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小魚可以吃】竹筴魚的滋味 | 環境資訊中心

【看啥小魚可以吃】竹筴魚的滋味

2012年03月09日
作者:廖律清

日前,從媒體報導得知今年南方澳的鯖魚縮小又漲價,這一類的魚新聞八成不離「捕過頭」、「小魚來不及長大,就被吃下肚」的內容,早已屢見不鮮,只是每次都是憂心的人苦口婆心提出警訊,但要養家活口的漁人和漁販,以及很愛吃的消費者,似乎也還是繼續捕下去和吃下去。

鯖魚是我愛吃的魚,尤其是日式鹽烤鯖魚,但,鯖魚不是這次想介紹給讀者們的主角,我反而想寫寫那些平易近人的魚,以緩和加諸於「明星魚種」身上(被大量捕食)的壓力。

淡淡的三月天,竹筴魚游在大海裡

三月是食用竹筴魚的最佳季節,拿來製作生魚片十分適合。「三月天是竹筴魚的季節。」亨元定置漁場的阿發老闆這樣告訴我。

「竹筴魚?是《將太的壽司》(註:日本著名漫畫)裡,去掉魚皮可以拿來做握壽司的那種魚嗎?」我問。其實在《築地魚河岸三代目》(註:也是日本著名漫畫)第一集就登場的,也還是竹筴魚。

阿發老闆忙著呢,他哪管將太是誰,更不可能知道《築地魚河岸三代目》是什麼吧?他一邊秤魚、賣魚,一邊說:「這竹筴魚多在近海處迴游,經過整個冬天到現在春初,魚肉正多脂肪,不管是握壽司、鹽烤、生魚片、酥炸,或者拿來製作一夜干,統統都非常鮮美,價格又不貴,而且竹筴魚很好認,妳看一眼就認得了。」

竹筴魚的身軀像是豆莢或竹葉,看起來像還沒長大的鯖魚,其口感或營養皆佳,消費者當以適當季節的魚種取代非當季魚種,讓海洋生物有休養生息的時間。。我看著眼前成堆的竹筴魚,牠們的長相確實很有特色,側扁的紡錘形魚身有點像是飽含豆子的豆筴,約20公分的身長整個看來又像一片竹葉,體表呈藍綠色或黃綠色,腹部是銀白色,側線有明顯的黃色稜鱗,而最好辨識的特徵就在鰓蓋後緣上方有一抹黑斑。說真的,如果不是這一抹黑斑,一堆躺在漁販攤上的竹筴魚們和來不及長大的鯖魚們(花飛),乍看還真是有像呢。

「這竹筴呀,不認識呀?──竹筴魚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營養素,還有將近20%的優質蛋白質,脂肪也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活化大腦的DHA,對正在長大的小朋友啦、要讀書考試的啦,還有妳們這些愛美的小姐們,都是很好的食材。」一位常去漁場買魚的熟客熱心的告訴我,「而且竹筴魚──便─宜──」這位太太不忘補充。

如此優秀的竹筴魚,難怪是日本人相當喜愛的家常食用魚,除了漫畫書裡的常客,日本人經常藉由美食節目來發掘出更多竹筴魚的私房食譜。

竹莢魚的漁獲量大,價格低廉,不必花高價買鮪魚、鯖魚,也可品嚐大海鮮味。竹筴魚就是日本竹筴魚,又稱真鰺,台灣俗稱巴攏魚(或巴啷、或巴蘭),在魚類分類上屬於鱸亞目鰺科竹筴魚屬。牠們分布的區域不算廣,大致是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東海、黃海、朝鮮半島、日本、台灣等海域,喜歡群游在水深5至10公尺左右的近海水域,棲息於海底礁岩上方,特別是有湧升流的地方,具有日夜垂直分布的習性。

體型纖瘦的竹筴魚行動敏捷,游速快,以小型蝦蟹、甲殼類和體型較小的魚類為食。如果細分竹筴魚,牠們種類還是很多,而不同的漁法也會影響竹筴魚的口感和價格,在台灣主要是以底拖網、流刺網、圍網、一支釣和定置網捕獲。如果是一下網就上千、上萬斤所捕獲的竹筴魚,因為漁獲量大,漁價自然低廉,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大概都是這一類的漁獲。不過,東北角近海少數船釣所獲的竹筴魚,一條一條釣上來,價格始終居高不下,才是老饕的最愛。

品嚐大海珍味,何須高價以待?

那日,從漁場帶了幾尾竹筴魚回家,本來想試著依日本美食節目所教,自己動手來作竹筴魚一夜干。「一夜干」是日本北海道對漁獲特殊的保存方式之一,當地漁產豐富,漁人將新鮮的魚開腸剖肚處理之後,先泡在鹽水中醃漬,並風乾於北海道冷冷的夜風中。因為經過一夜的吹曝,魚肉會變得扎實,而脂肪經過鹽水醃漬與風乾非但不油膩,還多了一股鹹香味。由於竹筴魚的肉質本來就緊實飽滿,味道鮮美有彈性,所以是非常適合拿來製作一夜干的魚種,而像這樣的一夜干,方便存放,到了要吃的時候,再用炭火燒烤,或用熱鍋乾煎,只要配上胡椒鹽或蘿蔔泥,就是相當美味的家常料理了。

當我還在斟酌鹽水的鹹度、笨拙的剔除魚骨時,阿嬤一見平躺在砧板上的竹筴魚,興奮地唸著「アヅ」(音A-Ji)。問阿嬤那是什麼意思。阿嬤說,アヅ就是竹筴魚的日文名字,指真正有味道的魚。才說著,阿嬤很快接手拿起菜刀,不再多做解釋,便開始篤篤篤靈巧的剁起魚肉來,還不忘催促我快找出蔥花、薑末、蒜頭、味增等佐料。

「妳要記得,處理アヅ,動作一定要快,不要讓我們手的溫度把魚肉弄熱,這樣妳就吃不到真正的味道了。」阿嬤叮嚀。當竹筴魚已經面目全非、碎碎黏黏的時候,阿嬤把佐料和魚肉拌在一起,順道淋了幾滴酒和醬油,才滿意的舀了一大匙糊糊的竹筴魚肉往熱飯上放。「日本人都是這樣當早餐吃的,這個好的魚,就是要有自己有味,也要能把其他的味都摻在一起,像大海一樣──喏,妳吃吃看,什麼是真正有味道的魚?」

什麼是真正有味道的魚呢?吃吃看就知道囉。

※ 專題介紹:海洋具有遊憩、經濟、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卻因氣候變遷、人為污染、過漁等因素而漸失生機,國內外專家不斷呼籲:2050年,或許我們會無魚可吃!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專欄特別與黑潮文教基金會合作,每月初於週五推出【看啥小魚可以吃】專題,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