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其他]台灣曲冰部落以表演主動出擊參與國際盛會 --﹥
本報訊
台灣曲冰部落第一場的演出,是在南非慈濟靜思生活營的結業禮中與師兄姊們共緣;第二場則是在國際研究發展基金會之世界永續發展論壇中演出。計畫在南非公開演出的行程還有8月30日度大使官邸,9月1日老人院及南華寺等演出多場場次。 ◆[環境政策]高峰會報導:與會代表同意在2015年以前重建漁業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28-01.asp ◆[生活環境]中國受污染蜂蜜在美國港口遭扣押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28-04.asp ◆[土地及水文]城市任意擴張將使水資源短缺問題益形惡化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28 (ENS)- 美國三個環保團體今天聯合發表報告指出:擴張性的發展減緩了地下含水土層的的補充速度,造成社區乾旱防制工作更加困難。這是此類研究的第一份報告,其中詳述了道路過度鋪設的衝擊,將會使數十億加崙的水如同污染逕流般流入河川跟溪流,而不是流入土壤中成為補充的地下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28-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王茹涵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28-09.asp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28-19.asp ■[環境關懷事件]全民造林、種小苗領取造林補助金再添一樁 --﹥ 作者: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繼全國教師會等生態保育團體舉發農委會「全民造林政策砍樹林、種小樹」的不當政策後,在監察院調查尚未完結之際,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一行人,於8月27日上午結束現勘屏東縣山地門鄉口社村民的護溪保育調查工作,而返回村中時,發現位在口社村入村處,屬於口社溪支流的上方山區,有將近5-6公頃相思樹林的原住民保留地,正被10多名手持電鉅的伐木工人一棵棵的砍伐,瞬間將口社村入村處的整個山區夷為平地。 目擊伐木現場的社區居民表示,該山區曾經是口社村發生土石流崩塌地點,因此伐木動作開始時,村長及村幹事曾經出面勸阻地主停止砍伐被拒,轉而向縣政府舉發未獲回應。當場保育協會的工作人員立刻打電話向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舉發。原住民行政局轉向鄉公所查核後,發現該起林木砍伐,尚未經核准即自行伐木,是屬於違法砍伐,縣府逕行告發罰款。 經協會深入訪談後發現,近日三地門鄉已有「造林集團」,該集團是由原住民地方人士集資合股,四處在山區原住民保留地物色造林地點,與地主以合約簽定前3年合作領取造林獎勵金,造林前的山區森林的砍伐由該「造林集團」出資僱工進行砍伐及變賣林木,代理地主提出造林申請,與地主約定3年的合作契約,「造林集團」與地主7:3分帳 ,第3年後再交由地主繼續領取造林獎勵金。 「造林集團」一直存在於造林的政策。「綠色矽島計畫」及「全民造林政策」,政府每年編列龐大的造林獎勵金,各縣市政府分得的造林獎勵金預算增加後,原住民保留地內的成林樹林,樹齡都在30年至50年以上,為獲得造林獎勵補助金,才會讓不肖的「造林集團」四處尋找原住民保留地鼓勵地主砍伐樹林種植小苗。 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黃肇崇專員表示,該局已多次行文農委會,要求將原住民保留地區域內的樹林全面納入禁伐補償,但是農委會一再以無法令依據及無經費預算為由予以駁回。「全民造林政策」各縣市分配鉅額造林經費,就像在原住民部落埋下不定時的炸彈,為領取造林獎勵金毫無章法的在山區四處砍伐樹林,造成土石流、釀成災害。 農委會每年不斷的編列治山防洪及造林經費防止山林災害,惡性循環的砍了又種,當預算愈多、山區砍伐重新種植的森林面績愈多。 口社村的伐林事件,只不過是在政府政策鼓勵下冰山一角。經建會近日通過的「受限制發展區域補償辦法」是一項能為原住民保留地列入禁伐的解套法令,「全民造林」的鉅額預算,應當將大部份的經費提撥至原住民保留地禁伐區域的補償費用,依集水區禁伐補償標準每公頃是2萬元,20年每公傾補償費用僅需要40萬元,而全民造林的獎勵金由小苗至20年所需經費要53萬元,從簡單的經費計算,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所需經費遠少於重新種小苗的造林所需經費。 「法令」及「經費」都不應該是農委會的理由,農委會應該在民間的要求聲浪中,重新調整「保林」與「造林」的經費預算比例,以防堵善意的不當政策反而為台灣的山林釀成更多的土石災難。 作者:張東君
當雷淇娜和她先生一起坐在客廳,面向工作間喝茶時,突然聽見背後的榻榻米上傳來一聲著地聲,回頭一看,眼光正好和猴子對上。 雷淇娜夫婦因為事出突然,當場愣在那兒;而不知主人在家的猴子也驚嚇萬分,手上的蘋果掉在榻榻米上,來不及撿就慌亂地逃走了。 雷淇娜趕緊檢視家中各處,才發現是書房的紗窗忘了關,而放在書房窗外的長板凳上,還留有猴子的腳印。顯然猴子就是拿板凳當踏板從書房侵入,再繞到廚房去拿窗口的水果。 這件事讓雷淇娜覺得把水果籃放在窗口非常不妥,只會引「猴」入室,於是改將水果籃放到客廳的桌上當擺飾,要吃也方便。結果兩天之後,雷淇娜發現桌上的水果籃被打翻,水果少了好幾個,而且在前幾天猴子入侵的路線上,也到處滴滿了尿及猴大便。 平常好脾氣的雷淇娜雖然氣個半死,卻地無可奈何,畢竟她總不能為了一隻猴子就將門窗緊閉,好像把自己關禁閉一樣呀! 長考之後,她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他們家有一塊一百多坪大的農地,原本只是拿來種花,以便四季有花可供觀賞;這件事發生之後,她決定把花園改成果園,種滿黑莓、蘋果、杏子等果樹灌木,如此一來,既可以摘來生吃,或是做派和果醬,又可以分給周圍的動物們吃,真是一舉兩得。 可惜雷淇娜和我一樣,是光出嘴不出力的,因此可憐的前川先生只好開始整地的工作。他先向農家購買了整整一小卡車的牛糞,仔細的平均散放到農地上攪拌均勻,然後再照著雷淇娜畫的草圖,用鏟子又鏟又推,堆出一畦一畦的土。 為了怕雨水把土沖走,又去買了兩大車磚頭,一塊塊地拼隔出「香草區」、「果樹區」、「外國菜區」等等區位。至於雷淇娜呢,當前川先生揮汗如雨、辛苦工作時,則是很悠閒地抱著園藝店的郵購目錄窩在沙發上,勾選該種些什麼東西。等植株和種子寄到之後,馬上又全部交給前川先生去種。 前川先生無怨無悔地做「苦力」,只可惜這些工夫全都白費了!因為除了黑莓以外,其他至少都要等個兩、三年才會有收穫;而且黑莓有刺,猴子不喜歡。 雖然猴子在撒過野後就不再進雷淇娜的家門,卻仍然會在屋外的兩棵柿樹附近徘徊。這兩棵樹是隨屋贈送的老樹,每年秋天都會結滿纍纍的甜柿(在日本,路邊可見的柿樹通常都是澀柿子樹,不能生吃,只能做成柿乾),由於實在吃不完,雷淇娜也不在乎與猴子分食。 猴子倒也不客氣,每天都去摘柿子吃,可是牠們的吃相既難看,又很挑嘴、浪費,每棵柿子都只吃一半就丟在地上,弄得滿地都是紅色的柿子皮和汁。 雷淇娜覺得這些猴子實任太沒教養、太得寸進尺了,就想要去教訓猴子,叫牠們懂得知福惜福。不過她還沒走到樹邊,卻發現有烏龜在樹下揀猴子吃剩的柿子吃得很快樂,而掉了滿地的柿子碎屑,到了隔天早上也都被烏鴉、螞蟻等其他動物清理得乾乾淨淨。 後來,她看電視上的動物節目,才發現原來猴子的這種行為,能夠替許多不會爬樹的動物帶來食物,也算是一種食物鏈。在那以後,不管屋外再怎麼被猴子糟蹋,她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文章連載】▲沒教養的猴子 (上) (下) ▲[南非地球高峰會]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 (一) --﹥ 採訪整理:江嘉萍 8月16日,前往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的前10日,我們來到了行政院葉政務委員的辦公室。 10年前,葉政務委員以學者的身份前往巴西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同時,也在參與的過程中,發現民間團體與政府機關間的對立、民間團體強勁的自主性、以及非聯合國會員國的台灣所面臨到的困境。 10年後,葉政務委員將以行政院政務委員的身份前往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而此行的伙伴中,民間團體也並不缺席。 面對身份的轉變,葉俊榮政務委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轉變?而此次領隊出發前往南非,又是抱持著何種姿態?對於民間團體,他又有何種期待?且聽葉政務委員娓娓道來……… 里約地球高峰會-世界發展趨勢的中繼站
1992年,冷戰結束,東西陣營不在對立的時代,以及意識型態衝突的解禁,在在都促使著世界各國赤裸裸地直接面對全球性的實質問題。「當大家以更實際的態度去看待全球問題時,環保、以及貿易一起伏上檯面。冷戰之後,全球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貿易和環保,這就是我常說的『全球的兩條腿』。」對於地球高峰會的發展歷程,葉俊榮仔細地述說著。「這兩條腿都走很快,例如貿易從GATT變成WTO,環境部分也簽署了許多的公約。事實上,冷戰之後,貿易和環境都走得相當快。」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隔年(1972)正值東西陣營對立之際,聯合國決定舉辦「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那次是第一次聯合國大規模地舉行環境會議。會議過後,聯合國決議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因此,自1972年之後,聯合國在有關環境議題的主導地位正式確立。
然而,即使退出了聯合國的體系,台灣對於國際間的貿易議題卻不曾缺席過,甚至重視貿易議題遠超過於環境議題。台灣在世界各國大多設有駐外貿易單位,對於GATT、APEC、甚至到現在所簽署的WTO條款,每一個與經濟貿易相關的議題走向,台灣都很清楚。但是相較以下,過去環境議題總是扮演著被犧牲、被忽略的、甚至是陌生的角色。葉俊榮政委認為,「即使到了1992年,我們對於貿易議題仍是一直在掌握,但是對於環境議題卻是很陌生,但是環境與貿易這兩條腿並不會停下來等我們,他們會不斷地一直往前走。所以1992年是台灣對國際環境的啟蒙,那次的啟蒙意義非常重大。」(2002-09-03) 作者:賴芬蘭 (綠黨中執委)
真正具企圖心的是德商英華威公司(Infra-Vest)曾計畫於台灣中部地區設風力電場,卻在政院能源委員會受阻。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場認為既然張院長已對「再生能源與潔淨能源的開發」做出明確支持及政策宣示,全國各級單位就應付諸具體行動一起為推動「新能源開發政策」的理念來努力。而風力發電的開發,更可配合未來中部第三科學園區設置所需之能源,並帶動中部地區機械五金與精密科技業的發展,對目前低迷的台灣產業開展出一條新的道路。 台鹽公司將與著名能源集團Babcock旗下公司Nordex及在台代理英華威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顯示雙方攜手進軍台灣發電事業計畫已成熟,Nordex並可能在台設立風力電車生產基地,成為Babcock集團亞太製造中心。 「電業法修正草案」目前已進入立法院一讀審查,相關電業自由化、輸電線路線下補償均有完整規劃,對健全電力市場、穩定電力供應極有助益,希望立法院於下一會期完成審查通過「電業法修正草案」。 此外,原能會的第二代台灣研究用反應爐(TRRⅡ)建造計畫出現「暫停執行」3年的決議,並準備把核研所經費做別的用途,而用於新能源、再生能源和環境科技等民生產業科技研發。 行政院開發基金擴大「購置節約能源設備優惠貸款(第二期)」適用範圍及貸款對象,從事風力發電設備、地熱能利用設備、廢棄物能源回收利用設備的非企業法人、機構、團體都可提出申請。 在政府政策鼓勵再生能源下,台電以1億5,000萬元工程經費,在澎湖中屯建造四部風力機組,最近其中兩部機組已經運轉發電。 籌辦台灣新能源發展促進協會 由亞太燃料電池公司發起,以於今年6月正式成立了「台灣新能源發展促進協會」,成員當然都是「2001新能源國際會議」產業、學術與民間的參加者。在去年9月的籌備會中,與會中有人對「達成非核家園」提出質疑,怕造成困擾,但是經過討論後得到一個共識:不決心廢核,新能源是發展不起來的。 於是,會中表決同意明文保留達成非核家園的目的。(完) 【文章連載】 ●[演講]自然的捕手-多樣性的蜘蛛 --﹥ 時 間:9月10-24日(每週二) 晚上19:30-21:00 蜘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常客,但因為其貌不揚,再加上有些具有毒性,所以常被認為是有害且恐佈的生物。其實蜘蛛應該算是我們的益友,牠會幫人們吃掉家裡的蟑螂、蚊子,捕食危害作物的昆蟲,是一種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防制。況且蜘蛛不僅捕食獵物的功夫了得,織網的技巧更是巧奪天工,可說是自然中非常美麗的藝術品呢! 為了讓大家有機會更認識這群朋友,荒野保護協會於91年9月10日起每週二晚上19:30-21:00開辦「自然捕手:多樣性的蜘蛛」系列課程,從蜘蛛形態特徵、台灣蜘蛛介紹、到蜘蛛的生態行為等,帶您一窺蜘蛛的多樣世界。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455 ●[徵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招募250位定期定額捐款人 --﹥ 時 間:5月28日至12月31日 二年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日發行的環境資訊電子報為國內最活躍且最具規模的全球環境資訊媒體,環境資訊中心(e-info.org.tw)累積了超過二萬筆的環境資訊與圖文照片。為了在過去所累積的成果上再繼續發展營運,期待您能成為本會的捐助人,讓協會繼續維護網站系統以及供品質更好的電子報服務,並有餘力進行更進一步的環境資訊服務與環境教育工作,並朝向成為專為生態發聲的專業網路環境媒體而努力。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056 先向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以及《新聞版》的讀者說聲:抱歉! 由於發報系統出了點問題,使得訂閱這兩版的讀者無法正常收到8月23日至8月30日的電子報,希望沒有造成讀者的困擾。經過處理後,將正常恢復發報。請大家繼續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謝謝! 編輯室敬上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