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阿瑪斯號求償談判破裂 挪威跨海訴訟待判決 --﹥ 本報訊 針對3年多前發生於墾丁海域的「阿瑪斯號」貨輪漏油污染事件,環保署率各界專家遠赴挪威跨國求償。惟雙方對賠償金額認知差距過大,談判宣告破裂。因而環保署就尚未獲償之損失起訴求償,挪威法院已於11月1日起開庭審理。 賠償金額談判破裂 訴求法院審理 希臘籍「阿瑪斯號」貨輪2001年1月14日於墾丁龍坑海域擱淺漏油,因該輪喪失動力飄浮多時,而擱淺前之原行航道乃商船主要航道,並接近生態保護區,環保署特就阿瑪斯輪造成之油污染案展開跨國求償。 於談判期間,我方與該輪之船東責任互保協會就部分項目達成賠償協議,由船方及其責任保險人賠償油污清除費用新台幣6千1百多萬元,林木復育費用新台幣180萬元、船東並依我國海商法之規定於其責任限額內賠償我方船舶移除費用美金2,455,993元(約新台幣8,473萬餘元)。 惟雙方對生態及經濟損害之賠償金額認知差距過大,而宣告談判破裂。因而環保署就尚未獲償之損失向船東及該輪之船東責任互保協會起訴求償,挪威法院已11月1日起於該輪之船東責任互保協會(Assuranceforeningen Gard)所在地Arendal市之地方法院開庭審理。 我方:生態及經濟損失 船東:颱風影響拒賠償 船東及其責任保險人在訴訟過程,提出各種否認責任的主張中,颱風幾乎是拒絕賠償多項損失的共同理由。包括船舶殘骸未能全部移除是因為2001年颱風來臨特別早、墾丁國家公園多數景點當年度遊客人數大幅減少是因為該年度颱風特多而影響旅遊計畫,再加上珊瑚於當年度高死亡率也是肇因於颱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以及颱風捲動殘石及海床雜物。我方均已盡所能提出說明並舉證反駁。 由於本件污染發生於墾丁國家公園之海域內,緊急應變小組不但成立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內,對於當地生態景觀及受此重創後之各種影響,也以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最能瞭解。因此環保署特別委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李養盛全程參與訴訟程序,並為台灣的珊瑚資源大聲疾呼。 除李養盛全程參與作證外,由於涉及多方面專業,因此尚有多位專家證人也遠赴挪威參與訴訟,包括:財政部賦稅署、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等都分別派人協助就稅收損失之計算、漁業資源損失、油污分析、珊瑚礁受損及復育等專業領域作說明。 我方政府代表之請求包括:船舶殘體對珊瑚礁造成之傷害、對漁業資源之破壞、岸際監控費用、專家費用及公營單位門票收入損失等共計新台幣3億5千餘萬元。 專家法官審理 至少4星期擬判決 本件挪威訴訟於11月1日起至11月18日止開庭審理。先由雙方律師為開場陳述,為期4天。第二階段為雙方代表及專家證人的陳述及詰問,於11月5日進行至11月16日。最後再由雙方律師進行結辯。由於請求項目大部分涉及生態損失,特別是珊瑚礁及漁業等各項專業領域,因此除一位主審法官以外,另有兩位分別來自挪威水質研究機構(Norwegian Institute for Water Research)及海洋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Marine Research),專長於珊瑚礁研究及魚類研究的科學家Bjorn Braaten及Lars Feyn以專家法官的身分參與審理。 開庭程序結束後,主審法官表示他與其他專家法官需要至少4個星期的時間撰擬本案判決,希望能在聖誕假期前交付判決,惟仍須視法官們之討論結果及實際作業情況而定。(2004-11-29) ◆[台灣新聞-土地與水文]提昇治河技術 近自然方式優先 --﹥ 本報訊 生態治理河川水質的技術試驗有初步成果,日前在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的一場研討會上與參觀活動中,展示了一座去年設置完成的礫間氧化處理試驗場地,示範以近自然方式處理貴子坑溪水的成效,目前在懸浮固體去除率、生化需氧量去除率、氨氮去除率方面,都已展現效果。園方期待這項成果能為關渡濕地生物打造出更優質的家園,並可作為日後地方政府治河的新選擇。 為提昇河川污染整治技術,環保署、各地方環保機關、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及專家學者於11月22日齊聚關渡自然公園研討河川運用生態工法提昇水質研討會,就河川淨化生態工法之觀念、設計要領及生態工法改善河川水質之應用進行交流,作為提昇各地方政府執行明年環保署河川整治經費執行率及效益的準備。 台灣各條河川特性不同,污染程度也不同,人工溼地、地下滲濾、漫地流、礫間氧化等工法有不同之適用條件。環保署表示,為了配合行政院的「2008國家發展計畫──水與綠生態治河建設」,自2002年開始就開始推展以近自然的方式淨化河川水質或排水渠道水質各項計畫。有鑑於國內各級政府及顧問公司剛開始推行,且以近自然生態工法為基礎的水質淨化生態工程,大多初次進行,有些方案除了具有水質清淨效益外,並將生態多樣性列入設計,但也有部分方案則需再考慮河川水力因素、土壤鹽分特性及設計案目的等因素,因此此次會議乃針對河川整治的生態工法意義溝通、並對人工溼地、地下滲濾、礫間接觸氧化、漫地流等方法的設計及操作進行研討,以提昇生態治河淨化河川水質的技術。 在研討活動中,與會者也實際參觀了礫間氧化處理的試驗場地。這座試驗場地由環保署委託台灣大學教授張文亮設置,佔地400平方公尺,係以天然礫石為材料,馴養生物膜,利用自然生物處理貴子坑溪污水,試驗可處理的水質條件及水質成效,預計每日可試驗處理100公噸污水。 目前試驗結果顯示,礫石間已長生物膜可供去除有機物,而且在停留時間1.5日的操作條件下,懸浮固體去除率已可高達60至70%、生化需氧量去除率55%、氨氮去除率30-40%,並繼續試驗找出在最佳去除率下之操作條件。環保署說完成該項試驗後,將可提供地方政府另一項工法之選擇。(2004-11-29) ◆[生活環境]亞太地區每年250萬人死於環境危害 --﹥ 菲律賓,馬尼拉,2004-11-24 (ENS)- 在亞太地區,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環境所造成的危害而死亡──例如暴露在街頭或者是室內所造成的空氣污染、不安全的飲水、惡劣的衛生環境及氣候的變遷等等因素。這項警告是在一個由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亞洲開發銀行於今日所共同召開的特別會議上所提出的。 此次衛生與環境的高層會議一連舉行3天,地點在亞洲開發銀行設立於馬尼拉的總部,會議中來自10個東南亞國協會員國、中國、日本、南韓以及蒙古的衛生、環境部門和其他重要機構的首長們齊聚一堂。會議的目標是為了對貧窮、衛生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性產生更深了解。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以及亞洲開發銀行已經和東南亞國協、東亞國家合作發展環境衛生政策與策略。這些組織支持的項目包括了空氣和水質監測、衛生督導、化學品和環境危險物質等相關資訊取得管道的改善、以及環境衛生方面的公共意識推動與宣導工作。 然而,會議中也對與會者強調,未來不僅有必要加強各個國家內衛生與環境機關的互相合作,同時必須加強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以強化環境衛生部門的功能。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地區主任史瑞沙(Surendra Shrestha)在開幕致詞中說到:「我們必須多提倡預防的層面,並從生態系統與生活型態變遷著眼,在經濟與社會活動面向納入此一層面。」「對環境有益的也就對衛生有益,當然,對發展也有益。」 與會人士所要因應的問題有許多,包括:亞太地區的禽流感正捲土重來,鄉村婦女與孩童在家中吸到的煙遠超過安全標準之上,以及農藥毒害嚴重危害健康的情況,對此區域嬰幼兒健康的影響特別顯著等。 不過,與會者來在此聚會的目的,並不只是要突顯出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而已,亞洲開發銀行副總裁林登(Geert van der Linden)說:「光讓議題浮上檯面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有休戚與共的體認,並且要能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和行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4-05.asp ◆[生態保育]耗資數十億美元 海洋生態普查成果展現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1-24 (ENS)- 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海洋生態普查有了具體成果!在2004年間,時至目前為止已至少發現了106種新的海洋魚類,換言之,平均每週發現兩種以上新物種。這項對全球海洋進行全面性調查的行動,共匯集了來自7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一同參與。 這項為期10年的「海洋生物普查」(Census of Marine Life)行動,至今已邁入第4年,共動員了一千多位科學家持續進行密集的計算工作,若加上最新取得的查資料,總共累積的海洋魚類生物種類已超過15,482種。參與的專家預估,到了2010年計畫結束之時,所有科學家最後努力的成果約可累積到2萬種生物。 整個計畫的進展將會在11月29日於德國漢堡舉行的專家會議上公佈,網路上可查詢此計畫的詳細資料,請點選:http://www.coml.org/coml.htm。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4-03.asp ◆[生活環境]美國作物生產持續使用溴化甲烷 環保人士提出抨擊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1-24 (ENS)- 美國「環境調查協會(EIA)」22日發表一份說帖,試圖說服美國境內的超級市場停止銷售在成長或是處理過程中使用溴化甲烷的食物;例如番茄、草莓及堅果等等。經常被用來當作殺蟲劑或是薰蒸劑使用的溴化甲烷,是在會對保護地球的臭氧層造成傷害的化學製品當中,目前仍在使用、且具有重大危害的一種化學物質。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4-02.asp ◆[其他]南非前環境部長穆沙 獲選IUCN主席 --﹥ 泰國,曼谷,2004-11-24 (ENS)- 來自南非的穆罕默德.瓦里.穆沙,於今天獲選擔任世界保育聯盟(IUCN)的主席。IUCN是保育運動中最為重要的組織之一。曾經擔任前南非環境部長的穆沙,在接下來的四年當中,將肩負重任領導世界保育聯盟-一個由81個國家、114個政府機構、800個NGO,以及來自181個國家的專家所組成的合作團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4-04.asp
環境資訊協會 文忠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毅心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4-09.asp ■[無消費日]資本主義是保育地球還是消費地球?(中) --﹥ 作者:Mark Rowe (英國自由作家) 事實上,用以計算一個經濟體所有貨物及服務產值的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在許多方面都是有問題的。比方說,重大石油外溢事故的處置過程中,包含場址清理、復原、官司費用等的花費,均會大幅增加國內生產毛額;但精神與環境等層面損失的價值卻不被列入計算。挪威、加拿大、還有瑞典等國家都嘗試採用「綠色」會計帳來計算國家收入,可是不論是環境損害的經濟衝擊、或是保育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關這方面的資訊實在是太少了。 「因為缺乏資料,所以政府及企業根本沒有辦法去比較確實的花費和收益。」畢夏普博士說道:「此時此刻,大多數政府投入的心力還太少,不足以將環境變遷量化為經濟用語並作成報告。」不過,倒是有一些新發展出來的架構如「全球回報計畫」(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等,用來協助公司和一些非營利組織,從狹隘的財務報告方式,轉向為考量了社會、生態還有經濟層面的「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報告方式。 此外,一些國家在環境政策上的努力,也可能被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而被自身所頒行的貿易法規所破壞。部分人士不滿地指出,環保問題常常都被貿易上的優先考量所遮蓋住了。 舉個例子,在1990年代早期一些歐洲政府曾經因為濫伐與森林消退的關連而考慮禁止熱帶雨林的木材進口,但最後卻因為這類提議違反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定而被迫放棄。 同樣的,近年來歐洲市場對基因改造生物體傳佈的關切,也觸犯了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貨品流通自由化的規定。另外,基於180多個國家所批准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國際間已達成基因資源公平分享的共識,但此一共識也和世貿組織有關智慧財產權的規定相牴觸,至今爭議未解。 「若一個國家想選擇較具永續性的產品與服務,是否合於貿易規定?面對這類問題,現行的規定顯曖昧不清。」畢夏普博士說:「這是一個尚未被真正解決的議題。許多消費者希望可以以此做為消費時選擇的基準,但是現存的貿易規定似乎排除了這種選擇的可能性。」 一個利用市場來達成環保目標的例子是「清潔發展機制」(CDM)。「清潔發展機制」的設計,是為了協助參與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國家,在花費較少的條件下──因此也是在政治上較容易被接受的條件下,讓這些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義務。 清潔發展機制的觀念其實很簡單:例如,一個工業化國家可以在發展中國家投資風力發電來取代需要燃煤發電,藉此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參與這類投資的工業化國家,可獲得相應的溫室氣體減量「點數」(credit),這些「點數」便可併入該國應達成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之內。 不過,清潔發展機制還是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清潔發展機制對造林、再生能源等特定類型的計畫,發揮了很大的推動力;」波昂的IUCN環境法律中心法務專員馬革雅特(Maria Socorro Manguiat)說:「但這項機制需要更嚴格的界定,才能確保它會發揮效用。這類投資計畫的規模通常並不大,相關的成本問題、草根階層參與等問題,也逐漸成為一項挑戰」 除了碳排放議題,IUCN也在尋求諸多可能性,尋求為生態服務開發出市場誘因的機會,希望藉此創造出保育、永續及公平利用方面的新投資。 舉例來說,在巴西的某些地方,農民會付錢請養蜂人把蜂巢養在農作物附近;而這些蜜蜂會促進農作物的授粉作用,提高農民的報酬,足以抵銷僱請養蜂人的額外開銷。 另外在哥斯大黎加,也有一家啤酒廠會付錢請上游的農家減少使用肥料,並保留河邊的樹木以幫助過濾水源。這樣做的結果是,消費者有更好的啤酒可喝、農家的收入增加、還有對環境衝擊的減少。 若將規模放大到國際層面,運用這些策略的挑戰性就更大了。想要保育森林,那你要如何彌補那些靠伐木生存的窮國?若是要採礦,你又要如何去彌補那些關心棲息地流失的人?有一個可能的方法是像目前印尼的天然氣開發策略:私人投資者同意設立一個保護區,並對地方環保機構提供資金,以部分彌補開採天然氣時對生態無可避免的傷害。 【文章連載】 全文與圖片詳見: 發起者: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04-7225712、台灣中社、彰化縣綠色資源人文保育協會、台灣公投聯盟、綠色主張工作室
彰化市民您的權益沉睡了40年了! 您對的起自己的健康?進入彰化市區,映入眼簾是巨型煙囪、撲鼻的臭酸味。40年來彰化市給人的第一印象,你真的喜歡嗎? 請問公民的健康、尊嚴何在?讓我們一起探討彰化的未來! 台化廠綁架了彰化市 台化廠區約80公頃,阻斷彰化市的整體發展,使得城市失去生命力。未來彰化東區與高鐵烏日站區及台中都會區的連結,必須倚賴台化廠區的遷移,屆時東區的土地將可脫胎換骨,搭配整規劃新生活圈,重新塑造彰化市都市意象。 為何要台化遷廠 一、環境污染:
二、發展機會之相對剝奪:
三、都市意象與市民尊嚴: 由中山高、中二高、台鐵、省道台一線進入彰化,映入眼簾即是台化巨大排煙煙囪,飄入口鼻則是令人作噁的酸臭廢氣!「彰化印象」即是受台化毒化、醜化至此,彰化市民尊嚴安在? 四、健康危機:
五、公平正義原則: 早年政府為發展工業,忽視原有地主權益,剝削人民權益,而今日彰化市需要再發展的機會,殷切期盼讓彰化市民擁有優良的環境生存權。 讓我們一起打造未來願景-美麗彰化新家園 這樣的改變將使彰化都市發展脫胎換骨,讓彰化東西二區發展結合為一體,也讓彰化市的都市計畫獲得發展之願景核心,帶動地方整體發展。 更藉由台鐵捷運場站可以與台中市都市發展及高鐵廠站接軌,延伸連結鹿港的文化產業,以及花博活動,打造整體彰化的未來全新願景。 策略方案一: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辦理區段徵收。 策略方案二:「牛稠子工業區」(行政院於1963年核准,面積67公頃,供台化單一廠商使用),變更為「彰化工商綜合專用區」。 策略方案三:原地主權益:以權利變換方式參與都市更新。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電話:04-722712 ▲[環保節能-購買綠色商品]省電燈具•燈光美氣氛佳的節能撇步 --﹥ 作者:林穆琳 大約5、6年前,台北的街頭開始出現一些會走路的「小綠人」。這些可愛的小綠人配合著倒數計時器,在每個路口提醒大家穿越馬路的時間,如果進入倒數10秒,小綠人還會愈跑愈快。可別小看了這項發明,它至少代表了二個重大意義,一是由台灣首創的新型號誌設計,吸引世界不少國家前來取經。二是由二極發光體(LED)所構成的交通號誌燈,將漸漸取代傳統號誌燈結構。 當時台灣剛要進入LED產業的研發,經濟部即曾估算過,若所有家庭照明改採白光LED燈,每年可節省120億度用電量,相當於一座核能電廠一年的發電量!隱隱然宣告了在台灣,有一波綠色照明浪潮正在醞釀。 又要燈光美 又要省荷包 家庭用電當中,照明就佔去30%~40%的用電量。若想從中節能並節省荷包,又不影響居家生活品質,一些省電燈具便可派上用場。 一般家庭中使用照明燈具,多以白熾燈泡和日光燈為主。白熾燈泡以電流通過鎢絲發電,演色性佳,但光源效率差,如果跟同樣亮度的日光燈比,耗電量要多出二倍;而且將大部分的電能耗費成熱能,徒增冷氣空調的負擔。若需白熾燈泡的暖色光感,又要節能,直接在原燈具上改裝燈泡型日光燈,是最簡單的方式。這些「省電燈泡」(市面上可見螺旋型、U型與電球型)的耗電量,只有原來的1/5;發熱量只有原來的1/3。雖然單價較高,但壽命可達6000小時以上,是傳統燈泡的5倍;同樣20W,更抵過100W傳統燈泡的亮度;加上所節省的照明和空調電力,是環保兼「摳門」一族的好選擇。 而傳統的日光燈(螢光燈) 同樣具有比白熾燈泡省電75%、發熱量低、高壽命的優點;但問題是演色性差,蒼白的燈光並不討喜;且因為發光原理在燈管二極電子的一秒鐘120次的快速流動,容易在剛開啟及電流不穩時造成閃爍,被認為是造成國內高近視率的元凶!不過這個問題可藉由改裝附有「高頻電子式安定器」的燈管來解決。高頻電子安定器不但能再把傳統日光燈的耗電量再降20%,又因高頻(20KHz ~ 60KHz)瞬時點燈,輸出光波非常穩定幾乎無閃爍,且當電源電壓變動或燈管處於低溫時,不容易閃爍,有助於視力保護;在使用中也不易出現嗡嗡的噪音。 一般省電燈泡和省電燈管的安定器,都是固定式的,如果要汰舊換新,就得連安定器都丟棄;不過目前已有安定器與燈管分離裝置的電子安定器型省電燈管(泡),可減少廢棄物產生。消費者在選購時可多加比較考慮。 這些在現有燈具上做改變的省能創造,在近年來又有另一波功能革新!國內外不少號稱融合光觸媒技術,可以在照明同時,把家中的浮游細菌和臭味消除殆盡!其原理是經燈管內紫外線能量催化,將周圍的氧氣或水分子轉換為具活性的氫氧自由基,透過氫氧自由基分解對環境及人類有害之有機物質,進而達到抗菌、除臭及自體淨化的效能。其中一款美國的光觸媒燈泡,更號稱「超強省電」,使用壽命長達原來省電燈泡的4、5倍! 但是,日光燈管再省電,因含有水銀塗佈,廢棄後依然不可避免對環境造成衝擊。 綠色光源的未來之星 由LED構成的小綠人為台灣爭光露臉,也宣告光源照明即將遇入另一新時代。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是利用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電洞結合所釋放出的光能,轉成各色可見光(目前多為紅色、綠色、黃色和白色)而應用之。雖然名字眩得令人卻步,卻早已在你我身邊可見。目前一些手機面板光源、電子指示燈、顯示廣告看板,都已應用了LED技術。全國交通號誌燈,也已有32%是使用LED,估計每年節省8千萬度用電,並減少7.5萬噸的CO2排放。 喜歡爬山的朋友,一定也早發現了LED手電筒和頭燈,塞同樣的電池,硬是比傳統手電筒多亮上好幾天。LED應用在一般照明上,和傳統燈泡或日光燈比較,不但體積小、堅固耐震,省電而不發熱,而且壽命較燈泡長100倍,較一般日光燈長10倍,又沒有水銀污染的問題,被認為是綠色光源的未來之星,各國都爭相投入相關研究。但因相關技術還在發展階段,市面上尚未能普及。目前白光發光效率僅有30流明(LM/W),雖已較一股燈泡高出近一倍,然而研究單位對未來3年內,將發光效率提升到100流明深具信心,可說是全球前景無可限「亮」的熱門產業。
日本政府早於1998年推動「21世紀光計畫」,美國也在2000年推動「國家半導體照明研究計畫」,計畫採用白光LED照明產品來節省能源。或許,我們真的可以藉著未來LED的普及使用,廢掉一座核電? 健康節能小錦囊 其實真正要在電費上即節省支出,靠太陽公公最好。自然採光若運用得宜,可省下50%以上的電費。此外,檢查一下家中的燈具線路是否合宜?光線亮和光線暗的地方若都使用同一迴路,會造成電源的浪費。而且最好區分出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區,像是書房,一般照明度約為100 LUX(照明單位)即可,若要閱讀時,再以檯燈作為局部照明,將照度提高到600 LUX。 天花板和牆壁顏色也有省電學問?盡量選用反射率較高的乳白色或淺色系列,可增加光線漫射效果,進而減少開燈時間和用燈數量。此外,選擇可調式和感應式的燈具,都可以隨時隨外部光線調整所需亮度,都能為照明品質和省能加分。
表2:不同顏色材質的反射率對照表。(資料取自經濟部能源局編印之《節約能源手冊》) 【相關網站】 ※感謝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贊助本專欄 作者:陳慈美 (生態關懷者協會) 一、哲學家與社會改革 「地球第一」(Earth First)代表人戴夫•佛緬(Dave Foreman)有一次與環境哲學家尤金•哈格洛夫(Eugene C. Hargrove,Environmental Ethics期刊創辦人及主編)辯論有關「地球第一」面對環境爭議時所採取「搗鬼」(monkey-wrenching)的做法是否明智。佛緬斬釘斷鐵的表態:「我們主張以行動來表達哲學理念。」他對於哲學家的「無能」更是直言不諱:「哲學家通常被認為是無能的,因為,除了把所有觀念分析到近乎荒謬的細微末節之外,他們什麼事都不會做。」(1983, 95) 哲學家或環境哲學家真的這麼不堪嗎?在《超越土地倫理》(Beyond the Land Ethic,1999)書中前面幾章,柯倍德教授不但為「環境哲學」定位,也針對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批評提出答辯,尤其從第二章的篇名:「環境哲學是環境行動主義:最基進而有效的一種」(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s Environmental Activism: The Most Radical and Effective Kind),我們幾乎可以很鮮明的看到教授堅定而充滿自信的風采。 書中,他用兩幅畫來說明哲學家有用或無能的差別。第一幅畫是躲在象牙塔裡,絮絮辯論類似「在一根針的針頭上可以容納幾個天使跳舞」之類的問題的哲學家,他們與真實的世界完全脫離了。第二幅畫是被法庭判處死刑的蘇格拉底,他並沒有犯洩露國家機密或謀殺皇帝的罪,只不過是質疑當時主流社會的宗教觀念和道德理想而已,但是,雅典政府當局卻深深體會到,他的質疑具有導致整個社會產生徹底變革的巨大潛力,因而不能見容於當時的社會。(1999, 27) 柯倍德教授心目中的環境哲學建構,正是像上述第二幅圖畫所描繪的,是一種可能會導致整個社會產生徹底變革的「典範轉移」大業──從現代社會主流的培根-笛卡爾-牛頓式的「二元機械論世界觀」(dualistic-mechanistic worldview)轉換成生態時代的達爾文-愛因斯坦-李奧波式的「整全有機論世界觀」(holistic-organic worldview)。(1999, 57; 39) 他追溯西方哲學傳統2,500年以來,每當「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發生巨大的改變之後約一個世紀,「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便跟著改變。在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古希臘哲學家阿尼西緬奈斯(Anaximenese)和赫拉克利圖斯(Heraclitus)等人建構的「自然哲學」,在大約一個世紀之後,也就是西元前第四世紀中葉,「道德哲學」才在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及同時代的許多哲學家共同努力之下漸驅成熟。歐洲文藝復興帶來16世紀的科學革命之後,新的世界觀建立了,於是,17世紀的「道德哲學」,也因笛卡爾的「認識論」和霍布斯(Hobbes)與洛克(Locke)的「倫理學」而邁向成熟的階段。(1999, 5-6) 柯倍德教授認為,如果歷史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引的話,那麼,在廿世紀前半葉物理學和生物學上所發生的巨大改變──相對論、量子力學、進化論、生態學的新發現──將會導致廿一世紀「道德哲學」的變革。因此,他深信,在廿世紀後期包括他自己也在內的「環境哲學」探討,將會是未來世界「道德哲學」建構的先聲,也必定會導致整個人類社會在政治、經濟、社會各個層面的變革。 【文章連載】 ●[座談會]中山樓、青邨廣徵民間參與座談會 --﹥ 時 間: 11月30日(二) 下午1:30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為廣徵民間參與陽明山中山樓暨國防部青邨 幹部訓練班,特邀請國內具有會議、訓練、住宿、休閒相關實務經驗之業者及專家參加座談會,歡迎媒體蒞臨採訪! 詳情請參閱 http://www.pcc.gov.tw/~jsp/web/axtpccpgaxxx_web_news_01show.jsp?id=164 時 間:12月1、8、11、15、18、22日(三、六) 本課程希望能引導學員在週遭環境中、就近和大自然接觸,體驗自然的奧妙,進而生疼惜和保護的心,加入保護台灣自然生態的行列。完成本課程並加入協會義工行列者,可優先參加本會相關推廣義工之培訓研習。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seminar/2004/tp/1201_1222_ob30/index.htm 時 間:12月2日(四)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與數量最多的動物,不論是森林或草原、都市或鄉村,不同的生態棲地蘊涵了各式各樣的昆蟲,非常容易觀察,是最易呈現生物多樣性的一種生物。本講座將就:為何興建昆蟲館、認識地球上最小的居民──昆蟲、昆蟲館的特色、展示內容講解。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act2.php ●[活動]桶後越嶺,順遊三貂角燈塔之旅 --﹥ 時 間:12月4日(六) 桶後位於烏來,越嶺路連接台北縣烏來鄉和宜蘭縣礁溪鄉,濃蔭古道沿桶後溪而行,沿路溪聲潺潺,山清水秀宛如置身桃花源,走在先人足跡上,更有一番思古幽情;位於濱海公路117公里三貂角是雪山山脈極北端與海相連之處,亦是雪山山脈東側的邊界。早期的漢移民便以此音用閩南語譯出「三貂」地名,延用至今。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3/subject/index_0412.htm
播出日期:11月29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找尋金門老靈魂
當戰爭的記憶,成為陳列館內的觀光景點,解除軍管10年後的金門,正以快速的步伐,追求屬於自己的未來。但是全力現代化的迷思,有如一道催眠的魔咒,讓金門全島陷入發展的狂潮中,金門的舊日風華,漸漸成為照片裡的感傷。面對劇烈的變動,3位金門人開始思考,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如何留下金門最珍貴的事物,尋回漸漸遺失的金門老靈魂。 11月的金門,正是高粱收成的季節,金黃色的高粱穗,如同貢糖和菜刀一樣,緊緊地連結世人對金門的印象。 民國38年,由於國軍駐守的關係,使原本只有3萬7千個居民的金門小島,增加了將近5萬名軍人,金門一度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當時金防部司令官胡璉將軍,以一斤高粱換一斤米的政策,開啟人民種植高粱的契機。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