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01.0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三重社區大學
2008TEIA感恩茶會
2009環境議題前瞻座談會
編輯室小啟
牛年特刊、請您來稿!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珊瑚礁學會

青蛙小站

21世紀議程協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地球公民協會

蛙蛙世界學習網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
 
 
在英國消費 也要習慣自備購物袋了

照片來源:Tesco網站

【相關連結】
中國將禁止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不適當的聖誕禮物最後可能造成世界毀滅
2008年底的年節假期之前,英國政府與零售商上週達成協議,以2006年為比較基準,從2009年春季開始,部分大型連鎖超市提供給顧客的塑膠袋和紙袋將減半,包括瑪莎百貨、特易購等商家,都將配合辦理。

這項協議的目標是將手提袋的使用減少到2006年的50%,推行範圍包括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而在蘇格蘭內也與零售商簽訂類似的協議。環境部官員推算,2006年英國民眾約使用了近130億個手提袋,而在此協議的推行之下,到了2009年春季之後減少使用的數量將可填滿60個奧運規格的游泳池。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毒氣大發
工業區鄰近校園孩童都帶著口罩上課。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作者:採訪/撰稿 : 李慧宜;攝影/剪輯 : 葉鎮中

2008年12月,高雄大發工業區發生毒氣外洩事件,當地國中小的師生,大約有85人送醫,造成大寮鄉居民的集體恐慌,在發生毒氣外洩事件之後,我們的島來到事發現場,當地居民對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終於發生了!」為什麼住在工業區旁邊的民眾,會有這樣的反應?他們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害怕又是什麼?更誇張的是,從12月1日發生第一次污染事件開始,一個月來竟然連續發生了4次毒氣外洩,最後連家長都不敢讓學生到學校上學了,但是這個影響居民生命安全的污染事件,卻遲遲找不到兇手,也沒有一家工廠承認,居民只能無奈的生活在恐懼之中

緊急疏散、躲避不明氣體;頭暈、嘔吐;速速送醫。這中毒三部曲,是高雄縣大發工業區旁的居民在2008年12月一個月內不斷面臨的危機。從12月1日、12月12日、12月25日到12月29日,大發工業區已經連續發生了4起重大的毒氣外洩事件。直到現在,吸了什麼毒氣沒有人知道;排放的元兇是誰,也沒有確切的答案。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大發工業區進駐大寮鄉。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是不是開發之後就會來經濟收益?高雄縣茂林鄉為了推展觀光,去年元旦起茂管處停止收取過路費,經統計發現,遊客數雖較去年同期增加2萬多名人次,但是受到交通便利的影響,遊客往往會轉往高雄都會區住宿消費,造成「商機沒來污染來」的狀況。另外在毒氣外漏的污染事件上,雖然環保署公布可疑汙染廠商,高雄縣潮寮國中、小學不明氣體汙染事件,潮寮等三村村長昨天決定把箭頭指向政府單位,不再針對個別廠商求償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及保育因應,早已不是新聞,但是時值2009年初,還是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根據調查,全球每天約有50150種物種在滅絕,滅種速率是自然滅絕率的萬倍以上。倘若全球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的趨勢再不改善,到了2050年,全球將有四分之一以上物種會消失,嚴重影響人類生存。同樣的,全球暖化也不是新聞,但是逐年累積的統計數據卻更令人擔憂;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指出,新加坡已變得愈來愈熱,氣溫在過去20年間不斷上升,天災機率恐增加

台灣的戒菸政策剛要上路,在中國的浙江省則是針對「隨地吐痰」進行取締,同時也通過法律條例的頒訂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貓熊奢華,黑熊苦哈哈,保育資源M形化?!

作者:人禾環境教育行動網

近來頻傳山友遇見台灣黑熊下山覓食,玉管處呼籲民眾遇到黑熊時保持冷靜,不要爬樹或裝死。我們黑熊面對大貓熊的差別待遇,或許更想在山友面前裝死告哀。

窩窩頭掀起點心熱,貓熊玩偶也擔心仿冒品。當跑馬燈不斷打出團團圓圓每天吃了幾公斤的各式餐點,外加小數點一位,還有團圓互拍巴掌的親密轉播放送…。打著團圓友好的的旗幟來台,明星動物的光環越來越「去動物化」,連貓熊子代歸誰所有的爭議,也已經嚴重違背了域外保育的原則。不但沒能為其他掙扎中的保育動物爭取到更多保育的支持,還因為超規格的待遇吸走了大規模的資源後,居然還被動物園方推稱受到不景氣影響,動物認養基金減半所致。殊不知無尾熊、國王企鵝、這些遠渡重洋來台灣辛苦適應的保育親善大使們,取得的認養基金資源早已把台灣本土保育類動物遠拋在…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