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6.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地球公民協會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苦勞網
綠色和平(香港) 
台灣生態學會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珊瑚礁學會
 
  石化業、中科  彰化面臨環境與生計抉擇 
【相關連結】
國光石化換地捲土重來 環團:國家未來還能倚靠石化業?
重金屬蚵仔 你敢吃嗎?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推薦「芳苑、大城海岸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
國光石化惹爭議 引發正反雙方到場抗議

彰化地區各項開發案引起當地民眾抗爭,9日上午國光石化開發案環評,抗議民眾高舉「我要健康活下去,國光石化滾出去」的牌子,希望政府能為彰化規劃更乾淨的綠能產業。最後因開發案對環境影響深遠,會議決議將案子送入二階環評。

當天下午環保署針對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放流水專管排放至彰化福興鄉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當地民眾表示,中科將放流水排至沒有農業用取水口的地區,卻沒有考慮出海口附近大量養殖業者。高科技導致的重金屬汙染,會讓地方養殖的牡蠣和蚵仔內含金屬量過高。民眾為了生計揚言不惜抗爭到底。

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綠色殯葬 雖死猶生
hunangov攝

作者:霍偉亞(《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的運營主管)

最近幾年,一種新的安葬方式——「生態葬」——正受到中國政府和媒體的倡導,中國很多地方已相繼建立適合「生態葬」的陵園。

所謂生態葬,是指「樹葬」、「花葬」、「草坪葬」、「水葬」等不同於中國傳統的安葬方式。「樹葬」、「花葬」、「草坪葬」鼓勵將骨灰撒入土壤中,在其上種植樹木花草,而「水葬」是指將火葬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或者大海。

相比建國後中國的第一次殯葬改革——通過立法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有人稱這是中國的第二次殯葬改革,其最大特點是不留骨灰,讓其真正回歸自然……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立法院9日通過能源三法之一的「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條文內容要求主關機關針對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上,擬訂能源發展綱領。

對於能源法規,府院黨高層8日進行午餐會,會中總統希望立法院能夠在本會期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能源管理條例」以及「再生能源條例」等能源三法。另外,總統也希望「集會遊行法」能在本會期過關。

波昂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上18個國機構共同呼籲,年底即將在哥本哈根舉辦的COP15會議,應處理氣候暖化對人道情勢的衝擊

為防止剛果盆地森林的濫砍濫伐現象,中部非洲區域環境計劃將為剛果盆地森林劃出12個優先保護區,在財力和技術方面提供幫助,使其實現自主的可持續管理。

5日晚間廣西發生液氮洩漏事件,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其中1人傷勢嚴重。為了稀釋液氮現場進行噴水稀釋液氨。噴淋後形成的廢水大部分被抽回應急處理池,部分通過排污口流入珠江上游支流龍江河,導致魚群死亡。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離島圓夢曲:顫動的海岸線 在英國看見與海共生

作者: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編譯:耿璐

在英國,沒有人的住所離海岸超過75英哩;對於台灣來說,作為一個海島國家,海洋擁有著包羅萬象的風采,不論是心理或心理,我們都緊密的藉由那條海岸線與海洋連結,然而,在人類的冒險史當中,我們也總是忽略海洋無限的力量。

英國的「國民信託」從百年前成立之初,便十分在意海岸及海洋的保護,而1965年開始的一個專案計畫──海神計畫(Neptune Coastline Campaign)更成為當代最成功的海岸保護計畫之一;然而,這個現在負責守護、管理全英國1/10海岸線(蘇格蘭除外)的海神計畫,在40年前開跑的時候,「開發」已被視為海岸線以及海洋最顯著的威脅──雖然當時還沒人可以想像,氣候和環境變遷的影響,居然成了跨越新世紀海岸保育的一大挑戰。精采內文

 
  論壇:食品指南沒有告訴你的事
洛杉磯縣博覽會的烤肉一景;圖片來源:Chris Cho

作者:李河清(中央大學教授)、譚偉恩(政治大學學生)

一份飲食指南的公布,意謂著對個人什麼該食用多些和什麼應食用少些的科學性專業建議。但更深入一點來思考,這種指南的內容很有可能會影響到食品產業的既有利益和市場佔有率。例如,於近日公佈由衛生署委託台灣營養學會修訂的《新版每日飲食指南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中建議民眾增加豆類製品與低脂奶類的攝取,因此不難預期將有許多國人會開始增加此類食品的消費。相較之下,未在《草案》內容中的食物,其市場上的銷售業績就可能會受到衝擊……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易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