擠與設施不良而死亡;但也有些動物是自然衰老而死,兩者不可一概而論。」

※ 同步刊載印尼環境資訊中心臉書平台。參考資料: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

Top

 

氣候變遷擠壓棲地 西半球靈長類恐消失

摘譯自2012年5月15日ENS美國,西雅圖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隨著整個西半球溫度上升,許多動物可能受限於移動速度而不能找到適合他們棲息的涼爽環境。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最新報告指出,西半球有9%的哺乳動物其「避難所」遙不可及,在某些地區,這個比例高達40%。受影響最大的會是靈長類,包括獅狨 (tamarin)、蜘蛛猴、絨猴(marmoset)及吼猴等,部分物種早已名列受威脅或瀕臨絕種名單中。

棲息在巴西的珍稀金獅狨猴(Stephen Davis攝)

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這是第一個試圖確認在氣候變遷影響到物種棲地時,哺乳動物是否可移動到新的棲地的研究。研究主要撰稿人、華盛頓大學環境及森林科學系Carrie Schloss表示,幾乎整個半球的靈長類都受到棲地減少的影響,平均來說約減少了75%。

報告中提到,「由於氣候變遷可能會超過許多哺乳動物的承載力,在氣候變遷議題下,哺乳動物可能比過去預期的更為脆弱。當我們檢視合適氣候的動物棲地,卻未考慮哺乳動物到新地區的移動或散布,我們將低估了動物的脆弱性。」

Schloss說,西半球的靈長類需費時數年才能達到性成熟,這似乎是他們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合適氣候的動物棲地越來越萎縮,相較於棲息於山區環境的同類可迅速移動到比較涼爽的氣候環境,熱帶地區的動物必須移動更遠才能找到適宜的棲地。

本研究的共同作者,華盛頓大學環境與森林科學系的副教授Josh Lawler說,「過去超過一半研究物種的科學家預測動物面臨氣候變遷時會擴張活動範圍,實際上因為動物移動的不夠快、來不及遷入新的地方,他們的活動範圍反而會縮小。」

本研究的科學家總結,在與氣候變遷的「賽跑」中,有三類動物可能成為贏家:肉食動物如郊狼、狼;有蹄類如鹿或是馴鹿;貧齒目(xenarthrans)類動物如犰狳及食蟻獸。

研究者分析了西半球的493種哺乳動物,從體重接近兩噸重的麋鹿到只有幾盎司重的鼩鼱都含括在內;只考量氣候變遷因素而不考量其他影響動物分佈(如與其他物種的競爭)的因子,。

為了確認氣候變遷的影響有多迅速,研究團隊整合了10個全球氣候模式及由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制訂的中高溫室氣體排放方案。

為計算物種在氣候變遷下必須多迅速的移動方得以生存,他們使用Lawler過去所做每個物種適宜氣候的活動範圍資料。

研究結果呈現,將會有87%的哺乳動物活動範圍會減少,減少的其中20%是因為移動能力有限,無法到達氣候變異後的適存地。

Lawler表示,「對於可能發生的情況,其實我們的數字已相當保守,甚至是樂觀的。因為我們的假設動物為了避開氣候改變,會以最高速率移動。」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在考量人類造成的穿越障礙(比如城市或農田)也趨於保守。他們使用了過去建立的「平均人類影響公式」來定出動物面對人為設施時的精確位置。他說,「這一點很重要。地球從冰河期到間冰期之間氣候改變,導致物種分佈範圍擴張或縮小時,物種在不同地景間遷移是比現在自由的,因為當時的地景上並沒有人為的農田、4線車道及停車場等設施。」

此研究並未考量如果動物必須穿越由人為地景所需花費的時間。對這些動物而言,保育廊道將扮演拯救整個族群救命者的角色。

Schloss說,「若要幫助一些物種跟上氣候變遷腳步,要特別考量到牠們必須遭遇到許多人為地景開發,因此保育規劃者要把重點放在串起不同區域,提供現有棲地到新適存棲地之間的『連結廊道』。」

而針對對於無法跟上氣候變遷速度移動的物種,Schloss補充,「減少非氣候相關的壓力源,可讓族群具有更強韌的恢復力。然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氣候變遷腳步,或許是唯一確定可以確保物種續存的辦法。」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y2012/2012-05-15-01.html 

Top

 

專家確認中國境內存在世界第五種金絲猴

摘錄自2012年5月17日新華網報導

2010年,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在緬甸境內發現了新種金絲猴,隨後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美國靈長類學雜志》發表相關科研成果,從而正式確認了世界第五種金絲猴的存在,國際學術界將其命名為「Rhinopithecus strykeri」。

而近期在雲南怒江僳族自治州發現金絲猴新種群,中國科學家經過DNA分析確認,與2010年在緬甸發現的世界第五種金絲猴同種,並建議將其中文名稱命名為「怒江金絲猴」。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5月16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2010年在緬甸發現的是一具金絲猴標本,發現地點距中國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隻有20多公里,當時判斷中國境內非常可能也有分布。隨後,相關部門組織了科考隊伍,經過10個多月的尋找,終於在2011年10月第一次拍攝到新種金絲猴照片,2012年3月中旬又第一次拍攝到了視頻畫面。

初步調查來看,猴群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希望國家相關部門盡快採取行動加強科研和保護。

Top

 

「破銅爛鐵」在汨羅市變成「城市礦產」

摘錄自2012年5月17日人民日報報導

中國汨羅市不僅有全國聞名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而且就地加工再利用,把「破銅爛鐵」變成了「城市礦產」,使它躍入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和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行列。

汨羅每年從全國各地回收那麼多廢舊物資,進行集約化處理和深加工,首先是有效避免了它們被棄之荒野帶來的環境污染。同時,再生資源加工相比原生資源加工產生的固廢和廢氣、廢水要少得多。再者,汨羅工業園每年生產再生銅、鋁、鋼、塑料等原材料50萬噸以上,相當於每年為國家建起一座千萬噸級的礦山。

2012年2月,汨羅市因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獲得「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城市」稱號。

Top

 

環保型倫敦奧運 場館材料回收世足

摘錄自2012年5月17日台灣醒報報導

倫敦奧運舉辦在即,眾多賽事將在30個同場館舉行,為了應付突然增加的觀眾,還搭建許多臨時座位與空間;為了環保並貫徹再回收精神,倫敦奧運組委會決定賽後將各場館興建時所使用的聚氯乙烯(PVC)材料,回收再利用提供給下屆巴西世足賽使用。

聚氯乙烯雖然較耐用,具有質輕、價格相對便宜等特點,但無法分解以及不易回收,並會釋放有毒物質與干擾人體賀爾蒙,因此,包括游泳競賽中心、自行車館、奧運主場館以及皇家炮團軍營等比賽場地使用到的聚氯乙烯,拆除後將轉給2014巴西世足賽使用。

倫敦奧運組委會同時宣布,由於修正場館大小以及座椅、帳棚與觀眾分隔島改採租賃方式,本屆奧運將增加31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比原本預估的40萬噸減少將近10萬噸。

倫敦奧運組委會2009年時規定,場館使用的材料其中3成必須採回收材料,而且禁止含鉛、汞與鎘等物質,比賽結束後,這些使用聚氯乙烯所搭建的建築物體必須拆除與回收,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Top

 

論壇∣核四很KUSO! 516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心得

作者:陳秉亨

核四不ISO很KUSO

KUSO這個名詞一開始源自日本宅男,就算是設計很爛的電玩還是要玩到最後的一種精神,有種「無厘頭的堅持」的意思,2012/5/16參加完台電核四廠的核能安全監督委員會,看到台電、原能會在解決核四廠的方式,一堆專家學者、官員、工程師認真的討論如鬼打牆的議題,突然想到這個已經退流行的形容詞,又想到當年方儉寫的《核電馬戲團》,原來30年來台電不是ISO的精神在搞核電,而是用KUSO的精神。

瞎忙試運轉測試程序書

核四廠興建過程中弊端連連,許多時候材料到貨了,設計還沒好,等設計好了(上千次擅改設計)可以安裝了,材料發生鏽蝕狀況,或是材料真的裝上去又出問題再改設計,包商施工亂七八糟的品質,廠區多次泡在水裡,連拉個電纜線都會出錯重拉…

作一個宇宙大膽的假設,這些機器不會出問題,那核四廠運轉的關鍵,就是試運轉程序書,但是運轉程序書卻由台電沒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撰寫,之前林宗堯博士提出質疑的時候,台電嘴硬不肯接受建言,在福島核災、電價上漲受到各界的壓力之後,台電才又花錢,找奇異公司重新做了一份試運轉程序書,然後再美其名叫做「試運轉測試程序書『精進』作為」,KUSO的是,那不就證明台電之前很不「精進」?

明知有問題卻要硬搞

核四廠不只後天失調,先天也是不足,在辛樂克颱風的時候,整廠淹了大水,但是再做一個宇宙大膽的假設,假設之前颱風淹水的是工地、機器還沒裝好,不會影響核電廠安全。

但台電還有多次人為因素淹水,如最近4月11日的淹水事件,在去年9月試運轉的過程中,明知道排氣閥設計有問題,但沒有找原來的廠商解決,結果自動逸氣閥理面的浮球浮起來的時候,無法對到排氣口,水就溢出來了,淹水高達一公尺,淹到廠內的機器,台電才要找廠商來處理。

今天會議中台電也是有相當KUSO的解釋:機器雖然「沾濕」了,但是後來測試後功能正常。

用膝蓋想也知道,相較於核電廠,完全很不高科技的汽車,如果泡水,就算是還可以開,未來會有很大的危險,根本沒甚人想要買,何況是核電廠。

弊案硬凹成疏失

台電明知排氣閥有問題,卻沒有立刻找廠商解決,再再作一個宇宙大膽的假設,台電肯定是憂國憂民,幫國家節省預算,所以勞心勞力,想要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但卻又常常發生疑似圖利廠商的事件。

在核四安全監督會議開會的同日,台電又被發現花了近3億元採購電氣導線管,但廠商出貨的導線管防輻射及鍍鋅厚度不足,不符合契約規範防護輻射功能。台電卻辯解:因為台電的規範比較嚴謹,雖然廠商沒有輻射防護的認證,因為這一批材料用在室內,比較少磨損,所以請廠商進行試驗證明強度夠,就買了。

但是用比較貴的錢,買比較差的材料,台電相當KUSO的辯解:只是一時疏忽「忘記扣除差價」。如果用台電的邏輯,也就根本沒有圖利的罪名了。

原能會更是超KUSO

最後台電秀了原能會列管的違規改善表,其中一個記錄是核四廠一號機的控制廠房,走道的「電器導管」竟然有長期滲水的現象,電器導管可以變成水管,另現場民間與會人士感到相當荒謬。

但是,當民間人士楊木火先生激動舉手發言時,會議主席,以核四廠蓮花座失言聞名的黃慶東副主委,竟然非常KUSO引用最新網路流行名詞,請楊先生要「淡定」。讓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

總之,所謂的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除了民間委員崔愫欣認真的發問,其他的委員問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之後草草結束(有的委員顯然沒看過最近知名、林宗堯博士寫的核四論,還問台電為什麼要請奇異公司來重寫一次試運轉程序書)。見證怎麼有這種不負責又要強推危險核四廠的政府,竟然感到一陣超現實的喜感。只能感謝台電跟原能會,給我這麼充實的下午,還有慶幸我的家人住在離核四比較遠的台南。

Top

 

論壇∣部落之音,請側耳傾聽

作者: 陶楷鈞(南山部落研究者)

種菜也讓族人承擔經濟上的高風險。Pyanan(1)部落族人,似乎注定了始終要不斷地與國家政策爭地才得已生存的命運。

Yutas(2)曾告訴我,在部落還盛行於林班地種植香菇的年代,巡山員「取締」這些非法的椴木香菇的方式就是用一把火全部燒掉。而族人為了阻止這些人入山,就在巡山員會經過的路徑上放置獸夾,想要嚇阻這些人去他們所熟悉的獵場。

而隨後和台灣很多原鄉的一樣,在國民政府推展的農業上山政策脈絡底下,開始將層疊交錯的梯田開發為一望無際的高麗菜園。高山蔬菜大大地改變了部落族人的物質生活,卻也延伸出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高麗菜的產銷管道始終掌握在大-中盤菜販手中,因此其中的利益也無法直接回饋到終年勞苦的族人身上。這樣的產業模式讓族人的勞動與財產通通與這些菜園緊緊綑綁,難以掙脫。

南山菜園景觀,看得到的綠色平台全部都是高麗菜園。部落族人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其他的產業,自10年前的馬告國家公園籌設議題開始,許多來到部落「輔導」的專家學者們都建議部落可以發展生態觀光產業,就像是司馬庫斯一樣。而部落族人也透過社區林業的計畫,建立一條檜木步道。然而位於林班地內的步道管理主權曖昧不明,使得族人不敢進一步進行積極管理,成為實際上無主管理的步道,因此使得這項產業一直在原地踏步,更讓山老鼠有機會覬覦部落後山的珍貴木材。

村內有位Mama(3)真的相信了這些話,覺得觀光在南山會是一項有發展性的事業,因此把菜園填平、賣掉卡車,蓋起了餐廳。卻沒想到部落觀光事業一直發展不起來,產業成為「慘業」,只好背著債務下山打工。他曾不解地對我說:「說種菜好的是平地人,現在說種菜不好的也是平地人,到底是要原住民怎麼做呢。」Mama的經商失敗,讓部落族人認知到這些專家所說的觀光果實並不是這麼容易吃到,因此大家又再度回到相對熟悉的菜園。

高麗菜成長對水的需求量大,灌溉水源對於部落相當重要。時間回到2012年2月,村內爆發了山老鼠盜伐事件,位於部落後山的檜木林區遭到盜伐集團竊取。而山老鼠這一砍,又再度砍出山林共管以及國家公園設立的議題。在檢討與建議的眾聲喧嘩裡,有人強調部落要與林務局共管、有人建議要取回被盜伐的樹瘤,在quli Sqapu(4)這個地方成立紀念園區等意見。

我認為真正關切的是,這些建議對於部落的八百多位居民而言,到底哪些是他們最需要的?和部落的長輩們談到部落的山林要如何共管時,許多族人是茫然甚至是不瞭解其中的內涵,更不用說與原住民族土地使用權利相關的原住民基本法21到23條或者是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辦法這些法令內容透露了哪些訊息。也有更多的人直接質疑:「共管之後可以做什麼?」

劃分部落林班地與保留地的森林三角點。這樣的不瞭解,其來有自。如同一開頭部落長者所說的故事。在光復之後,族人過往可以活動的土地,不斷地被林務局、國家公園、河川局等單位生吞活剝,將大家牢牢地釘錨在小小的原住民保留地範圍當中。因此對族人來說,雖然住在山上,卻是被許多限制阻隔於更深的山林之外,對於要如何「使用」這片山林,需要許多時間去想像與整合。

真正的部落議題是隱藏在日常生活脈絡當中。在眾聲喧嘩的議題裡,部落族人的真正想法與聲音,需要認真地被傾聽與對待,否則極易被各式各樣的假議題掩蓋。如同10年前的馬告國家公園設立議題,部落內的正反雙方其實都是為了部落族人生計能夠延續而各有支持的立場,然而保育、林業、政治各方勢力的參雜之下,使得部落的卑微需求變得微弱模糊。

部落族人真正所關切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或許Pyanan族人真的可以共管這一片山林,只是要如何和部落族人所關切的生活問題相互接合,進一步讓族人有更好的生活。而不僅是形式上的正義,高舉著還我土地之後便了事。在此次盜伐事件的前與後,很開心看到部落族人在各界漫天飛舞的關心與建議當中,逐漸建立與堅持自己的想法與立場。雖然路還很遠,但已經慢慢地走在路上。

(1)指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是中橫公路支線上的一個泰雅族部落,其泰雅族名為Pyanan,漢語念法為埤雅南。
(2)泰雅語當中男性老人之稱呼。
(3)泰雅族語當中用來稱呼父執輩的成年男性。
(4)漢名為思源埡口。在泰雅族的遷徙故事當中祖先們自南投瑞岩遷徙自此地之後,便由三位兄弟各自帶開,分別往蘭陽溪上游、南湖大山以及大霸尖山的方向繼續遷居。

本文轉載自部落客報到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