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塑膠袋回收 擴大全台25縣市試辦
環保署去(2006)年5月起在全台14個縣市推動試辦廢塑膠袋回收工作,初步評估成效良好,已決定自今年4月1日起擴大試辦至全台25個縣市。
根據環保署統計,試辦廢塑膠袋回收工作以來,14個縣市在去年共回收廢塑膠袋2,317公噸,相當7億1千萬個4兩紅白袋,超過原預定回收900公噸目標。環保署日前已邀集各縣市環保局檢討廢塑膠袋回收工作,決議於4月1日起將擴大試辦至全國25縣市,要求直(省)轄市全面實施,縣部分至少1個鄉鎮市進行試辦,預計全年回收廢塑膠袋量將可達5,000公噸。
環盟公布住家電磁波檢測 1成多偏高
雲嘉南廢氣減量 換國光石化案
戴奧辛檢測出爐 居民蒙在鼓裡
國道護蝶網 增至90公尺長
氣候變化藝術展 展出向日葵與融蠟作品
海平面上升危機多 孟加拉籲南亞對抗全球暖化
美國對石油峰值措手不及
東南歐5國簽署油管協議 解決輸油、油污問題
抗藥B型流感病毒變種現身日本
美研究稱二手煙也危害口腔健康
中國發電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山西紀檢監察督辦環境違法案件 可能處分地方政府
三亞灣成「垃圾灣」盼改善旅遊環境
二氧化硫排汙費力爭提高到治汙全成本
青海高原暖乾化趨勢明顯帶來不利影響
環境資訊協會徵求:企畫專員、專職編輯、計時工讀生
保留樂生 最後戰役 415樂生大遊行
2007年第九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
合歡東峰玉山杜鵑生態攝影之旅
銀河洞縱走待老坑山-搭配定位定向基礎介紹
五穀雜聊:
一種生命的藝術 從宗教家到秀明自然農法
作者:阿不
當我們談起有機農業的發展史時,關於日本,不可避免的一定會提到「岡田茂吉」先生。與多數推動現代環保運動與知識變革的人士有所不同的是,岡田茂吉並非是一位自然學者或科學家,而是一位實事求是的宗教家。而由岡田茂吉所提出的「自然農法」,雖然在他生前已儘量將宗教與農業於推廣上做了明顯的切割,但許多接觸「自然農法」的,不管是剛認識或實際操作自然農法的人,都不免會在心中聯想到一絲理想性,甚至嗅到一些些「夢想」的成分。
讀者投書:
媒體治國,科學豈可積非成是
作者:郭金泉(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
自從去年5月呂秀蓮副總統建議將台灣的特有物種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Onco = 勾、鉤、突出;rhynchus =吻、鼻;masou = 鱒的拉丁文;formosanus = 台灣)科學學名(scientific name)的中文俗名(common name)名稱更改為台灣鮭魚後,每當有人提出相同的建議時,馬上就有媒體以聳動的標題、消遣的文詞(無聊、自己爽、勞民傷財、走不出台灣、去中國化...),並挾某位所謂「保育界人士」兼「學者」大肆抨擊、揶揄、抹殺一些兢兢業業從事學術研究學者的研究心得。我們在此將台灣這種匪夷所思的媒體瞎起哄,偽學者死不認錯的現象一一反證,希望建立台灣學術界最起碼的學術良知-求真的精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投書
本會快訊
我們正在徵求工作夥伴~企畫專員/專職編輯/計時工讀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彭瑞祥 訂閱/退訂《環境資訊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