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環海的台灣,不但練就善於捕魚的漁民,也養成民眾喜愛海鮮的胃口。怎麼吃才能不加速海洋生態崩解,甚至得以養護海洋?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推出由民間
與學者合作製作的台版海鮮指南以及深海食堂點餐卡,透過幾個簡明的原則,不但讓民眾當個明智的消費者,也讓2048年海洋不打烊。
中研院助理研究員廖運志表示,選擇海鮮時,以養殖、常見種、銀白色、洄游種、沙泥底棲為主;避免購買或食用食物鏈頂端的大型掠食性魚種(如鮪魚、鯊
魚等),以及過度捕撈的魚種(珊瑚礁魚類);養殖魚種又以飼料來源為天然、草食為主;避免肉食類的養殖魚蝦(如鮭魚、石斑等)。多吃食物鏈底層、數量較多
的秋刀魚、鯖魚與文蛤,與本地生產的虱目魚、鯉魚和烏魚。
海龍王愛地球執行長林愛隆表示,應選擇有綠色標章以及生產履歷的海鮮,平常準備綠色購物筆記,隨時記錄市場變化,就能聰明消費。
精彩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