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生活環境]基因改造作物的代價 北美農民發聲 --﹥ 綠色和平總部,2001-12-17 (Greenpeace)-近10年來,基因改造工業使北美農民誤以為能以較少的代價獲得更多、更好的收成;加上孟山都、杜邦、安萬特等公司以美好的遠景引誘,數千名農民紛紛簽訂契約投入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行列,如玉蜀黍、大豆、棉花及油菜籽等。然而,當350多位農民捲入基因改造公司提起的法律訴訟案件之時,許多農民隨即從美夢中清醒過來。許多人不敢吭聲,而那些勇於發言的人,則冒著失去家園與耕地的風險。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eenpeace.org/%7Egeneng/highlights/gmo/grainsoftruth.htm ◆[環境政策]最佳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地點 國際性勘測計畫開始進行 --﹥ 肯亞,奈洛比/法國,巴黎,2001-12-18 (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天開始進行一項首開先例的計畫,勘測13個發展中國家的太陽能與風能資源。專家認為這項「太陽能與風能調查評估」(SWERA)計畫將會證實,在這些國家中設置太陽能電池板與風力發電機,其發展潛力遠大於目前的想像。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unep.org/Documents/Default.asp?DocumentID=227&ArticleID=2989 ◆[生態保育]攔截日本捕鯨船行動日誌-2001-12-20 第22天 --﹥ 領隊報導南半球海域,2001-12-20 (Greenpeace)-06:15 天氣還是很糟,但沒關係,我們無法派船下水,同時也表示捕鯨船無法作業。08:00 一陣徘徊之後,船隊開始組成隊形,三艘捕鯨船並排在前,加工漁船在後,朝東南方前進,而我們則尾隨在後。13:00 能見度更低,風勢增強。看來今天不會展開捕鯨行動。20:00 捕鯨船停止活動,我們也開始休息。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hales.greenpeace.org/expedition/dec20/dec20.html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性 --﹥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1-12-20 (Tidepool)-160個國家的會議代表在2001年達成重大突破,各國一致決議減少造成全球暖化的工業廢氣排放量。而在2002年,世界各國將觀察是否會有55個國家的總排放量達到約定比例,再決定批准京都議定書。此議定書條款對主權國家經濟體系的影響,比以往任何一項環境公約都要深遠。(編按:約定比例係指認可議定書達55國以上,且其排放總量至少佔全體55%)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tidepool.org/artshowday_new.cfm?day=12/27/01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消失中的大貓 (下) --﹥
本文轉載自【野生動植物網】
http://www.wow.org.tw/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幾年前,紐西蘭一位青年人卡爾來台自助旅行,一個人在山中健行,欣賞台灣山林之美。突然音訊全無,和家人失去聯絡。 父親魯本為了找尋愛子下落,數度來台,和警察人員、搜救隊、救難犬穿梭在原始山林間。媒體幾次披露此事,魯本銀髮蒼蒼,步履蹣跚,下山時形容憔悴,疲憊不堪,父子之情,令人動容。在那陣子充滿暴力的社會中,留下溫馨的一頁。 我也喜歡登山,在臺灣的林間步道上,也常碰到一兩位或獨自登山的外國人士,讓我頗感意外。或許西方人價值觀與東方人有些差異,對他們而言,生命是一種經驗和經歷。冒險和追尋不同經歷,比追求財富更重要。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ao/2002/ch02010201.htm ●[活動]2002花蓮冬令綠色生態營 --﹥ 時 間:2002年01月22日 以營隊方式,帶領青年走出戶外,親近自然,並學習如何尊重自然,珍惜生命,愛護大地,一同來關懷這片生我養我育我的土地。報名對象以大專青年及社會青年為主,歡迎大家來親近東部的好山好水! 詳情請參閱 http://demo.fiorile.org/e-info/news/normal/view.php?id=1548 ●[活動]徵求台灣環境歷史的說書人 --﹥ 時 間:2001-12-25~2002-01-10 我們要徵求台灣環境歷史的說書人。 歷史,永遠都是最長的故事。 在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週年之際,回顧一年來全球環境新聞的點點滴滴,不免有感於台灣環境事件的發展,不論是公害抗爭、溼地及保護區的破壞消失或辛苦保育,以及許多延宕多年的重大事件,多是資料散落,缺乏整理。 對於初接觸環境事件的人們,可能難以想像台灣的環境運動,並不是趕流行的三五年的工夫,而已經是二三十年的投入。 對於許許多多對環保生態議題還有些陌生的人來說,在需要為環境付出些許代價之時,他們要的,更不是情感或道德的「環境至上」,而是對事情的充份理解。 因此,要有人說故事,要有人寫歷史。 台灣環境事件小組於是誕生。 播出時間:1月3日(四) 下午3:45~4:00 台灣有許多的愛鳥人士,為了不讓世界級的保育鳥類出現斷層,不惜變賣自己的產業來照顧牠們,今天節目,我們要去參觀位於桃園的「莊主紀念鳥園」,而這個紀念鳥園就是由一位兼具善心與愛心的愛鳥人所經營。 莊主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善心,希望藉著經營鳥園,能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珍貴的保育鳥,或許是他的善心感動了社會大眾,得到很多愛鳥人士的迴響,讓台灣這片土地得以保存這些珍禽,今天節目,我們就一起到莊主紀念鳥園去看看吧。 ★[本會訊息]ENS新聞因聖誕假期暫停發刊 --﹥ 美國的聖誕假期相當國內的農曆年假,ENS新聞記者自12月24日休假至明年的1月2日。相對的,本刊的ENS環境新聞摘譯,亦將自12月27日至明年的1月5日,暫停發刊。預計1月7日復刊。 這段期間,我們將適時就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org 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www.unep.org 相關新聞與訊息的摘譯,為您服務。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明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