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李璟泓;文字:賴品瑀
在無人不知的傳說故事白蛇傳中,白蛇受了日月精華與雨露的滋養,而有了靈氣能隨意幻化成人形。白娘子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淒美愛情故事,與法海鬥法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膾炙人口。
本週漫畫便以法海和尚將白娘子鎮在雷峰塔為引子,想淺談一下關於宗教放生的爭議。
六月初驚傳有信徒在宜蘭福山植物園、雙連埤附近山區野放多達117台斤蛇類,此舉不但嚇壞了在路上撞見蛇群的福山植物園員工,也引起社會大眾議論。
這批包括了眼鏡蛇的毒蛇,大多本來生存在低海拔、高溫地方,與福山植物園附近氣候並不相同,貿然放生,恐怕將造成這些生物適應不良而大量死亡,那麼,放生即刻便成了「放死」。而如果這些毒蛇適應了當地環境、且族群衍生,就會對當地的生物鏈造成劇烈的影響,甚至可能侵犯遊客的生命安全。
目前在台灣依然有層出不窮的放生活動,造成浩劫的也不再少數。以最為人知的海濤法師為例,不含信眾自行辦理的,他個人每一個月都至少參與了十場的放生法會,地點遍布台灣各地、離島、甚至還有國外行程。這些放生法會都造成野生動物嚴重的死傷與金錢糾紛,但他與信眾仍然執迷不悟。
這些放生,其實金額非常可觀龐大,有些長期投入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的朋友,聽到數字之後總是咋舌,想著「要是這筆錢都拿來復育一個棲地,可以維持多少年阿...」這不就是一種可以表達愛心與奉獻的可行方向?
在過去農業社會中,宰雞屠豬的行為由於常暴露在一般民眾面前,有些僧侶或信眾見了不忍,為了減少殺生而在刀口下買回牲畜,再將其放生。原本是因隨緣而起的悲憫心去放生,目前卻淪為放生而放生的儀式,「放生者」、「抓鳥人」,以及「鳥店」已經形成「互利共生」結構:
放生團體「訂貨」→捕抓者捕捉野鳥→收集處(大盤商)→大型鳥店(中盤商)→小型鳥店→放生者→放到野外→再度被捕捉
在這個惡性循環中,生靈飽受折磨而亡,原本想消業障,卻恐怕帶來更多的業障。在白蛇傳的故事中,對於法海是否應該插手白娘子與許仙之間的愛情最後引起了災禍,有許多的討論。而目前我們面臨的一次一次放生而來的生態浩劫,則讓更多人類與各式生命遇上難解的困擾。與其「放死」,不如再思考當中的真意與初衷,「放」台灣生態一條「生」路。
|