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淑娟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左)於2009年9月9日到永揚場址鑑定技師
的調查結果,右為台灣環盟前會長陳椒華
第七章 專業的考驗
之所以能形成專業對話,背後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斷層、地下水都是非常艱深的專業,與會的又都是知名的學者,準備資料對環保團體來說是一大考驗。
一直到環保署專家會議,我才真正見識到什麼是專業的挑戰。「專家會議」是環保署長沈世宏上任後設計的新制度,雖然並非環評審查的程序,但到後來卻被廣泛運用到中科三期、國光石化等重要開發案。
通常專家會議舉行的時機是,當某一開發案在環評小組審查階段時遇到需進一步釐清的爭議項目時再切割主題舉行專家會議,例如國光石化開發案時就拉出白海豚、水資源、海岸地型等多個專家會議。
原則上專家會議的學者只針對要釐清的事項做出建議,這些建議再納入環評會,環評會中就不再討論這些項目。類似永揚案這種並不是從環評審查衍生出來、而是單獨舉行的專家會議比較少見。
專家學者組成由爭議各方推薦,進行程序類似環評會,由開發單位提供資料,再由學者專家審查,審查時開放民眾發言,但只有三分鐘。
不過開發案審查本來就是環評委員的職責,把一些議題切割出來舉行專家會議,由另一批委員審查是否洽當、是否剝奪環評委員的審查權?而且從結果來看,多數專家會議的結論很難與環評審查接軌,其正當性、功能性經常受到質疑。
另外專家會議制度設計也有許多問題,包括由開發單位出錢做報告,在「被委託」的關係下,撰寫報告的顧問公司是否能呈現真正的調查結果?
委員的組成全數是學者,也有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學者就是專家、更懂地方情況的在地居民是不是專家?事實上審查會上就常出現學者紙上談兵、卻與事實差距甚大的發言,此時還得旁聽席上的農民站出來糾正。
永揚案的專家會議並無法突破以上這些限制,不過很微妙的是一開始環保團體、永揚公司代表就與學者專家同坐在橢圓形座位上,形成較平等的對話位置,而第一天會議,環保團體就與學者一來一往對話,對學者意見有不同看法時,環保團體立刻提出反駁,一直到會議終了,大體上都維持這種開放式的對話。
而永揚專家會議另一個特點是,為了驗證成大所做的報告,再拉出兩個獨立調查(斷層、地下水),但美中不足的還是由業者出錢調查。
確立較典型專家會議的形式
總之,永揚案專家會議較接近真正「專家會議」的形式。只可惜,永揚建立的對話形式並未被用到之後的其他專家會議上,這點還有待日後制度檢討。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環保團體這邊沒有足夠強的專業能力,即使建立開放式的對話平台,恐怕也很難與學者做實質的專業對話。
而之所以能形成專業對話,背後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斷層、地下水都是非常艱深的專業,與會的又都是知名的學者,準備資料對環保團體來說是一大考驗。負責資料彙整的台南環盟工作人員鄭秀如也經常壓力大到難以承受。
陳椒華說:「找資料是最困難的,找到又要看懂重點就更困難,通常要一直問別人。然後又要準備簡報檔、新聞稿,經常在會議前一天深夜還沒搞定,資料沒整理好不敢去睡、又怕弄錯,一早又要從台南搭車到台北,壓力很大。」
斷層論戰
2009年5月19日舉行第一次專家會議,主要釐清成功大學報告的真偽,討論兩個主題:永揚場址是否位於斷層、場址附近有沒有地下水。
首先討論斷層,與會學者評比選出力碩公司調查。整體而言斷層調查爭議較小,而且之前包括多個官方調查圖、以及陳椒華委託陳文山所做調查,都已證實「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專家會議只是透過正式會議再確認而已。
另外要確認的重點是:場址是否有斷層裂隙帶、地質屬沙岩或泥岩。如果調查結果永揚場址有斷層通過、也有斷層裂隙帶、又是砂岩的話,表示滲水性好,垃圾滲出水就容易隨著斷層裂隙帶擴散而汙染地下水。
力碩公司製作1/1000場址平面地質圖,以二重溪層、崁下寮層為控制點,最後得出結論:「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右方汙水處理場東南角落。」
發現斷層裂隙帶
接下來要調查裂隙帶,2009年6月學者現勘掩埋場,陳椒華打電話問陳文山要注意什麼,他說:「露頭要清乾淨」。她請村長陳顯茂先找人去清,但現勘前一天她到現場發現並沒清乾淨,又問陳文山:「如果只把草割一割可不可以?」陳文山又說:「不行,要清乾淨一點,讓那個岩層愈清楚愈好。」
後來她要求陳顯茂請怪手上去清。前一天她才開刀,傷口還在痛,但不放心也跟著爬上岩層,果然把山頭清乾淨後就看出砂岩,立刻請力碩技師王豐仁上來看。接下來又在場址南邊發現砂岩,而這兩個砂岩都是陳椒華先發現的。
台灣環盟前會長陳椒華正在調查斷層,這是在永揚場址附近找到的
崁下寮層、二重溪層交接處。
環評大會拒村民參與
一邊要打專家會議的仗,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台南縣的動態。2009年7月22日台南縣環評大會討論永揚案,依慣例任何會議一定要到場監督。環保團體跟村民到了現場卻被大批警力擋在門外,警察還舉牌:「陳顯茂先生違法聚眾,我已經依法舉牌警告,依集遊法命令解散…」。陳顯茂大聲抗議:「縣府本來隨時人民就可以進去,為什麼今天不能進去?」
成功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王毓正受陳椒華之託來環評大會發言,看到警察擋人民當場發飆:「縣府不是可以來拿資料?今天還辦原住民活動,我今天進來也要申請嗎?你告訴我要怎樣申請。我教法律系這麼多年
從來沒有看到這種情況,太誇張了,這我一定會在課堂上告訴學生,這是依法行政的反面教材。」
剛好今天縣府有外賓拜會,主婦聯盟前董事長顏美娟衝入會客室尋求外賓支持:「縣民為了一個不應設在烏山頭上游集水區的垃圾場要來旁聽環評會議,這裏不是共產黨耶,為什麼縣府縣民不能進來?為什麼把壞人當好人看,把好人當壞人看。」警察要她離開,她態度堅定:「你讓他們所有人進來我就離開」。
一陣據理力爭,縣府也自知理虧,最後同意讓部份村民代表可以進入,不過隨後台南縣環保局長江世民又宣布:「縣環評委員人數是21人,要有11位出席才能開會,到目前為止只有10位出席,因此今天流會。」
同一時間蘇煥智在一樓參加原住民活動,大伙衝到一樓等他,顏美娟趨前問:「縣長我們在台北的專家會議已確定那裏有斷層,希望縣長盡速依法撤銷。」
蘇煥智接著說:「那資料我沒收到,第一次聽到」。陳顯茂追問:「縣長您之前的承諾要落實」。蘇則再次保證:「只要證實真的有斷層,這個地方就不太適合蓋掩埋場,後續的操作許可當然不可能同意,我們這個立場不會改變」。
結果今天的會議又不了了之,環保團體這邊也沒有很失望,大體還在預料之中,接下來又回過頭來監督環保屬專家會議。
確認!斷層通過永揚場址
2009年7月14日第三次專家會議,請力碩公司在場址區域北端做「路線地質圖」,調查場區與鄰近區域,再次確認岩性。
7月23日取岩心做地質鑽探,陳椒華全程緊盯調查過程,但地質不是她的專長,如何看出重點對她是一大考驗。後來很多細節都請教陳文山才知道現場調查要注意什麼。例如,岩心有用類似醬糊的代學藥品,要洗乾淨才能判斷岩心是否有破碎。「陳老師幫很多忙,非常熱心且都無償,我非常感謝他。」
調查報告初稿出來後,2009年9月9日陳文山與技師王豐仁、環保團體到現場共同鑑定調查結果。9月15日第四次專家會議,專家會議主席、成功大學教授林慶偉,關於地質及斷層確認部份做出結論如下:
一、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右方汙水處理場東南角落
二、北勢坑斷層帶寬度定義在BH2井的14米到22米位置,8米寬,在地表接近10米。另在斷層西側KHC的位置定義出一個「破碎帶」,就是在BH1的48米到58米的範圍,11米寬。
場址內右下方黃色小長塊是汙水處理廠,右方黑色線即北勢坑斷層通過
汙水廠東南角落,約8米寬。稍左邊兩條紅線範圍內即「破碎帶」,約11米寬
專家會議關於地質調查部分結束,結論就是:確認場址有斷層、有破碎帶。這個結論讓環保團體這邊鬆了一口氣,陳椒華說:「至少蘇煥智承諾過只要場址有斷層就不會發出操作許可,老天保佑他不會違反自己的承諾。」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