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3.2.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瘋天燈 瘋跨年 何不幫節慶辦個環評

作者:莫聞 

辦跨年晚會、辦燈會、找志工減垃圾、或是一些設施採用環保材質或綠建築,就夠了嗎?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負責去釐清。

或許,可以設計類似環評的機制,由主辦單位負責辦理環境影響評估,邀集專家與權益關係者,以科學的方式釐清正面效益和負面效果的科學事實後,至少在非辦不可的情況下,仍有機會提出能夠儘可能減緩與彌補衝擊的補救措施。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為核要出現
3月9日廢核大遊行 核災封鎖線圍總統府
富邦董娘反核四 官員爭相拜會溝通
原能會改為核安會 直屬行政院
再燒錢核四六月追加預算近400億
309全台反核大遊行倒數計時 公民響應遍地開花
核四預算 國民黨團:先通過 蓋完再說
斷層報告原能會拍桌斥責 台電不甩

新聞回顧|海洋

連2年春節 後壁湖海葵遭盜挖
廣州海葬可獲千元補貼
油輪擱淺 文史專家憂毀石滬
私宰保育鯨豚 台東漁船遭查獲
飛魚季 小琉球漁民盼網開一面
年假結束景點充斥垃圾 台東海巡發動淨灘

本週精彩專文

生態殺手 誰?
台灣人,你要的是一夜情?還是讓人再三回味?
法國的減核之路
海裡的紅遊俠:赤蠵龜
反淡海二期徵收—搶救大屯山下最後的優聖美地
【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城市與河流:大衛黑利在烏佛斯頓的實戰經驗
中國新能源:十年教訓
令《人》慚愧 恐怖的考古學
媽祖何忍? 讓大倉再成美麗灣
妙筆生花:化作春泥更護花
神鬼會在乎你今年放了天燈了嗎?
本週焦點新聞

.

取消神豬重量比賽 尊重生命 更添敬意
湧泉陸蟹海岸林 香蕉灣散發生態魅力
從岩蹄兔排泄習慣 窺探5.5萬年來的氣候變遷
開採小行星稀有金屬 新一輪太空競賽
聯合國環境年會 檢驗綠色地球革新方案
台灣燈會題外話:本土化碳稽核資料庫的必要性
半島效應、道路切割 恆春半島生物多樣性後繼無力
消弭保護區邊界 為生物多樣性跨域合作
保護珍貴蘇鐵 高雄農改場籲防蝶治蟲
未受保護 華光社區上百老樹面臨都更危機
科學園區2012年績效成長5.2% 是否走出低迷待觀察
2013「地球ㄧ小時」 植樹挽救烏干達森林
雪霸風華燈區 遇見躍動生命
山上拜山下燒!廟禁燒紙 業者開爐攬客
全台瘋種櫻 學者憂生態失衡

瘋天燈 瘋跨年 何不幫節慶辦個環評
作者:莫聞 

瘋天燈過後滿地的垃圾,關渡自然公園提供。從 中秋烤肉、跨年晚會、煙火、到最近放天燈的話題,種種傳統過年過節的節慶,已經引起愈來愈多人關心環境方面的影響:包括人潮帶來的垃圾、交通廢氣、活動設 施與物品一次性使用造成的能資源浪費、一次性物品對週邊環境的公共安全、生態影響、環境污染負荷、以及公共預算的排擠效應等等;甚至也有民眾不畏傳統的壓 力,公開號召反對放天燈。

這一方面顯示人們對節慶活動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已經愈來愈難以忍受;另一方面也顯示,在愈來愈多人提出相關論述 與觀察的條件下,更需要一個公共討論出來的機制,來釐清這些負面效應到底有多廣,到底有多嚴重,而各方權益關係人,對於這些負面效果的忍受度又是如何,也 需要公共評估的機會,才不會淪於籠統的口水論戰。

例如,新竹市元宵放天燈,到底會不會往油庫方向吹,什麼條件下喊卡才是安全的?而平溪放天燈雖然有獎勵民眾協助回收的機制,但效果如何,是否做過評估,都沒有一個定論。

不如,比照開發案,幫這些活動也辦個環評吧。

不 論目前社會各界對大型開發案環評過程的看法存在許多歧見與爭議,現行環評機制也確實有許多問題極待改進,不過,環評仍發揮了其最基本功能:釐清環境衝擊與 負面風險──即便在釐清事實的過程中,目前制度的公眾參與度還不夠,影響環評報告的公信力,但最起碼,可以迫使政府在規劃階段,就仍盡到一部份責任──設 法環境衝擊的科學事實。而這──主辦者負起責任──正是目前最缺乏的。

辦跨年晚會、辦燈會、找志工減垃圾、或是一些設施採用環保材質或綠建築,就夠了嗎?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負責去釐清。

或許,可以設計類似環評的機制,由主辦單位負責辦理環境影響評估,邀集專家與權益關係者,以科學的方式釐清正面效益和負面效果的科學事實後,至少在非辦不可的情況下,仍有機會提出能夠儘可能減緩與彌補衝擊的補救措施。

其實,過去確實曾經有環保人士提出針對大型節慶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聲音,只是在欠缺延伸討論的情況下,後來無疾而終。目前民意對此愈見重視,或許是社會重新思考的機會。

更進一步,像大型體育活動、博覽會、甚至與宗教放生等,其實都有類似的爭議,也應可比照辦理。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林子晴‧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