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蓋不住的真相-紀錄片】熟男減碳日記《No Impact Man》
9/29 《全國河川日—「勁水」蘭陽溪》
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主題活動「永續生活工作坊」開跑囉!(9/23截止)
10/1 主婦聯盟基金會第三期志工培訓
10/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跨界人生
10/26 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啄木鳥家族第10期志工專班(10/4截止)
2014/1/15 日本里山森林生態保育計畫(10/9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9/14~10/6【蓋不住的真相──回收藝術展覽 邀請你瞭解真相!】
9/21~22 2013杉原珊瑚礁體檢行動(延期場)
推薦評論
林先生
【評論連結】 台灣原生龜走私猖獗 學者:刑責太輕無嚇阻效果
柴棺龜。
曾幾何時,抓龜成了全島普遍的進行式。長期進行野外訪查的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添喜指出,過去幾年,抓龜傳聞以南部和花東較多,這一年來, 連台北市都有人在抓。他今年5月,曾與國外及台北市立動物園學者,走訪北部幾個原生龜調查樣區,每到之處,都看到有人在抓龜,當下十分尷尬。
不但保育類的食蛇龜和柴棺龜遭捕捉,尚未列入保育類野外斑龜族群,被抓的情況也不容小覷,而且都是抓母成龜。陳添喜說,這些斑龜賣到繁殖場,當作種原再賣到中國去。因為小龜要養到成體可用,至少需要5年,以野外族群補充,又快又省錢。這樣的抓法,斑龜族群數也將搖搖欲墜。學者對於台灣民眾將原生龜拱手讓人感到不解。陳添喜說,中國友人曾提醒他, 「只要有錢,台灣什麼都可以賣」的現象,「今天看到原生龜的流失,下一個會輪到哪一個物種?台灣的山野自然資源,難道就讓對岸用錢買斷嗎?」
精彩內文
台灣原生龜走私猖獗 學者:刑責太輕無嚇阻效果
生物簡介|【鼬獾疫情啟示錄】我所知道的鼬獾
文/圖:陳一銘(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野生動物研究室)
食肉目動物給人一種靈活刁鑽的印象,但是鼬獾卻像隻小豬一樣,不過比松鼠稍大。可以說,適應挖掘的演化,讓鼬獾失去了靈巧的身段,牠跑得不快、跳躍能力差,也不善攀爬。
鼬獾通常喜歡在有遮蔽的環境中活動,但因為淺山區的開發,為了獲取更多食物,牠們常常會接近人類的活動區域。鼬獾也喜歡利用水溝通行,結果往往會出現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點,像是不小心困在民宅之中,或是因車禍、犬咬,而成為路殺(road kill)。總之,鼬獾會出現在那些地點,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過去鄉間慣常以獸夾獵捕野生動物,鼬獾便是主要的受害者。
對於經常有機會接觸野生動物的人,鼬獾算是有點小笨拙,野生動物狂犬病發作時也未必就會變成活屍一樣追殺路人,依疾病進程與模式不同,也常常會表現出行為遲鈍、或麻痺。
我們應該要看清事實,以台灣山區地形之崎嶇,除非是自然發生的約制現象,否則以人為介入清除野生動植物的流行病幾乎就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見得是有必要的事。
生態工程|都市中的綠洲──屋頂綠化
作者:廖朝軒(臺灣海洋大學教授)、黃恩浩(臺灣海洋大學博士候選人)
因著綠地減少,造成都市許多環境與生態的問題,如:不透水面缺乏吸收雨水的機能、都市熱島效應、空氣品質不佳與能源消耗增加等問題。面對如此困境,在高密度、高房價的都市中,想利用大型綠地來解決,已是不可能的事情。需要找出更多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何不將地上無法完成的事,移至空中完成呢?當開發一塊土地時,在屋頂上還給大自然等面積的綠地。屋頂綠化將可重塑都市自然環境,恢復環境循環機能。其中,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原則》與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為我國推動屋頂綠化相關法令之先驅。
台灣在政府政策推廣協助、產業界提升建築技術及民間充分響應下,已產生一股屋頂綠化的浪潮。
環境信託|保存多元文化才有永續發展—烏干達跨文化基金會
作者:許惠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烏干達跨文化基金會(簡稱CCFU)的宗旨是推動及保存文化(包括有形及無形的文化遺產)和文化多元性,並以此為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倡議尊重社會的多樣性也是CCFU的重點工作之一。
因為曾受殖民的歷史,烏干達利用自然資源的方法都強烈受到西方工業國家的影響,包括國家公園、保育區、狩獵區等保育措施也是以西方視野劃設,不但排除了在地人觀點,也形成在地人和環境之間的認識斷層。
CCFU以土地所有權的問題指出尊重多元知識在保育中的重要性。在自然資源運用及管理中,將不同的知識體系及文化價值納入思考中是必需的。於是CCFU著重在地生態智慧,認為多元文化知識對在地人的生活以及對保育都是有利的(例如有治療瘧疾功效的植物)。因此,CCFU與夥伴們亦積極推動讓在地居民由下往上參與保育工作的政策環境。
今(2013)年,有感於快速發展的烏干達亦出現了貧富差距擴大、青年高失業率、貪汙腐敗等問題;CCFU再次強調現代政府體制不應該和傳統與古老的價值觀斷裂,並出版了氏族領導人的實務案例,以提供更多參考資料。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鄒敏惠
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學會(SIWI)九月初舉辦第23屆國際會議,主題「水資源合作:建立夥伴關係」是呼籲聯合國大會三年前宣布2013年為「國際水合作年」。SIWI執行長認為,未來取決於處理水源需求的能力,否則水源管理將成為零和行動,難以避免衝突。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的最後期限是2015年,聯合國目前正在討論2015年後的發展議程。霍姆格倫表示,應設立專門的水資源永續發展目標。各地的水資源都很珍貴,依照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台中市水利局研擬「台中市地下水資源維護費收取自治條例草案」,水利局長16日指出,各大型建案工程大量抽地下水,平均每年抽取0.45座石門水庫的水量。這個條例主要是基於愛惜水資源及地下水管理效能,並讓各界有地下水保育的觀念。
日本海底層海水的含氧量正持續減少中。發生異狀的是日本海固有水之中,比2,000公尺還要深的地區,也就是「底層水」。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表示是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照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日本海底部將會陷入長期缺氧的情況,對海洋生態和漁業可能造成衝擊。日本和污染的消息仍受關注,第57屆國際原子能總署年會16日在維也納舉行,日本核汙水處理問題成為國際焦點。此屆大會針對和平利用核能、核安保、核監督保障和核裁軍等問題進行討論。日本政府回應他們也正致力於將訊息透明化,以獲得國際社會的信賴。
英國醜陋動物保護協會自9月初發起一項吉祥物選拔的科學趣味活動,票選目標定在為那些長得不討喜、又瀕臨絕種的物種,票選結果將同步公布於9月的英國新堡科學嘉年華會。因漁業捕撈而連帶受到生存威脅的水滴魚,獲得這項「選醜大賽」的第一名。英國醜陋動物保護協會會長Simon Watt與英國喜劇演員合作錄製介紹影片,希望此投票活動也能帶給物種保育一線曙光。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夢想德國】六萬人手牽手的街頭反核運動
作者:林家羽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在德國,透過日本大地震體會最多的是,德國人對他國發生的事件,如何在很短的時間裡爭取到全國上下對該事件的反思教育及行動。
六萬人上街頭的德國民間力量,是綠色和平組織與許多環保團體花一個多月的時間奔走策劃而成,他們集結人民大聲地要求政府當局,在核安意外事件發生前,就該有魄力地停掉德國境內諸多老舊的核能發電廠。
當天同個時間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與重要部長級人物召開緊急會議。梅克爾在記者會上說:「我們都知道德國核電廠很安全,也無需擔心地震和海嘯。」不過,兩天後的3月14日,德國總理改口了,她在柏林宣布,暫停去年通過的核電站延長營運期限計畫3個月,在這3個月,德國當局將針對境內17座核電站的安全性進行毫無保留的徹查,並且關閉7個最古老的核反應場。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120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吳岱芝、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鄒敏惠※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
如無法順利瀏覽,請按此閱讀網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