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7.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培力營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

誠徵志工協助日文翻譯與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諸羅樹蛙保育 催生台糖土地信託運動

2006年10月台糖拆除高雄縣橋頭鄉興糖路10巷木造宿舍群。圖片來源:橋仔頭文史協會
【相關連結】

蔗田變國家公園 佛州大手筆購地復育

英國海神計畫:海岸線的環境信託

農村願景會議:變賣國家資產是農村危機之一

2007回顧:三崁店糖廠諸羅樹蛙事件的拉鋸

扁政府初執政時的民間芻議:「綠色矽島」先將台糖土地收歸國有

農委會日前公告諸羅樹蛙自8月1日起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保育人士對此表示歡迎。不過,在台南縣永康市三崁店糖廠,諸羅樹蛙棲息地因住宅大樓開發案受威脅的危機仍未解除,民間團體認為此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問題根源與台糖長期本業虧損、依賴賣地來維持利潤有關,希望正本清源,正展開一場「台糖土地信託運動」。

台糖土地從當初從日本手中接收的11萬公頃多公頃,萎縮到如今的5萬多公頃,處分掉的面積比2個總面積270多平方公里的台北市還大,眾多珍貴的自然環境,以及保存豐富製糖文化與歷史的廠區,60多年來持續在台糖手中消失。發起信託運動的人士認為,台糖已違背國家賦予的「本業」要求,更將所有的「文化資產」與「生態環境」價值都視為阻力。因此,希望將台糖現有土地透過信託機制「還地於民」,為國土規劃創造出新的契機…精采內文

 
 
  生態工程:理想緊扣實踐──國道六號的濕地生態工程
國道六號生態池空照 圖片來源:2008/3/25/聯合晚報

作者:陳品潔(靜宜大學生態所研究生)

濕地是生產力極高的基礎生態體系,而台灣原本將近一萬公頃的溼地,卻正急速消失當中。1970年代以來,因為道路工程導致棲地破碎化的影響非常深遠,許多基礎生態系因此消失;其中,濕地生態系的遭受破壞,除了將瓦解物種的多樣化外,往往水患、乾旱也接踵而來。那麼,生態工程如何緊扣人跟濕地的和諧?國道六號在溼地生態工程上的一些積極作法,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討論基礎。

生態工程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將工程的必要性降到最低;然而在素以好山好水著稱的南投縣,為了因應政府「2008觀光倍增計畫」,卻有了興建國道六號的迫切壓力,以紓解台十四線的交通壓力。於此計畫勢在必行的條件下,在面對沿線珍貴的自然景觀與自然生態系,例如烏溪沿岸的河灘地、沿途的水田、溼地時,國工局也亟思克服:如何兼顧工程、保全地景與生態保育…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在日本北海道展開的G8高峰會中,八大工業國同意2050年前將全球碳排放量至少減一半, 但環保團體批評沒有強制性。會中,世界銀行領袖呼籲重視全球糧荒,加強全世界解決食物危機的能力 。因此,歐盟已準備調降生質燃料比率的目標,避免排擠糧食耕地的農作物。

儘管如此,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影響仍持續進行。正值冬季的阿根廷,當地冰河竟然出現急速崩解的景象。在台南 則有大量水母入侵鹿耳門溪,衝擊當地漁民生計,恐也是暖化的緣故。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環運不死 只是凋零
《環保弘法師.粘錫麟》
作者:粘錫麟(綠色主張工作室)

獲邀參加昨(8日)開始舉辨的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座談,10日是系列一「台灣環境保護運動再出發」的主題,接到這個題目,心中有點訝異,什麼時候環境運動停了?否則,為何要談「再出發」。可真環境運動停頓了嗎?

談到環保運動,有幾個不可靠,政府不可靠、官員不可靠、政黨不可靠、政治人物不可靠,媒體也不可靠,只有回歸到「人民」,環保運動才會有一線生機…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敬邀連署 我要生活單車道

建立自行車道可有效減少空污、溫室氣體、及石油使用。圖片來源:ENS

發起者: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台灣南社、荒野保護聯盟、高雄市議員吳益政

近年,各縣市政府雖已逐漸重視自行車道的開闢,唯其中方向仍側重旅遊性質,於最關鍵所需之生活單車道,反而多所疏忽。我國單車通勤族人口所以至今比例不高(尚未達3%),實肇因於外在騎乘條件過度不良,惡性循環結果導致交通發展無法正向提升。為此我們鄭重建議行政院,以公權力擴展生活單車路權:

  1. 將現行自行車推廣由體委會層級提升至由行政院統籌主導。
  2. 由行政院成立「自行車交通推動小組」,網羅官方與民間人才共同攜手策劃、推動。
  3. 由行政院函文各縣市政府於現有道路空間內,規劃生活單車道之設置。並擇最優質之規劃案,全額補助所需之經費〈以一億元為上限〉…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